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500000051

第51章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银器上的墨书题记

韩建武

1970年10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玉器、钱币、铜器、药物等1000余件,这些精美的实物被称为20世纪唐代考古的一次划时代的重要发现。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而金银器又是唐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所以绝大多数器物属盛唐时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称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何家村出土金银器270件,其中带有墨书题记者,共计89件,另有7件残存有当时包装纸印上的墨书。这些墨书题记对于揭示器物名称、唐代衡制、赋税制度,反映埋葬情况、器物来源、检校藏品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书法价值也不容低估。

一、对于唐代赋税的认识

何家村出土有14块有墨书题记的银饼、银铤:

东市和西市是隋唐长安城中设立的集中商业区,市内以井字形街道分割为九区,每区开设临街的各行店铺,据宋敏求《长安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可见“东市库”银饼是经营邸店、店铺的商人上交国家的税银(1)。因为许多有势力的贵族大臣在市内经营邸舍、店铺,以取厚利。以至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51)正月下诏:“禁九品以上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赵忠”、“郝景”等当是商人名。根据《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两京都市署”:“京师有东西两市”,东市库可能就是京师都市署属下之库。

“五两朝”银铤之“朝”,根据《唐六典》卷二十记:“左藏有东库、西库、朝堂库”,可见刻有“朝”字的银铤,即是中央铸造,国家库藏——左藏所属朝堂库之物。其上墨书是后来重新称量时的记号,所记“册八两半”不是这枚的重量,而是多枚合称,最后将重量记在此银铤上的。

左藏是户部管辖的国库,专门负责国家赋税所得,国库银铤主要来自地方赋税和供奉,从“十两太北朝”银铤清晰的剜削及补钉痕迹分析,国库银铤的管理有统一的重量要求,称量也非常严格。因唐代库藏日常业务由太府寺管辖,有人认为太北之“太”应是“太府寺”该银铤上墨书已不清,应是第二次重新校对重量时所写,内容应为重量。

“五两一分半”银铤,无錾文,墨书与何家村绝大多数金银器上墨书字体相同,应为埋藏前称重所写。

二、标明存放器物的名称、数量、重量等

何家村窖藏墨书涉及存放物品名称、数量、重量的有11件:

莲瓣纹提梁银罐内所存物件数量与墨书所记相符,蓝、红宝石等十六块与颇黎(玻璃)十六段相契合。由此可见,唐代玻璃是指宝石之类的天然矿物,《天竺记》:“大雪山中有宝山,诸七宝并生,取可得,惟颇黎宝生高峰,难得。”《新唐书屙宾传》:“武德三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状若酸枣。”这里玻璃显然指天然宝石。琉璃,则指人工烧制物,《南洲异物志》:“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水晶,古称“水精”、“千年冰”等,古人不了解水晶是天然矿物而误为千年冰。有趣的是唐代玻璃也被认为是“千年冰所化”,可见唐代水晶可能有时也归为玻璃之类。墨书上将水晶杯题为琉璃杯反映了当时有以琉璃冒充水晶的状况,东晋葛洪《抱朴子》:“外国作水晶惋,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得其法而铸作之者。”正因为有此现象,这里唐人将水晶杯误记为琉璃杯,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了。银罐内所装的两对镶金玉镯是迄今唐代遗物中仅见的,从墨书题记“玉臂环四”可知,这种可以开启的臂饰在当时被称作“玉臂环”,它是一种可以自由开启的臂饰。

三个大药盒中存放有三种钟乳。钟乳又名虚中或鹅管石,为溶洞中自洞顶垂下之碳酸钙积淀物,为古代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药物,同时也是炼丹原料,上上乳,透明度好,部分碎裂成指甲状小块。钟乳以透明度高者为上品,唐萧炳《四声本草》载钟乳石“如蝉翼者上,爪甲者次,鹅管者下,明白而薄者可服”。此盒内钟乳晶明透亮,管壁薄而均匀,品质极佳,故称识“上上乳”。次上乳大多已碎裂为小块,颜色灰白半透明,比“上上乳”颜色略暗,等级略差,故名“次上乳”,次乳颜色灰暗略泛黄,透明度不好,粗细厚薄也不均匀,符合萧炳提到的最后一等。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内所装的白石英、紫石英,即水晶,无色透明者,古人称为白石英,紫水晶简称紫晶,古人称为紫石英,这是天然水晶作为药物的明确发现。

银盒内所装药物朱砂与墨书所记数量和重量基本符合,墨书标明名称者有:“大粒大光明砂”、“次光明砂”、“光明碎红砂”、“光明紫砂”、“红光丹砂”、“井砂”六种,实物观察可见确有色泽、颗粒大小等诸多的不同。据《神农本草经》,丹砂因形态、色彩不同有不同等级,最上者名光明砂,“大小如豆者谓之豆砂,细赤碎者谓之碎砂,又称红雪”。唐《新修本草h“最上者名光明砂,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粟……光明照彻”。而光明紫砂应是《本草纲目》中提到的“色紫不染纸者为旧坑砂,为上品。”井砂也是朱砂的一种,《历代名画录》:“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砂”,可见唐光明紫砂”白玉胯银盒鎏金石榴花纹银盒代至少武陵和溪州是井砂的着名产地,《通典》十斤。

大银盒内装九副玉带胯,根据墨书,有碾文白玉(白玉碾文)、更白玉、白玉、白玉有孔(白玉玉开孔)、斑玉、深斑玉、骨咄王带胯及白玛瑙铰具等名称。这使我们知道,唐人对玉的命名多以色泽为名,有纹样者则称为“碾文”,而骨咄玉,应是产地为名。《新唐书西域传》:“河中城邦国有骨咄……”骨咄国地处帕米尔西部的阿姆河上游即喷赤河流域的山中,相当于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间,《册府元龟》记载骨咄国在开元天宝年间曾四次向唐朝廷贡良马,由此可见,骨咄国与唐王朝关系密切。骨咄玉带胯说明唐代玉器除来源于新疆于阗外,也有西方贡玉墨书所记九副玉带胯数量与实际所出基本相符,但伎乐纹玉带跨共有方跨、圆胯十六件,没有带扣,但所记是纯方胯一十六件,并玦。狮纹带胯共有十五块,有玦,但所记是十六事,失玦。虽然墨书与胯数存在账物不符现象,但根据唐代用胯规定,这些玉带跨除去头、尾两块玉带板及带扣外,总数均为十三块。符合唐代玉带十三胯的御用带脖的制度。《通典》卷六十三《礼典二十三天子诸侯佩剑缓玺印》:“上元元年八月,敕文武官以上,金玉带,十二绔(胯);四品,金带,十一鳄;五品,金带,十鳄;六品、七品,并银带,九鳄;八品、九品,服并输石带,八绔;庶人,服黄铜铁带,六绔。”十三胯是唐代革带最高胯数,为御用带跨。伎乐纹白玉带胯是其中唯一不合制度的一例,它由四枚方形跨和十枚半圆形胯组成,成了十四胯,但这十枚半圆形胯中九枚雕胡人伎乐,只有一枚上面雕琢狮子,虽从玉质形状并无差别,但构图主题明显不是一类,可见伎乐纹白玉胯仍合唐制为十三跨,这个狮纹带跨埋葬前当另有归属,属于混入其中,但它非所藏狮纹带跨中的一枚,因为狮纹带胯本就是十三枚,且全为方形。如此可见是墨书所记时出现了笔误,这也可从“更白玉一具数准前”中得到印证,因为所出更白玉一具,正是十五块,盒内狮纹带胯也是十五块,与墨书“准前”意思相符。

令人产生疑惑的还有装井砂的银盒,其上“十两”,如谓盒重或井砂重,都合唐制,但若以“卅七两”为井砂重量,则不合,因为出土井砂仅444克,“卅七两”如指金屑,则简报称出土金屑787克,实测为912克,均不够唐制三十七两。“次光明砂”银盒内药物也与记载差异较大,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

药盒药物标重时出现“大斤”概念,按唐代衡制有大制、小制之分,根据银盒上墨书,则一大斤分别为660克、681.6克、707.5克、746克。则唐代一大斤平均为698.8克。

三、反映唐代衡制

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中墨书最多的是标明自身重量,共63件:

以上器物墨书大体应该是同时标重,但可能非同一称量者和同一书写者。重量单位为“斤”、“两”、“分”,没有“钱”,超过十六两者,有的以“斤”为基本单位,有的仍以“两”为单位,如小簇花纹银盖碗,以“两”为基本单位,或许和盖内錾文“卅两一分”和碗底錾文“卅两三分”相对应。而折枝花纹银盖碗则标为“二斤一两并底”、“二斤一两并盖”。在以“两”、“分”为基本单位时也有此现象,有标为“八两二分”,也有标为“八两半”(一两等于四分),可能反映了称量者使用不同的衡器或者手写者书写习惯的不同。

除前面提到的“五两朝”银铤上墨书及银盒内钗钏外,何家村金银器上标重多为单个器物,但如器物带盖等附件,则在盖内、器内均有书写,素面提梁银盖罐盖内标明“九两”,罐内底也有墨书标明,此小罐较深,罐底极难书写,这说明当时管理者是十分认真的。除了金盒、银药盒等盛药物者,因器内底不方便标注,鲜有例外。银熏炉因难以找寻书写地方,故写在中间,但明确是“三层五斤半”。但另外大量的金银器上未标重无墨书现象,又令人费解。实物标重上有“软”、“软少”、“强”这样的描述,说明当时测量者尽力追求精确,这在一些器物上能得到确认,如“十二两一分”者(七一18)实测得491克,“十二两半”者(七一19)实测重503克。但是也有大量不相符合者,如“十五两半软”者实测重651克,“十五两半强”者实测重650克。同样标明“十五两”者(七一1、七一4、七一7),重量分别为646克、579克、604克,相差殊甚。标明“十二两”(七一20)者和标明“十二两一分”(七一19)者分别重496克和491克,前者比后者还重。虽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但还是增添了唐代衡制的复杂性。

还有一些墨书题记明显属笔误,如宝相花纹银盖碗,盖面标明“三斤二两并底”,依唐代衡制推定,应是“二斤二两并底”。根据以上器物,总的来说,唐代一两最大为46.6克,最小为38.6克,而以40-43之间为最多,这就是唐代衡制的基本状况。

四、反映器物的来源与用途

何家村窖藏器物组成复杂、多元,有未完成品,有地方进奉的器物,有诸国珍宝、诸国钱币,有大量中央官府作坊生产的金银器,有明确属官府收缴上来的庸调银等。经过初步分析,窖藏的所有者应是皇室,具体管理者是“中尚署”。

何家村有两件墨书器物值得注意,一件是素面金铫,高5厘米,口径14.5-14.9厘米,重683克,柄残断,从金铫内壁残留的遗迹看,金铫曾被长期使用,这和何家村大量未使用过,甚至未完成品相比,值得注意。金铫内底有三行墨书题记:“旧泾用,十七两,暖药。”题记的内容涉及三方面,金铫的使用者,原来是“泾”,金铫的重量为十七两,金铫的用途是暖药,即温药。有专家根据《旧唐书》:“张美人,生泾王……泾王梃,肃宗第七子,至德二载十二月,进封泾王,推定这件器物可能是泾王府的用物,泾王死后(德宗兴元六年,784),被收归皇家内库。这就对何家村窖藏器物的来源提供了一些线索。另一件素面银盒,高3.8厘米,直径9.1厘米,重240克,盒外有“刘古”四字墨书,第四字似府字,这会不会又是器物的一个来源呢?

五、反映埋葬情况及埋藏时间

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上的墨书分三类:第一类60多件,主要内容是记录存放物品的名称、重量或器物的自身重量,这些墨书虽非同一人书写,但基本是同一时间书写,墨书字体舒展大方,多属于颜体行书,当是髙级管理人员所书。第二种,如刘古墨书,笔触略有呆滞、拘谨。第三种,银饼、银铤上字体,分两种,“东市库郝景”等字体软弱无力,潦草幼稚。当为低级收税者所写;“吴锐”等字体属于行草,非常洒脱,反映了书写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的书写者。第一类为大多数,也最重要,当为出库时详细称重并记录,与出土情况也相符,应为埋藏前所为。因为将各类器物混装在一个银盒或银罐的情况(如大粒光明砂银盒内装朱砂、玉带胯、小金盒、金钱、麸金等),绝非库房器物正常保管的状态。第一,金玉等东西混装,容易破损,第二,违背了库房分类保管物品的原则,所以只能是搬迁出库时临时所为,墨书所记是便于日后对账,在出库时详细称量并记录,又说明搬迁出库,绝非匆匆而为,而是从容不迫,有计划的。

另外在整理文物时库管员还发现有些器物外部有墨书(见下表),但并非书写,而是包装纸印上去的,多不识,唯可识“容县”等字,器物在当时被仔细地包装过,也说明埋藏前是有充分时间准备的。

何家村窖藏的埋藏时间有安史之乱时和德宗时两种观点。从“东市库,郝景,五十二两四钱”银饼可推知,德宗时埋藏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于事实,因为在盛唐时期,计算重量单位,只有“斤”、“两”、“分”三种,“钱”作为第四种计量单位,出现较晚。

六、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墨书的书法价值

在金银器上书写比在纸上要困难得多,而且可以挥洒的空间也很有限,所以何家村金银器上的有些墨书,在字体排列上有时松散,有时又特局促,行距、文字排列也时常有误,使得字体大小不一,有的比较拘谨,有的被空间压迫得似无法喘息,但总体来说,宇体大方洒脱,令人叹为观止。何家村墨书属颜体,主要为行书和楷体。“光明紫砂”银盒、“大粒光明砂”银盒等,字体活泼圆润,行气贯通,字体大小匀称,笔锋有藏有露,筋力丰满。“次光明砂”银盒,楷书味很浓,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健而有厚度、兼以笔划重,更增加了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上上乳”、“次上乳”、“次乳”银盒,字体浓纤得体,筋力丰满,又有纵横跌宕的特点,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显弧度,这在“须”、“简”中均有所表现,显得刚中有柔,富有动态。总之,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墨书气势充沛,巧妙自然,笔墨淋漓,深得颜体要领。

颜真卿(709-785),唐长安人,开元年间中进士,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奉命劝降,被李杀害。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有文学才能,他的书法受家庭和外祖父殷氏的影响,同时得到张旭的指导,又广泛向历代书法学习,广采众长,创造了出类拔萃,雄伟刚劲,大气镑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成为有唐一代的大书法家之一。何家村金银器上以颜体风格为主,说明当时其书法的流行,其时可能颜氏尚在或过世不远。

〔注释〕秦波:《西安近年来出土的唐代银铤、银板和银饼的初步研究》,《文物》,1972年第7期。

李伟国:《关于“东市”、“太北”、“法化”和“永安五男”》,上海博物馆《周秦汉唐文明研究论文集》,2004年12月。

耿鉴庭:《西安南郊唐代窖藏里的医药文物》,(文物》,1972年第6期。

刘云辉《北周隋唐京畿玉器》,重庆出版社,2000年申秦雁:《重见天日的遗宝》,《花舞大唐春》,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

韩建武:《关于何家村窖藏的几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3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申秦雁:《素面金桃》,《花舞大唐春》,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

(韩建武,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摄影:刘芄)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民俗笔记

    思想课堂-民俗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
  • 世界文化探秘

    世界文化探秘

    传承和发扬人类文明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我们只有扩大视野,才能认识世界文化的固有价值,才能感受到文化之珠为人类照耀出的光芒,这既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世界文化探秘》共分为:文苑英华、戏曲音乐、书法美术、民族民俗、神话传说、文物考古、古迹方舆、科技博物、文献典籍十个部分,详细为读者介绍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种种谜团。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热门推荐
  • 妖墓惊仙

    妖墓惊仙

    盗神墓,踏轮回,逆天伐仙,唯我独尊。远古时代的神话人物已经仙逝,埋在神州大地之下,组成了一幅壮阔绚丽的神墓遗迹。四座神墓组成一条远古巨龙,蛰伏地脉之中,等待飞升之时。一个从神墓中走出的少年,背负了太多秘密。他盗掘上古神墓,寻找玉片,意图进入瑶池圣地,寻找传说中的仙界和地狱。一把玉扇,三件玉器,揭开了隐藏五千年的秘密。爷爷临死也不肯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上古三皇五帝遗留下来的神墓遗迹,延续着长生不老的传说。本书融合了盗墓和修仙,希望朋友们喜欢。
  • 超凡大宗师

    超凡大宗师

    宅男凌天穿越异界,成为了大豪门的三少爷,本以为时来运转之时,却发现这个三少爷竟被整个家族乃至帝都之人视为灾星,终年深锁幽山之中,不得入世半步,感叹命运不济之时,一个名为“超凡大师”的系统却让凌天又看到了希望。
  • 提升者

    提升者

    2030年,核企业的一次重大失误,导致污染物流入城市的水中,城市中充斥着死亡,流感。而一些人却意外的能到了超于人类的能力!
  • 霸道总裁的首席娇妻

    霸道总裁的首席娇妻

    女主因为家族的一些原因,被迫嫁给了夜市集团的总裁。“两年后,离婚!”“OK,求之不得”……
  • 执爱成伤

    执爱成伤

    执爱成伤,沉溺不悔!爱情的世界太过执着,也许所受的伤害越大,但,那又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玄祖尸王

    玄祖尸王

    凡天因为悲剧的人生选择了死亡,却意外的放出了上古四大尸王之一的旱魁,这是什么地方,六界大陆,六界大陆是什么地方,老子怎么变成僵尸了!不过也没事,上一段人生不完美,来到这里,我绝不会让自己再受到那种耻辱。上古,六界,异界的各种秘密等着凡天一一解开。
  • 匪行三国

    匪行三国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战火纷飞的三国,英雄辈出,但为男儿,无不热血沸腾。便让我们从一个黄巾贼来见识这天下英雄,来经历这热血沸腾的英雄时代。取张燕,代黑山,太行山中,一个巨匪的窃国之路。午夜梦回,风烈烈,旗飘飘;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持三尺青锋,威加海内;提百万雄师,灭尽胡虏。男儿当如是…………多谢浅墨歧兄提供QQ群:120554700。
  • 中龙大陆

    中龙大陆

    中龙大陆,这是一个充满了争斗、残酷、厮杀与血腥的世界。成家,这一天他拖着满身伤痕、疲惫不堪的身体站在高山之巅的夕阳下,此时清秀的脸蛋也被人揍得鼻青脸肿猪哥样,但狂妄依旧不减。“靠!竟然敢动老子,不知道老子是文化人么?等着,老子从现在开始要修炼成神,然后在扁死你们!”“哎呦!”吃痛了一声,然后想起了什么!“对了,还有美女,嘿嘿……”
  • 霹雳狐妃魅丑王

    霹雳狐妃魅丑王

    她是现代的古典美女,一朝穿越,成为千年道行的狐仙。岂知这竟是一只要报恩的灵狐。她代替南越公主出嫁,成为翰王妃。主要剩下他的孩子,不但完成报恩,还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现代。他面有缺陷,以面具示人,把她的示好看做别有用心,当她为救他命悬一线,他方知自己真正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