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儿,有一天,爷爷不辞而别,到远方去旅行,你会想我吗?”
“不,不,我不让你走!”
“傻孩子……”唐爷爷笑着用嶙峋的手梳理萍儿的头发,萍儿依恋地将头枕在唐爷爷的肩膀上,任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
唐爷爷是萍儿的邻家,儿子当兵去了边疆,后来上了军校,再后来又去了山沟沟,参加国防建设,寄回来的信笺没地址,信的内容无非是“现在生活得很好,请爸爸放心”之类;政府经常派人送钱送物来看望他,但就是不让他见儿子。唐爷爷深明大义: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哪个国家在军事上没点小秘密,他觉得有这么一个儿子光荣。唐爷爷勿要为此憔悴,应该矍铄,因为身边还有萍儿呢。
当然啦,这些事儿,萍儿一开始是不知道的。
萍儿是唐爷爷带大的。“爸爸去工作,妈妈去工作,萍儿陪爷爷。”这是萍儿每天早晨的口头禅。小孩子喜欢唐爷爷,是有理由的,他温和、慈祥、真诚,若是有什么糖果之类的食品总是拿出来给萍儿吃;他有文化,会讲故事。孩子在这里既有物质享用,又有精神享受。萍儿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爸妈全天没空回家,是唐爷爷亲手给萍儿熬米糊糊喂的,颤抖的手把米糊糊粘到萍儿鼻子上,引得爷俩喷饭不已。
唐爷爷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握着萍儿的手写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字——“人”。“萍儿,身子要坐直,握笔要有劲,写出的字要方正。”唐爷爷在锄禾的时候给萍儿讲故事,从“小白兔”到“大灰狼”,从“东郭先生”到“南郭先生”,从“孙悟空”到“神笔马良”,从“牛郎织女”到“人造卫星”,让萍儿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有时唐爷爷也会被萍儿连续的“为什么”给难住:“爷爷答不上来,留将来去问老师,好吗?”
唐爷爷是心灵手巧的人,每当节日来临,他总要为萍儿制作一些玩具,比如,春节扎一个好漂亮的兔灯,到了二月,刮起信风,他就为萍儿扎一只纸鸢。萍儿说自己是灯笼里的蜡烛,唐爷爷是纸罩;自己是飞翔的风筝,爷爷是牵线的人。唐爷爷问“为什么”,萍儿说爷爷是保护萍儿的人。每当此时此刻,他总要凝神吁气,向西部眺望,萍儿知道唐爷爷在想念他的儿子。
萍儿要到镇上去读书啦,唐爷爷擦了擦干巴的眼睛,说“去吧,去吧,孩子是国家的人,是留不住的!”但萍儿每次放假回家总要去看望唐爷爷,汇报在学校取得的大小成绩。“好,好,好,我们的萍儿长大了!”唐爷爷随着萍儿的长大,却一天天的老了,老得只能为萍儿家看门,成了把守门户的“铁将军”。村子的那些行为不轨的人都怕他,萍儿家从没丢失什么东西……
有一天,萍儿从镇中学放假回家,不见唐爷爷了,四处寻找,急得哭起来。妈妈告诉萍儿。唐爷爷被他儿子接走了,萍儿整天像丢了魂。后来,唐爷爷寄来一封信,感谢萍儿家这些年来的照顾,特别是萍儿给他所带来的欢乐,称萍儿是忘年交,还邀请萍儿暑假来他城里的家做客。
周围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位军属,其他就无所谓:很普通的一个老头子啊。可是在萍儿的心目中,唐爷爷却是一位伟人!萍儿学习比以前更用功,她想用优异的成绩做礼品,去探望魂牵梦萦的忘年交。
可是,萍儿再见唐爷爷的愿望没能实现,放假前,唐爷爷却真的“不辞而别”了。
(《江苏农垦人》《考试报》《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