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000000022

第22章 “炎黄认同”与“大一统”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建构(2)

炎帝身份的变化,是由于五德终始说下的五帝次序的更换,炎帝上升为三皇,也是权力集中和地位神化的体现。这一系列的身份角色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即是战国后期统一意识的增强和“统一”政治的出现,它是“大一统”思想的体现,同时也论证了“大一统”思想的合理性。不同文化间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的精神偶像。这种社会和政治需要在秦汉统一、中原王朝成为多民族国家以后,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炎黄”认同成为战国秦汉政治思想中“大一统”理论中重要的文化建构。

早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提出了“天下”的概念,其云“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诗经·小雅·北山》亦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天下”观的具体体现。在战国之世,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都纷纷提出“天下”的命题。如《墨子·尚同中》提出“一同天下”;《庄子·天道》提出“一心定而王天下。《太平御览》卷390引《申子》:“明君治国,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谋正而天下治,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他们都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问题,这在孟子那里表述得相当直接,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天下恶乎定”时说:“定于一”。统一的政治观念已经在战国早中期出现,至战国晚期,《荀子》、《易传》、《韩非子》都十分强调统一“天下”的重要性,以及统一天下的方式和手段《荀子·王霸》提出“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易·系辞上》也曾提出“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定天下之业”。《韩非子》尤其重视统一天下的问题,他的言论中,多次出现诸如“霸天下”、“强天下”、“制天下”、“有天下”、“取天下”、“治天下”、“王天下”、“一匡天下”、“强匡天下”、“进兼天下”、“谓天下王”、“为天下主”、“取尊名于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等话语。

“统一”观念的出现和加强,是与各诸侯国、各民族的交往加深以及华夏民族的地域扩展同步的。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提出“九州”的概念。当时“九州”的地理范围,大致是指“阴山山脉以南和辽河中游以西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南岭以北的中国大陆。这一范围正是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基本疆域,只是在局部稍有差异。”葛剑雄:《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葛剑雄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191页。这超出了夏、商、西周的“中国”的概念,并把长期以来的“天下”具体化。秦统一中国,其疆域与此基本一致。此外,《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和《吕氏春秋·有始览》都提出了自己的九州规划,甚至《尚书·舜典》中又提到尧、舜时“肇十有二州”,上举各州名称与《禹贡》不尽相同,划分的范围也有所差异。另外,邹衍也提出“大九州说”,其范围远超出中国的疆界。参见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1~13页。

同时,《禹贡》还记载了一种“五服”制,即:“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这在《国语·周语上》中有详细阐述:“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这当然是战国时期一些人关于政区划分的政治理想,但到了《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则出现了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等九服之说,《逸周书·职方》记载也与此同。“五服”到“九服”的变化,同样反映了当时“天下”(“九州”、“中国”)范围的扩大。

在《禹贡》之后,《山海经》也记载了当时“中国”的地理空间。《山海经》虽语诞不经,但其中《五藏山经》却较为平实可观,谭其骧先生在《论(五藏山经)的地理范围》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其中所述,认为其南山经地域范围应东起今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闽赣粤湘五省,不包括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也不包括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西山经地域范围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陕西榆林东北一线,西南抵鸟鼠山、青海湖一线,西北可能到达新疆东南角的阿尔金山,但不包括罗布泊以西以北。北山经的地域范围是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山经》河水下游,南起山西中条山,北至内蒙阴山以北直抵北纬四十三度以北一线。东山经地域范围北起莱州湾,东抵成山角。可见《山经》的地域比《禹贡》要大,记载也比之详密。谭先生推断,其作者大约是周秦河汉间人。谭其骧:《论(五藏山经)的地理范围》,《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9~345页。

地理认知范围的扩大,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是统一观念和大一统思想。五帝次序的更换就与“统一”观念的主流化有密切关切。随着当时中国人地理视域的扩展,他们需要一个更高大的形象来论证“大一统”的合理性。顾颉刚先生在《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中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民族合并而产生一元化观念,就是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利用了“同种”来打破各方面的种族观念。这是以黄帝为先创造古帝王世系的背景,秦汉之际,《帝系》和《五帝德》因此而生,并深刻影响了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对五帝世系的认定。前文已经述及,由于神农和炎帝的影响,遂将炎帝与神农氏合并,提到黄帝之前,从而有了“炎黄”的概念。

在中国文化里,“祖先崇拜”的理念一直存在,并成为商周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所以宗法血脉也就成为维系政治凝聚力的主要力量。这样,夏、商、周远绍黄帝也就可以理解,并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而且这也造成中国文化的“祖述”的思维取向。《淮南子·修务训》曰:“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就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这种人文主义的倾向。顾颉刚先生考辨古史,认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此为“古史层累说”或“层累构成说”。他的观点是: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他举例说,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王是禹,到孔子时始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三皇出来了,汉以后才有所谓“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他认为,“我们要辨明古史,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见《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9~60页。”“对于古史的主要观点,不在它的真相而在它的变化”,“不立一真,惟穷流变”。见《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73页。

顾颉刚先生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古史上的圣王形象,虽是塑造起来,但并不一定体现客观的历史现实。然而,“炎帝”和“黄帝”这样的被塑造起来的文化形象,虽未必是历史事实,但在中国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文化上、精神上的凝聚力的作用,强化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观念。汉代,“大一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公羊传·隐公元年》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正式提出了“大一统”的概念,这不仅是战国以来“统一思想”的总结,也是纲领性的宣示,经董仲舒的论证而更加光大。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这反映了一种“大一统”的天下观、一种胸怀四海的气魄和“天下一家”的理念。“这一点,在《淮南子》中表现得很明显。《淮南子·地形训》罗列了天下辽阔无垠的疆域,篇中对当时中国国土依据想象中的大九州范围加以考察。它以九州为中心,然后扩展到八殥、八紘、八极,记载了我国境内的九山、九塞、九薮,以及四十多条水道。同时讨论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种、民族的影响。”袁济喜:《两汉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尤其重要的是,它还依据传说,记载了分布于海外的三十六国: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塞,泽存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淮南子·地形训》。

《淮南子》可以说是继承了邹衍的“大九州”理论,它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认知,“大一统”的观念就是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统一了广大的地域范围,建立“王天下”的政治局面,形成一个由血缘认同到精神认同的文化格局。

余论从血缘认同到文化认同

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组织的血缘关系解体极不充分,因此,宗法制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同样也加重了政治文化中的血缘认同。

春秋战国以降,由于“中国”地域的扩大,不同的民族集团进入“华夏”的视野,各民族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互相浸透、融合,之间的界限大多消亡殆尽,大都泯灭无存,归化了同一民族(“华夏”)的人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始祖,于是“五帝同源说”就应运而生,共同把“炎、黄”作为自己的血缘上的祖先。他们建立的政权为了论证其权力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均称为远绍炎黄二帝。战国时代建构的古史体系,把夏、商、周都塑造成是黄帝的后代。秦汉以降,除了汉朝自称为“赤帝”之子之外,所有王朝,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无不自奉“黄帝”为祖先,自号为“炎黄子孙”。戎、狄、苗、越以至后来的匈奴、鲜卑甚至安息、党项均都自认为或被认为黄帝之苗裔,正如《辽史·世表》所说,“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这不得不归功于战国秦汉间儒家学者制造的《五帝德》和《世本》诸书,他们基于战国以来大一统的趋势和秦汉以来大一统的政治现实,对古史作出系统的综合整理,树立起统一国家人民的血缘始祖,增强了人们的血缘认同。不仅于此,在此基础上,儒家学者还在政治思想层面进行理论建构,塑造统一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个文化认同,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炎黄”为人文初祖的文化大一统,据于右任先生《黄帝功德记》辑录,汉初论及黄帝以及假托黄帝或黄帝时人所撰的着作多达百余种,其内容涉及诸子百家转引自邓乐群《当代炎黄文化热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当代思潮》,1994年第6期,第58页。秦汉时人就是从对“炎黄”的血缘认同来营造精神认同的文化环境的。而这一举措,也取得了实效,中国统一的民族出现了。顾颉刚先生在《九州之戎与戎禹》中说:“夫戎华本出一家,以其握有中原之政权与否乃析为二;秦汉以来,此界限早泯矣,凡前此所谓戎族俱混合于华族矣。”见《古史辨》第七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8页。“胡汉一家”、“天下一家”的观念蔚为主流。“大一统”思想进入中国早期政治价值观体系。

政治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人们政治行为评价的标准,形成政治生活的基本理念和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因此决定政治的意义、方向和目标。作为政治体系的基础性的深层结构,政治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长期的文化积淀的产物,渗透于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之中,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成为某种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直接动因。某一政治价值观的形成,首先是决定于某一文化集团或政治团体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习惯,所以,政治价值观的背后,必定有其政治文化的背景,它是政治文化在价值观层面的提升。正因为政治价值观归因于政治文化,它决定着政治人群的政治心理,因此,“基本政治价值应是具有普遍影响力和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桑玉成、商红日:《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4期。它有着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对政治生活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战国秦汉儒士在思想和文化上的理论建构,“大一统”成为知识界的共识,并进入政治思想的价值层面,成为重要的政治价值观之一,开始指导早期中国的政治实践。文化大一统观念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文化优于血统的民族理论,推进了中国统一理论由血缘认同向文化认同转变的进程,对中国统一国家的维护和再造,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文化的力量——浙江社会发展的引擎

    文化的力量——浙江社会发展的引擎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热门推荐
  • 渡灵天师

    渡灵天师

    独孤逸晨为了向狠心抛弃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修炼之路,在修炼之路上,他突破一切困难,碾压一切障碍,为守护家人好友,他建立了自己的小势力,与域外邪族斗争。(Ps:新人新书需要呵护,如果觉得入了你的法眼,点击、推荐、收藏、评价、打赏皆是君恩!书友群:314277938欢迎大家加入!)
  • 魔幻手机之废柴四小姐

    魔幻手机之废柴四小姐

    “脱下来。”某女一脸冷淡的对眼前这个无赖说。“我不。”某腹黑男捂着自己衣服,一副你要对我干什么的样子。“……神经病……”当腹黑男喜欢上穿越女,两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皇后太嚣张,皇上,有种休了我

    皇后太嚣张,皇上,有种休了我

    一听这话,某女不愿意了,抬头挺胸趾高气扬道,“喂,你什么意思啊,本姑娘好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子见了也爆胎的大美女一枚,你?戚,眼光差的都能把猪看成天仙,幸亏你对老娘没兴趣,要不然老娘还觉得掉价呢!哼”。
  • 极度热血

    极度热血

    4624年7月21日,那一天,世界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人类称它们为‘生物’,因为现在的它们才是生物链的顶端,从它们诞生的那一瞬间开始,人类就开始他们在地球统治权的最后一天。人类开始了逃亡。可是,一切却只是开始。
  • 月琼舞

    月琼舞

    星河中苍月下大地上三少年踏破大陆忠于月之国抛头颅洒热血有谁看的见为国为民死于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弃后归田:携子寻良夫

    弃后归田:携子寻良夫

    前世的她,卧底特警,却惨遭背叛。穿越成为一朝冷宫废后,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为了生活柴米油盐她出宫‘谋’生。为了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她小心翼翼的为帝王家出谋划策。大隐隐于市,科考选举,教书育人。小隐隐于林,策马江湖,柴米油盐。PS:穿越,乔装改扮,爽文,妈咪宝贝,女强,种田文,柴米油盐,淡定从容
  • 末世重生之抱大腿

    末世重生之抱大腿

    故事发生在伽马星球上的银辉帝国……重生明明是个金手指,萧然却很苦恼。她的异能那么鸡肋,到了后期照样要被丧尸狂虐。听说星火基地的宋首领待人宽厚,实力深不可测……跟他混的人都成为绝世强者了!萧然一心结交人家,万万没想到,好感度刷的却是负值!就在她完全放弃抱大腿伟业之时,宋首领却突然扑了过来。
  • 穿越之美艳倾天下

    穿越之美艳倾天下

    刀戟声共丝竹沙哑,谁带你看城外厮杀,七重纱衣血溅了白纱,兵临城下,六军不发,谁知再见已是生死无话,当时缠过红线千匝一念之差为人作嫁,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一切皆因一情字而已。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宣传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浔浔顾相惜

    浔浔顾相惜

    他为她打开十五年紧锁的心房。她以为那个冬天是她悲剧的结束。却没想到是她悲剧的开始。再次的相遇,再次的分别。他们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