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000000022

第22章 “炎黄认同”与“大一统”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建构(2)

炎帝身份的变化,是由于五德终始说下的五帝次序的更换,炎帝上升为三皇,也是权力集中和地位神化的体现。这一系列的身份角色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即是战国后期统一意识的增强和“统一”政治的出现,它是“大一统”思想的体现,同时也论证了“大一统”思想的合理性。不同文化间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的精神偶像。这种社会和政治需要在秦汉统一、中原王朝成为多民族国家以后,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炎黄”认同成为战国秦汉政治思想中“大一统”理论中重要的文化建构。

早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提出了“天下”的概念,其云“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诗经·小雅·北山》亦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天下”观的具体体现。在战国之世,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都纷纷提出“天下”的命题。如《墨子·尚同中》提出“一同天下”;《庄子·天道》提出“一心定而王天下。《太平御览》卷390引《申子》:“明君治国,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谋正而天下治,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他们都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问题,这在孟子那里表述得相当直接,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天下恶乎定”时说:“定于一”。统一的政治观念已经在战国早中期出现,至战国晚期,《荀子》、《易传》、《韩非子》都十分强调统一“天下”的重要性,以及统一天下的方式和手段《荀子·王霸》提出“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易·系辞上》也曾提出“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定天下之业”。《韩非子》尤其重视统一天下的问题,他的言论中,多次出现诸如“霸天下”、“强天下”、“制天下”、“有天下”、“取天下”、“治天下”、“王天下”、“一匡天下”、“强匡天下”、“进兼天下”、“谓天下王”、“为天下主”、“取尊名于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等话语。

“统一”观念的出现和加强,是与各诸侯国、各民族的交往加深以及华夏民族的地域扩展同步的。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提出“九州”的概念。当时“九州”的地理范围,大致是指“阴山山脉以南和辽河中游以西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南岭以北的中国大陆。这一范围正是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基本疆域,只是在局部稍有差异。”葛剑雄:《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葛剑雄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191页。这超出了夏、商、西周的“中国”的概念,并把长期以来的“天下”具体化。秦统一中国,其疆域与此基本一致。此外,《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和《吕氏春秋·有始览》都提出了自己的九州规划,甚至《尚书·舜典》中又提到尧、舜时“肇十有二州”,上举各州名称与《禹贡》不尽相同,划分的范围也有所差异。另外,邹衍也提出“大九州说”,其范围远超出中国的疆界。参见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1~13页。

同时,《禹贡》还记载了一种“五服”制,即:“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这在《国语·周语上》中有详细阐述:“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这当然是战国时期一些人关于政区划分的政治理想,但到了《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则出现了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等九服之说,《逸周书·职方》记载也与此同。“五服”到“九服”的变化,同样反映了当时“天下”(“九州”、“中国”)范围的扩大。

在《禹贡》之后,《山海经》也记载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空间。《山海经》虽语诞不经,但其中《五藏山经》却较为平实可观,谭其骧先生在《论(五藏山经)的地理范围》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其中所述,认为其南山经地域范围应东起今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闽赣粤湘五省,不包括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也不包括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西山经地域范围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陕西榆林东北一线,西南抵鸟鼠山、青海湖一线,西北可能到达新疆东南角的阿尔金山,但不包括罗布泊以西以北。北山经的地域范围是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山经》河水下游,南起山西中条山,北至内蒙阴山以北直抵北纬四十三度以北一线。东山经地域范围北起莱州湾,东抵成山角。可见《山经》的地域比《禹贡》要大,记载也比之详密。谭先生推断,其作者大约是周秦河汉间人。谭其骧:《论(五藏山经)的地理范围》,《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9~345页。

地理认知范围的扩大,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是统一观念和大一统思想。五帝次序的更换就与“统一”观念的主流化有密切关切。随着当时中国人地理视域的扩展,他们需要一个更高大的形象来论证“大一统”的合理性。顾颉刚先生在《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中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民族合并而产生一元化观念,就是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利用了“同种”来打破各方面的种族观念。这是以黄帝为先创造古帝王世系的背景,秦汉之际,《帝系》和《五帝德》因此而生,并深刻影响了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对五帝世系的认定。前文已经述及,由于神农和炎帝的影响,遂将炎帝与神农氏合并,提到黄帝之前,从而有了“炎黄”的概念。

在中国文化里,“祖先崇拜”的理念一直存在,并成为商周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所以宗法血脉也就成为维系政治凝聚力的主要力量。这样,夏、商、周远绍黄帝也就可以理解,并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而且这也造成中国文化的“祖述”的思维取向。《淮南子·修务训》曰:“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就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这种人文主义的倾向。顾颉刚先生考辨古史,认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此为“古史层累说”或“层累构成说”。他的观点是: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他举例说,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王是禹,到孔子时始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三皇出来了,汉以后才有所谓“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他认为,“我们要辨明古史,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见《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9~60页。”“对于古史的主要观点,不在它的真相而在它的变化”,“不立一真,惟穷流变”。见《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73页。

顾颉刚先生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古史上的圣王形象,虽是塑造起来,但并不一定体现客观的历史现实。然而,“炎帝”和“黄帝”这样的被塑造起来的文化形象,虽未必是历史事实,但在中国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文化上、精神上的凝聚力的作用,强化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观念。汉代,“大一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公羊传·隐公元年》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正式提出了“大一统”的概念,这不仅是战国以来“统一思想”的总结,也是纲领性的宣示,经董仲舒的论证而更加光大。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这反映了一种“大一统”的天下观、一种胸怀四海的气魄和“天下一家”的理念。“这一点,在《淮南子》中表现得很明显。《淮南子·地形训》罗列了天下辽阔无垠的疆域,篇中对当时中国国土依据想象中的大九州范围加以考察。它以九州为中心,然后扩展到八殥、八紘、八极,记载了我国境内的九山、九塞、九薮,以及四十多条水道。同时讨论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种、民族的影响。”袁济喜:《两汉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尤其重要的是,它还依据传说,记载了分布于海外的三十六国: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塞,泽存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淮南子·地形训》。

《淮南子》可以说是继承了邹衍的“大九州”理论,它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认知,“大一统”的观念就是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统一了广大的地域范围,建立“王天下”的政治局面,形成一个由血缘认同到精神认同的文化格局。

余论从血缘认同到文化认同

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组织的血缘关系解体极不充分,因此,宗法制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同样也加重了政治文化中的血缘认同。

春秋战国以降,由于“中国”地域的扩大,不同的民族集团进入“华夏”的视野,各民族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互相浸透、融合,之间的界限大多消亡殆尽,大都泯灭无存,归化了同一民族(“华夏”)的人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始祖,于是“五帝同源说”就应运而生,共同把“炎、黄”作为自己的血缘上的祖先。他们建立的政权为了论证其权力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均称为远绍炎黄二帝。战国时代建构的古史体系,把夏、商、周都塑造成是黄帝的后代。秦汉以降,除了汉朝自称为“赤帝”之子之外,所有王朝,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无不自奉“黄帝”为祖先,自号为“炎黄子孙”。戎、狄、苗、越以至后来的匈奴、鲜卑甚至安息、党项均都自认为或被认为黄帝之苗裔,正如《辽史·世表》所说,“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这不得不归功于战国秦汉间儒家学者制造的《五帝德》和《世本》诸书,他们基于战国以来大一统的趋势和秦汉以来大一统的政治现实,对古史作出系统的综合整理,树立起统一国家人民的血缘始祖,增强了人们的血缘认同。不仅于此,在此基础上,儒家学者还在政治思想层面进行理论建构,塑造统一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个文化认同,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炎黄”为人文初祖的文化大一统,据于右任先生《黄帝功德记》辑录,汉初论及黄帝以及假托黄帝或黄帝时人所撰的着作多达百余种,其内容涉及诸子百家转引自邓乐群《当代炎黄文化热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当代思潮》,1994年第6期,第58页。秦汉时人就是从对“炎黄”的血缘认同来营造精神认同的文化环境的。而这一举措,也取得了实效,中国统一的民族出现了。顾颉刚先生在《九州之戎与戎禹》中说:“夫戎华本出一家,以其握有中原之政权与否乃析为二;秦汉以来,此界限早泯矣,凡前此所谓戎族俱混合于华族矣。”见《古史辨》第七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8页。“胡汉一家”、“天下一家”的观念蔚为主流。“大一统”思想进入中国早期政治价值观体系。

政治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人们政治行为评价的标准,形成政治生活的基本理念和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因此决定政治的意义、方向和目标。作为政治体系的基础性的深层结构,政治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长期的文化积淀的产物,渗透于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之中,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成为某种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直接动因。某一政治价值观的形成,首先是决定于某一文化集团或政治团体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习惯,所以,政治价值观的背后,必定有其政治文化的背景,它是政治文化在价值观层面的提升。正因为政治价值观归因于政治文化,它决定着政治人群的政治心理,因此,“基本政治价值应是具有普遍影响力和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桑玉成、商红日:《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4期。它有着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对政治生活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战国秦汉儒士在思想和文化上的理论建构,“大一统”成为知识界的共识,并进入政治思想的价值层面,成为重要的政治价值观之一,开始指导早期中国的政治实践。文化大一统观念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文化优于血统的民族理论,推进了中国统一理论由血缘认同向文化认同转变的进程,对中国统一国家的维护和再造,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同类推荐
  •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读者的,天时地利,人文风俗,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回族语言民俗

    回族语言民俗

    语言和民俗,同属文化的范畴。每个民族,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和民俗,以反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回族作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民族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汉文化等各种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回族民族民俗文化。语言民俗便是其中之一。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热门推荐
  • 炎黄之炼钢

    炎黄之炼钢

    我是子弟兵,是块好钢。我是子弟兵,是百炼成钢。我是子弟兵,是千炼成精钢。我是子弟兵,是万炼成炎黄钢。当一个退伍军人,被一个位面时空交易器带到各个朝代时期,就像一朵小火花一样,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燃遍了整个中华大地,燃遍了山河峡谷,燃遍了海内外,凡是有炎黄兵的地方都插上了炎黄旗。
  • 垂涎贵公子

    垂涎贵公子

    [花雨授权]这男的身中剧毒,到底要不要救呢?上一代的情仇未了,救了会很麻烦喔。,呜……原来只是一场骗局。她要把他给忘了,即使他等了她五年!
  • 刘远鸿

    刘远鸿

    全国刚刚解放的时候,出国留学的刘远鸿回到家乡,而他的父亲被镇压,和他的三娘生活在一起,把尖山头一个穷山僻壤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农村的故事。
  • 幻影历程

    幻影历程

    一次意外,我们有了一种不同的能力……入侵……到底是谁在指使?是谁让血族觉醒,让他们同类反目成仇?当沉睡的力量觉醒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未来为什么回有同类星际间的战争。我们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创造命运,总之最终的敌人绝对不简单——暗黑魔神战队我们——凯文易,羽,静奕将踏上命运的历程
  • 煤炭企业工会维权实践研究

    煤炭企业工会维权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工会组织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随着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职工就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随之产生的侵犯职工权益的事情越来越多;二是职工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维权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面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把突出维权当作工会工作职能的重点已成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一项迫切任务。
  • 我曾爱过你,可惜是曾今

    我曾爱过你,可惜是曾今

    我所拥有的都是别人不要的,那个爱我珍惜我的人,种种对我的好,对我的接近,不过是为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她。那好,我走,留你碧海蓝天。留你情深意长。
  • 山炮少年混都市

    山炮少年混都市

    身怀以毒行医绝技的郝剑从雪窝大山里一脚踏进山外的花花世界,安身在女子医院里,横闯都市,从此快意人生风生水起。女老总说:你能不能签个卖身契给我?女院长说:今后你就是我的人,别再乱送秋波。女空警说:你占据了我的心窝,还要再占我被窝?郝剑大手一挥说:我谁的都不是,我是世界的。
  • 天斩圣邪

    天斩圣邪

    三界之外,皆为混沌,控棋人常坐。六道之内,皆为定数,乱棋人少有。张尘一语曰:我自放逐来,邪,我自为大道。
  • 双生之失忆公主复仇记

    双生之失忆公主复仇记

    (全文免费)一场秘密操控的车祸,使二人离开了温暖的家失去记忆,被人被人收养后,养母被杀,阴谋初现,为报仇,结识了他们。来到学校后,姐姐梦到古风美男,朋友被告白,寻找失去的记忆,报复仇人,姐妹二人的好朋友向自己告白一件件事情缠绕着姐妹二人。有迷茫,有快乐,有伤心,有激动,当所有事情都结束时,没想到风波再起,阴谋也浮出于水面。(本文牵扯到一些古代文的东西,喜欢古代文的可以来看看哦!)
  • 看那颗紫色的星

    看那颗紫色的星

    三个女孩在小时候造到了父亲的背叛,她们会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