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8800000021

第21章 书画(2)

乾隆皇帝不仅诗文书画颇有造诣,而且对汉文化的习染在清代诸皇帝当中是不多见的。因此他对搜集前贤法书方面更加着意,故使不少历代名家墨宝被罗致到宫廷。“三希”墨宝中的《中秋帖》和《伯远帖》就是在这过程中进入内府的。关于乾隆皇帝是如何得到这两帖的?各人的说法不一。有的人说乾隆皇帝是靠巧取豪夺得到的,因为乾隆皇帝对书画几达痴迷的程度,在他在位时,为了得到书法名画,用的是指名献纳、酌情价购、抄没家产等手段。

当时的着名收藏家冯铨、孙承泽和梁清标的藏品就是通过以上某种方式转归内府的。而另一个清朝着名收藏家安岐死后,家道开始中落,他的后人为了生计,开始典卖书画,后来经过一个人的斡旋,安岐的大部分藏品都落入到了乾隆内府。安岐的藏品流入内府,具体经过已不得而知了,但总逃不脱乘人之危的嫌疑。乾隆皇帝也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伯远帖》和《中秋帖》。

另外也有人认为是乾隆皇帝是通过献纳的方式得到《伯远帖》和《中秋帖》的。当时确实有些人迫于皇家的威势或者是为了逢迎讨好乾隆皇帝,从而把珍藏在家中的宝帖献上去,这也是很可能存在的事实。乾隆皇帝得宝,到底是靠巧取豪夺还是别人献上去的?谁也说不清楚,只能是个谜了。

颜真卿《祭侄文稿》之谜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带给人们无穷的苦难,颜真卿家族也在所难免。为了纪念惨死的侄子,颜真卿奋笔疾书,把满腔的悲愤融于方寸之纸,成就了书法史上的千古佳作——《祭侄文稿》。这是一篇任何人也无法复制的作品,包括颜真卿自己。

《祭侄文稿》为唐颜真卿所书,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行草墨迹,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多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是唐朝京兆万年人,字清臣。祖籍华县孝悌里(今费县诸满村),生于陕西西安。开元年间中进士,并升迁任殿中侍御史,后来曾被降职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的时候,颜真卿抗贼有功,重新回到京城,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变,宰相卢杞衔故意怂恿皇帝派颜真卿前往劝谕,被李希烈拘留。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颜真卿始终忠贞不屈,最后被缢杀。颜真卿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他学习着名书法家褚遂良、张旭的笔法,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不同于古代的书法风格,自成一体,后来人们把他开创的体例叫做“颜体”。宋代的欧阳修对他的书法进行过评价:“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颜真卿为杨国忠所排挤,被降职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着名的安史之乱开始。当时隶属中央的河北诸郡迅速瓦解,只有颜真卿的平原郡没有被击破。河北诸郡没有人敢公开起来对抗叛军,惟独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大旗,起兵讨伐叛军。后来他被推选为盟军的首领。当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他的第三个儿子颜季明与颜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了土门,并使得12个郡在同一天回归,一时形势开始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并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被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尽管手里握有重兵但并不派兵去救援。安禄山听说河北有变,派了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面对比自己多几倍的史思明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了三日,最后由于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自始至终陪着父亲勇敢作战,城破之日,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仍然顽强杀敌,直到被杀。颜季明被杀后只留下了头部,身躯不知到了什么地方。颜氏家族在这一仗中损失惨重,死去的总共有三十多人。颜杲卿被押解到洛阳,面对叛军首领,他仍然英勇不屈,先被折断一只脚,后来被凌迟处死,死状极为悲惨。颜真卿当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派颜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一带寻找颜季明、颜杲卿的遗骸,搜寻结果只得到颜季明的头部和颜杲卿的部分尸骨。当遗骸运回京师,颜真卿悲愤异常。多年来的颠沛,朝廷奸臣的专权,国家的忧患,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的悲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霎时积盈心胸,于是颜真卿写下了这篇闻名的祭侄文稿。

颜季明是颜氏家族里面很有作为的青年,年少时才华就开始显露,并且他的德行在他的同龄人当中是佼佼者。颜真卿和他关系很融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做官,为颜氏家族增光添彩,可想不到在战乱中身首异处,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祭文开始书写的字,比较安稳、平稳,特别追忆侄子部分的字,看上去有一种美好的形象;到了后面,悲痛之时,写不下去了,文稿上圈了又改,改了又圈,到最后几个“呜呼哀哉……”几乎写不下去,可见十分悲恸。此帖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而是一个草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着书法家情绪起伏,纯粹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扬,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作品。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这样就产生了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祭侄文稿》不仅具有书法上的美感,而且也是一篇极其感人的抒情散文,读起来令人感叹。

当我们现在面对这幅情感真挚、凝结着深仇大恨的泣血之作,仿佛看到的不是作者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不是在搞创作,而是在深情地自言自语倾诉,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颜真卿自己也永远不可复制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了。

《祭侄文稿》是一幅不遵循书法章法、在特殊状态下完成的作品,却成为杰出的书法名作,使人颇为思量。这与颜真卿的书艺积淀是分不开的,但与他写作时所处的悲愤状态也有莫大的关联。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与作者的情绪状态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不能把它用量化来表达?看来也只能是个谜了。

《淳化阁帖》最善本流落海外之谜

《淳化阁帖》是流传至今年代最久远的一部丛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初刻成时,《淳化阁帖》共有十卷,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散失,现在仅能看到四卷。《淳化阁帖》在民国以前的流传过程十分有序,但其后的流传过程就不得而知了。现在看到的四卷是从海外购来的。《淳化阁帖》民国以后是怎样流到国外的?现在国外还保存有多少卷?帖中保存的所谓王羲之作品,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

《淳化阁帖》是流传至今年代最久远的一部丛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宫帖》,简称《阁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侍书王着把内府所藏自汉至唐名迹,镂枣木板刻于禁中,摹刻为《淳化秘阁法帖》十卷。《阁帖》刻成后,内府用澄心堂纸、李廷墨拓印,从此即为丛帖始刻。《淳化阁帖》计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第二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献之书。一共收集了中国宋朝以前103位历代帝王、名臣、书法大家的420帖墨迹。为什么叫《淳化秘阁法帖》?因为“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表明了摹勒刊刻的时间;“秘阁”是说明所收书法作品都出自皇宫秘阁;“法帖”是说这部丛帖足以作为学书的法则。

最初的《淳化阁帖》刻于枣木版上,宋太宗待拓成后把帖赏赐给亲王近臣,每人仅赐一本,不久停止赏赐,所以《淳化阁帖》在当时就十分珍贵。当时拓印的《淳化阁帖》数量极少,后原版又因为宫廷火灾而焚毁殆尽,《淳化阁帖》遂成绝版,传世的原版祖刻拓本只能是越来越少了。由于《淳化阁帖》收集的都是名家字迹,在北宋当时社会上也以很少见到,人们都十分喜欢它并渴望拥有它,所以《淳化阁帖》最初拓本一出来,便有许多地方加以翻刻。当时比较有名的有两家:一是山西绛州翻刻本,号称“绛帖”;另一是福建泉州翻刻本,号称“泉帖”。南宋时《淳化阁帖》的翻刻本更多,不仅有官方的,还有民间的,甚至一些大臣自己也翻刻,其中不乏精品。宋代的翻刻本已有30种以上,元、明、清的各种再翻本就不计其数了。翻刻本或粗或精,总都不如最初的拓本。尽管翻刻本不能与初刻本相提并论,但由于北宋距离我们现今的年代较为遥远,并且能够保全下来的祖本和有名的翻刻本都极为罕见,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淳化阁帖》最善本,一般指的是北宋初刻的祖本或年代比较久远的有名的翻刻本。

2003年,上海博物馆花了450万美元从美国抢救回归《淳化阁帖》最善本的第四、六、七、八卷。第四、七、八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是南宋泉州本的北宋祖本,其中第四卷是历代名臣法帖,其余的都是王羲之书。这些都是最早的善本,因此极为珍贵,无疑是公认的国家级瑰宝。上海博物馆是从海外购回《淳化阁帖》最善本的,那么《淳化阁帖》最善本是怎样流落到海外的?现今世上《淳化阁帖》最善本到底还存在多少卷?

原本《淳化阁帖》到元代已不见全套。着名书法大家赵孟记载他得到的《淳化阁帖》十本,已是几次拼凑而成的。明代许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喜欢临习《淳化阁帖》,所以明中叶也有大量翻刻《淳化阁帖》的,最着名的是裘、潘允亮、顾从义和甘肃藩王府(俗称肃府)四家的翻刻本,其中以肃府本摹刻得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但其中第九卷已经是用《泉帖》补配的。可见以明代藩王所藏,据说是明初分封为皇帝所赐的,尚且不能没有补配,那时宋代原刻原拓的稀有已可知了。《淳化阁帖》最善本是在流传过程中逐步散遗的,但它是如何递藏以及如何散遗?散遗了多少卷?史书都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只能是个谜了。

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淳化阁帖》最善本4卷到民国时流传都很有序:有北宋人的墨书跋语及印章,南宋时为王淮、贾似道等大家收藏,元朝被赵孟收藏,清代被大收藏家孙承泽、安岐、钱樾、李宗瀚、李瑞清等递藏,民国时为周湘云、蒋祖诒、吴普心等藏家递藏并有印记,后来就不知如何流传。直到上世纪80年代,《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六、七、八卷又出现在香港的拍卖行,被美国籍的收藏家安思远先生拍得。除此三卷外,后来安思远先生又得到了宋刻本第四卷。自从知道《淳化阁帖》最善本的确切去向后,上海博物馆就多次托朋友们与安思远先生商洽,争取《淳化阁帖》回归,但因对方要价过高而未能成交。安思远先生后来受到年事高迈、健康下降、子嗣继承等问题的困扰,并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安思远先生一旦出现问题,《淳化阁帖》很可能就被美国收归国有。为此,在安思远先生有生之年,用经济手段将《淳化阁帖》收回中国,是抢救国宝当务之急。此事经拍卖界提供线索,由一位热衷于文物回归人士联络,促成上海博物馆用450万美金购回。

《淳化阁帖》最善本中的4卷最终回归国内,但也留下了无尽的谜:民国初期,到底由何人通过何种途径把4卷《淳化阁帖》最善本带到国外?并且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一段时间里,这《淳化阁帖》最善本4卷又到底归谁保管?《淳化阁帖》最善本在海外,是否就是现有的4卷?除此以外,还有人对《淳化阁帖》最善本中的第六、七、八卷是否是王羲之所书进行质疑,因为王羲之没有真迹留于世,在没法和真迹比较互证的前提下,如何断定就是王羲之所书?也许是后代人的临摹之作。这都是有待解决的谜。

荆公真迹归国之谜

《愣严经旨要》被认为是王安石唯一的传世作品,曾经在台北市和美国拍卖都没有成功,后被一香港人买去,并以交换的方式给了上海博物馆。如果是王安石的真迹,为什么当年在鉴赏名家云集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竟然没有一个人慧眼识宝?就算台北地方太小,但它在美国竟也拍卖不出去,难道偌大一个美国也无人识宝?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时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考取进士后,曾任10多年的地方官,后入京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主持变法。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王安石精于诗文,博究经史,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列宁曾称他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

《愣严经旨要》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书:行书、纸本,纵29.9厘米,横119厘米。《愣严经》为唐般刺密帝译,共十卷。王安石摘录其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从间思修。以“三十二应”随机变化,现身说法,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节。卷首录有此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愣严经”经名一行。卷后王蒙跋曰:“此一节,愣严经之法髓也。荆公暮年,深悟佛理,故特于是经提出而亲书之”,故名此经为《愣严经旨要》。《愣严经旨要》卷末有王安石自题“余归锺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周诗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曹溶、安岐鉴藏,明汪珂玉的《珊瑚纲书跋》、清卞文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着录。现藏上海博物馆。

王安石的书法,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宣和书谱》记载王安石“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同时代的书法家黄庭坚也评价说:“荆公书法奇古,似晋宋间人笔墨。”纵观《愣严经旨要》,每个字仅如指尖,字体接近楷书而稍带行书笔意。墨色淡雅,点画清劲。通篇布局有“横风疾雨”之势,虽然行与行之间很紧密,少有空白的地方,但并无缭乱的感觉。如果仔细品尝作者的用笔,看起来好像漫不经意,而闲和的韵味就在锋毫中露出来。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罢相后,生活处于一种安逸舒适的状态。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略他作为书法家的另一面。王安石的书法作品传世的非常稀少,所以《愣严经旨要》成了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

同类推荐
  • 猴爷

    猴爷

    这是一个抗日老人的传奇一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在这些浮躁的年轻人,一切都是浮云,只要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身后自有公正评说
  • 穿越者的幸福生活

    穿越者的幸福生活

    林青山穿越了,他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纨绔子弟的身上,刚刚想要对自己妻子的侍女用强,而被打昏了过去。对自己很好的未婚妻父亲刚刚去世,岳父家的大儿子失踪不见,大嫂只有一个女儿,三儿子是个天阉,这么说来,只要娶了二女儿,岳父家的财产就都是我的了???可惜多灾多难,祸事接连不断,发家老人突逝,嫂子要被家人带走,外人对庞大的家产虎视眈眈,在掌管整个家里之前,要先把这些事情搞定。逛街遛狗,带着家仆欺负一下外人,进屋中看着美丽的老婆,调戏一下俏丽的丫鬟。这就是穿越者林青山的幸福生活!(点击多多,女生多多。票票多多,激情多多),求点击!
  • 君飞莹心

    君飞莹心

    三生石上注定,奈何却起起落落,女主穿越,男主亦寻来,只因前世亏欠,注定要任她欺负,且心甘情愿!兜兜转转终在一起!她说,我恨你,不愿再见你。他却说,我欠你的,愿永生永世陪伴,到底是谁,一步步紧逼,她的妥协,是否会换得一世长安,谁,也不知!“你究竟是谁?”她满怀戒备。“你说呢?”他坏坏一笑。
  • 回到三国君临天下

    回到三国君临天下

    一个在上海努力奋斗的小青年在一次意外回到了动荡的东汉末年,之后,主角带着几个名将小弟,开始了他王图霸业,改变天下的梦想,成就君临天下。。。。
  • 科举与状元历史纵横谈

    科举与状元历史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热门推荐
  • 燃烧的星辰

    燃烧的星辰

    悉兰历1647年,作为王国起义军终于覆没在了王国军和异族军队的围剿之下。然而,原本在起义军最后一役战死的昆德,他的灵魂居然回到了七年之前。这个时候王国依然统一,领主们还没有各自独立,异族只敢在边境骚扰。面对日薄西山的王国和蠢蠢欲动的异族,他决意弥补自己的遗憾,改变人族领土被瓜分的命运。
  • 雷域行者

    雷域行者

    茫茫大海中逃亡的少年,被九天之上的雷电轰击,却意外激活了随身玉坠中的领域世界,从此雷小七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升级路,且看他起风云、舞苍生,行者天下。
  • 冰川世界

    冰川世界

    2030年的一天,本该是科技蓬勃发展,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篇章之时。太阳仿佛是故意开了一个玩笑般,意外地进入了休眠期。全球温度急剧降低,仅仅27天就回到让全人类回到冰川时代的气候条件!还差3分钟就完成最后一次巡航任务的史云在此时接到了一个远隔4200公里的救人任务,谁知竟。。。。。。求鲜花,求赞,求收藏!新书请大家有意见就提!谢谢!
  • 原本当初,遇见你

    原本当初,遇见你

    在家人面前一直是乖乖女的孟菁菁其实是一个智商高的腹黑女,只有熟悉她的人才知道。后来的后来,从一个叫赵辰星的男生说起……
  • tfboys之十年一起走

    tfboys之十年一起走

    我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第一本小说,也可以多给我意见。
  • 侠非侠:翰林无赖

    侠非侠:翰林无赖

    他自小过目不忘,被誉为小神童,有名的才子,史上最年轻的翰林。因言获罪而罢黜,小翰林自此流落江湖,开始武林争斗、抗倭寇、打鞑靼、平叛/乱,走出另一片精彩的道路。他是真小人,不屑于虚伪的纲常伦理,因此成为人们口中的无赖。但他秉持着自己的侠义与奋斗,活出自己的人生。
  • 大秦奇侠之神秘地图

    大秦奇侠之神秘地图

    风起云涌,世事变迁,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国号大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收天下刀兵,铸十二铜人立于咸阳彰显不世功绩。其年,始皇帝下令寻找长生药,一份记载长生泉的神秘地图浮出世间,一场围绕神秘地图的恩怨情仇华丽上演……
  • 雾城文青

    雾城文青

    《雾城文青》,【romentstudio作品】,剖析应试教育的刻骨铭心之作,也是青春、校园、生活当中,关于中国人家庭观念、师生情以及友情、爱情价值探讨的深入浅出之作。该书由散文和小说两部分构成,创作时间跨度2007年至2012年,坚持【独立革新文以明道事实求是雅俗共享】十六字创作精神,是一本关于爱的注解,治愈读者心灵的首部个人作品集。【另附·作者声明:该书创世中文网全本连载,免费阅读。读者朋友们如果有学习和交流,转载或者出版的需要,可以选择联系作者本人。QQ号:3218252503】
  • 火影之金色鸣人

    火影之金色鸣人

    此文为木叶守护文,女主穿越后变成女版鸣人。强收美男,筑建后宫。如果可以,我愿保护你一辈子———by卡卡西这个吻便宜你了,虽然是次吻,但你别忘了初吻也是因为你而没有的。好了,我要修炼了,你走吧,别死在外面了,免得我来给你收尸———by宁次鸣人,你永远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by我爱罗我想只要她在我身边就好,不管她今后喜欢谁,我都会作为她的护花使者,只要她高兴就好———by白不管她变成怎样的一个人我都会用生命去守护她,至少这是我背着她秘密许下的诺言———by君麻吕
  • 樱花恋草

    樱花恋草

    他叫欧阳珞成,是欧阳家族的后代。他,性感冷淡,常常一个人坐在樱花树下。他在不知不觉中唤醒了传说中的樱玲族的公主樱溪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