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7400000021

第21章 亲属关系与宗族(1)

人类有了家庭,血亲和姻亲就构成了亲属关系,这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创造,也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之一。

一、亲属关系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创造

1.亲属关系是人类文化的创造

亲属关系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创造,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社会现象。正是由于熟悉,所以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这些有关名称的确定及其包含的内容都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只要略加考察,就会发现真实情况恰好相反。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某些最复杂、争论最多的问题,恰好就产生在亲属关系这一领域之内。各种社会所采用的不同的亲属制度,乃是对生物学的共同原则所作的迥然不同的解释,也是人类文化最为错综复杂的创造。

2.亲属关系的涵义

对于个人而言,亲属关系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将个人与另外一部分人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结果,人是不能自我选择或拒绝亲属关系的。第二,亲属关系在某些方面预先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在任何社会中,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并享受一定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诸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亲属关系来理解权利和义务,并确定其行为准则。

亲属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影响极为深远。此种关系往往伴随有相应的习惯法和伦理观念,它们深深地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模式。因而,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天经地义、不容更改的关系。

二、亲属关系的分类

1.亲属分类的原则

人类亲属制度的划分,虽然以生物学的原则为起点,但它更多地是受到价值观念、宗教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因而不同的社会对于亲属关系的认可具有不同的标准。

从生物学的事实出发是人类亲属分类最基本的标准。根据这一原则,一个人的亲属可以大致分为“血亲”和“姻亲”两类。前者是由出生所决定的,后者由婚姻产生的。几乎所有的社会都能根据生物学上的事实来分辨这两类亲属性质之不同。

如果将一个人血亲和姻亲中的一切远亲都加起来,那么他的亲属往往会是非常众多的。因而,人们将亲属分成若干类,每一类用一个名称去概括,如父母、兄弟、姊妹、伯父、叔父、婶母、姨母之类。所以就这一意义而言,所有的亲属称谓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文化上的类分性质,即从文化角度出发去考察亲属分类。

虽然有关亲属分类的原则,当代文化人类学界各说不一,但美国学者克罗伯在1909年发表的《亲属关系的分类系统》[1]一文中,提出了划分亲属关系的八项原则,基本上概括了人类各种社会确定亲属的标准,至今仍然有参考价值。这八项原则是:

(1)辈分原则,即不同的辈分采取不同的称呼,如儿女辈、同辈、父母辈、祖父母辈、曾祖父母辈等等。

(2)年龄原则,即对不同年龄的同一类亲戚采取区别的称呼。我国汉族的亲属制中对此相当重视,如大伯、二伯;大姐、二姐等等。但在英语民族中,这一点并不重要。如Brother(兄弟)、Sister(姊妹)等,其间并无年龄之分。

(3)直系旁系有别的原则。当代大多数社会对于直系、旁系的区分都很严格。以汉族为例,除父母子女为直系外,其余亲属(包括兄弟姐妹)均是旁系,但也有少数社会不区分直系和旁系。

(4)性别原则,即用不同的称呼来区别不同性别的亲戚,如父和母,兄和姊,弟和妹。在某些社会中,父方的亲属和母方的亲属必须分开,这种方法称为“分系制”。对于根据父系或母系来决定其所属的亲属集团的人们而言,此种区划是极为重要的。举例来说,在母系社会,母亲的兄弟与自身同属一个亲属集团,因而彼此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父亲的兄弟属于外族;反之,在父系社会,父亲的兄弟与自身同属一个亲属集团,而母亲的兄弟属于外族。

(5)称呼者本身性别的原则,即对于同一个被称呼的人,由于称呼者的性别不同,所以称呼也就不同。汉族的习惯中没有这个原则,但是在北美纳瓦霍印第安人中,男人叫他的儿子是一种称呼;而他的妻子叫儿子,则是另外一种称呼。

(6)中介亲属性别差异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某些旁系亲属。由于中介亲属的性别不同,藉他(她)而发生关系的那个亲属的称呼也不同。在英语中,这一原则并不存在,父亲的兄弟姊妹的儿女和母亲的兄弟姊妹的儿女全是一样的,都称为cousin。

有很多社会把cousin分成两大类:父亲的姊妹的儿女和母亲的兄弟的儿女与自身是交表兄弟姊妹或交表亲;而父亲的兄弟的儿女与母亲的姊妹的儿女,则称为平表兄弟姊妹或平表亲。这种分类,全在于中介亲属的性别不同。

汉族中介亲属的分类更加详细。父亲的兄弟的子女是“堂表兄弟姊妹”,父亲的姊妹的子女是“姑表兄弟姊妹”,母亲的兄弟的子女是“舅表兄弟姊妹”,母亲的姊妹的子女是“姨表兄弟姊妹”。

(7)婚姻的原则,即上文所述的姻亲。

(8)亲属关系人的存殁。在阿帕奇印第安人中有这样的实例,男子婚后住到女家,自然和妻方的家人发生了姻亲关系。可是万一妻子亡故,他即不能再用旧的称呼。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要求这男子再娶亡妻家中未婚的妹妹或堂表妹妹,以维持第一次婚姻所产生的亲属称呼。

2.亲属关系的分类

(1)中国古代的亲属关系分类

中国古代对亲属的分类与今天不同,这和历史上重男轻女讲究父系继嗣有关。那时一般将亲属分为三类,即宗亲、外亲、妻亲。所谓宗亲,指的是同祖同宗的亲属,包括同一祖先所出的男性亲属以及嫁来之妇和未嫁之女。宗亲的范围以九族为限,即从己身上下各推四世。所谓外亲,指的是女系血统的亲属,如母之血统、祖母之血统、姐妹之血统、女儿之血统、孙女之血统、姑之血统、侄女之血统等均属外亲。外亲的范围较宗亲为窄,如母亲的亲属只上下各推一世,包括母亲的父母(即己身的外祖父母)、旁及母亲的兄弟姐妹(己身的舅、姨)、下至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己身的姨表和舅表兄弟姐妹)。第三类妻亲,指的是妻子的亲属,范围很窄,一般只包括妻子的父母及同胞兄弟姐妹。

(2)现代亲属关系的基本分类

现代亲属关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血亲(consanguinity),即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人一出生就处在这个血缘亲属关系的包围之中,对个人来说,双边继嗣系统中的全体人员都是自己的血亲,如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祖父母所有的子女以及这些子女的子女等等。血亲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天然的。另一类是姻亲(affinity),即由婚姻的缔结而导致的亲属关系。就男女当事人双方而言,姻亲的构成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但实际上许多姻亲是自己无法选择的,譬如在各文化中存在的优先婚、内婚、外婚、指定婚等制度或习俗便已限制了姻亲的范围。

姻亲又可分两类:一是配偶的血亲(如配偶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姑舅等)和配偶血亲的配偶(如配偶的婶婶、嫂嫂、姑父、舅母、姐夫、弟媳等);二是血亲的配偶(如自己的婶婶、嫂嫂、姑父、舅母、姐夫、弟媳等)和血亲配偶的血亲(如上述婶婶、嫂嫂、姑父等人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姑舅等)。很明显,姻亲中有些是可以选择的,有些是不能选择的。如配偶是可选择的,所以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这一部分具有选择性。而血亲的配偶和血亲配偶的血亲,自己却无可选择。

从稳定性上看,血亲关系要胜过姻亲关系。姻亲关系可以解除,血亲关系却不行。费孝通在论及夫妻关系时曾打过一个比方,说三角形最稳固,因此夫妻双方也必须加上第三者即子女,形成三角关系才稳定。这第三者就是血缘的纽带,它将只有姻缘关系的夫妻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3)虚拟的亲属关系

虚拟亲属,就是不经血缘或姻缘联系而构成的亲属,即民间所称的“干亲”(fictivekinship)。虚拟亲属现象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在亲属选择上的社会文化本质。

收养,是建立虚拟亲属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一般是无子女者为养老送终或继承财产等目的而收留孩子,这里需要履行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手续。不过,在中国传统上收养孩子有时会优先考虑有血缘关系者,兄弟的子女常是优先收养的对象。结义,是另一种建立虚拟亲属关系的手段。结义后的兄弟其亲近程度不亚于同胞骨肉。《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位结义兄弟的口号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不过,结义并不是男性的专利,我国某些地区在民间女子中也有结为“七姊妹”、“十姊妹”之类的风俗。

另外,攀亲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有与死人拉亲戚关系的,如修家谱时攀历史上的名人为自己的祖先,姓孔的都说是孔子一脉,姓孟的皆言乃亚圣后裔。也有与活人拉亲戚关系的,如旧时的连宗(联宗)。《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与王夫人就“原不是一家子,当年他们的祖和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因连了宗的”。连宗的习气蔓延到社会,凡同姓者欲套近乎,见面都会说出“五百年前本是一家”这样的话。

三、亲属称谓制度

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kinshipterminology),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亲属称谓本身,就包含了丰富而准确的有关社会组织的信息,为文化人类学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百余年来,围绕亲属称谓提出的各派理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论争,是亲属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摩尔根是人类亲属制度研究的开创者,他所撰写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及姻亲制度》一书,对理解人类的亲属关系颇有帮助。例如,他将人类的亲属划分为血亲和姻亲,在血亲中又进一步划分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对人类的亲属称谓,摩尔根提出了类分式和描述式两大类。前者指全部或部分地不分直系旁系而用同一称呼去指称某些亲属,如对上一辈的男性皆称父、女性皆称母。后者指对不同的亲属分别以不同的称谓描述,如对上一辈的男性分别称作父、叔、伯、舅、姑父、姨父等,对上一辈的女性分别称作母、姑、姨、婶婶、舅妈等。

摩尔根虽然开了亲属称谓研究的先河,但是这种两分法终究过于笼统,不能准确反映客观情况。继他之后,英国的里弗斯、美国的罗维、德国的肯基霍夫等人,均提出过不同的分类系统。194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默多克归纳了一种六型分类法,[2]较多地得到各国学者的承认。这种分类法的每一类都是以使用该制度的某一典型民族来命名的,这就是奥玛哈式亲属称谓制、克罗式亲属称谓制、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夏威夷式亲属称谓制、爱斯基摩式亲属称谓制和苏丹式亲属称谓制。

为了易于比较各种亲属称谓的不同之处,我们将用图表显示亲属之间的关系。为此,首先要解释一下各种符号的含义:

作为计算起点的个人,不分性别,文化人类学中都用Ego表示

男性

女性

夫妻关系

1.父母和子女关系

1.奥玛哈式亲属称谓制

1.父及父之兄弟2.母,母之姊妹,母之兄弟之女3.父之姊妹4.母之兄弟及母之兄弟之子5.兄弟,父之兄弟之子,母之姊妹之子6.姊妹,父之兄弟之女,母之姊妹之女7.父之姊妹之子8.父之姊妹之女。

奥玛哈式亲属称谓制因北美的奥玛哈印第安部落而得名,通常是与父系继嗣的社会相联系。这种亲属称谓制度将亲属分成两大类,即父系的一类和母系的一类。父与父之兄弟是用同一称呼;母、母之姊妹、母之兄弟之女均使用同一称呼,相应地,母之兄弟及母之兄弟之子其称呼也一样。对于个人父方的父系亲属而言,不同辈分、不同性别的亲属则各有专名;而对于个人母方的父系亲属而言,是将所有的男性概括为一群,而将女性概括在另一群,并不问其辈分。由此可见,奥玛哈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将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区别对待,对个人而言,父方的亲属集团乃是他所在的集团,因而重要;而母方的亲属对于个人则不那么重要。这一亲属称谓制度充分反映出父系继嗣社会的特质。

另外,由于父之兄弟与母之姊妹都是与父或母同样称呼的,个人对其平表兄弟便与亲生兄弟同称,平表姊妹便与亲生姊妹同称。

2.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1.父,父之兄弟,父之姊妹之子2.母,母之姊妹3.父之姊妹,父之姊妹之女4.母之兄弟5.兄弟,母之姊妹之子,父之兄弟之子6.姊妹,母之姊妹之女,父之兄弟之女7.母之兄弟之子8.母之兄弟之女。

克罗式亲属称谓制以北美另一个印第安人部落而命名,一般是与母系继嗣的社会相联系,被视为奥玛哈式亲属制的镜像反映。在这一亲属制中,个人的母系亲属并不是混淆辈分的,但父方的亲属则不分辈分。个人的母和母之姊妹称谓相同;父、父之兄弟、父之姊妹之子称谓相同,相应地,父之姊妹、父之姊妹之女称谓相同。与此同时,个人对待其平表兄弟姊妹的态度与对待亲生兄弟姊妹的态度亦相同。

3.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

1.父及父之兄弟2.母及母之姊妹3.父之姊妹4.母之兄弟5.兄弟及平表兄弟6.姊妹及平表姊妹7.交表兄弟8.交表姊妹。

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系因美国易洛魁印第安部落而得名,在世界上流行的程度仅次于夏威夷式。在对待父母一辈的亲属方面,它与奥玛哈式及克罗式一样,即个人的父亲及父亲的兄弟用同一称呼,母亲及母亲的姊妹也用同一称呼。这种区别与单系继嗣相联系。但在个人的同辈亲属中,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则与上述两种称谓制不同。在奥玛哈式和克罗式称谓制中,有两组交表亲是与上一代的称谓相同的,但在易洛魁式称谓制中,这两组交表亲(即母之兄弟之子女,父之姊妹之子女)的称谓不再与上一辈相同,但两组之间使用共同的称谓,其间仅有性别的差异。这也就是说,母之兄弟之女及父之姊妹之女称谓相同,而母之兄弟之子及父之姊妹之子称谓亦相同。平表兄弟姊妹的称谓与交表不同,一般(但非绝对的)均与亲生兄弟姊妹的称谓相同。换句话说,这种称谓制的重要特征就是区分平表和交表,而且对于个人而言,交表不如平表亲。

4.夏威夷式亲属称谓制

1.父母辈所有男性亲属2.父母辈所有女性亲属3.同辈所有男性亲属4.同辈所有女性亲属。

同类推荐
  •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见个面,通个话,或经人介绍握下手,通报姓名,打了声招呼,那就算认识了。有个性的,印象可能要深一些。表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淡忘的可能也会很快。可若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或是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的睿智、聪慧、感知和你的思想一同碰撞,那就不太容易了。于是,有人总结出探入一个人内心的捷径:认识的,多交往,勤探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于言谈举止间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没见过面的,就要读他的文字,从他的文字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学识,修养,体会他的思想情感。我和杨涛的熟悉,就是属于后者,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心有感应的。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包括了:我的手机欠费了、室有八条好汉、诸君搞笑事都是眼睛惹的祸、怎么都有职业病姐不当护士好多年、上班捎个客最牛司机、刘震云:一句顶万句的幽默话、李开复的幽默工场、大作家刘墉的“萤窗笑语”、何炅逗乐、杨澜,女人拥有幽默的半边天等内容。任月霞主编的《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幽默故事。
热门推荐
  • 罪恶江湖

    罪恶江湖

    “弥勒佛!佛爷可是要称霸第二世界的人,还不速来抱金腿?”
  • 圣战之神魔乱舞

    圣战之神魔乱舞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在人类登上历史舞台最高峰时,吸血鬼,人鱼,法师,狼人四大部落联合恶魔之子集齐五色之光,共同对抗来自地狱的魔界,在爆发战争时,人类还浑然不知。。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遇见,最美丽的你

    遇见,最美丽的你

    爱情最初的味道是苦涩的,在苦涩中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幸福。初涉爱情的人,往往像疯子,不可理喻地想一些,或者做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们也像傻子,丧失正常的思考能力和行为方式。然而,他们甘做疯子,也甘做傻子。
  • DNF之第一霸道

    DNF之第一霸道

    行走在地下城的道路之中,残酷的命运如同枷锁一般强加在每一个人身上,有的人死,有的人疯,有的人,成神成佛......
  • 幕后总裁:宠上天

    幕后总裁:宠上天

    母亲生病,她不得不嫁给他。隐婚两年,爱的种子渐渐在她心中发芽。不甘做家庭主妇,便在他的庇护下迈进娱乐圈。他北竺湾幕后BOSS,最高领导人。本以为这种大人物不会有七情六欲,但最终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本以为会这样一辈子,却突然发现了自己不一样的身世。我是谁?我怎么会重生?我的超能力是怎么回事?额头上的印记代表着什么?我怎么能见鬼了?一切的灵异事件,在我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开始发生…(此文纯属虚构,)
  • 快穿:呆萌女神要抱抱

    快穿:呆萌女神要抱抱

    她是谁啊..........是二十五世纪无人不惧怕的战神,人们心目中的女神…确是一本书中滴女配…当呆萌系统与腹黑女神结盟…………
  • 发财秘笈

    发财秘笈

    自古有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今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下,同样弱肉强食、利益至上,发财的梦想几乎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俗语又道:富不过三,穷不过三。平民范通在得到祖传的古书后,以至穷则思变、艰苦创业,终于走上了一条飞黄腾达的康庄大道……
  • 爱情,若如初见

    爱情,若如初见

    你,是否爱我?为什么我不敢像当初一样肯定你是爱我的?爱情,若如初见,该多好?夏子瑜在嘴里喃喃念着,黑暗的世界里没有一丝的温暖。男人在旁边看着,伸出双手揉了揉她的头,我爱,一直都爱你。
  • tfboys之誓世不分离

    tfboys之誓世不分离

    三千年前,有三对情侣,可是因为家族的反对,被迫分离,最后承受不住分离的痛苦,相继跳崖。在跳崖前,做了一个誓言……三千年后,他们偶然间相遇了,这一世,他们能否把握住这一次机会,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