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6200000011

第11章 人称代词(5)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ia〕+如西安+如大荔+如周至+如三原〔i〕+如阎良+如临潼——〔ia~〕+如渭南下+如宜君+如武功武功镇-〔i~〕——+如千阳-〔ia〕+如华阴——-由上表里的读作阴平调,可以看出关中方言中古以前平声不分阴阳的特点来;由读作阳平调,可以看出关中方言合音音节一般都是读作前字的声调或者变调,普通话亦然,如“不要阻断语,别〔pu31iau55→pau31西安音〕”“底下〔ti52ia/xa5531→ti52西安音〕〔ti51ia5531→tia51,ti51ia/xa5531→ti51户县音〕”“不用〔pu5135y51→p35北京音〕”;由读作上声、去声可以看出关中方言“人家”两字合音以后又发生声调变异的特点,估计在临潼、铜川等处有一个由读〔ia〕为平声到上声或者去声的演变过程,这个时间可能在隋唐以后。

“人家”两字的合音在宜君、礼泉、千阳、陇县4处读作〔ia~/i~〕而分别与“年撵”两字同音,可以推断这4处方言有一个“人家”两字合音为〔ia〕的过程,然后是主要元音〔a〕发生鼻化。具体情况是:在宜君、礼泉2处成为〔a~〕;在千阳、陇县2处成为〔~〕,关中方言区西部千阳、陇县等处把北京前鼻韵母〔anianuanyan〕分别读作〔~i~u~/~y~〕。〔a〕在关中方言区中部发生鼻化的情况还可以从西安、咸阳一带对麦草的叫法得到有力的印证:这一带把麦草叫做“麦秸”,其中户县方言读作〔mei31tia~31〕,咸阳方言读作〔mei31tia31〕又读作〔mei31tia~31〕,西安、临潼、蓝田、高陵、周至方言读作〔mei31tia~31〕;可以推断“麦”的“”字在完成了由〔ti31〕到〔tia31〕的音变(主要元音低化)以后,于西安、临潼、蓝田、高陵、周至等处方言又有一个主要元音发生鼻化的过程,而咸阳方言所形成的两读正好是两种音变格局的写照①。还有,“人家”合音作〔i〕的方言点也有一个合音为〔ia〕的过程,这些方言点在〔ia〕这个读音产生以后,主要元音出现了高化,从而读成了〔i〕。

至于富平方言“人家”的合音又作〔a~35〕,这是近代(估计具体时间最早在明代)才产生的合音现象。富平方言“人家〔a~35〕”的合音理据是〔e~35tia31→a~35〕;实质上是“人”字韵腹中的主要元音〔e〕被“家”字的主要元音〔a〕所取代,估计在〔e~35tia31→a~35〕之间很可能还有一个过渡语音形式〔a35〕(网上署名“河洛生”的指出洛阳方言“人家”又合音为[a53],可资佐证)。给富平方言“人家”合音作〔a~35〕以理论支持的,可以拿户县方言一个地名“沈家营”的合音形式来作为例证:〔e~51tia31i35→a~51i35/a~51i35〕。显而易见,户县方言“沈家”合音为〔a~51〕与富平方言“人家”合音为〔a~35〕的理据是相同的。

很有意思的是,关中方言区如商州等处,把“人家”作“人人家”,与共同语相比,这里,前字“人”仍然保留,后字是“人家”的合音形式,实质上形成了AAB的重叠格局。跟这个格局相同的,在户县方言里还有一个连词“只只要〔ts31tiau31〕‘只要’的意思”,也是AAB的重叠格局;其中,“只要”的合音字,字典上作“”,其合音理据是〔ts31iau55→tsiau31→tiau31〕。因为现代户县方言尖团不分,所以,“只要”的合音〔tsiau31〕这个尖音形式在户县方言里只能是〔tsiau31〕相对的团音形式〔tiau31〕。②旬邑、户县2处“人家”的后字音变作〔ia31〕,这是减去声母〔t〕的结果。事实上,户县方言在白读层次上比较普遍地读“家”字为〔ia31〕,例如:“舅家姑家姐家娘家史家堡子”的“家”字口语里往往就读作〔ia31〕;而具有指代意义的“家”字才读作〔tia31〕,如称张某人为“张家〔tia31〕”,称王某人为“王家〔tia31〕”(孙立新2002:249)而往往与家族意义“张(王)家”的“家”字相混,除非在不同语境里有所区别。高陵方言称张某人为“张家〔a31〕”,称王某人为“王家〔a31〕”,而称姓张、姓王的家族分别为“张家〔tia31〕”“王家〔tia31〕”。宜君方言“人家”一词后字“家”字音变作〔a21〕,在关中方言里还可以找到类似证据:西安方言把男人、女人分别叫做“外头家〔u55tua31〕”“屋呢家〔u31ia31〕”;凤翔、宝鸡一带把长兄背称“当家〔ta3152a31〕”(按:户县方言把长兄背称“当家儿”,读作〔ta31ti〕,其中,〔ti〕是“家〔tia31〕”字的儿化形式;岐山方言把“庄稼”读作〔ta2152a21〕,都可以作为宜君方言“家”字减音为〔a21〕的理据;宜君方言“家”字的减音过程是〔tia→ia→a〕。

洛川、富县2处“人人家”里“人家”的合音形式是〔i31〕;定边方言“人家们”里的“人家”读作〔i24〕,并且“别家”的“家”字读作〔ti31〕,照样有一个主要元音高化的过程。洛川、富县、定边3处“人家”的合音理据是:〔ienka→a→ia→i〕,定边“别家”的“家”

字历史性音变的理据是:〔ka→tia→ti〕。

“人家”合音的现象不仅关中方言有,而且周边地区方言也有。

何茂活《山丹方言志》第276页指出,甘肃山丹方言“人家”的合音形式是阳平调的“[ia554]”;第385页在讨论山丹方言的他称代词的时候指出:山丹方言有他称代词“尼家[i554tia”(何先生指出“尼家[i554tia”]是“人家”的音转),“尼家[i554tia]”又合音为“[ia554]”。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山丹方言的“尼家”和“”,与“他”字相比,有感情色彩的不同:“尼家”和“”含钦羡仰慕和敬惧无奈之意,而“他”则含有抱怨、责备甚至厌恶之意。何先生告诉笔者,当地人的祖上有许多是明代从关中泾阳等县迁徙到山丹的,山丹方言的这一特点正好和泾阳、三原、高陵一带“人家”的合音形式[nia55]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他”的用法是一致的。甘肃山丹周边有无这一特点,值得关注。

郑献芹《浚县方言的人称代词》(《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指出:“[i42]”是浚县方言中很有特色的一个词,据推测应该是“人家”的合音,其演变过程是:[n42]+[tia24]→[n42]+[·tia]→[ia42]→[ia42]→[i42]。“人家”的“家”先弱化为“[·tia]”,然后跟“人”合音成“[ia42]”。“[ia42]”不合浚县方言的声韵拼合规律,造成声母脱落,变为“[ia42]”,“[ia42]”又音变为“[i42]”。“[i42]”没有单数、复数之分。“[i42]”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第三方,或回指某个人。可以理解为“他”“他们”,也可以理解为有所指的“人家”,例句如:白哭了,[i42]妈都吵[i42]了俺将刚才去同学家了,[i42]家嘞院Z真大;也可以理解为“别人”,例句如:[i42]嘞东西白乱动啊他不叫[i42]扶,非得[ts213]走嘞肯定语气;[i42]还可以放在指人的名词前与名词构成同位结构,增添一定的感情色彩,有羡慕、客气或不满等意味,例句如:瞧[i42]小军学嘞得多好![i42]县长哪儿能管咱这小事儿呀。郑献芹对于浚县方言“人家”合音成为“[i42]”的推论是科学可信的;浚县方言的“[i42]”跟户县一带“人家”的合音形式[nia55]的感情色彩也是基本相似的。

二、关于关中方言“人家”合音形式的语法语义特点大致看来,“人家”在关中方言里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下面分别讨论“人家”在一些方言点的语法语义特点。

(一)西安西边的近郊县——户县方言“人家〔ia55〕”的用法可以从四点来看,这四点基本上与西安、蓝田、咸阳、礼泉、乾县及其以西的特点一致,也是关中西部的特点。

1相当于第三人称且多数情况下用作单数,含有对所指称者感情疏远的意味,所指称者一般不在听说双方的当面;万一所指称者在当面,是对所指称者的不满。举例句如下。

(1)人家不想吃,你咋硬鼓逼迫着叫人家吃呢?

(2)人家就看不起你,你咋这么不识趣的呢些“些”与“呢”语义相同,连用表语义的加强?

(3)人家威〔u31〕恶得很呢,咱还敢惹人家吗?

上列户县方言的例句里的“人家”都可以用“人人家〔e~35ia31〕”来取代,还可以在处于主语地位的“人家”后边加上“人家〔e~35ia31/e~35tia31〕”。即使“人家人家”形成了复指,而在语义上仍然是“人家”;也就是说,三音节形式“人家人家〔ia55e~35ia31/ia55e~35tia31〕”中的后两个音节是随意加进去的。但是,在这些语境里户县老派方言“人家”不作“人家”,也不作“人人家〔e~35ia31〕”;下列例句(4)a(5)a(6)a不能成立,(4)b(5)b(6)b才可以成立(当然,在中新派知识分子口语里这些句子都可以成立)。

(4)a人家/人人家不想吃,你咋硬鼓逼迫着叫人家吃呢?

b人家不想吃,你咋硬鼓着叫人家吃呢?

(5)a人家/人人家就看不起你,你咋这么不识趣的呢些?

b人家就看不起你,你咋这么不识趣的呢些?

(6)a人家/人人家威恶,厉害得很呢,咱还敢惹人家/人人家吗?

b人家威得很呢,咱还敢惹人家吗?

基于户县方言“人家”的第一个语义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家〔ia55〕”多数情况下往往作为夫妻之间的背称,而且相对偏于丈夫背称妻子。如一个男子回到家里,其妻子不在家,该男子就可能问自己的母亲“人家在不在?”同样道理,其妻子回到家里,想问其丈夫在不在家,也会问其婆婆“人家在不在?”而多数情况下问“你儿在不在?”

2用在一二三人称代词“我〔51〕我(的)〔31·ti〕我们你〔i51〕你(的)〔i31·ti〕你们他〔ta31〕他的〔ta31·ti〕他们”前,表示对听话人或者所指称者极大的不满;户县方言的“人家〔ia55〕”也可以用在“谁”字的前边,表示对所指的那个“谁”极大的不满。举例句如下。其中,第(10)例句“兀个”读作上声〔u51〕表单数,读作去声〔u55〕表示复数。

(7)人家我〔51〕从碎碎儿自很小的时候就看不起你这个添尻子货善于拍马溜须者。

(8)人家我的〔31ti〕我们这些人都不想理识理睬你的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东西!

(9)人家你〔i51〕娃你这个孩子;有时“娃”也指成年人,含贬义有钱有势,谁敢惹你呢?

(10)人家你〔i31〕你们这门子人这一支人;这个家族的人威〔u31〕,辄〔ti35〕动辄,常常见你兀个〔u51〕那个群狗子指合伙去欺负人如一群狗欺负人呢,也没见过谁有肚子有胆量出来给兀个〔u55〕那些可怜人指贫贱者说句公道话!

(11)人家他能行得很呢,都居然会给虼蚤跳蚤绾笼头呢挖苦有的人过于能行。

(12)人家我〔31〕我的老汉兀个儿〔u51〕那人,不会巴结人,一辈子才熬咧个副科长;人家你〔i31〕你的老汉兀个儿人,我的乖乖好家伙,咋说都是个人物呢,是个添尻子专业户专事逢迎者呢,又有你长得嬉漂亮,能给领导脱裤儿裤子,你看你老汉官升得多大!

(13)人家他的他们兀一〔uei51〕那伙人刁得茬大非常野蛮呢,一老从来也没见听到有谁哪个人敢在他的他们跟前说个重字话吐露不敬言辞。

(14)人家谁到来到底把咱准咧个啥吗?意思是谁都没有把咱们当人看(15)我那几年前几年就因为“农大”指家庭是地富成分,人家谁都想在我跟前要欺头呢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欺负我。

户县方言“人家〔ia55〕+他/她”的出现语境除了上文的第(11)例句以外,还有,在可能出现的背称语境里,任何人都有可能用复指形式“人家〔ia55〕+他/她”来指称自己的配偶。如果出于男子之口,那么“〔ia55〕他大”

指说话人的岳父,“〔ia55〕他姐”指说话人的大姨子;如果出于女子之口,那么,“〔ia55〕她妈”指说话人的婆婆,“〔ia55〕她哥”指说话人的大伯子。事实上在这种语境里,“人家〔ia55〕”有时候可以不出现;无论是否出现,都含有对所指称的“他/她”的不敬意味。另外,上文所讨论的户县方言“人家人家”可能就是从“人家我〔51〕人家我(的)〔31ti〕”等类化而来的。相应于户县方言的“人家〔ia55〕+他/她+亲属称谓词”高陵、三原、富平等处方言不用“他/她”,而是直接作“人家〔ia55〕+亲属称谓词”,如高陵方言:人家〔ia55〕妈人家〔ia55〕哥人家〔ia55〕妹子妹妹人家〔ia55〕姐夫。

类似于户县方言的这种“人家〔ia55〕+你人家〔ia55〕+他”等表示对所称述者不满的形式,在关中方言区的使用频率很高,如三原方言的例句:人家〔ia55〕你威〔u31〕!人家〔ia55〕你有钱!人家〔ia55〕他小伙能行得很呢!人家〔ia55〕谁都敢欺负咱咱们!

户县方言在背称语境里也可以说“人家〔ia55〕我〔31〕大表示对父亲的不满人家〔ia55〕你〔i31〕女子表示对令嫒的不满人家〔ia55〕他单位表示对他们单位的不满人家〔ia55〕我〔31〕老汉妻子表示对丈夫的不满人家〔ia55〕他老张表示对那老张的不满人家〔ia55〕你〔i31〕堡子表示对你们村子的不满”。从结构上看,“人家+我〔31〕大、人家+我〔31〕老汉、人家+你〔i31〕堡子”是同位语;在特定语境里,“人家+我〔31〕+名词”结构中的“我〔31〕”也可以省略,其中的名词限于非亲属、人品名词。例句如。

(16)我〔51〕小着小时侯十来岁要上山砍柴呢,人家〔ia55〕我〔31〕屋里〔uei31〕家里人不准(我〔51〕)去=我小着十来岁要上山砍柴呢,人家〔ia55〕屋里〔uei31〕不准(我〔51〕)去。

3户县方言的“人家〔ia55〕”也可以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形式而充当定语:一方面属于背称而含有感情疏远的意味,二方面远没有三原、富平等处可以用于所称述者的当面而毫无感情疏远的意味。下面进行比较,其中“~”表示户县、三原方言的“人家〔ia55〕”。

户县~大父亲~妈~哥~兄弟~丈儿家~婆娘~学校三原~达~妈~哥~兄弟~丈人家~婆娘~学校但是,上列户县、三原方言的“人家〔ia55〕”充当定语的语境里,户县方言可以用“〔他ta31〕”来替代“人家〔ia55〕”,而三原方言却不能,尤其是三原老派口语里没有“他大”的说法。下面比较户县、三原方言“〔他ta31〕”能否用作定语的情形,用“~”表示“他〔ta31〕”。

户县~大~妈~哥~兄弟~丈儿家~娃~婆娘~单位~学校三原~达~妈~哥~兄弟~丈人家~娃~婆娘~单位~学校户县方言“他”的这种用法,在西安、咸阳、礼泉、乾县以西是一致的,西安回民所操汉语方言以及西安白鹿原一带,相应于西安、户县等处的“他〔ta31〕”读作〔t31〕③。关中方言区西安以西用作定语的“他”都读作阴平调。如咸阳、礼泉、宝鸡读作〔ta31〕,兴平读作〔t31〕。下面举三原方言用到“人家〔ia55〕”的例句,这些例句里“人家〔ia55〕”的使用,在三原人看来,没有人际之间感情疏远的意味,而一个户县人如果不懂三原方言,就会感到说话人把听话人当作外人来看。如下(17)~(23)都是三原方言例句,这些例句相应于户县方言,“人家〔ia55〕”只能作“他〔ta31〕”;例句(18)里的“人家〔ia55〕”,户县老派又作“他的”。

(17)人家〔ia55〕他咋走到兀个〔u52〕那里去啦?

(18)人家〔ia55〕他们都是学生。

(19)人家〔ia55〕他就把兀个〔u52〕那方面的学问研究精啦。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热门推荐
  • 乱梦江湖

    乱梦江湖

    经历家破人亡,血海深仇,颠沛流离,该如何绝处逢生?面对至尊之位,快意江湖,倾国红颜,又该如何抉择?
  • 王俊凯之我们是否会擦肩而过

    王俊凯之我们是否会擦肩而过

    王俊凯我们会擦肩而过吗王俊凯如果有来生我们只做朋友好吗
  • 时运

    时运

    时运关系着人的一生,一时时运能让你从身价千亿跌落成落魄乞丐,我们的主角就是拥有看破时运,并且能纳时运为己用的能力,试想一个拥有着情报屋并且拥有时运能力的少年,没钱就看看资料哪家土豪时运不济,就去溜达溜达。这是一场游戏。
  •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张小笛传

    张小笛传

    张小迪,80后,从农村走来,渡过了黄金90年代后在迈向21世纪的路途中死于意外,来到了异界...
  • New Chronicles of Rebecca

    New Chronicles of Rebec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惑契丹王

    情惑契丹王

    一场意外,她来到了遥远的契丹,前世今生里,迷惑了他的心。为救家人,她接受了杀人的任务,和剑玲珑一样的容貌,她擒获了他的心。耶律休哥,契丹最英勇的男人,他会选择谁来当他下半生的妻子?是貌似亡妻的寒夕,还是被他当做奴隶的贺玲珑?
  • 客窗闲话

    客窗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君临远治

    君临远治

    沈君临不是没有情人,而是情人太多。情人一多,他的嘴就开始挑食......至于林远,就当是他自己养的小白眼郎,怎么都养不熟......
  • 一直挖不动(下)

    一直挖不动(下)

    她,胡不动,十八岁,相貌一般,身材一般,学历一般,只有一样东西不一般,那就是命数……不一般的……霉……而且是所有万千少女不能接受的霉,专门在红鸾星上出状况,搞飞机,什么什么?眼前这个从山顶洞下来的原始人类,说可以帮她改变命数?搞什么,他以为穿的标新立异一点,长得楚楚动人一点,就可以把她的红鸾星给捭正了么?尼姑她是当过,但这道士和尼姑好象不是一家的吧?他要对她发扬同胞之友爱?替她逆天改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