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9700000004

第4章 帝王国礼(1)

即位改元之礼

中国古代国家是一姓统治天下的“家天下”国家,新君继统或异姓代立,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而且是头等重要的大喜事,历朝历代都规定了相应的礼仪以志庆贺。

周代,旧君死,新君立,新君须告于旧君殡宫,而后即位。这种礼制见载于《尚书》之《顾命》、《康诰》篇,这也是古文献中关于帝王即位礼的最早记载。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亡了项羽,统一天下,群臣拥刘邦为帝。刘邦再三推让不得,遂于汜水之阳筑即位坛,登上了皇帝宝座。但其时即位礼仪如何,史书未载,难考其详。汉家的另一位皇帝汉文帝由藩王入继大统,其即位仪制在《史记·孝文本纪》中有所登录。汉文帝即位时下大赦天下之诏,普赐民爵一级,酒十石,并特许民间欢饮五日。同时,还举行了告庙之仪,在即位当天,汉文帝即人谒高庙,告知刘邦的在天之灵自己继位之事,并祈求列祖列宗的护佑。

与即位同等重要的还有“纪元”。纪元,就是纪一君之终始,它代表着一个时代。每一新君即位,就是旧君时代的结束,故而都要改元,表示所谓肇兴代终之义。我国历史上可靠的最早纪元是西周的共和元年,时当公元前841年。汉武帝时又创立年号之制,把自己当政的时间段冠以特定的名称,这一办法后来也被沿用下来。

到东汉光武帝开国即位时,经汉室诸君的苦心经营,在即位、改元制度上已获取了一些经验,并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光武帝乃总其成,确立了一套比较标准的制度。光武帝即位时,建立坛场,以燔燎之仪告天,并桎于水、火、雷、风、山、泽六宗,望于群神,祝辞而祭,使普天群神皆知。又建年号为建武,大赦天下。此后,燔燎告天之仪就成为开国之君即位典礼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礼仪。

改元之制在汉代也已有了一定之规。若是新君继位,一般须在即位后的第二年才可改元,第一年仍须沿用先帝年号,否则便是违礼乖典,要受到人们的非议。同一帝执政期间,也可改易年号,但一般直有下列情况才可改易,如天下有祥瑞或灾异,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或为了某种目的等。在明清之前,一帝而拥有多个年号的情况十分常见,如汉武帝、唐高宗,都拥有十个以上的年号。

汉魏直至隋唐,“禅让”之风盛行,手握兵权的权臣通过各种威逼利诱的方法,逼迫旧主下台,把皇位“禅让”给自己,从而篡夺政权。为把自己的篡位粉饰得一派“顺乎天,应乎人”的模样,他们乃在禅让方式上大做文章,从曹丕开始,就已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先让旧帝写禅让书,表明自己一姓已失天命,愿让位于贤的愿望,而受禅之人也要上表辞谢,说自己无德无才,不敢膺此大任。如此“诚恳”的推让,要反复三次。群臣也在边上四处奔忙,一面要向权臣上表劝进,一面要旧君避位让贤。这样折腾一段时间后,权臣方才表示怕遭天遣而不敢不应天命。

于是筑受禅台,由旧君宣布禅让之旨,由新君表示承天之命,并与民更始之意,再以燔燎告天,易姓革命就此成功。新君即位之后,还要告谒祖庙,并大赦改元。

这种异姓禅让,表面上表现得一副温情脉脉的样子,但骨子里却充满了暴力与血腥。

与这种禅让不同的是一姓内部父子之间的禅让,史称“内禅”。这种内禅的方式,唐高祖唐太宗之间用过,唐睿宗唐玄宗之间用过,宋徽宗宋钦宗之间用过,就连清乾隆帝与嘉庆帝之间也用过。

而其内禅仪制表现得较为完备的却数宋高宗禅位于宋孝宗的那一次。

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行内禅之礼。先于紫宸殿排列仪仗,文武百官肃立殿陛,高宗升上御座,百官上殿陛辞,说些敬仰、依恋之类的言语,高宗则勉励他们要尽力辅佐新君,谈话中君臣相对流涕。告别仪式过后,君臣俱退,高宗进入内宫。文武百僚再行整班,听宣禅位之旨,舞蹈再拜,三呼万岁。其后群臣复移班殿下,等候迎接新君。在禁卫仪仗的簇拥护卫下,新君出而升殿,内侍上前扶其登御榻,新君故意不肯坐下。内侍传太上皇旨,令新君就御座,新君方才坐下,但又故意不坐南向之位。文武君臣上殿祝贺新君登基,舞蹈再拜,三呼万岁。宰臣上前,请皇帝坐正,新君要再三推辞,最后才面南而坐,这样新君就算正式即位,为天下之主了。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亦行即位大礼。在南京的钟山南麓修筑了大坛,朱元璋登坛祭祀天地,祝告上帝,表示自己已承天之运。坛下丞相率文武百官拜贺舞蹈,三呼万岁。告天之后,又到太庙祭告四世先祖,并告祀社稷,然后回到宫中,朱元璋头戴衮冕,驾御奉天殿,伴以大乐鼓吹,并鸣鞭。百官上表祝贺后,群臣四拜三舞蹈,拱手加额,三呼万岁。大乐又起,群臣出笏俯伏,并再行四拜大礼。贺礼结束,皇帝册拜皇帝和皇太子,同时将即位之事诏告天下,建元“洪武”。

也是从明太祖开始,建元之制改为一帝一号,其年号终其世不得改易。旧君卒,即位新君于当年内仍沿用旧号,第二年再行改元。此制一立,历经明清两代,皆承而不废。

朝贺之礼

中国古代,在遇到特别重大的节日时,又有举朝同贺共欢之制,由此又制定了一套朝贺之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定一年之首为冬十月,并定有朝贺之制,但其朝贺内容今已无考。

汉承秦制,亦于十月岁首行朝贺之礼,这一套朝贺礼仪是当时大儒叔孙通在刘邦时制订的,其详情已见上述。另外,诸侯王、群臣等还要以礼物向皇帝贺新年。诸侯王与列侯的贺礼是玉璧,二千石以下官以羔为贺,千石以下分别以雁或雉为贺。进献贺礼的同时,还要向皇帝称颂万岁。

唐代以元旦、冬至为两大朝贺节日,合称“正至”。北宋则以元旦、五月朔、冬至三节行朝贺之礼。唐代元旦朝会,规模宏大而隆重,由皇太子向皇帝献寿,中书令奏地方诸州同贺之表,黄门侍郎禀天下祥瑞,户部尚书上报诸州贡献之物,礼部尚书上奏诸蕃国贡献之物,然后百官上殿,高呼万岁。朝会时还有盛大的乐舞表演,要上演七德舞、九功舞、上元舞,号称“三大舞”,以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表现天下歌舞升平的景象。朝贺结束,皇帝照例要大宴群臣,与下同乐。

清代以元旦、冬至及皇帝诞辰日为“三大节”,行朝贺之礼。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立班之后,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皇帝赐坐赐茶,元旦朝贺还设宴相待,以使君臣同欢。

庆贺帝王诞辰之礼

祝寿之风,在我国起源很早,商代甲骨文中已有了多种写法的寿字,说明早在商代,就已有了祝寿的活动。这在《诗经》中也有反映,如《大雅·江汉》一诗中就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的祝寿之辞。

封建帝王举行纪念自己生日的活动,由隋文帝开其端。公元602年,文帝下诏说:六月十二日是朕的生日,海内断屠,以纪念父母对朕的生育之恩。但这也仅是偶一为之,还没有固定的庆贺典礼。

在自己的生辰之日,举行大型的庆贺典礼,始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乃置酒张乐,招待群臣。宴会之后,宰相源乾曜、张说率群臣上表庆贺,说:“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后”,并提议“诞圣之辰,焉可不以为佳节乎!

(《册府元龟·帝王部》)建议以玄宗的生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唐玄宗敬纳嘉议。从此之后,每到玄宗千秋节,全国臣民休假三日,举国同欢,玄宗也亲临花萼楼受贺,与民同乐。

从唐玄宗开始,唐代诸帝为自己的生日取嘉名并举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已成常例。几乎每个唐帝都有自己生日的专用名称,如肃宗生日叫“天成地平节”,武宗生日叫“庆阳节”

,宣宗生日叫“寿昌节”等。但是,晚唐诸帝生日的庆祝活动,多是邀集沙门祈福而已,还未用上朝贺之仪。

宋金之后,帝王的诞辰庆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其礼制仪式也搬用了元旦朝贺之仪。把自己个人的生辰庆贺等同于国家重大节日的朝贺活动,反映了封建皇帝日益专制独裁,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并把家事等同于国事的历史现实。明清时期,帝王的生辰嘉名不再每帝一名,而统一称为“万寿节”。更有甚者,清代还堂而皇之地把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列,并为国家三大节之一,从而使自己个人的生日也成为天下万民都必须普天同庆的重要节日。

圜丘祀天

天帝是中国古代神鬼体系中最为尊贵、最有威权的主宰神,其他的神鬼如风伯、雨师等只是它的臣工,人间的帝王也是上天的儿子,因此祀天之礼是古代最为隆重和庄严的典礼。

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把祭天的处所做成圆形,以象征天的形象。周礼中规定,圜丘建于国都南郊,于每年冬至之日在此举行祀天大典。在冬至日的大清早,周天子就得早早起身,率百官来到南郊。周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旒冕,腰插大圭,手持镇圭,面西而立。然后鼓乐齐鸣,通知天帝临坛受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享用的牺牲牛、猪、羊,称为“太牢”,将之宰杀,和其他祭品如玉璧、玉圭、缯帛等一齐堆放在柴垛上,天子亲自点燃柴垛,让烟气升腾于天,使天帝闻嗅其味,这即称为“燔燎”,也称为“桎祀”。

接下来,由活人装扮成天帝化身的“尸”登上圜丘,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先向尸敬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酒,称为“五齐”。献酒过程中再穿插献上全牲、大羹(肉汁)、绷羹(加盐的菜汁)、黍稷等,尸也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这些程序完成后,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以答谢天帝。最后,与祭者分享祭祀用的酒醴,并由尸赐福于天子,称为“嘏”,后世也叫作“饮福”。

祭祀用过的牲肉,因为沾有天帝的恩泽,也由周天子郑重其事地将之分赐给宗室臣下,称为“赐胙”。

周礼的这一套祭天程式,为后世所继承,程式中变化较大的,是用神主取代了活人装扮的尸。

明代圜丘祀天的礼制有所变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在南郊建大祀殿,以圆形大屋覆盖于祭坛之上,于此合祀天地,祭祀的时间定于每年的孟春正月。嘉靖皇帝即位后,认为合祭天地不合古礼,便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单独祀天。

圜丘后改称天坛,坛分上下三层,每层拦板望柱和台阶的数目均为天数,即九或九的倍数。祭祀的时间仍恢复为冬至。清代沿袭明制。我们今天见到的北京天坛古建筑群,就是乾隆皇帝时在明制基础上改修而成的。它包括四组建筑:祭天的圜丘,祈求丰收的祈年殿,皇帝斋宿的斋宫,为祭祀服务的神乐署、牺牲所等。这些建筑以圜丘、祈年殿为主体,前者在南,后者在北,中以大道相连,道宽约三十米,长三百六十米,构成了天坛的主轴线,天坛周围广种柏树,构成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氛围。

出征之礼

在传统的戏曲、小说中,我们常看到有“御驾亲征”与“拜将出征”的说法,这其实反映了古代军队出征的两类不同形式:御驾亲征就是天子亲自挂帅,领兵出征,如宋太宗之伐幽州,清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等;拜将出征就是任命将领带兵征讨,如汉高祖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东向伐楚等。二者的主帅地位不同,礼数规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别,但其礼仪内容则差别不大,基本上都包括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等四大类内容。

出征之前祭天,古代称为类祭。类祭的地点和形式取则于吉礼中的祭天之礼,也是在国都之郊举行祭祀,将牺牲、币帛等祭品燔燎告天,通过向上蒸腾的烟气,把出征之事报告上帝,请求上帝的同意,以上帝的名义去恭行天罚,并祈求上帝保佑战争的胜利。类祭的具体时间,由占卜决定于刚日某天举行。古代以干支记日,干支有刚、柔之分,甲、丙、戊、庚、壬属于刚日,刚日为阳,出征为阳刚之举,故而类祭也都在刚日,而不在柔日。

出征前祭地称为“宜社”。战争的起因大都是由于领土的纠纷,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卫领土的安全,故出征之事亦须报于代表国土的社神知悉,以求取社神的保佑。“宜社”的祭祀形式也类同于古礼祭地之礼,主要是采用瘗埋祭品如牺牲、玉币等于地中的瘗埋之礼。

出征前告庙之礼称为“造祢”,就是告祭于祖先的意思。采取这一形式,是表明大军出征得到了祖先的同意和庇佑,是受命于祖、代祖出征的。

这三类祭祀活动,把天、地、人三神全都拉到了自己阵营一边,表明出征的大军乃是替天行讨的名正言顺的堂堂正义之师,从而鼓舞起战士们的斗志,树立其必胜的信心。

在此之后,出征之师还要行祭军神、军旗之礼,古称“杩祭”。受祭的军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蚩尤,一说是黄帝。这两人都是我国部落联盟时期有名的军事首领。传说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十分勇猛善战,曾经击败炎帝部落;蚩尤还是我国的兵器制作之祖,能够以金属制作各类武器,据说刀枪剑戟等都出自他的发明创意;又说蚩尤还具有很大的神通,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扭转战局。黄帝是与蚩尤同时代的人,他领导炎黄部落联盟击败了蚩尤的部队,并学会了九天玄女的兵法,行军布阵,神鬼莫测。这两人可称得上是古人心目中的战争之神,所以理所当然地登上了杩祭的神坛。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先将征伐之事告知神祗,再将羊、猪等牺牲荐神,以牲血涂抹军旗、战鼓,称为“衅旗鼓”,以此祈求军神相助。

祭军旗的仪式称为“杩牙”。牙是牙旗,牙旗是军中大旗。古代军队的进退行止等一切行动,均依军中旗鼓为指挥,故而牙旗乃是军中的灵魂和中枢,祭牙旗就是祈求出师大捷,旗到得胜的一种仪式。杩牙之前,先要建牙,即把大旗树立起来,然后在全军之前,掘坎瘗埋,以行祭祀。唐宋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祭牙旗,还要祭代表六军的六纛,礼仪更趋复杂化。

军队的一切行动,皆依托道路进行,所以出征之前还要举行对道路之神的祭祀,称为“收祭”。较祭是在道路上封土为堆,并插有树枝草木,驾驶战车的御手一手执辔,一手持酒,浇在战车轮轴两端,再浇车厢前的挡板,然后将酒一饮而尽。三酹之后,战车从土堆上辗过,祭礼即告结束。出征大军行过此礼后,所有的山川险阻,皆可平稳涉渡,不会构成危害。但唐代以后,此礼已很少用了。

诸神祭祀完毕,还要行誓师典礼。出征之前的誓师,实则上是一次战前总动员,通过主帅慷慨激昂的誓师辞,陈明大军出征的目的与意义,揭露敌军的残虐与罪恶,从而激起广大战士的同仇敌忾之心。如周武王伐商,大军到达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周武王左秉白旄,右秉黄钺,立于战车之上,向全体战士痛陈商纣之罪,表明代天行罚的立场,使全体战士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使者,斗志昂扬,从而一举击溃了商军,灭亡了商王朝。又如努尔哈赤正式对明王朝宣战时,于祖庙举行誓师大典。在告天告神的同时,努尔哈赤又抛出了明王朝的七大罪状,即所谓“七大恨”,如明杀其父祖、拘杀其使者等,以此激起了全体将士的激愤求战之心。从此之后,“七大恨”就成了女真贵族向明攻掠的堂而皇之的极好借口,并最终在“七大恨”的旗帜指引下,灭亡了明王朝。

凯旋之礼

同类推荐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全书以时代为经、作者为纬,精选从西周至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不但兼顾各个时期、众多作者,而且内容绚丽多彩。虽然只是百余篇历代美文,却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简明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精髓、历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与思想状态、文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诸多方面。既有外交家的唇枪舌战,纵横家的巧舌如簧;又有帝王求贤问策的记述,臣子献计进忠的疏表;还有欢适惬意的宴饮,硝烟弥漫的战场与奢靡宏伟的宫室,落英缤纷的桃源;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之精髓。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热门推荐
  • 冷艳情人绝爱妻

    冷艳情人绝爱妻

    她和他是彼此倾心的恋人,但后来她却成了主宰三界的王母,成了他生命中的过客,而他--只是痴等万年的守山人。难道命运注定两人不能在一起,当她成为公主--玉帝的女儿时,他们虽彼此吸引,然,却也永远不能在一起,痛苦的一生,那些秘密,何其不堪,原来她与自己身为同一个人,拥有同一个身体!
  • 伏尔泰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原名F.M.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伏尔泰在求学时期受到自由主义思潮、特别是P.贝勒反对宗教狂热著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揭露宫廷腐败和教会专横的讽刺诗,于1717年和1725年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并从1726年起被迫流亡英国。在英国,伏尔泰努力学习英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成为I.牛顿和J.洛克的信徒。他热情支持百科全书派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 丁程鑫:kiss小呆萌

    丁程鑫:kiss小呆萌

    哈哈,写的第一本书有点小鸡冻啦。给自己加油!想知道剧情吗?进来看看呦,哈哈哈!
  • 傲古神帝

    傲古神帝

    《2017劲爆爽文》一代天帝苏浩南,突破时惨遭挚爱偷袭而陨落,魂魄重生于同名少年体内。这一生,定要睡最美的女人,杀最可恨的人。身怀绝世血脉,少年万里独行,为了结前世恩怨,他要将世上神魔全部埋葬,从此开启一段峥嵘时代!
  • 不一样的人生:重寻一颗宁静的心

    不一样的人生:重寻一颗宁静的心

    本书的出发点不是要传输给你信息或试图让你信服什么,也不是要开发你的思维,让你去分析,评论,赞同或是反对。本书将带你进入到蕴含在你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宁静--最容易呈现也是最容易得到那片的宁静。如果你正在与每日烦恼斗争,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它将会让你对宁静有一个全新而真实的理解,并成为你找到人生真实意义的开端。基于对人类的关怀和同情,该书的作者,伟大的心灵导师李普曼不遗余力地投身到拯救心灵的工作中,多年的牧师生涯使他对人心和人性洞如观火。本书中,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与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宗教精神和传统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力图帮助现代人摆脱心灵世界中的种种困惑,克服人性的弱点,实现完美人生。
  • 极品老婆爱上我

    极品老婆爱上我

    神秘莫测的修为,起死回生的医术,从山上下来的少年在都市花丛中寻求突破契机……温柔美女白领,冰冷霸道女总裁,刁蛮火爆警花,黑道大姐,柔情护士……少年流连花丛,看他如何纵横都市……
  • 你活在我的朝思暮想里
  • 新生帝皇

    新生帝皇

    穿越为皇,却受不了当皇帝的限制,于是逃出宫外,沾花惹草,阅女无数,一代泡妞高手,新的一代传奇
  • 极品妖孽保镖

    极品妖孽保镖

    山城第一妖孽,因一次违反门规,被逼离开师门。想重返师门,就必须保护一个美女校花。所以他毅然决然的踏进这醉生梦死的花花都市。看似风平浪静的都市,却充满了尔虞我诈,危险程度不亚于和那几个变态争锋!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挥动他那双铁拳,在这在危机四伏的都市内,打出一片天空!
  • 弑神的异能之力

    弑神的异能之力

    学园都市拥有着领先外界数十年的技术,他们独占着仅属于自己的高科技,包括对外界而言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者。(作为魔禁系列的同人作品,本作的背景是原作中不存在的中国学园都市。)(为了减少与原作的冲突,本作并不会就魔禁系列的角色展开剧情。)(还望各位仅仅只把本作当作单纯的粉丝向作品,不要过分带入原作。)(顺带一提,其实标题与主线剧情并没多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