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000000021

第21章 “炎黄认同”与“大一统”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建构(1)

——以“炎帝”身份转换和“大一统”观念为中心的考察

夏增民

一、战国秦汉时期炎帝身份的转换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和文化认同的源泉。早期中国对炎帝和黄帝的文化认同,体现了时人在政治和文化上对“大一统”理念的认知和实践。那么炎帝和黄帝形象和身份的转变,就代表了“大一统”政治价值观的认识深化。本文即以炎帝在战国秦汉时期身份角色的变化入手,探寻“大一统”的思想建构和政治实践。

“炎帝”始见于文献,约是《逸周书·尝麦解》,其中云:“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西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参见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这里的“赤帝”,即是指“炎帝”。另外,较早关于“炎帝”的记载,还见于《国语》和《左传》。

《国语·晋语》载:

司空季子曰:“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另,《左传·哀公九年》载:

(宋公伐郑)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

此四条记载反映了当时人对炎帝最早的认识,应该具有相当的可靠性。陈立柱先生认为,春秋以至战国早期,氏族组织依然存在,氏族祖先的起源传说、事迹和谱系不仅在族人中通过长老的代代传诵,而且也掌握在巫、史、卜、祝的口头与记述中,巫、史、卜、祝世官其职,代代相传,家法谨严,几十代的谱系常常背诵不爽陈立柱:《两种视野下的炎帝研究与其给出的启示》,《安徽史学》,2006年第6期,第23页。因此,《国语》和《左传》这样成书较早的典籍所载事迹往往相对准确。司马迁在写作《史记·五帝本纪》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由于年代久远带来的撰述上的困难,感叹“其言不雅训”,但他仍以良史的品格完成了对上古史事的记录。关于炎帝和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由以上资料可以得到的基本事实是:神农氏在黄帝和炎帝之前;黄帝和炎帝同时,且为兄弟;黄帝和炎帝曾发生阪泉之战;炎帝为蚩尤所败,黄帝与之联兵杀蚩尤;炎帝与火的关系。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国语》所记“成而异德”一语,并且认为“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德”至少指出黄帝和炎帝在文化上的异质性,并导致了战争,当然,最终二者还是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

但自从战国中期以后,文献所载炎帝形象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和炎帝与神农氏合二为一两个问题上。

早期文献提到黄帝和炎帝,均是“黄炎”。如《国语》云:“生黄帝、炎帝”,黄帝在前;另,《国语·周语下》曰:“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至《吕氏春秋·荡兵》亦曰:“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固用水火也。”仍是“黄炎”,“黄炎”的称谓是符合早期历史记载的。但到秦汉之际,“黄炎”即为“炎黄”所取代,《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曰:“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炎黄”称谓的出现,是上古帝王次序更改的产物。

上古帝王次序的更改,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符合“五德终始说”的需要,确立了黄帝为先的禅位次序,如《大戴礼记》中之《五帝德》和《帝系》。但同时,这样就出现了炎帝(火德)不好安置的难题,为了解决五行相生相克的秩序,只好把炎帝与神农氏合二为一。神农氏是战国时期人们心目较重要的古圣王,且在黄帝之前,这样,“炎黄”次序的更改就顺理成章了。

在先秦文献,炎帝与神农氏本无直接关系。如《管子·封禅》载: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参见赵守正《管子注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开始之时,神农与炎帝皆不相混,比如《山海经》喜言炎帝,但绝口不谈神农,《庄子》侈谈神农,然闭口不言炎帝,周及徐先生认为炎帝与神农合二为一,始自刘歆《世经》,刘歆采缀《左传·昭公十七年》和《易·系辞下》,为配合五德终始说的需要,改易五帝次序,以遂政治变革。刘歆的五帝次序是:太昊(伏羲)、共工、炎帝(神农)、黄帝、少昊周及徐:《“炎帝神农氏”辨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71页。就文献而言,较早把炎帝和神农氏合在一起的,可能是《竹书纪年》,其曰“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另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唐孔颖达疏曰:“《帝系》、《世本》皆为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唐刘知几《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亦云:“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世本》。”如此,则至晚在秦汉之际,炎帝与神农氏即合称了。

王树民先生认为,战国之时,古帝王之名号多被合并。“春秋以来,各国贵族不仅有姓有氏,且有名有字。战国时人受此影响,于本为单名的古帝王,多以二名结合为一人。如黄帝与轩辕氏相结合,炎帝与神农氏相结合。”王树民:《黄帝和炎帝的历史地位》,《文史知识》,1999年第10期,第19页。这可能的确是战国时人的思路。然而,炎帝名号的合并有好几种,根据汉人的记载,炎帝曾被称为厉山氏或烈山氏,如《礼记·祭法》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又曾称大庭氏,如《礼记·月令》郑注:“炎帝大庭氏也。”而在早先,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在谈到炎帝神农氏时,先列烈山氏,后又列归藏氏。《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则说炎帝“号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那么炎帝为何与神农氏的结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首先是因为在传统的帝王次序中,神农氏在黄帝前,而且事功大,《易·系辞下》载: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神农氏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是农业、医药、商业的发明者,其功劳可与黄帝相比。而且关键是,炎帝属火德,早期农业刀耕火种,因此炎帝之火与发明农业之神农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使双方合二为一成为可能。至于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当另文着重论析。关于火作为二者的纽带,在高光晶《神农、炎帝和黄帝考辨:兼谈“炎、黄成为中国人祖先”的原因》(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一文中在谈及神农、炎帝的古义时曾从字义上有所考证,惜其不详。

西汉以后,炎帝号神农氏,基本成为共识。《说文》云:“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吕氏春秋·慎势》高诱注曰:“神农,炎帝也。农植嘉谷,化养兆民,天下号之曰神农。”《国语·晋语四》韦昭注引贾逵曰:“炎帝,神农也。”《左传·昭公十七年》杜预注曰:“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是为其证。另,《太平御览》卷七十引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榆罔。”以后诸史皆称炎帝神农氏。炎帝与神农氏名号的结合,提高了炎帝的地位,炎帝与黄帝由弟兄关系,转换成了继承关系。所以,《越绝书·计倪内经》载:“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云云。

这样看来,炎帝身份角色的变换,是因为战国秦汉时人以黄帝为先,变易五帝次序,因此,五帝均成为黄帝之后。《礼记·祭统》:“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效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夏商周都奉黄帝为祖先神。然而,黄帝与炎帝明明是“异德”,是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为了二帝的和谐,一定要给炎帝安排合理的位置。田兆元和明亮看出这一问题,他们提示应该注意到《史记》中的一个问题是:“五帝中除黄帝外,称谓都叫帝某某,如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而不是叫颛顼帝、喾帝,但是,《五帝本纪》里却提到了炎帝。这里的含义是:黄帝外,其他四帝均为黄帝之后,五帝是一个血统,一个系列,这在叙述中十分明白。五帝是从黄帝开始的,故称黄帝,而不是帝黄,其他继承者,都是帝某某,既表现为血统的一致性,也表现为文化的一致性。《大戴礼》有《五帝德》篇,五帝之所以为五帝,在于德,这是一种文化认同。而炎帝和黄帝不一样,是“异德”,因此,炎帝不能和五帝并列在一起。炎帝是另外一个系列。我们在《帝王世纪》里发现了这样的叙述,炎帝称谓是某帝,但是,炎帝的后裔则是帝某,如所谓的炎帝八代,帝临魁、帝直、帝榆罔等,和《史记》对黄帝系列的称谓一样。显然,黄帝和炎帝是不同的两个系列。”田兆元、明亮:《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35页。在新的古史系统里,黄帝居于主要地位,炎帝无法安排,所以炎帝和黄帝均上升为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云“三皇”为天皇、地皇和人皇,是战国即有“三皇”之说。汉初,伏生传《尚书大传》,所记三皇则为:燧人氏、伏羲和神农。三皇已有炎帝。至东汉,《吕氏春秋·执一》高诱注曰:“神农,炎帝,三皇之一。”《国语·晋语四》韦昭注曰:“神农,三皇也,在黄帝之前。”炎帝为三皇成为主流意识。

战国秦汉时人引入“皇”的概念,不仅是为了解决新古史系统内炎帝和黄帝次序的困难,也是现实政治中权力集中的表现。初,周天子先称王,为天下共主,战国之世,礼崩乐坏,诸侯纷纷称王,王已不足贵。所以一些大国开始称帝,《史记·苏秦列传》载:“齐伐宋急。苏秦乃遗燕昭王书曰:……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立三帝以令天下。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可见战国后期,各诸侯均有称帝的打算,而事实上,秦王和齐王两大国都曾互称“东西帝”。帝是高于王的称谓。《说文》:“禘,王天下之号也。”《易·益》“王用享于帝,吉”句注曰:“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也。”《礼记·郊特牲》“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注曰:“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因此,帝有“生”之意,明显比“王”要高贵。而“皇”则更为突出,《公羊传·成公八年》引孔子曰:“德合天地者称帝,河洛受瑞可放。仁义合者称王。”《太平御览》卷七十六引《帝王世纪》转述孔子之言:“天子之德,感天地、动八方。是以功合神称皇,德合天地称帝,[仁]义合者称王。”所述与《公羊传》略同,惟提出“皇”字,皇与神相关,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而《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曰:“功合神者称皇。德合地者称帝。德合人者称王。”结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天皇、地皇、泰(人)皇的“三皇”,可以看出时人心目中皇、帝、王的权力结构。正因为如此,秦始皇才认为“人皇”不足贵,才“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这样看来,三皇说的出现,也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是中央集权神化的需要。

二、炎帝身份转换的社会背景

同类推荐
  • 呼鹰楼遐思录

    呼鹰楼遐思录

    中国的传统文化,融汇了几千年深厚的积淀,最高的境界在乎“天人合一”。无论写文章也好,写画也好,练习武术也好……总要经过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艺术文化史论考辨

    艺术文化史论考辨

    本书收录作者有关艺术、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学术随笔,共分了六章,反映了作者在上述领域的学术观点与造诣。
  • 思想课堂-论爱笔记

    思想课堂-论爱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最美国

    最美国

    本书以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为基础,深入生活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热门推荐
  • 南柯游

    南柯游

    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有你们陪着,一切都好。
  • 游戏道具掠夺者

    游戏道具掠夺者

    大巫师?传奇骑士?“叮~掠夺技能触发,成功掠夺爱思法师的禁忌咒纹一枚!”“叮~掠夺技能触发,成功掠夺雷教主的灭世之雷!”“叮~掠夺技能触发,成功掠夺大毛子核弹一枚!”TT游戏,用心创造快乐!...穿越巫师的世界,继承一大块领地。携带游戏中心软件。千万游戏,无数道具任我掠夺。提升实力,顺带扩张领地,不小心成了顶尖强者。
  • 一剑道祖

    一剑道祖

    地球少年叶初携剑道祖师系统穿越修真界,自此修真界中多出了一剑道祖之名,无论你是谁,杀你只需一剑。
  • 末世之九青

    末世之九青

    末世来了!!九青过上了顿顿吃肉的生活~!但是!!具体是一天三顿还是三天一顿……就不好说了~本文耽美!!强强、互宠。不喜勿进。
  • 彬彬有礼地离开吧,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

    彬彬有礼地离开吧,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

    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星球上,有很多男人,也有几乎同样多或多上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的女人,不过更多的是男人对女人或女人对男人或男女对自身的误解。还好误解也并非不可理喻,如果回到合适的时间点,选取恰当的工具,对准不失偏颇的尺度,男人和女人,仍是可以细致观察一下各个关系阶段的对方的:陌生人,朋友,恋人,夫妻,又或者重归陌生人……明白彼时彼地,他/她缘何那般。而作为观察总结报告的本书,将为地球上的恋人们提供如下信念:不要相信时间旅行;不要害怕淹没成本;不要回避动物本能;不要放弃爱的权利。
  • 四叶草盛开季节

    四叶草盛开季节

    我爱三小只呀,四叶草不要介意,我以后还要写千和源的
  • 次元穿梭任务

    次元穿梭任务

    我在生日的那一天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它,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 进慧

    进慧

    大宋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离奇死亡,其弟赵光义登基为敌,然而风平浪静的大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平静,吴越,北汉,南唐遗孽,以及北方大国契丹,更还有一支神秘力量“朱雀营”且看这些势力交杂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怎样的忠义悲歌
  • 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以0—3岁的宝宝父母为阅读对象,针对父母关心的育儿早教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使父母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养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一书在手,育儿再也不愁!
  •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雄伟的金字塔,壮观的狮身人面像,精美绝伦的方尖碑,让我们不禁为一个古国所创造的文明深深折服;保留千年而不朽的木乃伊,成功的心脏分离术,黑水晶制成的心脏起搏器,又为这个古国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在想,这些在我们今人看来还有难度的工作,还处于蒙昧蛮荒时代的古人就能够完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