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86300000034

第34章 怀念又远离,别无选择(2)

拍的最好的一组照片,就是自己爬山的这一程,举目远山的渐次降落,而自己,最终立于高处,俯视所有。风渐是清润,汗湿的衫冷冷的贴于身体。我坐在北海的平地上,身后的背包成了自己仰靠的依附。叹息、还有那没有表情的欣喜,在内心之中翻腾。

是为自己而快乐,独自寂静地体会所有,无人分享那种一路带着几近绝望心情后的到达的幸福感受。

那夜我住在北海。睡眠深沉。

走过,看过,并随时的遗忘

不记得是谁说过:上苍的恩悯,不在于给予,而在于铭记。

我真的很感谢生活,感谢自己可以随意的行走,任性地为自己做所有的决断。

那座山,以及在山上的每一个细节,终有一天我会忘记。或者,只是在某一天回头的瞬间,记忆的闸门打开时,给我一念光线,照至彼时的自己与那座山之上。看到自己紧抿双唇坚持地行走,不肯看低自己的每一步。

不会累倒。只有松懈下来的不支。

拒绝所有的伤害,才可以安然共处。

在今天,我依然记得清晨五点左右的光明顶,天际有微弱的光亮,异常的寒冷,游客稀疏。我没有带外套,也没有穿雨衣,T恤与九分裤让我在山顶时只能抱着自己不停地走动,来回不敢停止。凛烈的风,不停地卷过来,伴着水气,在后来的两日内,我一直在这种风下穿行,黄山被卷在重重雾帘之后,风过时的树沙沙做响,摇下密集的水珠,不停地砸向我的身体。

即便抱紧自己,还会在忍不住时打颤。

从来不知道,第一天的挥汗淋漓会在转眼间变成无法承受的寒。

也许早已被冻僵,如此熬着寒冷,却无法看到日出,在黄山住了两日,天空一直是空茫一片。只有雾气缭绕。

天慢慢的亮起时,我看到自己的手掌,麻木的伸展在自己的眼前,苍白的找不到一丝血色。基本失去了知觉。

有时自己是如此固执的一个人。明明知道如此为错,却还是要行下去。

一直没有买雨衣,即便自己已冻得像个木桩。一直没有买拐杖,即便在最后站立时自己的双腿都在发抖。

再回到旅店,我躲在房间里泡澡,揉搓冻僵的肢体,肌肤这样干净,却有在爬山时磕破的淤痕,再温暖都不能抹杀一些真相。

我没有带御寒的衣服。从来没有想过在这样的夏日会有一个地方可以如此寒冷。

树上摇落的似雨滴一样的雾珠,我坚持它们只是露水,以为阳光终会拨开云雾,再重的雾气亦会散开。

在平原上,不就是如此的么?

但我在山上。我忘了自己的处境。总是要这样,经历了,才知道错,却已来不及纠正所有。除了面对。人生最直接的方式,莫过如此。

整理好背包,重新背上肩头,退房离开。

在山顶,我不知一日过后自己会走到何处,根本寻不到方向,也不知哪些才是我竭力想看到的。或许我只是想行过,想让自己的脚踩于高处,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看一些仰止无法见识的风景。

自我而坚持。不愿意服输于一切。

地图是伪善的,于我只是一种概念。我找到各个山峰,看好它们的相临,然后一路的问着前行。

黄山最多的就是导游,他们的脖上都挂有小型的话筒,扩音机挂在腰间,往往十几人一从身边擦过便可以逮到一个这样的导游,他们有坚定的步子,没有旁人的疲累,不会拄拐,身姿笔直。

偶尔也会遇上一些与自己一样的自助游者,背着大大的包,因为要随时准备停下留宿,不会再寻到前一夜的旅店,所以只可以背着所有前行。

这样的人,大多行程都是茫然的。手中一般都有地图,但与我一样,经常会问路,会问,莲花峰在哪儿?会问,天都峰要往哪条道走?……

从前我一直以为,黄山就是那棵松,黄山与其它的山在我的概念中没有任何区别。

只是到了山顶才感觉到萧瑟与荒凉、还有它独有的雄壮气魄。是要立于它的世界才能感受的所有。完全无法用想象来体会的自然。

山上不再有灌木,只有那种伞形的松,枝须攀于岩石之内,那样的生长让人震憾。大片的岩石经了风吹雨淋已消失概念中石的色泽,慢慢化为一种沉重的黑,并且大片的光秃荒芜。巨石大多圆润,经过自然的调化有各色形态。沿路可以随时听到不同的导游介绍各种景观,因为大雾,有很多景观根本看不见,但导游依旧会一一讲解,游人大多垂头丧气,而我经常的与人对面错行,看着大批的游人从自己对面的方向行来,穿身,然后山野顿入寂静。

疲累不堪时,会长久的停立于阶梯之上,任风激烈的穿身而过,寒冷与汗水交织,在一些陡壁处,扶梯以外的世界像空茫无边的大海,但没有风浪,只有茫茫一片,世界好像只是一个孤绝的岛屿,不能转身,反复的迷路,重复再重复后还是找不到方向。

只是走过,看过,并随时的遗忘。

怀念又远离,别无选择

在上山的第一天我去爬天都峰,因为害怕过了这一天,我将再也没有力气爬上去。

天都峰,情人锁。

通上去的石阶明显的比其它各处都窄,游人也相对稀落了很多,一路之上很少见到成群结队,以散游为多。团队的游客大多放弃攀爬。

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恐惧。

双手紧紧地扶着铁链,行步时停立,石栏外的松涛或怪石磷峋的悬崖让人昏晕。到后来根本无法去举目望景,除了爬山还是爬山,目光寸尺,皆在脚下。

天都峰的山顶横卧着几块巨大的连山石,石缝里有生长坚韧的黄山松。还有就是著名的情人锁链。

是看到的,在浓重的雾帘之后。独自抱着躯身,非常的茫然。

很多人相信某种传说,扣上锁然后再离开,好似这一遭险峻,为的,不过如此。

留给自己的,却无从着落。

在此之前,没有料想,情人链是在天都峰上。

下山是跟着团队一起的,因为那些上山时的惧怕堆积成石的积聚在胸口。

有那么一刻想过,只要自己稍肆抬下脚,便可以纵身结束所有。但如此多的游人之中,有此念的会有几个?

情绪是一种盘结。在山上的两天,自己一直紧闭着双唇,没有说话交流的欲望,脑袋空空,从来没有这样的脱离现实过。

好像,时光与生命不再属于自己,它只是山野里一股流动的风。没有停驻的理由和碰撞。

我只是相信,自己已经触到了天,到了一切的交结之处。浑然一体的天地,唯独没有自己。

是快乐的,却又无法言语。

甚至还有那么一刻,会想哭。那些极至虚脱的疲惫,消失无影。“值得”二字,原来就是这样干脆便写成。

那夜住在玉屏楼。

夜深后,无法入眠,听风声过耳,想到自己的坚持,生命中一次次的选择。

是的,选择,好像,除了选择以外,已是别无选择。

看过走过后,我只可以选择远离而去,但别无选择的是,在生命里,我会永远记得某一刻,那些看到的与体会到的,夹在风声中,弥弥升起,静待某一日的消失……

只一个转身,便化成梦影

在某个深夜,我不思睡眠而是穿衣下楼,看到自己的身影在交错的街灯下分叉各居,然后再沿着自己的步子,顺着渐弱的一些光线慢慢聚合。

看到那些空落的方向,到最后终是消失。

有两个夜晚,我在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街头独自寻找,但始终只有一人。

看到那个疯狂的迪吧,是在一个转身之后,声音击中地面,滚出波纹。我沿着它往巷内走去,然后看到它的存在,门口穿着洁白制服的年青男子面目平淡,进去的时候,我抱了下自己。

可以随意地进,随意地出。可以选择坐下或是站立,可以舞动也可以平静。

无人关心你的一举一动。所有的拘谨,只有自己感受。

我被这种激越的超出自己生活气息的氛围蛊惑,止步不前,选择长长的吧台当依靠,身躯平静,脑袋麻木,视线中涂着黑色唇膏的少女对于自己好像远古的来访者。

那些时候,我想到自己在山上时的孤独,不愿意说话,平淡的看人,晚餐时望着坐在自己对面的男与女,他们友好的微笑投入死水。

从来没有如此孤单过,几近无助。双腿疼痛到无法休息,在夜深时,坐在窗前的沙发上听歌,反复一段乐曲,很轻的鼓声,悠婉流转,甚至盖不住屋外的风声。

整夜的饥饿,经常想到在南京时自己做饭的幸福。买很多菜,蒸、煮、炒后色泽鲜艳地摆在茶几上,会有人来吃掉它们,让人喜欢,让自己感觉幸福。为不认识的人整理,因为他们和他在一起。

只是一个转身,一切便远离。夜后居然是独自在远山之上。手机经常的没有信号,孤独的感觉一波又一波。

清早的时候,吃泡面,山上的一个蛋山下可以买五个,一瓶水也要上涨五倍左右的价格,买的毛巾擦过去,肌肤便隐约化成毛巾的蓝色,全是落下的棉屑,要我长时间的再将它们清理掉,粘在所有它与我接触过的地方,在后来,只可以无奈地将它扔弃,继续用纸巾擦汗,多次有人提醒我,残余在肌肤上的面纸。

不感谢他人,只是随手抚去,再擦身而过。

当我重复第三次跑回莲花峰时,我感觉自己无可救药,不停地问路,手中的地图越来越让我迷惘,后来,居然再次返回了玉屏楼,在人山人海中看夜晚时我独自观看的黄山松。

我没有找到眼熟能详的那棵迎客松,虽然大家都说就在那儿。但我找不到,也许是记忆出了差错,也许是太多刻画到图片被平面化的东西本身就已失去了它的真实。

在送客松前微笑留影,替我拍照的是夜时坐在我面前与我同桌晚餐的女子,我记得她在光明顶的样子,从巨大的背包中拿出从山下带来的食物,鼓胀的口袋让她哈哈大笑,声音穿透过风,她举着它们要她的爱人为她拍照,引来很多游人的好奇。气压的偏差,引起的饱涨让所有的人惊奇不已。

她的爱人是个金发男子。我两夜都与他们住同一个饭店。

后来我决定下山时,她给我电话号码,说:“要来我的城市玩。”我留下了,但缆车还未到山脚就被我删除。

她真开朗,很是喜欢,也因为此,所以害怕靠近。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太多喜欢的东西,包括人、包括物、早早放弃比坚持去拥有来得让自己轻松。

放弃,有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是对自己的宽爱与仁慈。因为无得,而留有想象,因为想象,而永远的可以美好。不必担忧过程与不堪的结局。

所以,在自己累得只想倒下时,看到还有那么多自己的脚未能踏上的山顶之处,亦不生遗憾。

它们会很美,不看,我也知道。这样,或者也够了。

坐缆车下山,搭车,在陌生的饭店睡到第二日日上三竿才起。

离开黄山时,都没有往窗外看过,闭上眼睛在车上继续半睡半醒,待睁开双眼,视线内已一片开阔,无法仰止的高山,只在一个转身内,便化成梦影。只有身体的疲惫与双腿的疼痛还真实的残留,提醒一切的存在。

回到自己的城市时已是黄昏,街灯拉长了自己的身影,背包沉重的压在身上,立在街上长时间地等出租,一直等到昏昏然。

打开家门,闻到饭菜的香味,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熟悉的面庞,忘了在意是否看到笑意,忘了在意是否得到别离后的拥抱。

只有,回家的概念是真切的。随性而安怡。

同类推荐
  • 各自爱

    各自爱

    《各自爱》是作者的随笔精选集,收入"侘寂贴""白色俄罗斯""四季歌"三个小辑共六十六篇作品,其中"侘寂贴"收录了一些个人静心素文;"白色俄罗斯"谈了谈作者为什么深爱苏俄文学;"四季歌"写了作者平淡的日常生活,加了一些民俗饰纹,不为怀古,只为感念旧时那种与季候相依的温暖感觉。
  • 生命在纸上行走

    生命在纸上行走

    瘫痪病榻,才感悟到散步阳光下的幸福;饥困荒漠,才渴望得到一滴水的幸福;身陷囹圄,才领会到获取自由的幸福。缺陷像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幸福在缺陷中找到答案。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角色

    角色

    陈益是一位笔力纵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公安作家。《角色》这部作品集之大成,收录了自他从军从警以来发表在各家报刊的各类作品。这些作品分为十辑,内容丰富,主题深沉,涵盖了他笔走龙蛇的全部心路历程,彰显着他人生跋涉的不倦风姿和博大情怀。生命的过程是曲折而坎坷的,作者抑恶扬善,坦诚相见。在这部书里,能读到他面对丑恶的无奈,面对淫威的颤抖;也能读到他翻越大山,抖落尘埃,迎接鲜花的喜悦;更能读到他步入平原,走向成熟的从容淡定以及与生俱来的风趣幽默。
  • 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

    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

    本书收录了从《诗经》到《红楼梦》的30篇传统诗词,虽是一鳞半爪,却可以见出中华文明线性文化绵延不绝的特性。本书稿梳理了古代文人、英雄知音难逢、怀才不遇共有的千古之痛,分析了“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体现的中庸文化的张力结构,总结了中国诗词独有、凿通上天阶梯的“兴”的创作手法。凭借“兴”的翅膀,引领读者窥见永是春天的诗词的彼岸。造化多情,造化无情。此情长远,情由心生,心生寂寞,寂寞花开。通过本书可以瞥见,上帝之影就在一现之灵光里。
热门推荐
  • 背十字架的妻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背十字架的妻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世界再丰富多彩,也不过是人来人往的熙攘——这其中,男人女人各占其半!第一章:春眠第二章:尘埃落定-婉忆柏城第三章:尘埃落定-文芳光哲第四章:尘埃落定-嘉怡付严君第五章:遇见同一座城第六章——第九章:她们的十字架第十章——第十二章:他们的巴别塔第十三章
  • 主少下令:停,站住别动

    主少下令:停,站住别动

    人生就是这么的琢磨不透,一个爱字就能将人的一生陷入混沌中
  • 花间潜龙

    花间潜龙

    最强杀手归隐都市,竟然遇上与四个极品美女合租的天大美事,美女大小姐的贴身保镖,坚信帅哥都要低调,拳头才是王道,却不料命中注定他要用满腔的风骚,令无数美女折腰……
  • 奥术巅峰

    奥术巅峰

    辉煌的奥术帝国一夜间破灭,神灵高举神国悬于星空,恶魔于深渊中窥视,且看凌天如何打破一切枷锁,让人道再次昌盛,走向奥术巅峰!
  • 生物圈——人类浩劫

    生物圈——人类浩劫

    生物圈2号,人类所谓的第二家园。虽然失败了,但依然为人类寻找第二家园奠下基础。当科研人园被迫撤离,动物因氧气浓度过低死去的时候,有谁会想到以后呢?
  • 孤寂残年后

    孤寂残年后

    她用尽一生为的只是让自己好过点她深知在这宫墙中帝王终不能永远顾得她周全唯有靠自己才能不被人揉于掌心他知道她命运多苦却又不得已他恨不得杀了她却下不了手他对她有的是说不清的情楚
  • 静月相好

    静月相好

    笔墨丹青,勾勒出他的江山如画。清风古道,留下了他的千古痴恋。时光流逝,带走的是他此生挚爱。转身回首,却早已成了物是人非。她是一代神医,有着绝世容貌,却因为仇恨而常用白纱掩面。他是古龙天朝最俊美的男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为了她去夺取皇位。她爱他,他也爱她。相守数年,他登上皇位,她却在他的加冕之日转身离去。他势要翻过天下,只为寻到她。可谁可以告诉自己,自己辛辛苦苦找见的女人身边何时多出了一枚小包子?
  • 灵虫大人

    灵虫大人

    那一天,天降流星,世界突变。从此之后,各种各样的灵虫现世,有令人飞翔的翼虫,有使人变兽的兽虫,同样有让人掌控火焰的炎虫。更多的是,将人化作行尸走肉的尸虫。影像虫,橡皮虫,分身虫,岩石虫,应声虫,星罡月芒虫……这是一个因虫而带来的末世,也是一个因虫而象征的时代。
  • 天之火

    天之火

    一个即将破灭的家族,一个没有了希望的家族,却在一个少年偶然的机会,让家族还是复兴,让能量开始凝聚。踏破世界规则,让火焰焚烧了一切,让所有的变化,掌控手中。他一人独创龙潭虎穴,披荆斩棘,无所不能,无往不利,构建了一个有一个传说。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