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上,樊老师的讲话突然停下来:“喂,那位同学,不要将笔放在指上转。你以为那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啊?”班主任严肃而不乏幽默地说道,接着叹了口气,又像是对大家又像是嘟咙地说,“唉,也不知从哪儿传来的坏毛病,嘁,不仅男生,连女生也会了,成天在手里转啊转啊,把我的眼都转花了。”
是啊,也不知从何时起,班上同学学会了这一招。早自习,一边读一边转;上课时,一边听一边转;做作业,一边写一边转。说实话,课业负担,高考压力,早把我们累垮了,哎,现在倒好,就唯有这拿笔的右手不怕累,不停地转啊转。几乎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反映,温和的,粗暴的,直接的,委婉的,都叫我们终止这种“不良行为”。同学们表面上答应了,但闲着看书或谈话时,那笔,又在指上跳舞了!没法子呀,虽然老师禁止,我们也想戒,殊不知,这习惯了的,就是难改。
瞧!那儿就有两个受害者。
“喂,老弟,老师说到这份上,咱们——(转了一下笔)还是戒了吧!”脸上表情很诚恳。
“这转笔就像理发师夹空剪刀一样,习惯动作,难(转笔),改噢!不过,我正在下决心。”说着还想转。
可想而知,他们到了什么程度。
转笔,即耍笔。这挺讲功夫的,首先,得掌握平衡,否则转不起来;再者,力度要控制好,不然,会转歪了;最最关键是,停转了,笔要正好落在手里那握笔写字的位置,掉到地上或是桌上,算是失败。练熟它,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也是挺费工夫的。转笔,课余时间一般不练,睡觉也不练,偏偏在用笔的时间才练。你看噢,整个教室,像个杂技排练场,好不热闹!
“同学们,你们也有头脑哇,为什么老师执意反对呢?”是啊,老师不准转笔,自有他的道理,掐指说,一者,影响学习时间;二者,影响答题效率;三者,影响课堂纪律,再往深处说,笔是个神圣的东西,是用来从事“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笔杆子是不好“摇”的,“摇笔杆子”好像并非褒义,笔杆子也是不好“耍”的,“耍笔杆子”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不是来消遣的;学生不仅要尊敬老师,更要虔诚地对待学习;对坏习惯要防微杜渐,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也有其高雅的休闲娱乐的方式,比如早晨,于校园林阴道边散步边读书;课间,于阳台走廊联袂交交心;活动课,操场一展你矫健的身姿;还有文化节,有什么本领不可以施展?所以,这笔最好还是不要耍,不要转。对不对,同学们?”
“对!”
那个转笔的同学站起来,诚恳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再转笔了。”
樊老师笑了,“好来!”竟然得意地转了一下粉笔。全班爽声大笑起来。
(《扬子晚报》《考试报》《作文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