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000000039

第39章 “连山易”文献辑要辨证(1)

周延良

今天可见最早的占筮之书是《周易》或《易经》。《周易》的产生,从本质上论,它是早期华夏文明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观物取象”是《周易》最基本的文化特征,它显示着当时人类的思维水平——“类比联想”已经完全形成《易传·系辞》中有着详尽而合理的记载。就《周易》定型时期的先周而言,是书不仅已属成熟的卜筮工具和教本,而且已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的建构。从这一意义上论之,《周易》的完成是经历了漫长的华夏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也可以说,《周易》是“易”道的集成和改造——它所依据的文化本体便是历史上记载的《连山》、《归藏》。如宋吴沆所论:

《周礼》:“大卜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考此,则《连山》、《归藏》之卦自重于三皇之时,而《周易》之卦乃重于文王之世,故其书谓之《周易》,理亦明也。文王以前,“易”道止于卜筮,文王而后,始用之修身、治人、为国而“易”道始兴,于此,则谓《易》之兴于中古可也。据《四库全书》本《易璇玑·通卦篇》第一,卷下。

吴沆此论粗略地勾画出“易”作为一种文化演进过程的线条。《周易》整合、改造《连山》、《归藏》而形成,《连山》、《归藏》是“易”道的“卜筮”之术,属于古代所谓的“术”,是形而下者,《周易》属于“易”道的“修身、治人、为国”,作为形而上的“道”也就产生了。从流传下来相关于《连山》、《归藏》的零星文献可以推知,“易”学在历史上的“道、术”之判,应是以《周易》形成定型的体系为标志,因此,《易传·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据《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注疏》。此说准确地证明了中国历史上三代文明繁荣时期的产生、形成与《周易》产生、形成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比较准确地了解“易”的“术”与“道”的关系,自然很困难,因为,《连山》、《归藏》两部“易”书已经亡佚出土秦简中有部分《归藏》文献,或疑为后人所记,非殷商之旧。虽然如此,我们仍可借助于残存的相关文献,考释它们之间的连带关系以及“易”文化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中的基本脉络。

本文将通过掇拾以《连山》残存文献为主而做以下考察:

第一、关于《连山易》产生、形成的时代;第二、《连山易》的文化结构、形态。

一、《连山易》产生、形成的时代

《连山易》历史上是否存在?虽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继续探讨的兴趣,但因为如果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它属于“史前”阶段,所以诸多问题仍别在疑、是之间。如果否定它的存在,当然无所谓“产生、形成”了。问题是历史文献的大量记载,并非事出无因,那么,今天我们就没有理由轻易地否定《连山易》在历史中曾经存在过。考察它的产生和形成,首先是对它存在的肯定。

如前所说,“易”有三家,历史上并称为“三易”,“三易”之称最早的记载是《周礼·春官·大卜》:

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据《十三经注疏》本《周礼注疏》卷二十四。

又同卷《簭人》载:

簭“簭”与“筮”同。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同上。

我们从《周礼》的记载中可知,《三易》中的《连山》、《归藏》在西周时期仍是完整的存续,而且《周礼》记载“三易”的文字中也同样明确地记载着《连山》、《归藏》的文化形态,与《周易》是相当的,所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是显证。《周易》中所说“经卦”为“八卦”,《连山》、《归藏》中的“经卦”也是“八卦”;《周易》中的“别卦”为“六十四”,《连山》、《归藏》中的“别卦”也是“六十四”。“三易”相同文化形态的记载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连山》、《归藏》在西周时期与《周易》是并存的,西周王朝核心中的大卜、簭人是通熟“三易”专门家。这些专家通掌“三易”,“三易”在西周的存在可无疑问。

《周易》在西周的存续之前有着漫长的演进历史,它的起点大致属于史前社会的“伏羲”时代,既然在西周时期仍有《连山》、《归藏》的传承,它们当然也有很漫长的演进历史,它们的的起点应该与《周易》相当。

仅就《连山易》论,它的产生,历史文献之说互异,但有一点可为定论,即《连山易》大致是史前社会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的人类文化产物。以下引述相关的记载做必要的辨证仅限于唐宋和宋代以前的文献,宋代以后不论。

第一,伏羲与《连山易》

郑玄注《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引杜子春云:“连山,虙戏。归藏,黄帝。”据《周礼注疏》卷二十四。按照杜预的说法,“连山”与“归藏”是省简之称,“连山”应是“连山易”的简称,那么,《连山易》归之于虙戱(同伏羲)。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引《山海经》:

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卷上)

《山海经》此说,今已不存,但应属可信的记载。《山海经》的记载比郑玄之说早,或者说,郑玄所云者当有所本。又三国魏淳于俊大抵也主此说,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髙贵乡公髦纪》:

(甘露元年四月丙辰)帝幸太学问诸儒曰:“圣人幽赞神明,仰观俯察,始作八卦。后圣重之为六十四,立爻以极数。凡斯大义,罔有不备,而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曰《周易》,《易》之书,其故何也?”《易》博士淳于俊对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故《易》者,变易也。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连天地也;《归藏》者,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二十五史》本卷四。

据此载淳于俊所陈语义推定,他是主张把《连山易》的起点归之于“包羲(读同伏羲)”所说“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八卦”是“包羲”根据“燧皇之图”做成,“神农”在此基础上又演为“六十四”。

第二,黄帝与《连山易》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说:

古者,黄帝氏之王,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烈山氏之王,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其经卦皆六十四,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诸子集成》本卷二十八。

王充在东汉时期,是一位反传统的文人,他所论说者,或有史证?作为历史一说,我们不能略而不顾。他认为,黄帝王天下,是得《河图》为夏后氏继承而称为《连山》,即《连山易》的演成是黄帝。此说对后世的影响不大,但备于此。

第三,炎帝与《连山易》

唐贾公彦疏《周礼·大卜》引《帝王世纪》曰:

……皇甫谧《记》亦云: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同上,卷二十四。

皇甫谧,晋人,所做《帝王世纪》虽佚宋代和清代有辑本,齐鲁书社又出版了点校本。但此说多为后世学者称引,无论如何,《连山易》属于炎帝,依今所见,此载为先。又宋王应麟《玉海·夏(连山)·宓戏(连山)》引:

皇甫谧云:夏人因炎帝曰《连山》、《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纳于山。夏以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殷人因黄帝曰《归藏》,《四库全书》本卷三十五。

又唐徐坚编《初学记·文部·经典》第一引《帝王世纪》曰:

庖牺氏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引而伸之,分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着九六之爻,谓之《周易》。《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一。

这里记载的“庖牺氏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是“黄帝、尧、舜引而伸之”做“二《易》”的参照本,“夏人”和“殷人”所因袭的“炎帝《连山》”、“黄帝《归藏》”就是“二《易》”的定本。此文中涉及到“神农”与“炎帝”的关系问题——神农与炎帝是怎样的关系?由于汉代以前的记载并不明确,故汉代特别是魏晋时期就开始了探讨、争论。杜预认为,“《帝系》、《世本》皆为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三国蜀人谯周则认为,“炎帝与神农各为一人”以上两家之说俱为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载“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之文所引说(见《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八)。炎帝和神农究竟是一人或其他什么称谓,抑“各为一人”?历史上并未留下足以证明事实的文献。我们要强调的是“神农”的另外一个称谓:“连山氏”。

第四,神农氏、连山氏与《连山易》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论三代易名》:

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卷一。

《世谱》未知谁氏所撰,久佚不存。孔颖达引其说,把神农氏标定为与连山氏、列山氏异名,虽未曾涉及《连山易》,但从这一意义范畴中认识,《连山易》之称原是本氏族之称而来。又孔颖达疏《周易·系辞》下本《世谱》说:

《连山》起于神农,《归藏》起于黄帝,《周易》起于文王及周公也。《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卷十二。

又宋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引:

姚信姚信,三国吴人。谓:连山氏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归藏氏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四库全书》本卷一。

姚信此说与孔颖达引《世谱》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连山易》的形成以及名义的来源都是因为“连山氏得《河图》”的结果。“连山氏”与“列山氏”盖一音之转,原属一名之称,不会有争议,问题是“神农氏”、“炎帝”与“连山氏”是什么关系?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当代研究中国史前文化的学者或同意神农、炎帝、列山氏(亦作“烈山氏”)、连山氏为一个本体的不同称谓,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平心而论,谁都提不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我们旨在客观地考证文献,并无坐实之意。

从以上的考察之文中可以看到,历史上涉及到《连山易》的产生与形成的记载至少有四家不同之说。《连山易》究为那一个部族或部族之长做成?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现在就没有可以根据的条件做出结论。就象否定《连山易》的存在,甚至认为汉代刘歆伪造是很无知一样,现在结论《连山易》做成于某某也是很无知的表现。

但是根据笔者所熟知的文献记载,《连山易》的产生、形成具有两个突出的文化特征:

第一,“三易”与《河图》有直接、间接的关系。无论《连山易》出于何人、何时之做,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都有一个相同的前文化参照——《河图》。《河图》(含《洛书》)作为中国史前文化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汉代以后,一直到今天仍然处在疑、是之间,或者说毁誉参半,而且是毁者多,誉者少。笔者根据考古出土的史前文物论证,认为,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河图》(含《洛书》)是可信的笔者之见可参看周延良着《夏商周原始文化要论》,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它是在文字产生之前华夏原始人类创造的重要的文化集合或浓缩,同样也是华夏原始人类智慧的集合或浓缩。《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产生是当时华夏人类创造了用为记录《易》事的符号之后,根据《河图》、《洛书》的文化布列和基础创造性地扩充、发展而且用当时本部族通行的符号整理、记录了这一文化,这是早期“三易”之学,也是完整的原始“天文历法”之学,同样,也可以界定为原始哲学。

第二,“三易”都是推究天、地(人)自然法则之书,用为占筮是发展的结果。“三易”中最终传世的是《周易》,并不是因为《周易》与其它“二易”相比晚出,《周易》最终传世是因为周部族的周文王、周武王统一了华夏,完成了封邦建国的大业,相对而言,中国传承不息的古代文化是从西周开始的,《周易》的传承与周部族封邦建国基于本部族“易”文化而又有所整合、吸收其它部族的“易”文化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西周立国之初历史上所说的“周公制礼作乐”,其实是在整理三代文化建立统一的周文化,当时,“三易”并行,前引《周礼·大卜》之文可证,至东汉仍传,桓谭《新论》桓谭《新论》久佚。所言为准,宋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连山)、(归藏)》引:

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汉世,盖有“二易”矣。(卷一)

王应麟认为,汉代仍有“二易”存。又明杨慎《升庵集·(连山)、(归藏)》:

《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大卜。此语见于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不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卷四十一)

杨慎更是首肯《连山易》与《归藏易》在汉代的存在。“三易”并为占筮之书是西周立国的事,它的起点却是对天、地、人所谓“三才”认识、归纳和总结的产物,是史前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形态,笔者的这一看法可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获知。

基于以上的考察,我们就有继续探讨《连山易》文化形态的必要了。

二、《连山易》的文化结构、形态特征

西周甚至汉代仍有《连山易》的存续,虽然这时期的《连山易》已经不可能是它的原始形态,它的原始形态也很难详知,西周及其以后《连山易》的存续是经过西周卜筮之官以象数、文字并用的方式整理、记录甚至创制的文本。但我们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它的基本文化形态尚可考知。《连山易》的文化结构、文化形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文字记录方式;二、以图象为起点形成了早期的象数特征;三、《连山易》的占筮与巫卜属性,等等。

第一,《连山易》属于非文字记录而产生

“三易”中的《连山易》、《归藏易》大致可以推定在商周之前只有图象、数码而没有文字,也可以说它们的原始文化形态是以图象和数码承载。汉郑玄《易赞、易论》云:

虙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无文字,谓之《易》。〔宋〕王应麟编《周易郑康成注》,据《四库全书》本。

此所说的“虙羲十言之教”,其实,就是虙戱画八卦。虙戱时代的八卦,只有图象和数码而无文字——这种文化形态“谓之《易》”。《易》的初始可谓“无字书”,至重为“六十四卦”的炎黄时代,《连山易》、《归藏易》产生之后,《易》仍应属有图象和数码而无文字阶段。此说符合《周易·系辞》下所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据《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注疏》卷十二。我们必须强调:《系辞》是就《易》而发论,其中自然也包括《连山易》和《归藏易》,并非仅仅就《周易》发论,郑玄所论者是在《系辞》之说基础上的概括。对此,古代研究《易》学的学者多就此而抒其说。宋张行成《易通变·先后天易宗旨》说:

伏羲始画八卦,备“四易”之义,有图象而未有书。夏曰《连山》,天易也;商曰《归蔵》,地易也,亦有法数而未有书;文王曰《易》,人易也,始有书矣。(卷八)

同类推荐
  • 话说中国-古代服饰

    话说中国-古代服饰

    系统地展示我国古代服饰的特点,希望大家能了解和感受中华服饰艺术的真谛。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礼仪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礼仪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热门推荐
  • 竞技之王

    竞技之王

    一个游戏中的王者,一群热血的伙伴,一段关乎青春、理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 明伦汇编家范典妻族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妻族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画皮匠

    画皮匠

    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每个人都对身边的女人有过幻想,即便是嫂子也不例外,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推进嫂子的房间,恐怕也会像我一样把持不住……我尊敬嫂子,可是她不尊敬我,对我百般利诱,我才发现她心怀鬼胎……即便是生孩子,也必须要我帮她,当看到躺在床上无力看着我的嫂子,我知道自己沦陷了……
  • TFBOYS之重拾记忆

    TFBOYS之重拾记忆

    第一次见面,他想起了她,但她却忘了他,伤心的他决定让她重新爱上他,过程中她究竟会不会想起他,又或者重新爱上他??
  • 记忆流年之暖暖柔情

    记忆流年之暖暖柔情

    走过青春,遇见了爱情,于是我们都把最真的情放在彼此的手心里,以为青春里的爱情之花会永不调落。事隔经年常常会想起你当年的模样、当年笑颜、当年那暧暧的柔情……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还能想起那一场停留在青春里的恋事?
  • 俯视

    俯视

    这世间很多人不能选择生,不能选择过程,不能选择死亡,连死后世界都不能选择,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死后的善?还是死后的恶?
  • 病友大作战

    病友大作战

    2060年11月9号上午9时11分,李德古博士在Z城中心释放SI-516毒雾,很多人死了,也有人活了下来。Z城已经被打上死城的标签,已被封锁,生还之人也都离开这里,隐姓埋名。李德古博士也被国际法院仲裁。死者的故事已经结束,生还之人的故事才刚开始。
  • 帝少专属,傲娇宠妻

    帝少专属,傲娇宠妻

    因为三亿答应做他三年女朋友。这段日子她简直快崩溃了,各种霸道各种绝望。终于,她离开了五年后归来,带着他的孩子。她在绝望边缘唤醒他,他为她放弃拥有的权利。“老婆,我想要”“不行,孩子才两个月”“我就蹭蹭不进去。”“不行!”“坑爹啊!”
  • 异界刺影之王

    异界刺影之王

    热爱玩游戏的骨灰级玩家赵残阳意外穿越,成为了奇幻世界的刺客。从此开启一个草根穿越玩家,走向顶级高手的一段惊心动魄,精彩纷呈的冒险。在这个变幻莫测的魔法世界,他该如何抉择?他将如何回到现实世界?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白蔷薇森林

    白蔷薇森林

    月色下,白发白衣,她银紫色的眼睛倒映着白蔷薇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