一般来说,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生理需要的容忍力往往高于体弱多病的人,他们更能承受挫折的打击。因此,作为高职学生要特别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体魄。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性心理品质。性格豁达开朗、意志坚强的学生遇事拿得起、放得下,他们比性格消沉抑郁、内向封闭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要强。第二,对挫折的知觉判断。同一挫折情境,会因人、因时、因地导致不同的感受,如有的学生认为是严重挫折,而有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挫折的知觉判断不同,挫折的感受就不同。如果预先想到可能会出现挫折,心里有准备,当挫折来临时,则更能承受与应对;而突如其来的挫折往往使人难以承受。第三,心理预期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预期值越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弱。在生活中,有时会听说某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却很少听说某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
3.目标因素
目标因素主要是指个体行为与目标的关系。大学生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对本人越重要,受到挫折后的反应越强烈;学生的努力结果离目标越近,受挫折后的心理压力越大。如果一开始就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如果马上接近成功而又最终失败,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老鼠在通道的这一端,在通道的另一端放上老鼠爱吃的食物,然后在通道的不同位置设立路障,构成对到达目标的挫折。结果发现,老鼠越接近食物,越不愿意放弃,老鼠尝试越过障碍的次数越多。
4.社会因素
当面临困境时,同学的一句安慰会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当伤心绝望时,家人充满力量的拥抱会让你产生无限的力量。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人在关心他、爱护他时,挫折反应的强度就会减轻,对挫折的承受力就会增强。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社会支持体系越完备,获得的心理援助越多,就越容易走出挫折情境。
(三)培养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挫折不仅会给高职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不安和情绪上的波动,影响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高职学生应当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积极进行自我调适,努力把挫折带来的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
1.正确认识挫折
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万事如意,遭遇挫折是必然的。在生活中,挫折和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对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作为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实际上已经开始面对挫折,既不要回避,也不要自卑,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是能够获得与挫折事件相关的信息,就越能有效地处理它。可见,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境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对挫折的认知。既然挫折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大学生应该正确地认识挫折,并把挫折当作成功的阶梯。
2.正确归因
每一次挫折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如果能做到正确归因,就会减轻挫折感。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客观原因,一类是主观原因。对原因的归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类型和内归因类型。倾向于外归因类型的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倾向于内归因类型的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挫折感较弱,如把失败归因于运气,这次失败了,下次还可努力去争取。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内部因素的人,挫折感较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问题,很可能就会放弃努力。
面对挫折,大学生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弄清造成挫折的原因是来自外部还是来自内部。要以积极的态度,全面、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用积极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改变。
为了减轻大学生的挫折感,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受挫归因于客观因素,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走向成功。
3.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挫折都与自身抱负水平的确立不当有关。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的目标,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就要及时调整。
4.放下包袱,大步前进
有位哲人说过:“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再取回来的”。大学生不能因过去的失败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对于过去的失败不能老是耿耿于怀,而应放下包袱,大步前进。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唯一能使过去变得有价值的办法,是以平静的心态,分析当时所犯的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莎士比亚说:“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5.努力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①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②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认识就是在观察中认识自我,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在对事物结果的分析中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否定自己的缺点,正确对待自己。
③自我激励能力: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适时激励自己。在竞争性的活动中,强项争胜,弱项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创造快乐。用已有的成效进一步增加动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正确认识“发展-挫折-再发展-再挫折”的规律,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④设定目标能力: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设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体验成功和喜悦,增强自信心。
6.释放挫折情绪
在遭遇挫折、产生挫折情绪体验后,需要寻找一种能把因挫折而产生的压抑情绪释放出来的途径,把心中的抑郁、不安、焦虑发泄出来,使心情平静下来。情绪宣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但在运用此种方法来释放挫折情绪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场合和形式,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要合乎社会规范,不应把矛盾进一步激化。
7.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对待现实中的各种挫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另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8.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挫折发生后,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有升华、补偿、文饰、幽默等。升华的心理防卫机制能够使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把内心痛苦化为一种动力,转而投入到有益的生活学习中去。补偿、文饰、幽默等心理防卫机制能使大学生获得心理平衡,保持自尊,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9.寻求心理咨询
高职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可以借助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对抗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针对受挫学生出现的心理失衡情况,与受挫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其分析挫折原因,提高对挫折的认识,鼓励受挫者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排解消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一、简答
1.高职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有哪些?
2.挫折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高职学生常见的挫折有哪些?
4.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
5.如何理解“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句话?
二、自我测试
抗挫折能力测试
阅读下列各题,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将选项填在括号里。
1.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认为自己遭受挫折的次数为()。
A.2次或2次以下B.35次C.5次以上
2.对于每次遭受到的挫折,你通常()。
A.大部分能靠自己解决B.有一部分能靠自己解决C.大部分自己无法解决
3.与周围的人相比,你对自己的能力素质()。
A.十分自信B.比较自信C.不太自信
4.在面临困境时,你通常()。
A.知难而进B.找人帮忙C.放弃目标5.如果有令你很担心的事发生时,你通常()。
A.无法安心工作B.工作照样不误C.介于A、B之间
6.碰到令人讨厌的竞争对手时,你通常()。
A.无法应付B.应付自如C.介于A、B之间
7.面临失败时,你通常()。
A.破罐破摔B.把失败转化为成功C.介于A、B之间
8.当工作进展太慢时,你会()。
A.焦躁万分B.冷静地想办法C.介于A、B之间
9.碰到难题时,你通常会()。
A.失去信心B.为解决问题而费尽心思C.介于A、B之间
10.在工作或学习中感到疲劳时,你通常会()。
A.总是想着疲劳,脑子也B.休息一段时间就能把疲劳C.介于A、B之间
变得不好使了给淡忘掉
11.当工作或学习条件恶劣时,你通常会()。
A.无法干好工作B.能克服困难,干好工作C.介于A、B之间
12.当因工作或学习而产生自卑感时,你会()。
A.不想再干了B.立即振奋精神去工作或学习C.介于A、B之间
13.当上级交给你很难完成的任务时,你会()。
A.竭力把任务顶回去B.千方百计去干好C.介于A、B之间
14.当困难落到自己头上时,你往往会()。
A.厌恶至极B.认为这是个锻炼的机会C.介于A、B之间
评分标准
第1、2、3、4题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第5、6、7、8、9、10、11、12、13、14题选A得1分,选B得3分,选C得2分。将各题的得分相加获得总分。
结果分析:
总分在20分以下:说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很弱。
总分在2130分之间:说明你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对某些挫折的抵抗力较弱。
总分在31分以上:说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很强。
(选自刘远我的《职业心理健康自测与调节》)
四、案例分析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把驴子救出来,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农夫决定放弃驴子。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掉,以免除它的痛苦。
驴子掉入井里之后,非常伤心,但它还寄希望于主人,它想主人是不会放弃他的。但当井上的泥土落下来的时候,驴子的希望破灭了。它奋力抖落身上的泥土,然后站到泥土的上面。就这样它离井口反而越来越近了,驴子又看到了希望,但这个希望不是主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最后驴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枯井。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