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37200000053

第53章 於梨华的根

我曾与於梨华有过三次接触。

有书评讲道:於梨华的前期许多作品中,反映台湾留美学生像一群“失根”“无根”的青年,彷徨于人生道路的选取。“他们往往怀着强烈的‘思乡病’,觉得个人在异乡就像浮萍一样,找不到可以扎根的土壤。”於梨华把这类乡愁病者称作“没有根的一代”。她即以描写这“一代”人的生活和思想蜚声文坛。

书评又讲道:“於梨华写作《傅家的儿女们》是在70年代,当她写到一大半时,有机会回到祖国大陆访问,看到了一个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这里所说的“一大半时”的“时”间,就是指1977年夏天,7月底8月初。她曾回到祖籍镇海,在故乡一待就是一个星期。她从上海坐火车到宁波,我奉命把她从宁波火车站接到镇海县招待所,全程陪同她七天直到送上火车离开。这是我与她第一次接触。她告诉我:其实,她在1976年冬曾经回来过一次,不过那是“悄悄地”回来,只是由在上海的亲戚陪同,到大碶横河老家转了一圈,看了看祖屋,又到新碶备碶跟屠家看望了姨母,很快离去。

我第二次与於梨华接触是在1987年春暖花开时节,那一次是她应宁波市作协邀请,从南京来宁波。徐季子先生以宁波市作协主席身份对她进行接待,与之交流。我除奉命陪同接待外,还以家乡故人和朋友的身份与之同行。虽然相隔十年,可我见她风姿不减,仍是谈兴极浓。

第三次是2001年5月,镇海中学九十周年校庆,她应邀赴会,其间有人告诉我:於梨华想与我再见一面。那时我已退休在家,於梨华应酬频频,两人只好在会场休息室里会见,礼节性地互致问候,时间短促。此次见面,我见她的容颜确已今非昔比,共同感叹都已老矣!我当时有一句分量不轻的话问她:你已“有根”了吧?於梨华则回答说我已是“叶落归根”了。

我问“有根”,她答“归根”,这话是有来历的。记得1977年夏天那一次相聚七天里,我陪同她到他们老家大碶横河河南於家,察看了她父辈出生及她儿时生活过的祖居(於梨华出生在上海,幼时回故乡生活)。我觉察到,她对儿时在祖屋的那一段生活,显得非常有感情,指指点点的每一处,都能勾起她对儿时情景的回忆。她说:儿时即便生活多么艰难,可那记忆总是美好的,而且是永恒的。无论走到哪里,总不忘故乡是我的根之所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说到“根”字,却没有引起注意。当时我对她说:我有同感,我十四岁离开故乡去北国,也总常常惦记着故乡……她未等我把话说完,便接过去说:我也是十四岁离开家乡,跟父亲去了福建(於梨华父亲於杏林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受派去台湾接收台中糖厂,不久於梨华也随之去了台湾)。此后几天,我陪同她到新碶看望了她姨母,参观了她想参观的所有地方,包括街道、工厂、农村、学校、田野、水库等,可说是马不停蹄。她每天白天忙碌着参观、访问,晚上不停地做笔记。她当年已是五十几岁的人,精力却是那么充沛,令我这个小她十几岁的人十分钦佩。

一天临近中午,烈日当空,异常炎热。我们的汽车路过高塘,见有十几位解放军坐在路边大树下手捧饭盒在吃饭。於梨华似乎好奇,问我:他们怎么在大树下吃饭?我答:解放军在帮老百姓收割早稻。“喔!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曾见过我们家乡农民割稻时,也是坐在树荫下吃饭的。”接着她又自言自语地说:“稻割下后,根是留在田里的。”她在说这句话时,神情似乎有些异样。这是我第二次听到她说“根”字,我感觉到她话里有话。后来想来,那时她这句话,确是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心情。

有一天,为了避开烈日酷热,我们起了个大早去参观新路水库——这是她听了县水利部门介绍后,提出要去参观的。到了那里,我们站在水库大坝上,她极目眺望两边青山怀抱中广阔而清澈的湖面,神采奕奕,兴奋不掩,连连称赞:“好美啊!我的故乡的山河竟是这么壮丽!将来这里也许会成为一处旅游景点。”我被她那对故乡的深情所感动。

於梨华在参观镇海中学时,见到了她在该校读书时的集体留影。她十分动情地说:“想不到在这里也还留有我的根!”第三次说到了“根”。

如果说几天的参观访问,是於梨华在不断地寻根,那么访问退休在家、曾任过镇海县副县长的李介民先生,则是於梨华此行寻根的最大收获。於梨华称李介民先生为“三哥”,他们世交很深,两家都是大碶横河河南村人,李介民先生的夫人於侃民还是於梨华同族本家。於梨华小时候在家与李家来往甚密,因此於梨华与李介民先生一家相聚,可说是故人久别重逢。因为这是他们的私交,所以每当他们相聚时,我不便参与,便借故离开。但是,於梨华性格非常爽直,每次与“三哥”相聚后,总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我多次听到发自她内心“不负此行”的感慨。她曾对我说:“三哥一家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值得我们后人效仿的。”又说:“我虽然远离故土,可我的根是在故乡、在祖国……”

七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於梨华即将结束此次故乡行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与她作了一次“话别”。我请她谈谈此次故乡行的感想。她问我:有什么用吗?我说:我想对你此行写一点东西,如你同意的话,也许会发表在香港《大公报》或者《文汇报》上。她立即表示:完全同意。并且说:香港这两份报纸,我在美国可以看到。于是她毫不保留地向我吐露了对“没有根的一代”的伤感。表明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根”和找“归根”的路,同时还隐约地提到了她正在忙着写作一部新书,此行也许对写这部书会有帮助。后来,我写过一篇通讯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

当我读了《傅家的儿女们》这部小说后,便自然地联想到於梨华那次到故乡“寻根”和“归根”之行。我读过一篇《傅家的儿女们》书评,对书中“李泰拓”这一人物的刻画点评说:“尽管笔墨不多,却是作者创作‘寻根’、‘回归’意识觉醒的关键人物。”我揣摩:这里面是否有“三哥”李介民先生的影子。书中人物李泰拓说:“作为一个华人,他觉得还是站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更踏实,为祖国效力更有意义。”这当然可以看作於梨华内心的话。在那一晚我与於梨华“话别”时,也听於梨华说过类似的话。我还听李介民先生讲过:希望於梨华多为家乡、为祖国效力。我想,2001年5月镇海中学九十周年校庆我与於梨华第三次见面时,她所说的“已‘叶落归根’了”这句话,是否可以看作於梨华作家生涯中从“失根”“寻根”到“归根”之路的发展轨迹。

2008年12月

§§第四章 茶余饭后

同类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本书介绍了唐宋多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内容涉及王勃、贺知章、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李太白等人。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鲁迅论

    鲁迅论

    《鲁迅论:兼与李泽厚、林岗共悟鲁迅》乃刘再复先牛多年以来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鲁迅论:兼与李泽厚、林岗共悟鲁迅》既收录了自八十年代至今其个人关于鲁迅研究的重要探索和最新思考,也收录了他与李泽厚先生、林岗先生共论鲁迅的精彩对话与篇章。
  •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本书是对《宋词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数十年对宋词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经典宋词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宋词爱好者参考使用。
热门推荐
  • 枪神纪之混沌世界

    枪神纪之混沌世界

    战斗,未来,希望,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人类的旅程,这源于他们无止境的索取,贪婪的本性,能源争夺的战争正在不断的上演,战火和血痕绘出新的世界,钢铁和生命交织着战歌,正义与邪恶或许永远不会停止争斗,但那些被称为枪神的人们,注定要重新书写历史,属于你的历史。
  • 琥珀年华

    琥珀年华

    青春散场,年华谢幕,长长的一生里,走得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纵然、纵然心底是那么不甘不舍,但——聪明的,谁能告诉我们要如何去留住?幸而、那些留不住的美好时光,犹能在记忆里长长久久地保存。记忆如同一枚晶莹剔透的琥珀,牢牢藏着曾经青枝翠叶的年华。
  • 一段青春路

    一段青春路

    她,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个金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谁知,却遇上了他,让自己倾尽心力只为他。不过还好,他对自己许下了整个世界:“这一生,即使世界毁灭,我也会和你生死不分。”或许缘分就是由天注定,上一辈子的情缘未了,我们这一世来享!“即使十年,一百年,有你的承诺,等到死我也愿意!”也许生活必定经历艰难困苦才精彩,也许爱情必定经历生死考验才坚固,哪怕是倾尽所有也愿意。因为,正值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敢?就让本文来告诉你,什么叫做青春正能量!
  • 千山飞绝

    千山飞绝

    千山飞绝,万径飞雪,神秘天池龙鼎面临歇灭!神算医圣洞破天机,一代前无古人之长白神童横空出世!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凤乱江山

    凤乱江山

    新君登基,小宫女趁乱偷了大批金子欲逃离深宫,却不料被神秘侍卫抓了现行。为保性命,只好谎称肚子里怀了龙种……问题是,她连昏君的面都没有见过,情非得已,抄把菜刀敲昏某侍卫,偷偷蒙混过关。却不料,一不小心误把某大人物给强了……大人物威逼、昏君要滴血验亲……怎么办?
  • 那时候的她

    那时候的她

    小说采用倒叙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在和男主婚礼上时回想起当初他们第一次见面的事情,故事就此展开,故事围绕着女主和男主初中时候第一次在超市相遇,并且在命运的安排下高中在了同一个班级里,展开了一系列的恋爱故事。
  • 针灸问对

    针灸问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痞妃惊华:惹上凉薄王爷

    痞妃惊华:惹上凉薄王爷

    本领高强的她,一觉醒来居然成了一个5岁拖油瓶的娘亲?她的名字居然成了“如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冰峰情爱

    冰峰情爱

    欢欢是林家寨的观音童女,体态如仙,貌美如花,但是,她有一个背锅子的父亲,矮子母亲,会说三个字的弟弟;她只要喜欢谁,恶魔即将降临,她爱谁,死亡紧接着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