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9700000016

第16章 百姓生活交往俗礼(7)

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封是都在泰山。据说,这是因为泰山是东岳,东方主生,是万物之始,阴阳交替的地方;也有说因为泰山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长短。禅,在泰山附近的云云山、亭亭山、梁父(甫)山、社首山、肃然山,也有在会稽山举行的。封禅虽同时进行,但封的仪式重于禅的仪式。这是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人们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高于地,实际上是因为天比地更能欺骗群众,天对统治阶级用处更大。

封禅的仪式不但复杂,而且神秘。传说时代及夏、商、周三代,虽有封禅之说,但无具体记载。进入封建社会,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的封禅仪式不尽相同。

中国封建时代,举行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禅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刘)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自南宋后,皇帝到泰山封禅,形式上是废止了,但实质还保留着,这就是以后的几朝皇帝把封禅与郊祀合二为一了。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合祭天地。嘉靖年间,又将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为天坛,专门祭天祈谷。明朝郊祭时“陈户口钱谷籍于坛下”。清朝时也在天坛祭天祈谷。

进行一次封禅,是要耗费大量资财的。贞观初,唐太宗要封禅,魏征进谏说:“陛下东封,万国咸萃。”“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封禅时“动役数州”劳民伤财;贞观时期尚难支付封禅费用,耗费之巨可想而知。封禅并不会真给帝王添德行,有些有见识的人早已认识到,如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就曾说过:“帝王所以能大着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人,不闻在封矣。”唐太宗虽也想封禅,但他自己也认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

既然封禅耗费巨大,为什么历代统治者还那么热衷?答案很简单,因为封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天的崇拜,进行欺骗。封禅的欺骗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告诉上天已经改朝换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统治群民。②封禅可以粉饰太平。③封禅可以“夸示夷狄”。

④封禅能成“仙”。由于这些原因,尽管封禅劳民伤财,统治者也是乐于举行的。

封建贞节观

在旧中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到处都是旌表烈女节妇的石头牌坊,翻开历代官修正史与地方志,在“烈女传”的栏下,记载着大批烈女节妇的姓氏、籍贯和守节殉夫的情节,备受欺凌压迫的妇女,唯独在贞操节烈问题上受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格外恩遇褒奖。

所谓“贞节”,是指女子忠于丈夫,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不再改嫁。

如果遇到强暴凌辱,她能够以死相拒。如果丈夫死后,她跟着自尽殉身,则更被誉为“烈”。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燕国的军队攻入了齐国,曾以高官厚禄劝降齐国官员王蜀。王拒绝了,燕军继而又威胁说,如不肯投降,就要血洗王的家乡画邑。王蜀回答说: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工夫。与其违背礼仪的活着,还不如烹煮死去。随即在树上吊死。从这段记载中,可知这时“贞女不更二夫”已被看做和“忠臣不事二君”并列的美德。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七国,很重视用礼法风俗维系人心。他巡视各地的时候,几次刻石都提出女子要守贞节的要求,其中有如:有子而嫁,背弃死去的丈夫,是不贞。要防止男女之间的来往……到了汉代,崇尚贞节的观念有了发展。当时着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编撰的《烈女传》中,专门辟有贞顺、节义两篇,把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妇女列入传内,作为广大妇女效法的楷模。汉代皇帝也曾下诏从物质和精神上奖励贞节,赐贞妇顺女帛或谷,还树立牌坊,加以表扬。

不过,尽管统治阶级在不断倡导贞节,总的来说,直到宋代,对妇女的限制,不但在民间尚未形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未严格遵循。唐代公主中间再嫁、三嫁的,多达20多人。就连当过宋代宰相的王安石和范仲淹,对贞节观念也并不看得很重,范仲淹自己即曾跟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后来还把守寡的儿媳嫁给了一位丧偶的门生。王安石也因儿子有病,与媳妇不和,亲自做主,为儿媳择夫改嫁。

把贞节观念发展到惨无人道地步的是在南宋理学昌盛之后。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寡妇再嫁成为一种奇耻大辱,备遭世人的唾骂。社会上流行起一些迷信与邪说,最普遍的说法是,寡妇再嫁后,将来到了阴间,两个男人会拿锯来把她分割为两半。

与此相应,民间出现了望门寡一类的怪现象。如男子不幸在结婚前死了,其未婚妻也要终身不再嫁,在新房披麻带孝地守寡。更有进一步的,公婆和父母要求这个女子披麻带孝,哭哭啼啼跑到男方家灵位前磕头,还要抱着木主成婚,居然和木偶行与平常男女同样的结婚仪式。以后这位女子就留在夫家做儿媳。再更进一步,就是要女子以身殉未婚的、不认识的所谓丈夫。这样做是为得到一块“贞节可风”或“丹史流芳”的匾额,这也是全家族的荣耀。相反,如果出现寡妇与人私通的事情,则被视为有辱门楣,家族要予以严厉惩罚。族长有权在祠堂召集全族,当众宣布将这个女子处死。从此,封建社会妇女贞节观念越来越严重。

宋代贞节观

宋代的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与道佛理论相渗透,成为更加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家程颐和朱熹的理论体系中,凡涉及婚姻问题,都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宋以前社会上对妇女再嫁是没有什么非议的。而程颐就坚决反对再嫁,并教导男子不娶寡妇,他认为男人娶了失节的女人,就等于自己失节。因而当有人问他寡妇穷得活不下去是否可以再嫁的时候,他回答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话被后人不断引用和提倡,社会上逐渐产生了强调真洁和看重处女的风气。

理学家不但对妇女作也了种种苛刻要求,对男子的婚姻关系,也曾加以限制。程颐就提出,娶妻不过是为了生儿育女、侍候公婆、料理家务,因而有妾的男人无妻不得再娶,大夫以上的官员更没有再娶的道理。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宋代大户一般都不纳妾,纳妾者大多是40岁以上而且无子的人。

宋代文人不但不敢纳妾,甚至不便出妻。这是由于再嫁的不可能,人们意识到被休妇女的惨境,舆论已开始对轻易休妻行为有所指责。

然而任何一种改变都需要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而况程颐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朱熹更是南宋时人,其思想的建立到传播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宋代社会贞洁的限制还不很严格。如宋初英宗就曾有过“宗室女可再嫁”的旨令,宋初宰相王安石也不以再嫁为非,曾为自己的儿媳找个好婆家嫁了出去。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程颐的侄子病死了,侄媳妇没多久也改嫁他人。

“社稷”释

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历代帝王都把祭社稷列为国家大典,这种对土地和谷物的崇拜,是与我国自古以耕作土地、种植谷物的谋生方式分不开的。稷(今天的小米)适应在我国北方干旱气候下生长,是古代的主要食粮,被奉为“五谷之长”,“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古代“王者”“封土立社示有尊”,“立稷而祭也”,目的是“为天下求福报功”(《白虎通。社稷》)。五谷与土地是密不可分的,故把社与稷合起来祭奉,作为国家每年重大典礼活动之一。加之稷这种作物,相传又是由周人的祖先后稷发现、培植的。因此,社稷神既有神化周人祖先的象征意义,又成了王权的代表。故文献中“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社稷的位置,按“左祖右社”的原则,设于宫廷的西面,与东面的祖。(太)庙相对称。

古代的“左”与“右”

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二奴来说,人的左半大脑比右半大脑更为发达。人们认为是由于人类长期习惯使用右手的结果。唐朝的孔颖达在《左传·襄公十年》疏里就说过:“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形成了古人特有的尊卑观。董勋《答礼》言:“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赵王委以重任,“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阅读古书,常见“左迁”一词,不言而喻,它指的是降职、贬谪。

我国古代习俗座北朝南。那么,左就是东,右就是西了。江左就是江东,淮左就是淮东,同样,道左就是道东。《中山狼传》中“引避道左”,《柳毅传》中“鸟起马惊,疾逸道左”,都是退避在道东,有表示谦让之意。

交际场合,宾主座次,顾炎武《日知录》所述十分清楚:“古人之座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际,太祖之位东向。即交际之礼,亦宾东向,而主人西向。”

《鸿门宴》中项羽宴请刘邦,自己却毫不客气地“东向坐”,反映了他的骄横。至于乘车,情形则有所不同,它是尊者居左。《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礼贤下士,“从车骑,虚左、自迎赵夷门候生”。

乘车尊左,沿于商代车制。东汉郑玄说:“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射手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所以《周礼》规定射为六艺之一。《礼记·射义》上的两节文字说明了射的重要:“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车上射手的位置无疑成为尊位了。

“北上”、“南下”小考

我国古代帝王的座位设在北方,面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长,万人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为“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称“下”了。可以说“北”和“上”、“南”和“下”的联称,原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来又带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比如看地图时,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里的“上北”、“下南”只不过是“北上”和“南下”的倒说罢了。

古人结发礼

结发是我国古代人人必须行的一种礼节,起源甚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把散乱的头发结成发髻。商代,人们已普遍使用梳理束发的用具。

古时男子满,20岁时,要举行“冠礼”将头发盘结戴上帽子,因未成壮年,故称“弱冠”。女子满15岁时,举行“加笄礼”,把绾结的发束插上簪子,因而有“及笄”、“笄年”之称,“结发”表示已成年,一般在吉日进行。

据《礼记》载:“古者冠礼,笄礼筮日(即祥日)筮宾。”男女结发后都称“髻”。髻,是指扎束在头上或脑后的各种发式。

我国古代妇女对发式极为讲究,发式花样和名目繁多。有发盘卷得如惊鸟翼展的“惊鹄髻”,结成向前突出的“推髻”,结成两球状的“双丸髻”,结成螺状的“螺髻”,以及“盘桓髻”、“堕马髻”、“偏髻”等。其中“云髻,(亦称云环)以造型精美居各种发式之上,如环状,浓密卷曲似波浪。古学者吕延济有“云髻,美发如云也”的说法。

古代还有“结发夫妻”的美谈。汉代苏武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结发本指年轻,后来人们据此诗句称“妻子”,故南朝文学家江淹有“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的诗句。那时,人们认为刚结完发的男女就结成夫妻,是幸福美满的。在唐代还出现了一种新奇的婚礼,就是新婚之夜男女将头发缠绾在一起,象征永不分离的爱情。后来,这种婚礼虽消失了,但“结发夫妻”一词却沿用至今。

古人跪拜礼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礼节。“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它原是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阶级社会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并日渐繁杂化、规范化。辛亥革命后,跪拜礼才被正式从法令上取消,而在现实生活中,它还仍未绝迹。

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

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手”;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再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顿首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这种礼同现在的鞠躬礼近似,属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相交的一般礼节。

稽首顿首时,头在地上停留一段时间,叫“稽首”。“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

坐·跪·跽·箕

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态与跪的姿态是相似的,但两者也有区别。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是“坐”。两膝着地,直身,股不着脚跟,是“跪”。跪而挺腰耸身,叫做“跽”。

坐席也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把身体坐在后一点、表示谦恭的样子;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

跪则不同,往往有急事或表示谢罪之时,直身,两股也离开了脚跟。所以前人指出跪与坐两者的区别是“跪危而坐安”。《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跪又表示对长者的尊敬。《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当孔子问曾晳)‘点(曾晳,名点),尔何如?’鼓瑟希(瑟声渐稀),铿尔(鼓瑟的余音),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这里的“舍瑟而作”,就是指曾皙放下瑟,从席地而坐到耸身直起腰来,与跪相同,表示尊敬。

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如《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写樊哙进帐,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如《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神色慌乱),长跪而谢之(谢罪)。”

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叫做“箕踞”。这种姿式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如《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刺秦王不中,身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踞,就是这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的样子。

坐而论道·立而上言·跪而奏事

在我国古代史上,君臣之间的关系有一个从亲到疏的过程,这从臣见君时的礼节变化中可见一斑。

自有君臣之分以来,大臣朝见君主(或皇帝)的礼节均比较随便,凡有大事,君臣之间可以当面讨论决定,宰相见皇帝时,皇帝一般都比较客气,如“命坐”、“赐坐”、“请坐”等,讨论时还有“赐茶”的礼节,这可称为“坐而论道”。

到宋朝,由于宋太祖赵匡胤(9060-976年在位)是靠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的。为了提高君权,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连“坐而论道”的“制度”也决意废除了。他当皇帝的第二天,执政登殿奏事,他说,朕眼睛看不见,把奏章拿到面前来!等执政走到他面前,他早已安排好的侍从便把执政坐过的座椅搬走了。从此,大臣们向皇帝奏事,就只能“立而上言”,没有“坐而论道”的权利了。

到清朝(1644-1911年),由于是满族人当皇帝,而满族人的祖先是曾在我国北方建立过政权的女真人,女真人建立过的金朝(1115-1234年)就已有见到皇帝时行跪拜礼、并要求什么官职跪拜多少次的习俗,到后金沿袭此制,满族人建立政权后,又因循下来,并且要求事情没有说完或皇帝没有说要站起来就跪着不能起立,此可谓“跪而奏事”。

同类推荐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党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支部建在班上”必然能使大学生党员在广大同学和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中发挥更显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并有力地推动校风学风建设。然而“支部建在班上”不是一种简单的分割,学生党支部有着自身的特点,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支部建在班上”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修真法师

    网游之修真法师

    奇迹是被创造的,那么神话呢?网游中可寻找奇迹,但是网游中的神话却是需要创造。意外往往是成就神话的起始点……儿时的意外让他获得混沌能量体……意外让他获得超级功法却无法修炼……太多的意外,却也正是这些意外成就了他……网游无情,兄弟有情!神话的背后,却是有着一群铁血豪情的兄弟!网游神话的创造者,意外离开网游,再回网游是否再续神话?
  • 灵斗八方

    灵斗八方

    唐龙,因一次意外,携着地球上唯一一枚古神龙遗留下的“天灵丹”穿越到了风灵大陆——一个只充斥着灵气的大陆;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相比异界的“天灵丹”,古神龙的“天灵丹”又有何奇特之处?唐龙能否得到神龙传承?地球至宝与异界至宝相比,到底孰强孰弱呢?且看我们的唐龙如何在异界披荆斩棘,呼风唤雨,灵斗八方!本书等级划分:聚灵者、灵者、灵师、灵导师、灵王、灵皇、灵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书走的是废材穿越流,模仿气息严重,但绝对是一个粉嫩,新颖,有趣兼装逼的故事,各位客官不妨一看!
  • 现代生活百科: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代生活百科: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神秘总裁:娇宠萝莉妻

    神秘总裁:娇宠萝莉妻

    八岁的小猪被左炎收养回去成了他的小养女,过了一段有趣童年的她性格狡黠可爱的,是左炎的心头肉,宝贝儿!渐渐地,左炎对小猪产生有别于父女之间不一样的情愫,他霸道的将八岁的小猪圈养在自己的世界中独占着她!左炎收养回来的养子,左凛,狐狸一样狡猾的他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 神灵自传之风雪飞扬

    神灵自传之风雪飞扬

    神灵宇,下界历练,产生情感,成就下一代主神,风雪飞扬。
  • 腹黑花仙修战神

    腹黑花仙修战神

    她本是兰花仙子。仅仅是因为喜欢洛天上君而被梨花仙子排挤陷害,闹到被剔除仙籍,重新投胎魂魄不全的下场。她本是只差一步登上天帝之位的泽道上神,一时大意闹得魂魄不全封印万年的下场。当两个不全的魂魄在阴差阳错下融合,但一朵柔弱小花遇到了鬼神皆畏的万年霸王花,且看一腹黑花仙怎么顶着兰花仙子转世之名,一步步走向震慑三界的战神之路。他是三界第一绝色,万年冰封只为那人之死而赎罪,直到千年后有人窃了他的记忆让他轮回,再次站在天界,他再次看见那个那个女人的重生,他不敢强求,只想一心一意呆在她身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惊天奶爸

    惊天奶爸

    冬季的某天,窗外下着小雨。可是一声闷雷却劈在了方也家门口。“冬天拥有雷暴天气肯定是自古就有的,这点毋庸置疑。至于古时候冬雷的情况是否比现在少,因为没有资料记载,所以无从考证。可是......”当方也推开自家房门的时候,当他看见脚下那个睡的正香的“包子”他郁闷了。“打雷......会免费送儿子么?”
  • 校内超级保安

    校内超级保安

    出生在孤儿院的王龙十二岁的时候走出孤儿院去社会上闯荡,受尽欺凌。十五岁那年,在被几个社会青年欺负之后,一怒之下砍人,从那以后,王龙逐渐混成了海城南区的11老大。在孤儿院长大的王龙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网络,但在一次随小弟去网吧的时候却是深深的爱上了网游,但因为其玩网游的水平实在是够菜,被誉为“菜到了极致,菜出了完美”,因而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菜逼传说。最终,王龙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位美女玩家,随后便阴差阳错的到了美女工作的学校当起了保安……校花,美女老师,小护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女,将王龙这个小处男团团围住,直到最后……其中还伴随着不少离奇而有趣的故事,预知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校内超级保安》。
  • tf之十年之约:我们的约定

    tf之十年之约:我们的约定

    他们是光芒万丈的国名偶像,酷帅,呆萌,她们是呆萌的,不平凡的少女,他们本不会遇见,但因为一次相遇,让他们彼此之间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纯真的约定,期盼十年之后的重逢。
  • 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本书精选的一百多条管理定律涉及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决策管理、员工激励、高效沟通、团队合作、危机与变革、思维与创新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