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600000075

第75章 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敦煌《发病书》研究(3)

作为占卜术中特殊的一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无疑是《发病书》的中心目的和核心内容,所以理当涉及病因、病症、治疗诸方面。从内容构成角度看,应该说这些内容在《发病书》中都涉及到了。由于其中病因和治疗主要是宗教内容,所以对病症的描述当最能反映《发病书》对疾病的认识。在P.2856写卷中,对病症的描述比较多的有“推年立法”、“推得病日法”、“推初得病日鬼法”三项,“推得病时法”、“推十二祗得病法”、“推四方神头胁日得病法”三项则略微涉及到一些病症。在P.3402V卷中,与P.2856卷对应的内容有三项,其中恰恰是“推得病时法”、“推十二祗得病法”病症描述较多,而“推年立法”仅有的一则内容中恰好没有症状描述,两卷对病症的详略情况正好相反。

“推年立法”云年立寅,忌正月、七月,带此符大吉。年立寅,青色人衰,正月寅日,七月申日,若其日得病者十死一生,非其日时不死。病惟苦头痛,胸胁满,矩(短)气,见血,恍惚不食。祟在山神、树未(木)、狂死鬼、及断后兵鬼、不葬鬼所作,宅中有独鼠怪,忧小口,及水上神明丈人,急解之吉。忌正月、七月寅申日。”该项十二条的内容结构基本如此。综合考察整个内容所涉及病症,所看到的往往是一些相同的情况,重复性极强,有些症状文字表达略有不同,实际内容基本相同。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情况如下。在十二个年立中,头痛者占十二,饮食不下者占十一,心腹胀满者占九,手足四肢烦疼不宁者占九,吐逆者占六,咽喉不利者占五,乍寒乍热者占四,短气者占三。另外还有见血,恍惚,腰背、腰脊强,咽项强,不眠、卧不安,胸胁痛,耳目痛,股中急,心腹热闷,孔穴不利等。再査核P.2856和P.3402v卷其他各项中的病症描述,可以看出,其在文字表述上有时有所不同,但出现频率最高的病症状况与“推年立法”中反映的情况基本相同,另外还见有五脏不通大小便难,心中恍惚狂言,身体生疮,见血,口噤,不别亲疏,水肿大腹,半身不遂,失溺,水不利,多语言,足冷,吐血,心腹、百节痛,狂颠,痴哑,耳聋,下部闭塞,背痛,惊恐之类。

以上涉及症状大致有三十余种,从出现频率高低的不同似乎可以看到当时敦煌民众常见病症的一些情况,如头痛、饮食不下、心腹胀满、手足四肢烦疼等最多,这应该说是基本符合常见病情的;但其中没有看到诸如腹泻下利、头昏头晕之类常见病情,这也颇值得引起地方病、疾病史研究的注意。我们这里最为关注的是,从这些症状描述来看,都显得非常直观,没有从医学方面更为详细的症状描述,不涉及真正的医学病理学、生理学的术语,没有关于气血、荣卫、脏腑、经络等专业知识的内容,也看不见四诊、八纲诊断方法的运用。整个描述似乎仅仅是一些缺乏医学知识的病家的主诉。显然,这种描述与我国古代医学自汉代以来已经相当发达的水平相比较,是大相径庭的。这充分说明,《发病书》各项内容的作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疾病的认识相当肤浅,乃至与毫无医学知识的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关于病因,从《发病书》总体内容来看,应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为年命运程因素,即命运中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段必然遭际厄运而受病乃至性命该绝,这一点主要反映在“推男女年立算厄法”和“推人十二支生人受命法”中。其二为鬼神致病因素,而且具体致病因素均可以落实到鬼神方面,有时还附带一些动物为怪。鬼神致病又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六壬十二神使人得病,一种是其他鬼神为祟致病。

从前文引《发病书》内容看,六壬十二神属于天上之神,专门掌管人的生死命运,所以人所得疾病的轻重缓急也自然与之相关。从《推得病日法》内容看,与六壬十二神相关的病之吉凶首先是命运吉凶的表现,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追究具体的致病之由,就要落实到其他鬼神为祟方面。如“辰日病者,困。辰者天罡之游激,主收人命,故知之困,十死一生。为人黄色、头痛、心腹胀满。祟在丈人宅神、土公许之不赛,东南西北有鬼字小光阿仙……”o在“推得病时法”中,六壬十二神也使人得病,但表述方法与其他鬼神致病者明显不同,只是说“病之”,而不说“祟在”或者“为祟”,这充分说明六壬诸神灵使人得病正是属于执行掌管生杀权力的行为,随之便有鬼来“收人魂魄”(也不叫“为祟”),或送天曹、天庭,或送太山,或送五道。遇上这种情况,病家并不是静听命运的安排,而是需乘魂魄尚未离去时,急速求某方位之“师”解之,如酉时病者,男轻女重,天罡病之,恐困。何以言之?天罡者天之狱吏。病者大重,鬼吏在寅地收人魂魄,欲送天庭未去,宜使乾上师解之。”

六壬十二神之外的其他鬼神作祟的内容是整个发病书的主体部分。它们具体为祟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是所谓神灵亲自出马为害于人,如“推五子日病法癸丑日病,至丁巳日差,祟在天神,解丙辰日病,至庚申日差,祟在灶君、土公丈人。”有时是鬼类作祟,如前法中有“甲子病者,至庚午差,星死鬼所作,求之吉”;“丁丑日病,至庚寅日差,祟在客死鬼。”有时是神灵与鬼类联手作祟,如“推四方神头胁日得病法”:白虎胁日“病者不死,丈人将他外鬼为祟。解,五日差。”更多的则是由神灵派遣各种鬼类作祟。如“推年立法”:年立午,病者“祟在社公、灶君、天神不赛,北君有言,遣绝后鬼、丈人独鼠为怪。”“推得病日法申日病者祟在北君、丈人遣星死鬼、断后鬼为祟。”也有神灵联合病家先亡灵魂为祟的,如“推四方神头胁日得病法”曰:朱雀日“病者,司命为害,犯北君、外神、祖父母所作。谢之吉。”形成不同的组合为害于人。也有家神不安或不喜,勾引外鬼为祟的,如“推十二祗得病法”:“成日病者,家中斗诤,咒诅相向,宅神不安,遣断后鬼为祟,急解送,时日差。收体病者,家灶君、宅神,宅神不僖,遣不葬鬼为祟,解之,八日小差,十日大愈。”也有纯粹属于已故亲属的鬼魂为祟的,如“推四方神头胁日得病法”曰:白虎足日病者,“兄弟鬼所作,急解之吉。”另外,在以各种鬼神作祟为主的情况下,还有动物为怪致病的情况,如鸡狗为怪、独鼠怪、飞虫走兽为怪、西方釜鸣为怪等。

关于鬼神为祟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没有按时奉献祭品,及时讨好他们,如“推年立法”:年立辰,黄色人衰,病者“祟在树神、北君、司命、丈人、兵死鬼、无后鬼、东南土公不赛,令人失魂。”或者没有及时实现给神灵许下的诺言,如年立亥,病者“祟在西北髙贵大神久许不赛,遣客死鬼、女详鬼病之。”或者是欠下了宿债,如“推十二祗得病法”曰:“执日病者,天神下有宿债不赛,丈人将外鬼与人为祟。”或者是由于自己的行为不慎触犯了神灵,如“推十二抵得病法”曰平日病者,西南有所作,犯触树神,遣不葬鬼为祟,宜须急解,五日小降,七日大差。”或者是因外人来而冲犯了神灵,如“推得病日法”:子日病者,“有黄色男子从外东南来惊动宅神。”或者是鬼神饥饿,欲得饮食,如“推十二祗得病法”曰:破日病者,“土公丈人欲得饮食,遣死鬼为祟。急解送,五日差”;“推四方神头胁日得病法”曰:青龙胁日病者,“丈人时(将)他狱死鬼来,来欲得饮食。解之吉,八日差。”因家中争斗引起的家神不喜而致病邪的情况已见前文所引。

至于“推初得病日鬼法”则按十二支日每天对应了一位凶鬼,不管碰到哪一天得病,总会有一位日辰之鬼负有作祟的责任。而它们的作祟害人,并非受命于大神,也不是有求于人,只因为他们的存在就是置人于病患乃至置人于死地。在《发病书》中所见鬼神中,以这十二位恶鬼最为凶险,形象也最为丑陋,所以该法中对这十二位恶鬼的形象作了较多的刻画,其大概形象是:子日病者,鬼名天贼,四头,一足而行;丑日病者,鬼名天(罡加刀),青身赤面,手执气(不识),一足而行;寅日病者,鬼名同炉,黄头赤身;卯日病者,鬼名老目离,青头赤身;辰日病者,鬼名铁齿,赤身,头上有一角,好食生血;已日病者,鬼名强郎,头戴半月,一足一手,青翅赤身,员转而行;午日病者,鬼名文卿,青身黄面;未日病者,鬼名喔(挤),独头蛇身,两翅一足,朱红面;申日病者,鬼名铜聋,绿身翼戴鱼;酉日病者,鬼名(上老下目),绿面非(绯)身,待气俄吐舌而行;戌日病者,鬼名石系机(?),眉生两翅,手持刀,而逢人即斫。亥日病者,鬼名东僧,赤面黄身,倒脚向上,吒(托)地而行。这些恶鬼不惟面目狰狞,而且一旦作祟,往往导致重病乃至致残,更严重的是直接置人于死地。如令人狂颠、狂言,半身不遂,痴哑,乃至暴死,或者“逢人即斫”等。

综观整个《发病书》写卷,作祟致病的鬼神主要有以下一些:属于神灵的有司命、灶君、北君、土公、社公、丈人、宅神、树神、天神、高贵大神;属于鬼类的有司命鬼、客死鬼、星死鬼、无后鬼、断后鬼、溺死鬼、狂死鬼、狱死鬼、女子鬼、女祥鬼、兵死鬼等。而这些神鬼,既有符合道教特征的一面,同时又有符合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面。从道教的角度看,关注鬼神姓名以防其作祟干犯本来就是道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曰:“百鬼皆畏人,人知大鬼姓名,则悉不为害也。”[33]《道要灵只神鬼品经》曰:“后有道士男女生官见吾秘经,知鬼姓名,皆保元吉。”[34]而当这些鬼神信仰被置于道教北斗神、南斗神、六壬十二神体系之下,又与道教的解谢、用符诸法融为一体时,无疑其道教的意味更加浓厚,从而将这些民间宗教中的鬼神信仰导向道教信仰。从民间宗教的角度看,除北斗、南斗、六壬十二神这些道教正神以外,其他神灵经常和鬼魂一道“作祟”。这样的神灵完全失去了传统的也是正统的认识中“神,聪明正直而壹”[35]的意义,堕落为邪神或鬼类了。比如司命、灶君不是行使掌管人的生命寿夭等神界权利,根据人的善恶行为增减或夺其寿算,所谓“故言司命,近在胸心,不离人远,司人是非,有过辄退,何有失时,辄减人年命”。[36]“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而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施其淫威,直到获得人间的礼品供奉。同时作祟队伍中还有所谓“天神”,他不在天上享受神仙之乐,而是留恋人间烟火。凡此均显示了神灵品格的蜕化和低俗。当然,这些鬼神的索求及神灵品格蜕化的原因自然不在原本虚无的“神灵”本身,而在于“神灵”的造作者一人。马克思所说的“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w]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39]其某些内涵在这里表现得相当直观。人世间战争连绵,多有杀身疆场者,于是阴间有兵死之鬼;人世间灾难重重,致使子女罹难、或养育未成,祖宗血脉因此断绝,于是阴间有无后之鬼;人世间多有背井离家、客死他乡者,阴间便有客死之鬼;人世间多有死而不葬、露尸于野者,阴间便有不葬之鬼;老百姓常常倍受饥饿熬煎,故而鬼神也因饥饿索食为祟。这一切只能是陷于衣食之忧、疾病之忧、性命之忧的下层民众的心理意识的折射。显然,这种神灵信仰只能属于民间宗教信仰之列。而这两个层面的相互交织正好展示了在广大民众层面,道教与传统民间宗教信仰的融合和渗透。

进一步来看,《发病书》在鬼神致病的说辞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矛盾,那就是从若干项推占术出发,同一天得病可以找到几种不同的鬼神作祟的说法。因为《发病书》中的很多推占法都囊括了每一天。比如“推得病日法”酉日病者头痛,胸胁腰背痛,断(短)气,吐逆,四支(肢)烦乱,不别亲疏。祟在天神,丈人、司命、土公、星死鬼”,但放在“推年立法”中,则按不同年份而为祟者有差别,如年立在卯,病者亦有头痛、吐逆等症,“祟在丈人、灶君、客死鬼,家有先怪,飞虫野兽人宅为怪,犯东方土公及门户树木神”;如年立在酉,病者亦有头痛、两胁痛、吐逆、手足烦疼等症状者,其祟却“在大神、丈人,从外得之,北方有人惊动宅神,无后鬼、狱死鬼令人魂魄分散。”若根据“推得病时法”,则当据时辰而论,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的六壬十二神和相应的鬼神作祟。若根据“推十二祗得病法”,则又是另一套说法,等等。如此不同的说法必然导致互相之间的冲突,但《发病书》的辑录者似乎没有关注这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不同的占病之说各有来历,原非一人之作,而是由《发病书》的辑录者不问青红皂白地堆积在了一起。所以从其文本的角度来说是十分粗疏的。另一方面,由于致病因由说法不一,在实际运用中只能一面广泛地向各路鬼神祈求,一面更加注重宗教手段主要是道教方术的运用。如号称敦煌王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所进行的醮祭活动正是这样。[40]

关于治疗之法,除“推男女年立算厄法”和“推人十二支生人受命法”属于从禄命的角度推人算厄内容,不具体涉及病因、病状和治疗外,其他八项均涉及这方面内容。在治疗法中最鲜明的主要是用道符之法和用“解”之法,另外还有“厌”、“送”、“谢”等法。道符以其特殊的、神秘的形式和优先使用的威力而引人注目,明确使用道符的有三项;“解”法即是解除、解谢的方法,其运用最广泛,贯穿于其中六项。具体情况如下推年立法”主要是佩带道符与解法的综合运用;“推初得病日鬼法”主要是病人吞符和门户贴符及作鬼形厌鬼之法的综合运用;“推五子日病法”主要是吞符和解法的综合运用。这些内容从前文中均可以看到。“推十二祗得病法”对鬼神为祟均用解法,或曰“解之",或曰“急解之”,或曰“急解送”等。“推四方神头胁日得病法”七条内容中六条要求“解之”或“急解之”,一条要求“谢之”。“推得病时法”是针对一些病症和将要离去的魂魄以及鬼神为祟的情况进行的救治,其中或直接用解法,或者要求病家从一定的八卦方位请“师”来“解”或“治”;但看到的应该属于“治”法的均为服某种颜色的药物,并无具体药物药方;同时这种治法中也当不排除解谢之法。如夜半时病者,男重女轻,大吉病之,恐厄。何以言之?大吉之史收人魂魄送付天曹未去,争呼选(巽)上师治之。三日小降,七日大差。”“午时病者男重女轻,北君不赛,宜使兑上师,服白药、解,七日大愈。”“推得病日法”卯日病者指出对所犯鬼神应“急解之”,但每一条内容中最主要的解除手段是用米面或麻蒲、腊等做成的假人及香火遣送为祟鬼神,如“卯日病者,不死。卯者太冲,天使者,主生人命,男轻女重,故知不死。青色人患胸胁头及手足痛,祟在养鬼、灶君,所犯东方,急解之。鬼字仪光,一名(原文下缺)。在人舍西北戌地,去舍六步,错腊代人香火送。未日差,酉日大愈。”这大致是由于得病与掌管人之生死的六壬十二神有关,。“推十干日病法”的五条内容极简单,最后只指出了头的卧向,或者向东,或者向西。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茶文化酒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茶文化酒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热门推荐
  • 逆天噬魂:凤于苍穹

    逆天噬魂:凤于苍穹

    小小在一次很是意外的意外中穿越到了名为风华大陆的异世,同时灵魂寄宿在了一个被刚出生就被抛弃的死婴身上。得到了一本名为《噬魂功》的神奇功法,从此便踏上了她的修炼之旅。然而她的到来,并不是个巧合,只因一句话‘存在于变数之中即可改变命运’。
  • 异界转世魔女

    异界转世魔女

    穿越异界变成魔族公主,一代学霸就这么被兄弟坑了。在大陆最广阔的陨落森林中修炼了一年,等自己好不容易走出森林,发现兄弟已经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还不断的在折腾,什么茶叶啊,丝绸啊,都给弄了出来,你们丫的还留条生路不,商业被堵了就不说了,还特么来追杀自己这个魔族大boss,不发威当自己病猫啊!看我的禁咒……
  • 宝贝又不乖了e嗯n

    宝贝又不乖了e嗯n

    真是惯的,宠的。不乖!很好,扑倒教训一顿:"呜呜呜,疼。"(女张牙舞爪,男不停点火)"宝贝,错了没?"咬咬唇,不肯回答。(看来还没乖,他急速冲刺,故意大力冲撞)"啊、不要、、、呜呜呜,我,错了。"他靠近她,用舌勾勒着她小巧饱满的耳朵,深沉迷人的声音"错哪了?",,,,,某女又沉默了,她不乖,才不是,她生性高冷,不愿低头。"又不乖了,嗯!"最后通牒,感觉倔强的她下意识缩了缩,轻颤着,他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我,我,我不该偷偷溜走,不该吼你。。"小藕臂小心的搂着他"我错了,减轻惩罚好不好?"被水雾蒙上的眸那么吸引他"不行!"。。昏睡一天。"宝贝,疼吗?"她不吭声,泪水滴落。"乖,不哭,我错了,嗯?"
  • 龙组之面位穿越

    龙组之面位穿越

    本人遇到了点事,本书暂停更新。。
  • 情敌太多:绝世城主淡然妻

    情敌太多:绝世城主淡然妻

    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君璃冉已经爱她已久,这是她后来才知道的。他府里有很多倾城佳人,他一个都没碰过,她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他很爱吃醋,她更是后来才知道的。天啦,谁来告诉她,面对这么一个大醋缸,她应该怎么去摆平啊!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爷,妾身很低调

    王爷,妾身很低调

    她不过抢了个名额跑去留学,哪知目的地没到就被送到“战争”最多的清朝,还成了面瘫君胤禛的女人。于是,她低调求生存,为嘛这些阿哥要找上她,难道穿越定律不可违背?四四青睐引来无数目光,自虐、躲避、自当背景,为嘛四四还要盯着她,无可奈何之下,她高喊,四爷,妾身很低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来世再爱

    王俊凯来世再爱

    原本苏沫夏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兼全能女王,但自从遇见了他——王俊凯,她的生活仿佛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平淡了……
  • 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中人

    在《红楼梦》美奂绝伦的场景中穿梭,看掠过大观园的微风以及在繁华中沉浮的男人,也怜惜着那倾城的红颜。
  • 静水问心剑

    静水问心剑

    快意恩仇,儿女江湖,一剑斩情丝江湖就是恩恩怨怨,怨怨恩恩,这是一个不同的江湖,这是一个属于每一个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