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9700000015

第15章 百姓生活交往俗礼(6)

至交交谊最深的朋友。孟郊《劝友》诗:“至白涅不缁,至交谈不疑。”

故交亦称“故旧”、“旧交”、“旧友”、“旧人”,泛指有交情的老朋友。

杜苟鹤《山中喜与故交宿话》诗:“山中深夜坐,海内故交稀。”

古代交友称谓

何谓朋友?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刎颈之交那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刎颈之交”亦可谓“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杆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贫贱,亦称为“杵臼交”。语本《后汉书·吴祜传》:“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韦占赁舂,祜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车笠之交《太平御览》引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巾,解要(腰)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拜亲跪妻,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卿当下。”这种朋友,不以贵贱而异,友谊深厚。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逊传》:

“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竹马之交小时候就相好结交的朋友。《后汉书·郭及传》里写道:“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唐杜牧《杜秋娘》诗有云:“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形容小儿时天真无邪、亲呢嬉戏之状。

在《鸡鸣偶记》中,古人把朋友分成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青眼”典故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傲然处世,放荡不羁,不拘礼俗。

在那乱世之秋,他不轻易品评别人的善恶,而是用“青白眼”来目视他所喜欢或厌恶的人。对于那些崇尚虚伪礼法的达官贵人,他从不正视,现出白眼。他母亲去世时,嵇喜按着虚伪的礼俗前去吊丧,阮籍讨厌他,于是,以白眼相视,弄得嵇喜悻悻而归。嵇喜的弟弟嵇康闻听此事后,便抱着琴去拜见阮籍,阮籍非常高兴,以青眼(即黑眼)正视。由此,后来人们就用“青眼”、“青睐”、“青盼”、“垂青”来表示对人喜爱或器重。诗人杜甫在《短歌行》中的“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一句,就用的是这一典故。

古人交友有学问

我国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交友。明朝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指出,交友要分辨畏友、密友、昵友、贼友。

在道义上互相砥砺,有了过错互相规劝,这是畏友;不论在平时还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候,都可以相处得好,生死关头,也可以作为依靠,这是密友;言语像糖一样可口,东游西逛、形影不离,这是昵友;见利益互相争夺,遇到祸患互相倾轧,这是贼友。

古人很珍视“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的情谊,这个优良传统应该继承。

与“畏友”意思相近,古人还有“诤友”一说。

据《辞源》解释,“诤友”就是“能直言规谏的朋友”,《说文·言部》:

“诤,止也。从言,争声。”徐锴注:“《孝经》云:‘君有诤臣,不失其天下。’谓能止其失也。”因为谏诤必有争论,则“争声”实亦兼义。《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说得更为深刻,并足以证“诤”的重要含义。“谏诤”或“诤谏”虽常连称,但诤是重于谏的。“诤”字通“争”。《荀子·臣道》即作“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净而不听,竟以身殉,更可以证“诤”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生命。孔子说:“比干谏而死”(《论语·微子》)。其实是“诤”,不是“谏”。所以《荀子·臣术》又说:“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古人不但有争友,还有争臣、争子。君有过,臣不争,即为不忠;父有过,子不争,即为不孝。古人谏君,乃至“面折廷争”。包拯因为皇帝国戚张尧佐兼职大多,力谏仁宗,甚至“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曲洧旧闻》卷一),更为人所骇然,所艳称。

当然,听者更要有雅量。从谏如流,闻过即改,相互配合,择善而从。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那么,诤友就是益友,不但要虚心听取,更要主动接近。

名片谈古

名片是通姓名用的卡片,古人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削好的竹片上或写在纸上,叫“谒”,或“名帖”。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刘邦引兵经过陈留,郦食其“踵军门上谒”,要见刘邦。使者进去通报,刘邦正在洗脚,问是什么样的人,使者说是儒生。刘邦答复:“没有空见儒生,”使者出来传达,郦生嗔目按敛叱使者曰:

“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复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高阳酒徒也’!”刘邦于是裸足杖矛请郦食其进来。

汉末名片称为刺,例见《后汉书·祢衡传》,建安初,(祢衡)来游许下,始达颍川,怀里藏着一条名片,到了以后没有适合投送名片的地方,一直到名片上刺的字磨损消失。

唐、宋以后,“名帖”的使用相当盛行。学生、下级属吏拜谒老师和上级,都得先投递“名帖”,然后方能谒见。有的“名帖”是用高级的纸或绫制作,只限于官场和名人之间使用,一般贫寒的老百姓则与此无缘。

现代的名片一般是白色的小纸片,上面印刷有:单位全称、本人职务、姓名、单位住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等。

名片上附着许多字的,要数近人蔡尔康片,其右上角为四品衔工部主事,奏保经济特科,公举优行恩贡生。历办,《申报》副主笔,《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正主笔。《南洋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国、广学会正翻译。

中间为震旦江苏上海蔡尔康、字子弗,号紫黻,晚号支佛,外号铸铁庵主,缕馨仙史。清帝逊位后,改号采芝翁。左下角为世居老北门内西穿星街九十九号,通讯处,老西门外敦润里二十五号。

背面还罗列着他的着作10余种,累赘近200字,简直是一份履历表,可谓标新立异。

对循例投刺拜客也很反感,他在《四友斋丛说》里讲到自己拜客到人门前的心情时说:“余以为立马人家门下,投三指一刺,惟恐主人出,主人亦惟恐客人,此有何意哉!”这种反常心理很有代表性,说明虚应故事的投刺拜客是多么让人头疼。俞弁《山樵暇语》在谈到士风变化对特别举出何良俊说的话,评道:“士风之偷簿,于此可慨。”并抄录下一首嘲讽投刺“虚礼”

的诗:“一刺来投一刺还,交情一日遍长安,直须不作虚文事、可使离群出世间。”

从名片的使用上还可以看到明清交际场上普遍存在的钻营巴结、暗通关节等丑恶现象,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为了讨好权贵,想尽办法,甚至在名片上做文章。据《啸虹笔记》载,明代有个姓茅的官僚,为了巴结权贵严嵩、“每谒严嵩,用赤金镂姓名缝红绫作柬,嵩以为尊之也。”又据朱国帧《涌幢小品》记载,“张(居正)江陵盛时,谄之者名帖用织锦,以大红绒为字,而绣金上下格,为蟒龙蟠曲之状、江陵见之嘻笑,然不以为非也。”张居正夺情秉政期间,“门生上谒者多用白刺,以示亲昵”。因为张居正“不能贿赂,独好尊大,故人以此媚之”。显然,这是一种投其所好的献媚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贿赂,完全可以达到巴结讨好的目的。由此可见,茅氏一类献媚者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对于这类曲意逢迎的人,清官海瑞是很为警惕,并且一概拒之的。据《迪吉录》记载:“海瑞为南冢宰,有币物为贺者,皆不受,名纸用红帖者,亦以为侈而恶之。”这就比张居正高了一筹,既不受礼,也不吃拍。明清时,利用投刺拜客之机拉关系、钻营投机的情、况,在社会上是很普遍的。有一首都门竹枝词对此做了揭露,“大字职名笔画工,门前投递纸鲜红。都镌拜客无他用,关节曾防暗里通。”可见在那些身带制作考究的名片到处“投刺”拜客的人中,有不少是暗通关节者。

明清时,使用名片有不少讲究,反映出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存在着尊卑等级关系。位尊者为了显出高人一头,使用名片也要与众不同。如王世贞《觚不觚录》说,“亲王投刺,例不称名,有书王者,有书别号者,体至尊也。”

人们只要一看名片上写的“王”字或别号,就知道是亲王尊驾到了。又如汪启淑《水曹清暇录》记载:“前明门状名纸,皆用白者,通籍后遇元旦贺寿用红,位尊则平时皆用红矣。今时初入泮尚用白柬,过此全然用红,而山人、布衣、墨客、恬然用之。”按照礼法,位尊者才可用红名片,山人者流“恬然用之”是不合法礼的,只有“入伴(学宫)”以后成了新贵,使用红名片才算名正言顺。又据黄长霖《惺浞斋文钞》载:“京俗入词林者,凡座师房师,及朝殿复试,阅卷大臣,例执弟子礼,位尊者或投三四刺始获见。”

看来要拜谒位尊者;必须很有耐心才是。总之,位尊者为了摆尊贵的架子,连名片的称谓、颜色、投递次数都有研究,都要显出尊贵的身份来。

名片使用上还有些讲究反映出官场上重资格的风气。例如朱克敬《瞑庵二识》记载,翰林最重前辈,新点的翰林,馆选后要“遗馆人遍投刺于诸前辈,谓之‘大拜’。越日具三白刺,携红毡登门,躬诣阍人投刺,谓之‘求面’”,有了这种“大拜”和“求面”的规矩,翰林前后辈的资格就很分明了。又如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记载:“京署各官,最重资格,其中若翰林,若御史,以及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吏部礼部司员,对于同僚之先进者,不论年齿,皆称为前辈。初谒时,必具红白柬三分,登常拜见,执初惟谨。”可见,不只是翰林重资格,讲究投刺的规矩,其他不少官署的官吏也都有谨尊前辈的投刺拜谒之礼。

名片还曾和国家政治发生过密切的联系,从它的使用上可以看到封建专制政府对人们结社活动的限制。据福格《听雨丛谈》记载:“自明末尚声气,远在千里,曾无半面,称社称盟。”这是说,明末全国各地的政治结社,以互通写有“社”“盟”字样的名片,联成一气。清初仍沿明末结社风气,但很快被清政府明令禁止。据王士祯《分甘余话》记载,“顺治末,社事甚盛,京师衣冠人士辐辏之地,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来“部议有禁”,名片上遂不再写“社盟”字样,而一律写不伦不类的“年家眷”几个字(按规矩:亲戚写眷,同年子弟写年家)。因而有人做“口号”讽刺这种情况说:“也不论医官道官,也不论两广四川,但通名一概,‘年家眷’。亦可一笑也。”

名片的使用,还反映出明清时民间交际的一些礼俗,如《清稗类钞》记载,光宣年间,谁家有丧事,则在自己的名片四周圈上黑框,或在姓的左角写“制”字,期服以外之丧,则在姓的左角书“期”字。以此向别人表示自己有丧事在身。已嫁妇女的名片上,辄增夫家姓氏”以表示自己已有了婆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小的名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明清时社会交际中的多方面的情况。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即此(名片)一事之沿革,亦可以观世凤也。”最近几年名片已广泛使用,这说明社交的频繁和生活范围的扩大。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亦称魏晋风流。它作为门阀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直任诞而风流自赏。据《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逢夜雪,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他们研究“容止”,提倡“雅量”,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世说新语》载,顾雍集僚属下围棋,得儿死讯,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神色不变。另外,他们言词高妙,精神超俗,“托怀玄胜,远咏庄老”、“以清谈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

魏晋风度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三是清谈误国。据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甚至脱衣裸体于屋中,人见而嗤之,他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他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然而,若进行历史地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魏晋风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通;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在药、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漂亮的形式(咨容飘逸)和内在的精神(智慧和忧伤)的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

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确有一个过程。东汉后期政治的腐败,使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进行了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探索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反映到文学上毕竟要迟一步。实际上,从东汉和帝时代开始,外戚和宦官相互屠戮,直至魏晋的大杀名士,社会上刃血横飞,而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曹操的“尚通脱”,“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地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有所改观。

从此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就是这一解放运动的功劳。而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的深远。当然,在人格实践上,魏晋风度所及,也确实带来弊病: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阮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正如鲁迅所指:“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就像清时的尊读书,就有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很多字的样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发等等,后来效之,不吃(药)也学起来,与理论的提倡实在是无关的。”至于说到清谈误国,清谈,那是时代的产物,是在魏晋玄学盛行的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封禅”概说

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

封禅产生于什么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

里认为,封禅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无怀氏曾封泰山,禅云云山。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后,想举行封禅,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经管仲劝说,齐桓公才停止封禅。马端临则认为“七十二家”的说法,是“陋儒之见”,“诗书所不载,非事实”,所以他在《文献通考》中叙封禅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我们且不说七十二家封禅是否确有其事,封禅思想产生很早是无疑的,至少不晚于齐桓公时。封禅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封禅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了欺骗、愚弄人民群众的工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该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老人的标准、敬老和养老的礼仪、历代王朝对老人的优待、封建王朝敬老的特殊庆典、老年官员的致仕等。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小二上酒

    小二上酒

    夜国长安,不见东宁。少年白发,帝业如画!
  • 我的18岁校花老婆

    我的18岁校花老婆

    特种兵王回归都市,卷起一阵追美狂潮!与“F5”校花组合斗智斗勇,百合校花,文艺校花,萌宠校花,平民校花,火爆校花接踵而来;警花,御姐,萝莉,少妇,女神,明星,美丽双胞胎齐齐上阵,且看特种兵王回归都市,依靠双手打下一片大好河山!都市异能,超能修真,未来科技,打造一个无与伦比的修真盛宴,敬请关注《我的18岁校花老婆》,老猪用心写一本好书。
  • 花都白领

    花都白领

    正直的小林哥觉得娶老婆好难:太平凡不行,太优秀也不好。太平凡没面子,太优秀容易戴绿帽。于是,小林哥在这个花花都市荒诞地与萝莉、御姐、职业女性们展开了一段精彩纷呈、旖旎暧昧的“纯洁”人生。小林哥只想要一个老婆,却意外收获了一群极品美女,这里面,有多少男人想知道,想去做,可却全都没实现的呢?
  • 80后离婚潮:再见,枕边人

    80后离婚潮:再见,枕边人

    全书预计100万字,将稳定更新,欢迎阅读、收藏!微信公众号:jlz1985,欢迎订阅。对爱情充满想象,对婚姻毫无准备,似乎成为80后的通病。到底为了什么而结婚,能够维持婚姻的又是什么。故事以看似美满并被朋友圈视为婚姻范本的方致远、周宁静夫妻的生活为主线,围绕着他们的同学、朋友,展开了一系列狗血却现实的剧情。追溯着这帮人的成长历程、情感历程,整理着似乎永远理不清的现在时,展望着不敢展望又必须勇往直前的未来。他们有的已婚、有的未婚、有的离异,但不管如何,他们要面对和解决的,他们思考和执着的仍是幸福二字。幸福到底是自由、还是相守,到底是放手、还是牵手……
  •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若寒冰

    夏若寒冰

    有的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的,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我马不停蹄的人生,爱情、友情,抑或是亲情,从来都不是我所能够肖想的东西!即使摔得遍体鳞伤,我也不曾悔过!夏若寒冰,你不会再热,我也不会再冷……
  • 浪漫(20,25,30系列)

    浪漫(20,25,30系列)

    [花雨授权]她为自己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亲,可总是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告终。昔日坐在她前桌的“流氓同学”摇身一变,成为身怀巨款、地位显赫的商业巨子。看他离家数十年回来后却不敢踏进家门,她忍不住鸡婆地为他出谋献策,
  • 霸宠契约新娘

    霸宠契约新娘

    竹马出差归来,本想给他惊喜,不料他却给自己惊吓!卧房之中,不堪的一幕惊现眼前!一直以为和他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是命定的缘份是从一而终的爱情,一朝发现,他竟背着自己和闺蜜发生关系,自己认定了的爱情、友情原来都不过如此……而一直以为顾留风,不过是个让自己鄙视的,霸道又邪眛还留恋花丛的风流浪子,此生与他,也不过顾主关系,没想到一朝翻复,自己竟成他的契约妻,一起经过风雨洗礼,揭开那丑陋的面纱,没想到他竟是痴心专情种……也许爱情不该奢求从一而终,必竟谁也不能只一眼就认出谁就是那个对的人,但至少在这场婚姻里我们都想从一而终,真爱此生唯一……
  • 玄青志

    玄青志

    七步成诗的三公子不是政治白痴。曲误有顾的俏郎君雅量非常。真正的主人公不用等到第三十八回方才出场。这是一个在新世界发生的熟悉故事。
  • 王源我在这个世界就只有你了

    王源我在这个世界就只有你了

    我叫陈琳夏,可是我的父亲,母亲和弟弟没一个姓陈.家人对我都不好....虽然他们每天都给我和弟弟一样的东西,可是却惟独不给我关爱.当我以为世界上的人都抛弃了我,这时候他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