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4700000027

第27章 附则(7)

参加人:刘力贞、吕济民、鱼讯、武伯纶、刘士莪、雷行、石兴邦、王文清、陈孟东、王翰章

1987年7月14日

核工业部206所施工工地(长安县)发现唐墓壁画,有宴饮图。

1987年8月24日

上午,侦破将军俑头案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

下午,召开专项斗争(打击文物盗窃和走私)座谈会,各地市汇报情况和提出今后意见。

1987年10月5-24日

去铜川、耀县、清涧、米脂、神木、榆林、佳县、靖边、定边等县调查文物保护情况及专项斗争进展情况。

1987年10月30日

在茂陵勘测:1.卫青墓,2.金日墓

卫青墓:

斜高66米

墓底东边112.5米

西边110米

南边89米

北边85米

墓前毕沅立碑一通,碑刻: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

金日墓:斜高27米

墓底东边42.5米

西边42米

南边37.5米

北边36.5米

墓顶为长方形

东边10米

北边4.5米

1987年11月5日

陕文物党(87)24号文:

局党组决定:

张忠发任半坡博物馆书记

刘云辉、王志俊、魏世刚任半坡博物馆副馆长

吴永琪任秦俑博物馆副馆长

张在明任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

林道奇任计财处副处长

韩光复任服务公司经理

免去刘云辉、李树森、韩光复原职

1988年1月16日

2时40分,王修去世。

1988年1月21日

省人大常委讨论《文物法》(草稿)

王仁波提出:

1.应在法中写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出与中央不一致的方针。

2.经费种类应写在法中。

3.凡占用文物单位的单位或个人,要限期六个月到一年时间内迁出。

1988年1月27日

派王建存去处理西安市芦荡巷姚家明清时的住宅被拆事。

1988年1月28日

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30日

省人大代表质询孙(达人)并重方针。

1988年2月9日上午

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会议内容:

1.常局长汇报打私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安排

2.西安市文物园林局李家翰发言

3.王致雄发言

4.省政法委×××发言

5.孙达人发言

6.王文清发言:专项斗争是有成果的,这次到国家文物局汇报,他们比较满意,专项斗争开展后,全省比较安宁,没发生案件。国家文物局计划,今年继续贯彻《通告》精神,打击工作继续开展。

1988年2月11日

省人大继续讨论《文物法》(草稿)。

1988年2月22日(星期一)

全天开局务会

一、2月26日开全省文物会,住炭市街,会期三天。

各地市文化局长、文管会主任、各处室1人参加。

2月26日上午学习国务院通知和101号文件,下午分组进行讨论。

2月27日上午专题讨论1988年安全工作,下午王文清讲88年文物工作计划。

2月28日上午讨论1988年工作计划,下午小结,领导讲话。

二、普查:

直属单位抽12人参加普查,每个县补助4500元

三、打击走私:

四月中旬开表彰会;

“打击文物走私”成果展览时间暂不定;

与地市不搞承包,应是谁主管谁承包。

第三编学术之路——陈孟东论文着述选

蓝田猿人

辽阔富饶、气候宜人的关中平原,几十万年以前,人类就生活繁衍在这个地方。闻名世界的“蓝田猿人”,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196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距西安43公里的蓝田县灞河右岸泄湖公社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一个猿人下颌骨化石。这次发现的猿人化石,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化石很类似,但又有所不同,故定名为“蓝田猿人”。

“蓝田猿人”与“北京猿人”相比,脑壳较厚,脑盖低,脑量较小而眉骨发达。科学工作者根据化石出土的地层及地层中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过科学测定和研究,确定“蓝田猿人”比“北京猿人”时代早,距今有五六十万年。

同“蓝田猿人”化石一起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北豹、虎、葛氏斑鹿、李氏野猪、前东方剑齿象、硕猕猴、直隶狼、三门马、蓝田大扁鹿、中国古野牛等十余种。这些动物,有的生活在森林之中,有的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而潮润的地方,有的则适宜于在川道和平原活动。根据这些动物的生活特点,我们可以想象到“蓝田猿人”当时是在附近有茂密的森林、水量比较充沛、气候比较温暖的环境中生活。

在“蓝田猿人”出土地和附近,已发现了不少与猿人同时代的旧石器。这说明,蓝田猿人在用这些自制的简单生产工具,进行狩猎、采集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他们几十人结合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集体狩猎和采集,将得来的食物平均分配,共同消费。他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向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使自己得到生存和发展。

“蓝田猿人”化石,是我国人民自己发现、发掘和进行研究的。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产地,而且也扩大了猿人地理分布范围,说明我国关中平原的秦岭北麓,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及黄河沿岸的广大地区,都可能埋藏有古老的人类化石。它的发现,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填补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再一次证明了恩格斯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伟大真理。

载《陕西日报》1978年7月10日

西周利簋

1976年3月,在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出土了60件西周铜器。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叫“利簋”(音轨)。该簋为深腹,方座,双耳。腹与方座均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兽面纹、夔(音葵)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圈足也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夔龙纹。腹内有铭文4行,32字,意思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早上夺得了鼎,消灭商王朝。第八天辛未,武王在阑师(殷都城附近)这个地方把铜赐给了有司利,利(人名)用来作成檀公(利的先人)的宝器。

据文献记载,武王是在公元前1075年灭商的。利这个人在周王朝中可能任的是司徒、司马、司空一类官职,是武王伐纣战争的参与者,并立了功。所以,武王在立政后的第四天(即灭商的第八天),把铜赏赐给他,他便用这些铜作成簋,以纪念武王赏赐这件事,也用来纪念他的先人檀公。过去出土的铜器,其铭文也有记述武王伐纣的,但都是后人的追述;而利簋铭文却是当事人的直接记载,显得特别重要。此外,利簋是有明确纪年的武王时的器物,这就为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提供了一件重要的标准器,同时也为探索文王晚期和成王初期的铜器、确定同时期的墓葬和遗址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载《西安日报》1979年3月27日

访玄奘故里

金色的10月,天高气爽。我从古都洛阳乘开往登封的汽车,经过着名的龙门石窟然后折东行驶,约一个半小时便到了偃师县缑氏镇。

缑氏镇东北有一道凤凰谷,谷下有条马涧河,河水自东南向西北穿谷而过,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宜人,玄奘的故里陈河村就坐落在凤凰谷和马涧河东侧,现在还有二十余户姓陈的人家居住在那里。

这里保存着许多有关玄奘的故事和传说,表现了当地人们对玄奘的怀念。在距村子不远的马涧河边有个泉眼,传说是玄奘从西天取经归来,回家探望他久别的母亲,可是到了村中,得知母亲早已去世,埋在什么地方也没有人知道。玄奘又悲痛又焦急,恰在这时,他骑的马把蹄子在地上用力一踏,一股巨大的泉水便应声而出,很快淹没了凤凰谷,大水过后,玄奘母亲的墓便现出来了,后人就把这个泉叫马蹄泉。玄奘祭奠了母亲回到长安,人们说他已成了佛,就又在马涧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唐僧寺。现在大殿、碑刻依然存在,来往的人们常到那里参观、拜访。

玄奘的故居在陈河村西头,可是年代久远,很难判断出具体地方了。不过人们知道他的家庭是个官僚地主,父亲陈惠曾做过江陵县令。玄奘兄弟四个,他排行第四。他的一家都信仰佛教,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为了进一步弄清佛教教义,他于贞观元年(627)上表请求去印度取经,没有得到唐太宗的许可。但玄奘意志难阻,八月间借长安遭受严重霜雹灾害,朝廷下令人们可以随便出城就食之机,混人灾民群中,离开长安,踏上西去取经的征程。

玄奘一生的宗教活动主要是西行取经和从事佛经翻译工作。他去印度往返17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带回梵文经书520卷。同时在印度把中国的《道德经》译成经文,介绍给印度人民。玄奘回国后,先在大慈恩寺译经,后到西明寺,最后去文川玉华宫,前后从事翻译经书15年,译经论74部,着述5种,计1335卷,1300多万字。玄奘虽是一个佛教徒,然而他的贡献却远远超过宗教活动范围,对沟通中印文化交流,增进中印人民友谊是有卓越贡献的。特别是他坚毅、勇敢、刻苦顽强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玄奘不愧为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师,对他是值得纪念的。

载《西安日报》1979年11月23日

“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纪实

1978年3月,八百里秦川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滔滔的洛河水顺着蒲城和大荔两县交界线由北向南流过,然后与渭水汇合注入黄河。在洛河东岸的大荔县段家公社解放村,住着一支陕西省水电设计院派出的地质勘察队,他们为引黄(河)工程勘察地质已在这里渡过了几十个春秋。

3月21日这天。地质队的刘顺堂、尚传海、王继业和张福为同志,同往常一样,在洛河东岸台地上进行野外作业,天近傍晚时他们来到解放村附近的甜水沟工作。偶然间,刘顺堂同志发现离沟底五六公尺高的断崖上有个鸡蛋形的白色圆圈悬挂在高高的崖壁上。

“这是什么东西?”他们几个人几乎同时发出了疑问声。他们在沟底进行观察,越观察越感到奇疑,于是决定攀登上去弄个明白。他们爬上了陡崖,用手铲轻轻拨掉白色圆圈周围的土,一个人头骨化石的形状便暴露了出来。

“是个人头化石,是个非常完整的人头化石!”他们高兴地喊了起来。可是,这时天色愈来愈晚,野外的一切几乎都被黑幕笼罩,为了保证化石不受损伤,他们决定暂时停止工作。

第二天天刚亮,刘顺堂等人就攀登上陡崖继续工作,小心翼翼地将化石取了出来。3月29日派专人将化石送到西安,请西北大学地质系帮助鉴定,同时将发现情况向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党委作了汇报。

4月4日,陕西省水电局接到了水电设计院的报告,局领导认为这个发现十分重要,立即派赵伯友同志到陕西省文化局报告。陕西省文化局接到报告后,当天下午召开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把发现人头化石的消息报告到陕西省委。省委立即下达了指示:这个化石极其珍贵,要十分妥善地保护,不能有丝毫损伤。并指示将情况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消息用长途电话报告到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很快发来了指示:“这具化石的发现,将填补我国人类化石序列上的空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立即派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同志来西安指导工作。

为了获取“大荔人”头骨化石的全部科学资料,于当年10月,在陕西省文化局的主持下,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主,组织北京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地质系,半坡博物馆,大荔县文化馆等十几个单位,在大荔县委支持下,对发现现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出一大批“大荔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及共生的动物化石许多种。

发掘出的石器、动物化石和“大荔人”头骨化石,于11月全部调送北京,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各方面学者、专家进行鉴定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经过一年来的研究,认为:“大荔人”是从猿人到古人过渡时期的一个代表,距今十万到二十万年。

载《陕西日报》1979年11月26日

我国古代的微雕

独具一格的微雕特技,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它的悠久历史,可从发掘出来的文物和古文献资料中得到证明。

1977年到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周原先后多次发掘出了大批先周时期的甲骨。甲骨上刻的文字小如粟米,最大的字长8毫米、宽5毫米,最小的字仅长1毫米、宽1毫米,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河北省送展的一件战国时期的“相邦剑”,一面刻铭文17字,一面刻6字,字小如米,笔画如发,也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小金泡和小银泡,上刻的铭文笔画如蚊腿,字长1.2-1.5毫米,宽1-1.5毫米。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现存有一件宋代八棱管状玉制品,高59毫米,外径15毫米,在这样小的玉管上,竞刻了全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文和经名、译者及刻置年代和作者姓名等,共292字,字画细如蚕丝、胎儿之发。明代的《核舟记》中,对微雕还有详细的记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辑、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为字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代的微雕,从西周、战国、秦、宋到明都有实物和文献记载,用料有骨、铜、金、银、玉等,说明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和技艺的纯熟程度是非常惊人的。

建国后,微雕这种古老的传统技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像陕西的曲儒、上海的陈思华、南京的罗彪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创之处。他们正在运用这种特技为四化建设服务。

载《西安日报》1980年9月13日

魏长城

魏长城,即魏国西长城,位于陕西省渭南地区。《竹书纪年》载:“显王十年(魏惠王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史记·秦本纪》:“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正义》:“魏界与秦相接,南至华州、郑县,西北过渭水,滨洛水东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筑以界秦境。”《史记·苏秦传》:苏秦“又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西有长城之界。”

上述诸书的记载,第一,说明魏长城的修筑时间;第二,说明魏长城的走向;第三,说明魏国西部边界与秦国接壤处筑有长城;第四,说明魏长城的作用是:一方面为防御秦国的侵入,另一方面是把长城作为魏国与秦国的国界线。

为了查清魏长城的问题,1980年8月至9月,我们对魏长城遗址进行了调查。

一、遗址的遗存现状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长城经过的县,由南至北再至东分段介绍。

(一)华阴县:遗址尚存四处。

(1)魏长城的南端:在华山北麓山脚下,玉泉院以西约200米朝元洞北边的长涧河左岸上,残存长城遗址一段,长10米,宽19.9米,高20米。夯筑,每层夯土厚12厘米;夯窝为圆形,直径5厘米,深0.2-0.5厘米。

(2)南洞、北洞段:破坏比较严重,仅存30米长,残高1米左右。但夯层厚度与夯窝大小明显,走向清楚。

同类推荐
  • 天涯絮语

    天涯絮语

    本书为诗词集,阅读该诗集,我们感到它真实地记录作者的人生体悟,所思所想的心路历程。诗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沉,激情迸发,颇富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和创新气派。作品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既有格律体旧诗,又有新古体诗,还有自由体新诗,甚至还有“词”,均把注重其魂、言志抒怀、表达情意置于首位。
  • 走过就不会忘记

    走过就不会忘记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本书是一名知识女性的诗歌散文集,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的作品。这部著作同时也是一份心灵的自白、一份知识女性的情感收藏、一份年轻母亲的细语。讲述她寻找幸福、体会幸福和分享幸福的心路历程,表达出人性中如执著、坚强、热情、感恩等一些美好的特质,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作者对生命和幸福的感动和热爱。全书分为五章,包括散文、诗歌、翻译作品共63篇,内容基本上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点滴,小中见大、细中有宏。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为纪实文学。通过对不同职业、文化、出身的汽车驾驶员的群体采访实录,记述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有车族”在人生路上的独特经历,其中有新一代驾驶员,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士,有驾驶“红旗车”的首长司机,有当代老板、白领,还有普通老百姓正在实现的“轿车梦”……表现了纷纭多彩的都市生活。
热门推荐
  • 那年他们在一起

    那年他们在一起

    你今年17或者18岁么?你,任性么。他们今年也那么大,他们都很早熟。这篇小说,为自己写,也为他们写。这个写的也许是自己的故事,或者是另一个自己的故事。在飞机起飞的那一瞬间,每一秒,都离开自己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地方,远一点,再远一点……
  • 可可世界之爱在角落

    可可世界之爱在角落

    他让我帮他介绍女朋友,我爽快地答应了,可在我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泪水模糊了双眼……
  • 我们终将流离失所

    我们终将流离失所

    一瞬间的邂逅,一辈子的陪伴,林清林澈,时光也抵不过你们的爱情,你们的故事,代表着作者个人虚幻的爱情,她把美好寄托在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中,也许他们的征途会遇见很多的事,但都逃不过彼此的心
  • 重生:第二梦

    重生:第二梦

    苏晨,一个纨绔不羁的富三代,因为一次事故失去了性命,万万没想到睁开眼却回到了中学时代的自己,他会怎么继续面对他的第二梦?......
  • 妃本倾城:王爷你好坏

    妃本倾城:王爷你好坏

    画面一:北上烨宸摸着她的头轻笑:“小傻瓜!”谁知她暴跳道:“我伏曦3岁识字,4岁练武,5岁学医,14岁修炼秘法,天生就有法术,你竟敢说我是傻瓜?!!”“好好好,你是天才!”他赶紧道。画面二:伏曦满脸怨气的蹲在一旁,埋头不理他。“小曦,如果你再不理我,我就去找凌蕊霄!”他的语气充满了调趣。谁知伏曦突然站起来抱住他,威胁:“你敢!”“为夫不敢!”他举起手投降。画面三:伏曦高兴的抱住他。谁知他竟然问伏曦:“为夫怎么样?”伏曦双手点赞:“王爷你好坏!”
  • 期待与你的下一个夏天

    期待与你的下一个夏天

    无心恋良辰,食梦,牡丹江上大雨倾了城……无心恋良辰:而如今,他终于等到那朵他苦心孤诣栽培已久的花绽开,遗憾的是,她开在了别人的掌心。从此,他再非赏花人。牡丹江上大雨倾了城:他用一生来爱她,而她却不知道。
  • 囚你一生之我愿意

    囚你一生之我愿意

    换一种人生换一种生活,秦悠悠一次又一次的遇见江黎,这一次,她和他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小段子】“怎么又是你啊!”秦悠悠气的咬牙,她已经刻意回避了,怎么还能遇见...“你看我们这么有缘,不如从了我吧!”江黎挑眉,“啊啊,你想得美...”......
  • 在角落里仰望阳光

    在角落里仰望阳光

    一个16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她怀着受伤的心,奔赴青春。她从不知道,有着爱她的人,一直在角落里,仰望着她,正如她卑微地仰望着希冀的阳光。他会告诉她,幸福会来,我们相遇过,并且会一直一起走下去。读者讨论群,欢迎加入329387376
  • 当个好学生

    当个好学生

    这是一个你猜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的故事。杀戮,死亡,欺骗,救赎,在这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学校上演着。幻境一定只是幻境,但真实永远不只是真实,
  • 微风吹过梨花林

    微风吹过梨花林

    发生在水秀江西的关于四个女生的青春故事,初中到高中的青涩岁月。这个故事并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太多奇异的事情会发生。这仅仅是在讲述四个女生的故事,讲述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