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000000041

第41章 从古代诗歌管窥炎帝文化的若干问题(1)

陈战峰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题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诗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特别是那些具有纪念意义、并非仅仅以文学性见长的诗歌。中国古史中的传说历史,就保存在一些口耳相传的作品形式中,后来逐渐含蕴在历代的诗歌中。关于炎黄文化的研究,如果注意到这方面的史料,无疑有助于开阔人们的研究视野。为叙述方便,本文扼要选取古代诗歌中关于炎帝文化的内容,尝试讨论炎帝文化中的若干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看到关于炎帝记载的诗歌形式,最早的可能是商代伯夷、叔齐的《采薇》了。《史记·伯夷列传》载,“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汉〕司马迁撰《史记》卷61,中华书局,1982年版。当然,这首诗对历史上“以暴易暴”的现象和人生价值进行了反思,具有无限的历史沧桑感。仅从历史角度判断,“神农”不过是与虞、夏相类而早的一个时代。“神农”时代起止怎样,究竟还不清楚。但是在《左传》、《国语》、《帝王世系》等历史典籍中就更加清楚了,但是这些记载多是晚出的。故事传说中有一共同现象,历史愈演进,关于久远的世系更迭愈清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历史现象,所以相比较《采薇》而言,《左传》等相传炎帝时代历经八代,或神农时代历经七十世的说法《太平御览》卷78引《尸子》:“神农氏七十世。”《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神农十七世。”“十七”疑为“七十”抄写讹误。《礼记·曲礼》孔颖达疏引三国时谯周语,言“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尸子》所言“神农氏”“七十世”的说法,约合两千多年,即距今七千多年到五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与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大体吻合,是基本可以采信的说法。都不过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认同和梳理,未必较殷末周初的《采薇》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但是这种由简单到繁缛、由模糊到清晰的历史陈述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却是不言而喻的。战国中晚期开始兴盛的黄帝崇拜、炎帝崇拜,在秦统一天下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两汉的社会政治也发生了深远影响,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和讨论。

在古代诗歌中,关于炎帝的功德、世系、理想等都有记载,是我们把握炎帝文化的又一途径当然,既然是诗歌形式,免不了有虚构夸张的成分,但这又不能一概而论。在涉及炎帝神农氏等的诗歌中,这种现象有,但大多都和一定的历史传说或史书记载相表里,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龙飞凤舞,充满离奇想象的诗作,以艺术性见长,自然不必字字当真,做无谓追究了,典型的要数清代毛国翰的《炎陵龙潭歌》:“炎皇欲种玉山禾,呼龙耕烟来鹿坡。痴龙遭缚遁入海,遂穿地轴移泉涡。炎皇乘龙为赤帝,尔来三万六千岁。余涎不刮风门风,化作空龙沙石细。幽宫十丈琉璃封,水晶屏冷金芙蓉。雄龙不来女龙寡,望夫化石成石龙。金鳞如火窥不得,长爪踏云如雪色。昨夜龙子行雨归,飞入空潭黝然里。”。炎帝与神农的关系,学者们讨论较多,但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或者认为神农较炎帝早;或者将神农与炎帝作为共名,历史上有多代的神农与炎帝;或者认为神农只是炎帝中的一代“神农氏”,或炎帝只是神农中的一代。这种情形呈现出上古历史研究的纷纭复杂和艰难。本文遵从通常的认识,即炎帝是共名,神农氏《白虎通义·德论上·号》:“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按:这段话似有所本,如《易传·系辞下》等。是炎帝中最初的一代,是炎帝文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当然,这里所涉及的炎帝、炎帝陵具体所指、方位不尽一致,但是在反映炎帝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上却具有相同的特点,同时也间接地透露出炎帝文化发展演变传播的过程,因而是可以通观齐论的。

一、关于炎帝的世系

关于炎帝的世系,历来说法不一,但影响较大的是《国语·晋语》的说法《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另外,《礼记·月令》:“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厉”与“烈”一音之转,“厉山氏”即“烈山氏”,或《礼记》所载“农”即“柱”,略备一说。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认为“神农本起烈山,故左氏称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厉山氏,《礼》曰厉山氏之有天下,是也”,将“农”或“柱”直接目为“神农氏”。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描写了与轩辕、炎帝、祝融等神游的情景,“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而娱戏”,“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指炎帝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宋〕朱熹撰《楚辞集注》卷5,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神奇的想象中保存着古史传说人物,“炎德”、“炎帝”则是战国炎帝崇拜文化现象兴起后的写照。南北朝梁诗人江淹《遂古篇》记载了炎黄交恶的故事,“河洛交战宁深渊兮,黄炎共斗涿鹿川兮”。〔梁〕江淹撰《江文通集》卷4,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指在今河北一代的涿鹿之战。当然,这里的炎帝和黄帝到底是哪一代,很难穷究,但是它却揭示了炎帝和黄帝部落东迁,并不断融合最终形成炎黄联盟的历史过程,也是炎黄文化和民族形成中的重要环节。元代王芮《历代蒙求》记载更为简明:“继生炎帝,号神农氏。播种百谷,教民耒耜。八帝相承,四十三纪。至帝榆罔,诸侯乱起。维时黄帝,姓为公孙。亲与帝榆,战于阪泉。”炎帝八代相传,历经四十三纪明代李延机《五帝纪》则称炎帝“传代凡八世,五百二十年”,也只是一种推测。虽难以贸然判断这种叙述的准确性,但究竟传闻必有一定起源,今天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一步确认,炎帝神农氏时代应距今六七千年前“以今日观点来看,不必拘泥于五百这个数字,多数学者认为炎帝神农氏及其后裔延续的时间很长,大体可与6500年至5000年前(一说为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阶段相比附。炎帝本人约生活在距今6000至5850年之间,比黄帝早约近千年。”(杨东晨:《炎帝和妻子生地的有关问题再研究》,载霍彦儒主编《炎帝与民族复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也就是说炎帝神农氏较轩辕黄帝更早《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贾逵云:“炎帝,神农也。”韦昭云:“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史记·五帝本纪》:“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然后得其志。”《正义》:“谓黄帝克炎帝之后。”炎黄部落联盟的正式形成是在炎帝部落行将衰落、黄帝部落大兴时《周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虽然炎黄均出自少典氏,但这只是从部落血缘关系上揭示二者的因承关系,而不是父子式的降生关系,因此,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并不是同步兴起和发展的。如前文所述,因为在古代典籍中,“神农氏”有时并不一定专指首位炎帝,如南宋胡宏撰80卷《皇王大纪》,上起盘古,下迄周末,“神农居天位百有四年而殁,号曰炎帝。帝临魁,在位八十年。帝承,在位六十年。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帝直,在位四十五年。帝来,在位四十八年。帝哀,在位四十三年。帝榆罔,在位五十五年”〔宋〕胡宏撰《皇王大纪》卷1,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神农侵暴诸侯,轩辕兴师,征之神农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神农氏败绩”〔宋〕胡宏撰《皇王大纪》卷2,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可见,“侵暴诸侯,轩辕兴师”的神农氏实际可能是炎帝中的榆罔北宋司马光《稽古录·有熊氏》将阪泉之战双方揭示得更为明确:“黄帝与炎帝子孙,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黄帝为天子,代神农氏。”清代储嘉珩《厉山》诗“庖牺生于陈,神农诞于楚”,其中“神农”自然也不是最初的神农氏,而是炎帝部落与炎帝文化进一步向东发展的历史反映与追溯。

唐开元二年八月太子宾客薛谦光献《九鼎铭》,其中《蔡州鼎铭》,武则天撰曰:“羲农首出,轩昊庸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监,方建隆基。”《御定全唐诗》卷5《则天皇后》,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旧唐书》卷22《志·礼仪》作:“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地光宅,域中雍熙。上天降监,方建隆基。”〔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24《帝王部·符瑞》作“《豫州鼎铭》”,文字亦略有异:“羲农首出,轩昊庸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域内雍熙。上玄降祉,方建隆基。”贯穿着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唐玄宗李隆基在给臣下宋璟等的赐诗中也有“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由来丞相重,分掌国之钧”〔唐〕张说撰《张燕公集》卷4,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句子,虽是借古劝今,但也包含了历史传说即炎黄举贤的例子。唐代韩愈《苦寒》诗“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羲和送日出,恇怯烦(一作“频”)窥觇。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宋〕魏仲举编《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4,四库全书文渊阁本。记载了炎帝捉祝融的传说,当然这已是炎帝部落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事件了,与神农初创不同。元代虞集《青霞观碑》:“祝融之墟,炎帝所理”《湖广通志》卷112,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揭示了祝融与炎帝的关系。清代王仕云《五帝》诗,简明地罗列出三皇五帝的系谱,全诗为:“天皇地皇人皇氏,名曰三皇居上世。太昊炎帝及轩辕,唐虞绍之为五帝。”“三皇”还有其他说法。《白虎通义·德论上·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此外,晋代郭璞《氐人》“炎帝之苗,实生氐人。死则复苏,厥身为鳞。云南是托,浮游天津”〔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57《晋郭璞集》,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揭示了氐人与炎帝的血缘关系。

古代诗歌中化用“精卫填海”典故的诗歌甚多,相传精卫是炎帝女儿所化《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长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与炎帝有密切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晋代郭璞《精卫》:“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波害”〔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57《晋郭璞集》,四库全书文渊阁本。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晋〕陶潜撰《陶渊明集》卷4,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唐代岑参《精卫》:“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卷12,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王建《精卫词》。“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一作“鳖”)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唐〕王建撰《王司马集》卷2,四库全书文渊阁本。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着报仇名”〔宋〕魏仲举编《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9,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等。当然,唐代以后的精卫题材的诗歌,内容和感情更加复杂多样,大多是借“精卫填海”作为抒写抱负、表达对人生和时世看法的作品,如宋王安石《精卫》:“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宋〕王安石撰《临川文集》卷33,四库全书文渊阁本。陆游《后寓叹》:“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菟气食牛。会与高人期物外,摩挲铜狄灞城(一作“陵”)秋”〔宋〕陆游撰《剑南诗稿》卷53,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等。明末清初顾炎武《精卫》尤为奇峭,发人深思:“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采用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精卫坚定不移的意志,情怀激烈,与各为自家谋的生存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也寄托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二、关于炎帝的功德

同类推荐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整洁健身(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整洁健身(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江夜

    末世重生之江夜

    回到末世前三年,得知有空间,江夜立马畅想自己从此走上狂酷炫霸拽的人生。“进入空间”喜滋滋的江夜。“哎哟我靠,胸都摔平了”江夜两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的空间,这尼玛的坑爹啊!吾命休矣!文案废,女主不白莲,不圣母,随心而动
  • 千洛嫣然

    千洛嫣然

    21世金牌杀手穿越异世,将军府里嫡三小姐,爹不疼娘失踪,哼哼,没灵根是吧?那我告诉你什么叫全系!没魔兽是吧?那我告诉你,我看不上!揍姨娘,扁庶姐,逗逗美男,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快活…某男:“那我捏?”某女:“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那我就勉为其难带上你好了…”“……”
  • 我在异界当皇帝

    我在异界当皇帝

    我本是大天朝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因为一次不幸,我重生到了一个叫做疾风大陆的异世界,并且成为这个大陆上最强大的王朝疾风帝国的唯一皇子,而且最幸运的是,我刚来到这里,老皇帝没了,我即位了!从此,我踏上了一条帝王之路,以前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许多梦想,我觉得吧,我应该在这里实现……于是,我开始不停的娶媳妇玩……于是,我开始不停的周游天下……于是,我开始不停的说一不二……这世界,我是老大我说了算!
  • 王的墓葬

    王的墓葬

    “文革”时期,知青刘红旗和苏丽下乡到一个叫古墓冲的村落参加生产老动,在神秘女孩南漳的指引下,二人醒悟原来住处竟是一座坟墓,而且整个古墓冲的村民都显得相当诡异。三人处于精神崩溃边缘,决定放弃寻找秘密,返回南阳。但事情越来越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最后南漳和刘红旗二人,不得不重返古墓冲,踏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 邻家竹马入坑来!

    邻家竹马入坑来!

    原名《我的竹马是个绕指柔》什么是竹马?竹马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种生物,可霸气可暖男可邪魅,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宠你一人。他和她是青梅竹马,同为高智商,从小他就在她不知不觉中为她挡桃花,本来俩人平静的关系却在高一的时候掀开序幕。他是清冷如仙傲娇,宠她的竹马。她是漂亮清逸,唯被他宠爱的小青梅。纯美唯爱的青春校园爱情,他愿用一生保护她,她愿一生只为他。爱情面前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在你爱上他的那一刻心里自有估断。
  • 雪落迷踪

    雪落迷踪

    水调歌头凭栏斜枕九霄上,孤月挂蓬山。梦中好景千万,吹过晓星寒。万顷长烟渐起,四海狂澜汹涌,风雨一重天。鹄举乾坤外,沧浪入平川。惊弦冷,冰玉碎,莽人间。应随神女归去,散落碧霞斑。饮尽穹庐朔漠,览遍凡尘契阔,约共紫荆还。问取前生事,杯酒付云端。。
  • 寂守一座空城

    寂守一座空城

    修炼者:潜力(十八阶)、潜能(十八阶)、基因(十八阶)、生化、生灵、起源、成道、解锁。随后渡劫飞仙。简介:在学校受够欺辱的谢寒,在一次偶然机遇下获得异能修炼,在那几个奇怪的老头师傅各种折磨下终究修炼成功,下山归来,热血爆发,面对那些家族,他必定要报复,看看我们的男猪脚会怎样吧。QQ群:183981169
  • 净灵师

    净灵师

    都市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个神奇的报刊亭,它能帮助人类解决所有不可思议的事,只要你愿意付出代价,它就能为你解决一切……
  • 山有木兮木有桃

    山有木兮木有桃

    嚷街有一店,其名为木兆,其主为桃夭,原为夸父所掷邓林,因邓林无心而游走于人世,收世人情绪为己所用;其主有一宠,名晓晓,原青丘公主,本妲己,后本该赐死,为桃夭所救,去其红尘杂念,隐于木兆之中。----《木兆店志》
  • 都市大仙尊

    都市大仙尊

    九重天阙,紫薇仙界。一场旷世大战正在发生着。十方仙帝在紫薇仙尊的带领下对紫薇仙界突然冒出来的混元仙尊进行讨伐。一时间时空崩塌,星河成墟,无数生灵灰飞烟灭。此战历经一百五十八紫薇仙年,紫薇仙界元气大伤,混元仙尊终于不敌,身神俱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