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39000000051

第51章 功臣谱(5)

韩信以为皇上会大笑称赞。可是没有,皇上只是默默点头,然后一挥手。

几个随车护驾的卫士走到韩信身边,一个卫士接过韩信手中的匣子。韩信心里有些失望,看来皇上并不看重他的这个特殊礼物。突然,两个卫士闪电般出手,一人扭住韩信一只胳膊,将他牢牢制住。

韩信大惊,头脑中一片空白。

这时就听刘邦大喊:“绑起来,带上车!”

韩信回过气来,大叫:“为什么抓我?”

没人回答他。几个卫士七手八脚把他弄到刘邦后面的车上。

韩信气得脸色发白,不知怎的,他突然会想起那个蒯通说的一些话。

韩信不顾一切地喊道:“好!好好!怪不得古人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项羽死了,我韩信也就该死!你们杀了我!你们烹了我!!”

韩信的这几句话充满悲愤,也喊得令人惊心动魄。满是汉朝君臣车马的大路上刹那间静寂无声。人人都在吃味。只听见马匹喷鼻子的呼呼声。

刘邦吃不住劲了。刘邦扭头对韩信也喊起来。刘邦喊道:“你他娘的装什么疯!不是老子要抓你,是有人告你谋反!”又对卫士说:“他再喊,把嘴堵上!娘的!”

韩信一时不由自主,喊出这句在潜意识中深藏着的话,话一出口,他的人也就松弛了,也就不再喊。再说喊也没用,还得被人堵口。

刘邦带着韩信打马回程。车到洛阳,他又下令把韩信放出来。他知道韩信并没有谋反。其实刘邦信的是韩信有能力造反,信得狠了,就把“能造反”和“要造反”搅到了一起,所以会怕。等他在陈郡一 见韩信,看他还是那老样子,顿时就放心了。审都不用审。虽然刘邦觉得韩信古怪,但这也不同于深仇大恨,韩信被抓时喊的那几句话也让他有所反省。做人不能做过分了。因此刘邦决定还是要善待韩 信,只是要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免得五心不定地惦记。这样对大家都好。

韩信在陈郡莫名其妙被抓,到洛阳又莫名其妙被放,还被莫名其妙撸掉了楚王的封号,又被莫名其妙新封了个淮阴侯。而且事先对他讲明,不能去封地居住,要住在都城,因为皇上很关心他。

从王贬为侯,从称王称霸变成形同软禁,公开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有人告他谋反。天下那有这种道理?韩信实在想不通。韩信就去请教张良。张良只是微笑,并不与他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好讨 论。张良说:“慢慢你就会明白的。”于是韩信就慢慢想,反正他也没有别的事情好做。

韩信一面在想,一面就见刘邦把原来属于他的楚国一分为二,分成了荆国和楚国,封了他的异母兄刘贾去做荆王,他的小弟刘交去做楚王。另外又封了他的哥哥刘仲为代王,他的没名分的大儿子刘肥为 齐王。刘肥是刘邦在和吕雉结婚以前与他的某个情妇生的儿子。韩信眼看着刘邦要弄得天下都姓刘,心中忽忽如有所感,便去对张良道:“看来是皇上对我不放心。他只放心他的刘家人。对不对?”

张良还是微笑,只说:“差不多吧。”差不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不准确,不完整。

韩信没有细想张良话中的含义,他只顾表达他的不满。韩信道:“皇上立他的儿子做太子,那是理所当然,可是把他们刘家人都弄成诸侯王,这也太过分了吧?打天下的时候说论功行赏,立大功者封王 拜侯,真得了天下却又只顾他自己那一家,还诬陷我,贬我,这叫什么道理?怎么叫人服气?”

韩信拿眼睛瞪住张良,想要得到他的赞同。张良有些尴尬。他不知道怎么对韩信说才好。张良并不很赞同韩信的说法。人生的,还有天下的最重大的事情,好像都不能、因而也不应该拿通常的道理去衡 量,去作标准。只是这种悖论似的话不容易讲清楚,更何况韩信又恰好是这种悖论的最大受害者,你就是对他讲清楚了,他也会觉得不通。于是张良就想转移话题。

张良笑道:“天下事有时无道理可讲。韩将军,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曾说过有机会要一道来编辑天下的兵书。现在正是机会,将军想做么?”

韩信看出张良是在躲避。韩信不让张良躲避。这也是韩信的风格。

韩信道:“子房先生,我是认真来向您请教的。皇上这么对待我,我实在想不通。打天下的人坐天下,这样想未必还错了?我听说皇上要赏您三万户封地,被您拒绝了。您想的好像和我不一样。请您告 诉我,这天下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良被韩信恳切的眼光顶住了。张良想了想,勉强开口道:“韩将军,我年轻时反秦,是觉得秦王无道,以强凌弱,破灭我韩国,我要报仇,光复韩国。后来我反项羽,是看出项羽尽管天下无敌,却不 是一个能安天下的人。慢慢我又发觉,要恢复从前的诸侯国,已经不可能。所以,项羽一灭,我的事情就做完了。我身体差,也无意去做诸侯王,这就是我拒绝封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说到将军您, 您是军事天才,灭项羽,平天下,您的战功无人能比。您的志愿也和我不太一样,您是要凭您的本领做个人上人,封侯拜相,名满天下。我也不能说,您的志愿是错误的,您的奋斗和功劳是无价值的。 ”张良突然住口不说了。

韩信正听到最用心处,他哪能容许张良停下来。

韩信急道:“您往下说呀。如果我没有错,那就是皇上错了。他凭什么把他的家人都封作诸侯王,是凭功劳还是凭本领?”

张良半天不说话,然后很轻的说了一句:“皇上封他的家人为王,是不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今后的战乱?”

张良此言,像是在自问,又像是在问韩信,也像是在回答韩信的问题。

韩信连连摇头,断然道:“他这么做,不能让人心服,总会闹出乱子的。再说,如果他不这么对我,我做楚王,不但不会反对他,还只会帮他。现在他这么对我,别的诸侯王难道不寒心吗?”

张良苦笑道:“韩将军,我实在是回答不了您的问题。在我看来,皇上对您有些不放心,这是可以肯定的。您的才能使人害怕。不过,皇上对您,我看也就到此为止了。您还是个侯嘛。我有一句劝告, 不一定对,说给您听听。您的军事天才,也只有遇到皇上这种人物才能发挥。所以,尽管您的功劳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您的才能已是世所公认,您会青史留名。这也很难得。您应该知道,人世间不会 有绝对的公平。我劝将军静下心来,我们一起来编辑兵书。这也是一件可以青史留名的事业。”

张良终于把心里的话差不多都说出来了。虽然有些偏袒皇上,也还算是客观,也有些说服力。韩信知道这些话的分量,他也就不再提问,脸上的表情也显得平和多了。临走时,韩信从张良那里拿去了很 多兵书。

刘邦仍然没有放松他对韩信的关怀。直到得悉气鼓鼓的韩信终于开始和张良一起编起兵书来了,他才大松了一口气。张良总是能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帮他,而且不求回报,人世间这种好人实在太少了。

刘邦想,这次整韩信也确实整得惨了点儿,有些对不住人。韩信这家伙本事大,还是要与他和和稀泥,说不定以后还要用他呢。于是刘邦就传韩信进宫喝酒。那意思是说,过去的不愉快就一风吹了吧, 今后咱还是哥儿们。

君臣喝酒。刘邦当然是热情洋溢,韩信的模样却很尴尬。心灵的创伤还未平复,面对伤害他的人,他没法装出笑脸。可这人是皇上,今天又主动向他示好,他也不应苦脸做出怀恨在心的样子。韩信不知 道他的脸上究竟应是什么样子,才合适今天的场面。最后只好拿个麻木脸出来,眼睛也避免和皇上的眼睛对视。刘邦看不懂,心里嘀咕说不知这家伙又在搞什么鬼。刘邦就七言八语地乱岔,只想让韩信 表情生动,开口说话。

说到说话,当然说什么也不如说人、特别是背后说人,能使人兴趣盎然。于是刘邦在转移了几次话题都不见反应之后,就要韩信评价一下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军事是韩信的专题,那些将军们韩信也熟 悉,多数他都用过,他能够讲,也愿意讲。所以韩信一边慢慢喝酒,一边回忆、思考而且评论。樊哙的勇猛是天下皆知的,这也是他的特点,要他做先锋官最好,作主帅就差一点,他不能谋。曹参几乎 是最全面的大将,勇猛、冷静、细致,很少重复错误,只可惜对兵法不太熟,用兵不能做到恰好。灌婴的骑军现在可称最好,周勃执行军令扎实无误,也都是富有经验的将才。相比而言,要说独当一面 领军出战,曹参是最合适的人选,让他带个二三十万人马,应该不会有问题。

韩信顺口而道,但是说得很认真。刘邦听得也认真,也觉得韩信的评论很恰当。

也许就是因为韩信评论的恰当,刘邦就忍不住还要提一个问题。

刘邦兴奋地问:“那你说说看,朕能带多少兵马?”

这个问题问得很自然,特别是在喝酒闲话的时候。听得此问,韩信便斜了眼将刘邦看定,因为他是坐在刘邦的侧边。

韩信斜眼看定刘邦,半天不开口,他是想判断得更准确一点。这个人是皇上,当然需要用心。韩信看着想着,不知不觉,连身体也跟着斜起来,那模样,倒像是在估摸一堆大白菜的价钱。刘邦被他看得 又有些发毛,只因为这问题是自己提的,他只得忍着。何况刘邦也真心佩服韩信的军事才能,他说你能带多少兵,那绝对错不了。

刘邦想,我是皇帝,带他个五六十万人马,那还不是轻飘飘的。

就听韩信吐了一口气,断然说道:“陛下可以带十万兵,不能再多!”

刘邦不觉一愣。连曹参都能带二三十万,我反而只能带十万?你有没有搞错!

刘邦心里起恼,又不好表达,想想便没好气问道:“那你呢?”

韩信素来是一进入专业就专心,他丝毫没有觉察刘邦此问中所含的恼火。

韩信坐正身体,从容回答道:“我吗,我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韩信这个迅速的回答没带一点显摆或骄傲的调子,他说得很冷静,很自然,好像在说一件大家都熟知的事情。

这个回答是有事实作依据的,韩信指挥六十万以上兵力打的那场垓下之战就是依据。

刘邦更恼了,恼得脸红脖子粗。原来你这小子这么小看我!你可以带无数兵,我只能带十万,那我岂不只是你的一个零头!怪不得你在那年定三秦时就不服,后来又逼我给你封王分地!直到今天,你小 子还是这么大的口气!看来整你小子还没整够,还够整!瞧你斜眼看老子那付样子!你这家伙如此狂妄,以后岂不要翻天!

刘邦越想越火,可又不好发作,他们原是在喝酒聊天。可不把这小子给罩住,那我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做头!

刘邦憋了一阵,终于嘎嘎地怪笑起来,并且说道:“你这么了不起,怎么最后还是被老子给逮了?”

这个尖利、刻薄的问题,不,不是问题,应该说是威胁,尽管是用玩笑方式提出的,它也足够让还陷在学术研讨状态的韩信惊醒。韩信连忙又斜了眼去看皇上,就见刘邦满脸赤红,一对眸子正凶凶盯住 他,冷光闪烁,全是嫉恨。韩信心里连喊糟糕,同时他又觉得自己的脑袋刹时大开其窍。皇上岂止是对我不放心,他是在怕我防我恨我!我真傻,我竟然还把他当自家人看!

韩信慌得张口结舌,吃吃地答道:“陛下虽然不能带很多兵,但陛下却最会用将。而且陛下的这个本领是天生的,是我等凡人学不会的。所以我只能效力于陛下。”

韩信的这几句貌似脱口而出的恭维话,其实事先在潜意识中也有准备。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皇上是凭什么当皇上的。又不是先皇或诸侯的后代,又不会带兵打仗,说不上品德高尚,又说不上才学超人, 他凭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韩信也想不通,又不敢去请教别人,所以他也只好归之于天意。这个皇上非凡人也,乃是怪胎。

韩信的这个回答似乎让刘邦感到满意,而且他也只能满意。不然就没有合适的话了,只能说,你皇上背信弃义,突然袭击,卑鄙无耻,不择手段。

于是刘邦只好哈哈笑地点头,赶快翻过这一页。

后来的酒就喝得很没味道了,话也说得很没味道了,于是匆匆散席。

韩信出宫,也不回家,他直接去找张良。韩信把他和皇上的谈话作了一番转述,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新感觉。

张良心中嗟叹不已。他一直盘算着怎样不露声色地保住韩信,现在看来是没戏了。这一番谈话,把这两人的关系弄得性质全变了。刘邦那里且不论,就看这眼前的韩信,原已平息下去的怨气不但重新上 脸,而且还新添了别的气,那是更危险的恨气。

张良只能笑着说:“我看是你们君臣今天都喝多了,乱打嘴仗。”

韩信鼻孔里哼出一声,冷道:“您别安慰我了。今天我才明白,皇上当年在修武、在定陶两次趁我睡觉时夺我的兵符大印,他是早就对我嫉恨防范了。只有把我弄成今天这种样子,手无寸铁,他才甘心 !”张良的心凉了。

韩信已经开窍了。像他这种人,只要开了窍,就会把事情看得比你还透彻。

张良苦笑,轻轻道:“明白了也好。明白了,才能真正往开处想。韩将军,你我这种人,是不会被人轻视的。现在只看我们自己,是愿意做人做得很复杂很困难呢,还是愿意做得很简单。”

韩信看着张良,又有些迷蒙。韩信从来没想过什么简单做人和复杂做人,他从来想的是合理的做人。凭本事做,没机会或失败了,自认倒霉,成功了,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报偿。现在不是做人做得简单或 复杂的问题,而是皇上不让他合理地做人。

韩信突然觉得心里冷。他不想多谈了,于是告辞回家。张良也没留他。能不能看清楚想清楚事情,这是一回事,看清楚想明白事情以后,还能不能想得开,这又是一回事。想明白和想得开,并不是顺理 成章的一回事,并不靠同一个道理。有时候,甚至很多时候,越是想得明白,反而越是想不开。这其中,有个性问题,也有悟性问题,是不能强求于人的。所以,虽然张良觉得不妙,也只能听其自然。

韩信说,皇上对功臣不公,会令诸侯寒心。此言不无道理。似乎就为了印证他这句话,这年的秋天,韩王信在太原以北反起来了。

韩王信最初是由张良从韩国的旧贵族中选拔出来的一个将领,一直跟着张良和刘邦,能打仗。原韩王韩成被项羽枉杀后不久,刘邦便封了韩王信。韩王信在多年的楚汉战争中,对刘邦一直是忠诚的,也 曾出生入死,立下战功。所以战后他就得了韩国故地,建都颍川。不想随后刘邦看中了洛阳,虽然最终决定汉王朝的都城还是建在关中,但他也要把洛阳抓在自己手里。不过这样一来,韩王的地盘因其 紧邻洛阳东南,就对洛阳形成潜在威胁。刘邦也不含糊,他在跑到陈郡把楚王韩信抓了之后,返至洛阳,就乘着胜利余威,对另一个韩信即韩王信也下了手。刘邦划出黄河以北太原郡三十一县地方,令 韩王信把韩国整体搬迁过去。韩王信不敢不给皇上腾地方,只得遵令去了太原。可去时未久,就遭遇北边匈奴大举围攻。韩王信打不过凶悍的匈奴,他一面向刘邦告急,一面就与匈奴谈判,以求缓和。 谁知刘邦却又怀疑他与匈奴私下勾结。韩王信从中原故国迁到北边苦寒之地,心中原是不平,此时深陷危难,又被怀疑通敌,他也就不能不考虑一些敏感性问题,例如皇上是不是有意要拿我开刀,我的 下场是不是要比那位同名同姓的淮阴侯更惨,如此等等。猜疑给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大过事情本身。韩王信越想越心寒,也就越发抵挡不住匈奴的猛攻,他便把心一横,干脆向匈奴竖了降旗。

同类推荐
  • 凯瑟琳·格雷厄姆

    凯瑟琳·格雷厄姆

    本书介绍了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故事。内容包括: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初涉新闻、婚姻大事、总裁之位、妇女解放、劳工问题、罢工事件、老年生涯等十五章。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他的祖辈从明朝末年起定居湖南浏阳,世代为官。祖父谭学琴,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父亲谭继洵,在进士考试中遥遥领先,获得一甲第二名,因此担任了户部主事,后升任户部郎中。父亲37岁那年(1865年),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外斓眠胡同一座大宅第中。这个小生命的诞生,给谭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然而,谭嗣同却生不逢时,大清王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到这时已荡然无存,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却接踵而来,从士绅到百姓,他们都感到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于右任传

    于右任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也介绍了他的晚年生活。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热门推荐
  • 弊魔试目连经

    弊魔试目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鬼同眠

    与鬼同眠

    本来是一个本分的网络写手,在经历一些诡异的不能见人的事之后,我变得人不人,鬼不鬼,行走在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阴间小道上,是生是死,我已经忘了……
  • 木槿花西月锦绣2

    木槿花西月锦绣2

    21世纪的孟颖出差提前归来撞见丈夫的一夜情,激愤中遇车祸而有缘结识了地府公差牛头马面和冤家紫瞳妖仙,怀着做富贵人家千斤小姐的梦想孟颖被紫瞳挟持跌入了人间。投胎后的孟颖化名花木槿,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破旧的平房、她号啕大哭,武林前辈字字珠玑啊,这个紫眼妖孽不仅挟着她错投到了东庭的贫民窟成了最简爱版的穿越女主,还让她当上了紫瞳妖孽投胎成的花锦绣的孪生姐姐……现代笑神范伟饮泪怆然替孟颖喊出了肺腑之言:苍天啊,大地啊,哪位天使帅哥救救我啊?无奈的花木槿带着秀色可餐的妹妹花锦绣游走于欲望、野心、杀戮、王位、权利交织着的东庭末年,悲凉凄苦中三位帅男神秘出现,姊妹花的命运之盘由此完全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荒古界王

    荒古界王

    荒古至今,共记六千四百八十万年。仙道没落,武道凋零,传说中只有界王能拯救整个荒古。但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界王。直到有一天,季尘天重生在这荒古末法时代的浩瀚大陆……诸天万界,诸天万子。无尽的战斗,就此开启。
  • 末世之甩手掌柜

    末世之甩手掌柜

    末世而已,何须在意天下大乱,与我何干末世英雄,不要也罢是非对错,自有定论
  • 勒姆

    勒姆

    刚一开始你会以为这是“网游”体裁的游戏小说,实际上这只是作者设置的一个借口。当人工智能达到极高的水平,会发生怎么样的情况呢?假若……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呢?假借高度发达的VR技术和高水平的AI技术,我们已经可以虚构一个暂新的自我,在极端的情形下,那个新世界的“我”已经与原本的“我”别无二致……而到底,这个虚拟的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借用这个极端的例子,作者在学术上提出了一个假设:哲学未死。本小说暂时设定为第一部的剧情,在第一部将会讲述故事的主要几个人物在一个叫“勒姆”的世界经历的故事。面对父神给他们设置的“命运”,他们将会如何思考?如何感受?最后如何接受呢?而这个所谓的游戏,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不同寻常的网游背景奇幻小说——忽略一切游戏的设定——正式登陆。
  • 神仙们的小企鹅

    神仙们的小企鹅

    大家好,我是八戒,我啊,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宅男,可是该死的猴子,一定要拉着我一起上路,唉,这叫什么事儿啊。打,又打不过那个死猴子,说,又说不过那个该死的唐三藏,啥招?忍着吧,只能在工作之余,抽空和老婆在QQ上聊聊天了……
  • 二妙集

    二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奇小百科(4)

    新奇小百科(4)

    本书文字浅显,语言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奇特有趣,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史料性。本书的读者对象广泛,小学高年级学生,初、高中学生,社会各界人士都可阅读,并可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 石榴丫头要生娃

    石榴丫头要生娃

    她身中奇毒,带来死亡的预言,误杀了他挚爱的宠妾:“让我为你生孩子!”“为我生孩子?石榴妹妹,你确定不是在说笑?”他勾起她的下巴。谁不知道,他身负天下第一咒,活不过三八二十四岁,而所有为他诞下子女的女人都将惨死。“我不怕,哪怕是死,我也要先为你生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