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3100000010

第10章 教育考试趣闻(3)

有的人没有陆这种机会自封状元,就通过强有势力的后台,对考官公开威吓,直到要到为止。唐文宗开成元年,高锴知贡举,考试开场了,一个叫裴思谦的人,拿着宦官头子仇士良的举荐信来向高锴要状元。仇士良虽然势焰熏天,高锴仍然感到受了侮辱,就当众把裴思谦训斥了一顿,赶他出考场。这裴思谦走时不但不知羞,不害怕,而且恶狠狠地丢下一句话:明年打断了你脊梁拿状元。第二年,高锴果然又知贡举,上一年的事他记忆犹新,因此告诫手下的人,任何通关节的书信都不准收。不料,一个穿紫色衣服(按,唐代最高级的官员才能穿紫色衣服)的人带着仇士良的信来见高锴,说是仇士良推荐裴思谦做状元。高锴推辞说,状元已经有了,其他名次可以考虑。来人却非常强硬地说,仇士良一定要以裴思谦做今年的状元!高锴心里想,我去年已经当众把裴思谦臭骂了一顿,那就看看他还有没有脸来见我,便说:“那就让姓裴的来见我”。来人冷冷地一笑说:“我就是裴思谦,高大人还想像去年那样耍脾气?”高锴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一想,一手遮天的仇士良这样一而再地要状元,不能再顶下去了。这一榜,只好让裴思谦当了状元。高锴为保官位而屈从了仇士良,他那选才公正的清名,也就变成了看势送状元的臭名。

像仇士良这样仗势强行要状元、要进士的,历史上大有人在。明代中期的大宦官刘谨,在这一点上就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德三年的一次会试,刘瑾由于上一科推荐的几个人未被录取,这次就一下子开了五十个亲信、同乡等的名单,威逼考官们。软骨头的考官们为了保住乌纱帽,只好额外扩大名额,让那五十人全部榜上有名。

不过,有骨气的读书人也不少。唐代永泰二年的状元裴枢就是其一。有一年,他正要考进士,他姨父薛邑恰恰被任命为主考官,特地到他家里来说,你这次去应考,我一定让你登金榜。裴枢却回答说:“你知贡举,我就绝不参加考试。”他父母都责备他不识抬举,他更是坚定地回答说,我要“自抬自举”,靠别人提携,登上金榜也不光彩,果然,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状元。

明代又有个王春卿,参加崇祯元年的会试,头两场考得很好,但发现房师(一房即一个考区的阅卷官)是个投靠魏忠贤的无耻之徒,不愿做他的门生。故意在答卷中夹进一些胡言乱语的内容,被这个房官斥为“病狂丧心”而落第。时隔不久,魏忠贤垮了台,那个房师也因而罢了官。

王春卿四年之后考上进士以后,自豪地说,我虽然迟了四年中进士,却未被无耻之徒污染清名,很值得(《坚瓠集·壬集》卷三)。

在以追求利禄为奋斗目标的古代读书人中,裴枢、王春卿这样重视名节的人实在难能可贵。

刷不掉的状元和扶不起的考生

科举考试当中,有些人的才华并不低,考试中也发挥出了实际水平,只是因为考官有偏见,阅卷马虎,或者仅仅因为他们对考官不够尊敬,卷子就会被打人冷宫,因此名落孙山。这样的冤鬼谁也说不清有多少。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考官虽然布下密网,想方设法地黜落他,结果他却偏偏能冲破密网,由“鱼”化“龙”,跃上鳌头。这种现象,也能称得上是科举史上的奇观。

唐代元和七年,着名文人沈亚之省试的成绩出类拔萃,却被考官故意黜落。李贺曾抨击说,“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送沈亚之歌并序》)。元和十年,沈亚之重新应试,成绩惊动考官,只好录取他为状元。

相比之下,张九龄成为状元,却又曲折得多。他是参加长安二年的考试,在录取的二十一人当中,名列第一。名单一公布,落第的考生们就起哄,说是考官不公平,张九龄当状元更不够格,坚决要求重考。落第者多半是权贵子弟,考官们没有办法,只好重考。重考的结果,录取数虽然增加了很多,张九龄仍然一枝独秀。起哄的人才哑口无言。其实,起哄的人并不真正知道张九龄的出众才能,只是因为当时的士大夫大多出身于中原士族,张九龄却是韶州曲江(在今广东省)人,是个南蛮子。又只有二十三岁,让他当了状元不顺服。这次风波不但无损于张九龄,反而证明他这个状元更过硬,名声也就大增。但张九龄也从中得到了一大教益,就是准确、公平地评价与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并且终生恪守。他在武则天到唐玄宗执政的前期,多次担任主考官和吏部选拔考核官员的职务:都能认真谨慎,有着选人“平允”的美誉。后来,张九龄当了几年宰相,更加重视选拔人才,而且非常注重真才实学,反对论资排辈。他还首创了对地方政权加强监察的十道采访使制度。遗憾的是,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怠于政事,一心追求逸乐,于是,对张九龄评论朝政得失的劝谏,不但听不进去,而且嫌他碍手碍脚,专找麻烦,转而对一味献媚奉迎的李林甫倍加信任。在李林甫的诬陷排挤之下,张九龄被罢职贬谪。身处逆境,他又拿起唯一可拿的笔,创作了许多立意高远、格调刚健的诗篇,指斥邪恶势力,追求清明政治。从这一切看来,张九龄确实是位黜落花流不掉的状元。即使当时被不公平地黜落了,也会重新拔地而起,而不会毫无出息地就此一蹶不振(见《登科记》、《撕唐书》本传)。

北宋的郑毅夫(郑獬),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就以诗文而着名于时,他自己也有鹤立鸡群之感。仁宗皇佑四年,国子监发送优秀生参加会试,大概是为了压压他的傲气,把他排在第五名。他感到这是极大的屈辱,就在例行的给主司的谢启中,以尖刻的语言进行发泄:“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之;巨鳌不灵,因顽石之在上。”这不仅把排名在他前面的考生斥为“驽马”,也骂主司是压制人才的“顽石”。主司自然要大为恼怒,就寻找机会报复。说来也真巧,这几位主司偏偏被任命为主持这次会试的考官。有了这样的机会,考官们便决定当一块更大的“顽石”,让郑毅夫落榜丢脸。由于考官们已经熟悉了郑毅夫的文风,更认得他的笔迹,阅卷的时候,凡是遇到类似郑毅夫文风的卷子,就用大笔一抹,判个“不通”而扔掉,就是笔迹类似郑毅夫的卷子,也是连看都不看就剔除了。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糊名的制度,考官在阅卷时不能查对姓名,但他们确信,郑毅夫肯定是被抹掉了。他们又精心挑选了一份与郑毅夫的文风、字迹绝不相似的好卷子,作为第一名上报。可当殿试唱名的时候,考官们都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一心要黜落的郑毅夫,偏偏是他们自己亲自把他送上了榜首(见《宋稗类钞·科名》七)。郑毅夫这样出人意料地中了状元,仕途却出人意料地不大顺利。但他有一个与一般士大夫不同的长处,就是作诗为文,敢于直言极谏,比较能够反映民间疾苦。

在欧阳修任考官的时候,也曾着意黜落过一个考生,而且更加富有戏剧性。他一次主持考试。发现一篇卷子中有这样的险怪语言:“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就在后面戏续了两句:“秀才剌,试官刷。”(剌音,是违戾、别扭的意思)他哈哈大笑说,这一定是刘几的“杰作”,然后展开折式试卷,从头到尾用朱笔来了个“红勒帛”式的一抹红,又在空白处批了个大大的“谬”字,命人把卷子张贴在试院的墙上,以示惩戒。后来一查,被欧阳修刷掉的,果然是一个叫刘几的考生。

对于刘几这样一个考生,欧阳修为什么会一反奖掖后进的宗旨,如此和他过不去?原来,刘几这个人,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名气是在于他故意追求一种险怪文风,以生造词语、文句别扭、内容怪诞为荣。不少考生们把这种险怪文风当作一种时髦,极力模仿,形成一股小小的逆流,欧阳修是宋代诗文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他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优良传统,主张文学要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在表现方式上强调生动流畅、真切自然。为此,他率领文坛同道及王安石、二苏、曾巩等后进,和弥漫于宋代前期文坛上堆砌词藻、内容空洞、粉饰太平的西昆体文风,进行过不懈的斗争,推动了宋代诗文创作的健康发展。西昆体被扫荡以后,又冒出一股追求险怪的逆流,欧阳修自然不能容忍。因为这并不是个人的恩怨或爱憎问题,而是诗文改革运动能否胜利发展的问题。他这次出任考官,事先对刘几等人的文风已有所闻,并且决心利用这个机会,狠狠地煞一煞这种怪文风。了解了这个背景,就可以明白欧阳修黜落刘几的用意了。

这次考试,对险怪文风是个沉重打击,但它仍然还有市场。欧阳修认为,始作俑者是刘几,还应继续惩戒他。欧阳修又一次主持会试,听说刘几又来应试,就在考前对助手们说,“除恶务尽,公必痛斥轻薄子,以清文章之害。”欧阳修在殿试时亲自阅卷,也就特别仔细,他看到一份卷子中有着“太上收精藏也,于冕旒之下”这种怪诞语言,高兴地说:“我逮到刘几了。”

立即予以黜落,但事后一查,却是苏州人萧稷。他看到最后,有一份卷子中有这样的话:“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

不仅平宜自然,而且初试题《尧舜性》赋扣得很紧。感到很好,就把这份卷子定为第一名。唱名的时候,这个被欧阳修亲手定为状元的人叫刘辉。认得刘辉的人对欧阳修说:“这个刘状元就是刘几,考试前才改了名字。”欧阳修一听这话,惊诧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参见《宋稗类钞·科名》七)。刘几受到一次惩戒,就能文风大变,说明他有才气,值得造就。欧阳修的惊诧,大概就惊诧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吧!

有的人恰恰相反,虽然应试前就已经显示出颇高的才气,却经不起考试,试官挖空心思帮他的忙,也帮不上去。苏轼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任主考官,知道考生中有个李方叔,才华出众,人品高尚,许多考生都认为李方叔中进士是十拿九稳的,为了使李方叔名列前茅,苏轼趁着考生们入场寻找座位的机会,派人把一个小竹筒送到了李方叔的座位上。偏偏李方叔身体不好,入场后找到坐位后就上厕所。李方叔座位的不远处,是宰相章停的两个儿子章持、章援的座位,这两兄弟入场时,发现人家座位上有个小竹筒,就顺手牵羊地拿走了。他们偷偷打开竹筒一看,是一篇《扬雄刘向优劣论》

的文章,文笔纵横,立意超迈。及至考题公布出来,竟然和竹筒里的文题一模一样,章家兄弟得意非凡,一边仿照着这篇文章写卷子,一边不时地朝着李方叔挤眉弄眼地做鬼脸。李方叔猜出是二章做了手脚,但又不好去要,心神怎么也定不下来,再加他身体不好,出场时几乎交了白卷。这一切,苏轼都闷在葫芦里。当同考官推荐了第一名考卷时,苏轼一看和自己所做的非常相似,心里想一定是李方叔,可拆号一看,却是章持。苏轼又接着向下翻,翻到第十名。虽比第一名稍逊一筹,思路却像自己那篇,折开号一看,竟是章援,也不是李方叔。又看到第二十名,文章思路虽与自己那篇不同,却也有独立之见。苏轼心想,这肯定是李方叔了,他不肯仿照我的作品,独自立意,更好。同考官黄山谷先动手拆了号一看,马上笑嘻嘻地对苏轼说:“祝贺内翰,你取了个好进士,我脸上也有光彩。这人在我任太和知县的时候,跟我学习过,叫葛敏修。”苏轼只好苦笑,再也不向下看了。李方叔落第了,苏轼问明了原因,叹息了很久。“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目五色”,他送李方叔还乡诗中的这几句话,很能反映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受到这次挫折,李方叔总感到对不起苏轼的一片苦心,抑郁而死(详见《宋稗类钞·科名》

十四)。

南宋也有个搀扶不起的考生。淳熙年间,汪应辰由地方官被任命为主考官。他在回杭州的路上,想起了一个老朋友,此人当年曾和自己一起参加会试。结果自己一举夺魁,此人却落第而归,如今自己已身居高位,他却累举不第,困顿至今。汪应辰想,此人当年的才华就与自己相伯仲,这些年自己忙于做官,他不断寄来的诗文,远非我所能比,他的命为什么这样不好?这次要趁机帮他一把,于是,汪应辰派人约请这位友人,在前路上必经的宫阳县一一座寺庙相见。相见之夜,汪应辰说:以你之才,困顿至今,必是选人者不公。我这次一定要成全你。你可以在《易经》的一道题目中,在开头一段中用三个古字。以便我识别。此人千恩万谢而去。阅卷之日,汪应辰在众多考卷中,果然发现一份的头一段有三个古字,心想一定是友人,卷子也很好,就置于前列。到拆号发榜,却发现姓名不对,原来那位旧友考前突生重病,未能应试,也不曾泄露给别人。不久,那个用了三个古字的人向汪应辰谢恩,并说了一段怪事:他赴京应试,宿于富阳一寺庙,困上房已被一位太官所占,被寺僧安排在一间唐有棺柩的房子里,夜里有个女子托梦说,我是官员之女,庸此已十年,此次考试,你在《易经》题卷的首段用三个古字,必能高中,但请你考中后葬我为报。此人还说,今已高中,要去埋葬此女。

汪应辰听罢,只好叹息友人禄命不好。这是禄命吗?未必。友人突然生病,确属偶然。那个人说有女鬼相告,很可能是一种掩饰,恐怕真正的原因,是隔墙有耳,说穿了,大家都不光彩。

苏轼和汪应辰的做法,都可以说是作弊。但他们都很有名气,也都是很爱才的人,他们所要扶持的对象,又都是实际才华不低于一般进士的人,人们也就不视为作弊,而当作先辈关怀后进的佳话看待。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所以敢于公之于世。尤其是苏轼,曾经多次以“知贡举而失李方叔”叹息过。不过话说回来,李方叔等人未能被搀扶起来,也有他们自身的致命弱点。拿李方叔来说,一次良好“机会”交臂失之,就抑郁不起,而不能振奋起来,以自己的才能重新拼搏,精神力量也够薄弱的。以这样的精神力量,即使那次高中了,在仕途上遇到像苏轼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也一定会一蹶不振,而很难成就大事。

备受冷落的武状元

兵,即军事,在封建社会,一直被统治者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有一支良好的军队,政权就能巩固,国家就能安定。但是,武科考试却一直不太受重视,武状元、武进士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要比文状元、文进士低得多。自唐代以来,武科考试几乎没有选拔出几个真正的将才,更没有选拔出几个像旧小说所描绘的那种文武双全的一世帅才。这就使得重文轻武的科考制度更加偏重于文举。

武科考试,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据《新唐书·选举志上》

说,武科考试,和进士、明经一样,都是由各州选拔推荐,举送到京城,由兵部主持考试。考试的内容有马射、步射、平射、筒射等箭术,马上的枪术,举重、负重等体力考试,另外还非常注重身材。“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通典·选举三》)。从这些记载来看,武科考试当时似乎只是考试体力和武术,而不考试军事知识。这样,所选拔出来的人才,至多只不过是个优秀的士兵,而难以成为合格的将才。这就难怪,唐代的着名将领,没有一个是通过武科考试产生的,人们也认为,“其选用之法不足道”(《新唐书·选举志上》),很不重视,根本不能和进士、明经考试相比。

同类推荐
  • 边读边悟易经

    边读边悟易经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同时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因为它还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品读《易经》,体悟《易经》,也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祖国的自然保护区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祖国的自然保护区

    提起自然保护区,人们常会想起雄伟壮观的长白山,美丽而神奇的西双版纳,林泉辉映的九寨沟……每一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你知道自然保护区的确切含义吗?它们的设立,仅仅是因为它们风光绮丽吗?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踏上世界寻宝之旅,叩开世界宝藏之门。世界文化宝藏的终极指南,踏足复活岛,飞到秘鲁上空,研究神秘的纳斯卡图案,展开一段紧凑的寻宝旅程现在开始阅读这些埋藏在山野、溪流、幽涧深处的宝藏,和它们背后曲折离奇的传说吧,感受他们神奇的魔力……
热门推荐
  • 念佛三昧宝王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界快递员

    冥界快递员

    一场车祸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本以为只是意外,却不想其中暗藏玄机。神秘黑衣人光临,说是父亲同事,竟然是地府差官,开鬼眼、学超能,看一个送快递的如何报杀父之仇。“没错,我就是个送快递的,不过我的快递很致命!!”
  • 重生之电竞之魂

    重生之电竞之魂

    拥有完美意识与各种极限判断的楚枫被上帝开了一个玩笑,用生命在热爱并投入电子竞技无奈却是个重度手残,每次看着屏幕中得意洋洋的对手,自己心中总有N种方法制裁他,但由手中操纵出来却总是慢了数拍。灰心丧气之下被车一撞重生到一个16岁少年的身上,从此完美意识加极限操作处理,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电竞之魂……
  • 盘古人皇

    盘古人皇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神族,魔族,妖族,仙族,人族,一直共荣共生,直到一场大洪水过后,神族,魔族,妖族,仙族,人族,相互攻击,相互蚕食。
  • 在佣兵学院的恋爱

    在佣兵学院的恋爱

    帅帅的女猪脚来到了女子佣兵学院,女猪脚将在这遇上自己的后宫软妹纸们!!看女猪脚如何打败邪恶,拯救软妹纸!作者本人第一次写书是个渣,不喜勿喷,不会更太快,本渣渣还要上课,请谅解!
  • 选择者selector

    选择者selector

    选择者……愿望,欲望,绝望,希望。四个少女围绕一家WX游戏公司展开的日常生活……
  • 纵横之乾坤路

    纵横之乾坤路

    三生有道,三世无情,虽驰骋一片天地,终是难为天尊。乾坤一道谁临尽,万载修来一片空,在这大道万千,众尊无情的世界,谁又能一举破掉虚妄,解开生死。我不登天,怎知天之高,我不临世,怎晓世之情。佛总言众生皆平等,却总是高高在上,指人之丑恶,定人之生死。而我,将要纵横这无垠的乾坤一路,剑指苍天。
  • 一个不是很美的女孩

    一个不是很美的女孩

    这是一个女孩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一个人出门打工的时候所经历的事情。简洁来说就是一个女孩的日记。每天所经历的真人真事
  • 绾绾倾歌

    绾绾倾歌

    混沌已开,三界已分。所谓的“仙”是什么?“人”是什么?“魔”又是什么?然而,当一切美好与繁华全全褪尽的时候,当魔人再现的时候,当“元泱”重见天日的时候,一切背后究竟是仙是魔还是人?在这乱世之中,能陪你一路走下去的又会是谁?清冷素雅的大师兄?神秘温柔的山庄少主?鬼魅妖孽的嗜血城主?豪情万丈的江湖侠客?是矣为善?是矣为恶?是矣其醉?是矣独醒?快意江湖?还是,一统天下?一切,竟在这里开始。
  • 俗世人生

    俗世人生

    学霸男主,高中孽缘,受伤折翼后的起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