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01500000039

第39章 投资心理学(1)

你或许还记得第1章里提到,巴菲特和姐姐多丽丝一起用攒下的钱,以38.25美元/股,买了6股城市服务优先股。数月后,该股跌到26.95美元,下跌30%。无论从金融角度还是从情感角度,巴菲特第一次买股票的经历都是令人失望的。我想人们能够理解,因为他当时年仅11岁。

即便是在如此小小年纪,巴菲特还是做了功课的,包括分析股价走势图,以及分析他父亲的一些爱股。然而,姐姐想着投资上的亏损,没有一天不跑过来唠叨弟弟。后来,等城市服务优先股回升至成本价,他们的投资终于安全了,巴菲特将其卖出,赚了点小钱。随即,看着它难以置信地飙升超过200美元/股。

尽管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却并不全是浪费时间。巴菲特从中学到了两个重要的教训:第一,耐心的价值;第二,尽管股价的短期波动对公司价值没什么影响,却会引起投资人巨大的情绪不适。在下一章里,我们将考察长期投资中耐心的价值。现在,我们将研究股价的短期波动,对于投资者行为的破坏性影响。这将引领我们进入迷人的心理学世界。

在所有的人类行为里,与金钱的关系恐怕是最为特别的一个,尤其是谈到股市。根据定义,整个股票市场是所有股市交易者的集体行为的综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市场就是被心理的力量推来推去的。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汇

是什么让我们大家都沉迷于猜对错的游戏,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它在投资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而投资世界是一个由冰冷的数字和数据主导的世界。当要做出投资决策时,我们的行为有时会变得飘忽不定,经常是相互矛盾,偶尔甚至是愚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经常忽视自己错误的决定。为了完全懂得市场和投资,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自身的非理性。误判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每一位投资者都具有价值,就像分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一样重要。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人们行为的框架,生发出分析金融问题的新方法,我们看到的无异于一场革命。这种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被称为行为金融学,它从大学校园的象牙塔里渐渐走出来,成为投资界业内人士的谈资。如果这些谈论行为金融学的人们回顾一下历史,一定会发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子。

遇见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被公认为金融分析之父,他教会了三代人如何使用数学地图在股海中航行。但是他教授的投资心理学却常被忽视。在《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人》这两本著作中,格雷厄姆花了大量篇幅,解释了投资者情绪触发的股市波动。

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他们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他们将无法从投资中获利。

作为他的最优秀的学生,巴菲特解释到:“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三个重要原则。”首先是将股票视为企业一样,“这将给你一个完全不同于股市中大多数人的视角”。其次是安全边际概念,“这将赋予你竞争优势”。再次是对待股市具有一个真正投资者的态度。巴菲特说:“如果你具有这种态度,你就能战胜股市中99%的人,它可赋予你巨大的优势。”1

格雷厄姆认为,股市的上下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投资者应该从财务和心理两个方面,具备应对这种情况的心态。不仅仅从认知上知道会下跌,而且应该具备情绪上的镇流器,在面对下跌时做出适当的应对,就像一个企业主遇到一个出价毫无吸引力的买家一样:别搭理它!格雷厄姆说:“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从不被迫出售其股份,也不会天天关心股票行情。”2

为了阐明他的观点,格雷厄姆创造了一个寓言角色——市场先生。关于市场先生的故事尽人皆知,它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股价会周期性地偏离理性的轨道。

假设你和市场先生是一对私营企业的搭档,每天,市场先生都从不落空地跑过来给你报个价,按照这个价,他买你的股份,或卖给你股份。

你们拥有的这个企业业务很稳定,但是市场先生的情绪却不是很稳定。有时候,他会很兴奋,对未来充满乐观,于是会给企业股份标出很高的价格。有时候,他会信心不足,认为前路蹉跎,于是会标出一个很低的价格。

格雷厄姆说,市场先生有个可爱的性格,他不在乎受冷落。如果你不理会他的出价,他明天照样会带着一个新的标价再回来找你。格雷厄姆提醒说,不是市场先生有智慧,而是他的钱袋子作怪。如果市场先生表现出愚蠢的情绪,你可以选择不理会或利用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果反过来,你受到他的影响,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格雷厄姆创造出市场先生已经超过60年了,但他警示人们应该避免的错误依然盛行,市场依然存在非理性,恐惧和贪婪依然充斥股市,愚蠢的错误一天又一天地重复。投资者需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避开市场先生释放出来的情绪旋风。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熟悉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寻求的是通过心理学理论的使用,解释市场低效的一种调查研究。学者们观察到很多人在处理自己的财务问题时,经常犯愚蠢的错误,做不符合逻辑的假设,于是他们更深层次地挖掘心理学观点,来解释人们思维中的非理性因素。这是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但很吸引人,对于聪明的投资者也非常有用。

过分自信

几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判断失误通常发生在人们过度自信时。当问及很多被调查人群,请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驾车水平,绝大多数人会说自己的水平超越平均。在另一个例子中,90%的医生自信能准确地诊断出肺炎,而实际上这个比率只有50%。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国际事务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说:“最难以想象的事情之一是你不会超越平均。”3这令人难以接受,但现实中正是如此。

自信本身并非坏事,但是过度自信却是另一回事,在我们处理自己的财务事务时尤其有害。过度自信的投资人不仅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且其合力对于市场也有巨大影响。

投资人对于自己强于他人具有高度的自信,他们具有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典型的表现是,对于那些肯定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信息,他们就信赖,同时忽略相反的信息。此外,他们只是评估容易得到的信息,而不去努力寻求了解自己知之甚少的东西。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经常拥有一种优越感,相信自己具有更好的信息来源,因此也就可以更聪明地战胜他人。

过度自信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基金经理表现不佳,他们从自己掌握的信息中得到过度的信心,认为自己更加正确,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自己的信息准确,并且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的炒作行为。

过度反应偏差

理查德·泰勒是行为科学和经济学的教授,是行为金融学界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从康奈尔大学转到芝加哥大学,其研究的课题就是对于投资者理性行为的质疑。他指出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于一些偶然事件赋予了太多的关注,并认为自己捕捉到了一个新趋势。尤其是投资者往往关注最新发生的信息,并从中进行推断。最新的盈利报告往往在他们心中是未来盈利的一个信号。然后,由于他们相信别人不知道这些信息,于是基于这些肤浅的推理迅速做出决策。

过度自信在这里发挥出作用,使人们相信自己比别人更懂得这些信息或数据。更有甚者,过度自信还会受到过度反应的推波助澜。行为学家的研究结果指出,人们对于坏消息反映过度,对于好消息反应迟钝。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过度反应偏差。因此,如果短期的报表不佳,人们就会想都不想,快速做出过度的反应,由此,股价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泰勒把这种过分强调短期的行为叫做“短视”,他相信大多数投资者如果不看每月的投资结单会更好。

为了证明他的这个观点,泰勒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他将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的股票按照过去五年的表现进行排列,挑出35个表现最优的和35个表现最差的,组成一个70只股票的模拟组合。然后,他跟踪该组合五年,发现那个“最差”组合在40%的时间里领先于“最佳”组合。在现实世界中,泰勒相信当看到股价大跌时,很少有人能抑制住过度反应的情绪,也就会错失输家向赢家转换的获利机会。4

过度反应偏差,作为一个概念已经广为人知有些时日了。但在过去几年中,现代科技的进步却加剧了这种行为。在有互联网和有线财经新闻之前,人们并不经常查看股价。他们或许每个月看看券商寄来的月结单,每三个月看看季度结果,然后看看年度表现。

今天,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投资者能24小时无间断地与股市联系在一起,移动终端更是让人在汽车上或火车上,能随时随地查阅股市行情,他们可以在走路、开会、购物的同时查阅基金的表现。网上账户可以告诉你开盘以来的账户表现,这些账户甚至为你提供一天、五天、十天、一个月、季度、年度的数据。简而言之,投资者每天都能随时随地查阅他们的股票表现。

不理会股价的随时波动对于投资者有益么?泰勒有着干脆的回答。他在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的行为学大会上,以及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经常宣讲他的观点:“投资股票,然后不要打开信封。”5我们可以加上一点,“不要查看股票行情,无论用电脑、手机,还是其他设备。”

损失厌恶

在城市优先股产生账面损失时,姐姐多丽丝不断抱怨她年轻的弟弟,很明显,股价的下跌带给她心理极度的不悦。我们不用过于苛责多丽丝,她所感受到的情绪方面的痛苦,直到今天仍然每天折磨着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它被称为“损失厌恶”。依我的观点,这是阻碍投资者运用巴菲特的方法取得投资成功的最大难关。

“损失厌恶”在35年前由心理学领域的两位巨人首次提出,一位是我们这章前面提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一位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两人是长期的合作者,对于决策制定理论非常有兴趣。

1979年,他们合作写了篇论文,题为“前景理论:风险之下的决策分析”。这篇文章之后成为著名的经济学术刊物《计量经济学》最常引用的论文。在那之前,由《游戏理论和经济行为》(194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作者——约翰·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顿大力推广的“决策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普遍被接受的学说。决策效用理论认为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最佳利益,作为选择、制定决策的依据。例如,如果有个游戏具有65%的赢面,35%的输面,一个人根据决策效用理论就会选择参与,因为整体结果为正数。

决策效用理论是质朴的,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这是个完美的决策制定途径。但是,他们两位不能肯定,因为他们多年从事的是心理学研究,而不是经济学。他们花了很多职业生涯,研究人类决策的特别错误,发现人们在衡量盈利和损失时是不同的。决策效用理论中,价值是分配到的最终资产。根据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价值是分配给个人的获利或损失。根据效用理论,他们证明人们并不看重最终财富的数量,看重的是财富的增量部分是盈利还是损失。前景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意识到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实际上,他们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对于同样数量的损失和盈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换而言之,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盈利带来的喜悦,很多实验证明人们需要两倍的正面盈利去覆盖负面的损失。在一个50对50的游戏中,即便赔率一样,大多数人也不会冒险,除非潜在的获利是潜在损失的两倍。

这被称为非对称损失厌恶,下跌较之上升更具影响,这是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之一。运用在股市上,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损失之时,其感受两倍于其在获利之时。损失厌恶对于投资者的影响很明显,而且还很深刻。我们都想做出正确的决定,保留好的主意,我们持有错误的决定太久,只是模糊地希望有朝一日能等到翻身之日。通过不卖出持有的套牢股票,我们逃避面对已有的失败。

这种对于损失的厌恶使投资者过度保守,即便是401K(美国退休社保计划)里那些数以十年计的长期资金也只投资于债券市场。为什么?就是因为对于损失的厌恶,使得管理者如此保守。损失厌恶还能以另一种方式影响你,它让你非理性地持有那些股票输家,没人愿意承认资金犯了错。但是这样做实际上造成了另外的潜在损失,如果你不卖出错误的投资,就等于放弃了另一个本来可以重新安排投资而获利的机会。

心理账户

多年以来,理查德·泰勒在与卡尼曼、特沃斯基,以及其他一些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学者一起合作时,有了新发现。他写了几篇关于决策制定的文章,很多可以在他的著作《赢家诅咒: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与异常》(1992年出版)中找到,特别是他在1995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尤为著名,该文题为“风险厌恶之短视和权益风险溢价”,这是他与UCLA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什洛莫·贝纳茨的合著,贝纳茨教授也是该院行为决策制定研究组的联合主席。在这篇文章里,他们使用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并且将其直接与股市相联系。

同类推荐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这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他的事迹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
  • 魔幻记忆100%

    魔幻记忆100%

    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石。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是你所期望的吗?杰出诗人泰戈尔在幼年时记住了很多歌谣,4岁时便能读书,8岁时就能掌握4种语言;著名科学家卢瑟福,1岁半就能读书认字,5岁就能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诗歌;著名小说家罗曼·罗兰,对各式的花朵及食品,一嗅就能正确地分辨出它们的香味来。
  •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本书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认识办事的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不花钱的良方妙策,从而提高办事能力与效率,在现实中办好事,成大事。
  •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引起观众抑制不住的大笑。这位“邻居大妈的儿子”,总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并不简单的道理”,他甚至把自己的“结巴”和“尴尬”保留在播出带中。这就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本书从崔永元在节目中、记者采访中的精彩对话,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警句妙语着眼,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幽默法宝,让读者从他的高超口才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心理健康自护手册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心理健康自护手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学生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进而学会“心理自护”,快乐生活、高效学习、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从观念入手,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青少年时期突出的心理表现和问题,从人际交往、学习、性的成熟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并就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谈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热门推荐
  • 日落殇城

    日落殇城

    本书讲述的一个女孩在深圳寻梦的故事,有笑有泪,描述了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经受的各种酸甜苦辣。
  • 西域女财阀

    西域女财阀

    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莫庸,在北京的一家著名心理咨询机构工作,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专攻家庭矛盾、夫妻情感调节的心理医师。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莫庸遭遇横祸,穿越至西汉月氏国成为一名游走各国边境的女侠。她遇到了张骞、匈奴王,甚至还有汉武帝,卫青!都是什么啊!莫庸这个都市白领就这样在崩溃中绝望,又在绝望中成长,最终却一统月氏江山,成为万邦传扬的丝路女皇。
  • 幽灵帝国

    幽灵帝国

    身为阴阳师工作忙到爆,还被妹妹胁迫陪她打游戏,令人意外的是,神夜发现在游戏内竟然也能驱使幽灵…不只是这样,他更是被一股诡异的力量连带肉体一并吸入了游戏世界中。在那个古老的不知道存在了多久的墓穴中,他见到了早在神话时代前就已经灭绝了的太古巫族并被强迫接下了一个超S级任务——诸神的黄昏。与之相对的,他也受到了诸神的传承。这是一场游戏,真实无比的游戏,用生命来玩的游戏…千人粉丝群:303328088,群名幽灵帝国粉丝群,喜欢这本小说的书友们可以加群来灌水哦~
  • 银星

    银星

    [这本书写的不大好所以忧矽打算不写了。等忧矽想好怎么写后再写……读者可以先弃坑了……对不起的撒!]自尽后竟魂穿异世,附在了大陆人尽皆知的废物身上!不过好在有莫离空间绑身,灵泉秘籍,应有尽有。灵武双修,炼神丹,契神兽……直至某男从天而降,邪魅一笑,“爱妻,你是我的了!”语气不容反驳。“呸呸呸!谁是你的啊?”某女一脸的嫌弃。但转而又痞痞的说道,“跟着姐,姐护你一生一世!”“好!”某男笑着回道。
  •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本书介绍了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内容包括:教孩子防拐防骗的安全细节;教孩子应对地震等灾难的安全细节;教孩子远离“马路杀手”的安全细节等。
  • 蓝蔷薇血族的女儿

    蓝蔷薇血族的女儿

    在十海边缘的架空大陆艾戈兰匹亚斯上血魔以及兽人和人类、精灵、夏亚进行了数年的战争,最终由人类精灵和夏亚组成的深林联盟击败了血魔和兽人组成的黑血联盟,封印了血魔第一始祖的灵魂把血魔一族悉数赶回了下界之门。故事开篇发生在这场席卷大陆上所有种族的战争结束后五百年,表面安澜的大陆实际则暗潮涌动,血与火的洗礼中种族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 赛尔号之梦魇危机

    赛尔号之梦魇危机

    “我,叫梦魇。来吧,让我,让我带走你们,去一个,没有悲伤,没有痛苦的……世界。”终有一天,一个长发披肩的女人,向你伸出苍白透明的手……
  • 太平鬼世

    太平鬼世

    她面目狰狞,手指渗入皮肤,一把撕下了脸皮,鲜血像喷出,脸变得模糊了。。。
  • 近身兵王

    近身兵王

    他,是战地之王、他,是都市枭雄、他,是男人偶像、他,是女人崇拜,他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女人插兄弟两刀)……呃,为女人勇敢担当。
  • 老婆难逃:误惹撒旦总裁

    老婆难逃:误惹撒旦总裁

    她是他花五百万买来的女人,所以她的一生注定要烙下这样的价签和耻辱。他不爱她,娶她不过就是为了不断的折磨和羞辱她,她跪下哀求他放过她,他冷淡笑道:“想要我放过你?你想离开我?想要离婚?可以,除非你死!”是的,既然不能生离,就只剩下了死别,终于在疾风骤雨的夜晚,她从豪华游轮的甲板上纵身一跃跳入那茫茫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