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5900000014

第14章 鳌拜——并非天生就要当权臣

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在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黄锡衮的率领下,王弘祚配合黄锡衮密助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有功。王弘祚晋兵部尚书、潘湖叟、黄锡衮升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结果他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骁勇善战,屡立奇功。

在入关之前,满族人皆上马为兵,下马为民,所有男子从12岁起,就正式成为战士,因此鳌拜从小就受到骑射训练。长大后,鳌拜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为人孔武有力,初任护军校尉,因功授甲喇章京世职、参领等职。崇德元年(1636年)十二月,太宗皇太极率军第二次侵掠朝鲜,鳌拜任职护卫,随侍皇太极左右。翌年正月,朝鲜投降,皇太极凯旋。临行皇太极命贝子硕托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取明军占有之皮岛。硕托军久攻不下。二月,皇太极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往代硕托,鳌拜从征。

明军自天启元年(1621年)占据皮岛,在此开镇,驻以大将重兵,从背后威胁后金,时时乘虚袭击,与宁锦前线互为犄角,辽东汉人逃亡者甚众,成为后金的心腹之患。努尔哈赤在世时曾几次派军攻取,但均未成功。皇太极为此日夜筹思,必欲拔之。此时阿济格奉命指挥攻岛,与诸将集议,决定分两路进攻。四月初八夜,后金军一路排列巨舰,实为佯攻,以吸引万余守岛明军;另一路乘船轻舟疾进,攻皮岛北隅,实为主攻。此路肩负重任。阿济格集诸将询问谁人能率军先登。鳌拜请战,与准塔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于是约定登陆后举火为号。鳌拜与准塔连舟渡海,但鳌拜等人的偷袭队伍还是被皮岛明军发现。明军立即炮矢齐发。后金军冲了数次均未能靠岸,形势紧急。在这种情况下,鳌拜不顾生死亲操舟射箭,到岸边后,一跃而上,大呼陷阵,冒炮矢直前搏战,准塔继之,所部登上皮岛,然后举火引导后继后金军。由于鳌拜率部队占据了滩头阵地,所以其余后金军蜂拥而上,遂攻克皮岛。皇太极闻报大喜,特撰文告祭努尔哈赤,以慰在天之灵。太宗以此岛可比大城,令从优议叙。鳌拜论首功,膺重赏,由牛录章京超擢为三等梅勒章京,赐予巴图鲁称号,旋擢镶黄旗护军统领,位列大臣。

明清松锦之战,是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的决战。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鳌拜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困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13万大军来援,立营松山西北,攻击清营。明锦州守将祖大寿亦遣兵出,夹击清军。济尔哈朗指挥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指挥左翼,遣精锐护军助战。鳌拜统领镶黄旗护军,见明骑兵自松山出,奋力搏杀。明军大败,于是鳌拜不待军令,乘胜追击,直抵明军兵列,令所部下马步战,冲入敌阵,再败明军。鳌拜往来接战,辄当先陷阵,五战皆捷,因功由三等梅勒章京擢为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倾全国之师,亲率援锦,夺明军笔架山军粮,断其归路。二十一日晚,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鳌拜奉命率清军左翼,截击突围明军。明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率马步兵沿海边突围。鳌拜率军追击。明军溃败。明军在这次战役中也表现了极顽强的战斗精神。据记载,明军士兵在陷入绝境时仍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翼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清人对不降士兵三日搜杀,极其残酷”。经此一战,明军损失大半,败局已定。

崇德七年(1642年)十一月,鳌拜又随饶馀贝勒阿巴泰毁边墙入掠明境。他指挥本旗兵率先攻破明长城防线,然后,长驱直入,进逼燕京。旋随左翼攻掠至山东,攻陷兖州府及临清、汶山诸县。两路清军复会合于密云,再败吴三桂、范志完援军。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由墙子岭斩关而出。这一仗,清军共攻陷明内地城池88座,生擒明鲁王朱衣佩等共6王。明宗室死者千余人,掠掳人口36万余口,牲畜数十万头,金银财物不计其数。明人说:“清军壬午年(1642年)之入,直走青齐,及淮而止,所至屠掠一空,祸为至剧……国力耗竭,而事不可为矣。”十月,叙功,鳌拜由一等梅勒章京擢为三等昂邦章京。

逼死李自成,射杀张献忠。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暴逝。满洲贵族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出现了尖锐矛盾。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是皇位的主要争夺者。诸王兄弟或支持多尔衮,或拥立豪格。皇太极自将的两黄旗大臣坚决拥立豪格。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是主要的带兵将领,是参与这场斗争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黄旗大臣索尼、图赖、图尔格、谭泰、塔瞻等8人,前往豪格家私相计议,欲立肃亲王为君;又与索尼等人“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白旗诸王则力主立多尔衮。双方僵持不下。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门”。八月十四日,多尔衮在崇政殿召集议立嗣君会议。当天清晨,鳌拜与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誓立皇子,下令精锐护军“张弓矢,环立宫殿,然后到崇政殿”,摆出兵戎相见的阵势。在会议过程中,当争论不决时,鳌拜与皇太极手下两黄旗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实则胁逼多尔衮拥立皇子。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一折中方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1644年)。

多尔衮摄政后,数月之间集大权于一身,威权自专,打击政敌豪格及其支持者,分化黄旗大臣,对附己者加官晋爵,重赏重用,对不附己者则给予冷遇或压制。鳌拜不附多尔衮,因而屡遭摧抑。

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死。四月,多尔衮率大军入关。吴三桂开关迎降。五月初二,清军入北京。鳌拜本是骁将,却未参与入关之役,奉命与济尔哈朗留守盛京。九月鳌拜随顺治帝福临由沈阳至北京。十月初一,福临定鼎北京,以鳌拜夙得太宗帝宠信,将其由三等昂邦章京擢为一等昂邦章京。同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大顺军;另一路清军由豫亲王多铎率领由潼关攻西安,两路夹击。阿济格、鳌拜一路由内蒙古进入陕北,攻下4城,降者38城。翌年正月十二日,多铎攻破大顺军潼关防线,十八日进逼西安。此时,阿济格、鳌拜率军已南下。李自成遂弃西安,由商州经河南向湖广撤退。多尔衮命多铎“仍恪遵前旨,往定南京”;命阿济格“仍遵前旨,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阿济格奉命穷追大顺军。鳌拜等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湖北随州、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等地与农民军激战13次,重创大顺军。六月,他追及李自成于湖北通山县。杰出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在九宫山遇害,大将刘宗敏被俘杀。明南宁侯左良玉子左梦庚率12总兵,马步兵10万及大小船只4000余在九江投降。清军攻下河南、湖北、江西、南京所属63城。然而,鳌拜却并未因大功受赏,反而获罪受罚。

同年八月,阿济格因未奉旨即行班师,且因奏报尽歼大顺军不实,命议处。阿济格是多尔衮之兄、顺治帝福临的叔父,为人粗暴鲁莽,蔑视年幼的福临,“称上为孺子”。谕令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会同护军统领鳌拜将英王“称上为孺子”之语集众传示。谭泰徇王情面,并不集众传示。鳌拜听信谭泰之言,“不行集众传示谕辞”。法司议罪:“罚银100两,此番大功不准议叙。”索尼恶谭泰背弃当年盟誓,党附多尔衮,讦告其“违旨背君”。谭泰革固山额真职。谭泰亦讦告索尼。鳌拜因庇护索尼,又一次获罪,几乎被革职。黄旗大臣分化日甚,鳌拜、索尼、图赖等与谭泰的矛盾日深。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鳌拜、图赖讦告谭泰于分道攻取西安时,曾遣人谓图赖曰:“我军以道路远险,是以后至,南京可让我军取之。”谭泰为邀军功不择手段。鳌拜、图赖等众议将谭泰论死。多尔衮下谭泰于狱,意在庇护,而对不附己之鳌拜等则更加摧抑。

同年,鳌拜又随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往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三月,豪格抵西安;五月,向汉中进发。当时原李自成部将后降清复叛的贺珍有众2万余人,围汉中府。鳌拜与多罗贝勒尼堪等大破贺珍,追至湖南。十一月,清军至四川南充县,正赶上张献忠弃成都,率全军北上抗清,列营凤凰山。鳌拜率精锐护军为先锋,由降清的张献忠部将刘进忠作为向导。清军侦骑直抵大西军营前。张献忠于仓促中“随即骑马出营,未穿盔甲,亦未携长枪,除短矛外,别无他物,同小卒七八名并太监一名奔出营外,探听清兵虚实”,恰与清军侦骑遭遇。叛将刘进忠“认明果是献忠,清兵即发箭射之”。大西军大乱。豪格奏报说:“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忠于阵。臣至,复分兵四出,破贼营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战马12200余匹。”清军分路追击溃退的大西军。鳌拜与李国翰等追至遵义、夔州、茂州。四川荣昌、隆昌、富顺、内江、资阳……州县均为清军攻占。大西军遗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退入云贵,继续抗清。

击破大西军,鳌拜又居首功。然而他非但未受赏,反而论死。有人说攻击张献忠大西军时有人冒功争赏,鳌拜坐军中详勘不实,“应革职,罚银100两”。三月,贝子托齐讦告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拥立豪格,后又庇护豪格诸罪状。鳌拜等人在皇太极死时拥立豪格及皇子的种种活动同时被讦告。多尔衮欲兴大狱,将牵连诸人齐集质讯,遂定鳌拜与济尔哈朗以及诸人同谋,“曲徇肃亲王豪格”,应论死,得旨免罪议功赎身。豪格亦论死。多尔衮将其幽系。其寻死于幽所。四月,侍卫廓步梭又讦告鳌拜等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守门”,再一次论死,改革职为民,得旨免革职。鳌拜大功凯旋,但旬日之间却两次论死,摧抑接踵而至,使他不得不谨慎从事。

多尔衮倒台,清廷倚为重臣。

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摄政王多尔衮有疾,暗示内大臣锡翰去顺治帝宅第探视。锡翰依多尔衮的意思,请顺治帝幸临。多尔衮又请顺治帝治罪鳌拜。鳌拜见此不敢有言。多尔衮又以其见非不举,并治罪,论死。鳌拜后免死罚赎,由一等精奇尼哈番降为一等阿思尼哈番。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暴死,顺治帝亲政。翌年正月,鳌拜与其弟巴哈并为议政大臣,复晋一等侯。鳌拜在多尔衮摄政期间,三次论死,有功不显。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济尔哈朗等讦告多尔衮生前谋逆诸款。顺治帝福临命“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多尔衮被削爵,党附诸人或处死,或革职。被多尔衮长期摧抑者如遏必隆等人上书申诉冤枉。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鳌拜也向顺治帝控诉,“自陈劳绩,因忤睿亲王意,屡抑战功”。顺治帝认为,鳌拜“军绩颇多,且为国效力多年,其功甚懋”,应从优叙议,由一等侯升二等公。在审讯党附多尔衮的巩阿岱、锡翰等人时,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为福临所闻知。鳌拜忠于幼主深得福临欢心,被其视为心膂。四月,“以鳌拜总管侍卫”,授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管銮仪卫,与索尼并为内大臣。鳌拜成为福临所倚重的黄旗元老重臣。

鳌拜既是议政大臣,又是领侍卫内大臣,于是参议大政,随侍帝侧,位列公爵,权势日增,处于清统治阶层的核心。顺治十三年(1656年),鳌拜疏奏:“大阅讲武,国之至重也。自太祖、太宗以来举行已久。今请酌古准今,三年一次大阅。”顺治帝认为,“八旗乃国家根本”,以骑射得天下,不可懈怠。鳌拜意欲使八旗劲旅保持传统,常备不懈,以确保统治,故深得顺治赏识,“得旨允行,并著为令”。从此,“大阅”成为有清一代定制,以后各省督抚亦三年大阅营伍。同年十一月,鳌拜以前攻城时所受的创伤发作,卧床不起。顺治帝亲临探视慰问,十分关怀,当时被同僚认为是殊荣。顺治十四年(1657年)冬,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染病。福临晨夕省问侍候,鳌拜也昼夜辛劳。博尔济吉特氏病愈之后,福临谕吏部:“皇太后圣体违和,朕晨昏省侍。鳌拜等近侍护卫,昼夜勤劳,食息不暇,朕所亲见。今皇太后圣体康宁,中外欢庆。鳌拜等同朕省侍,勤劳罔懈,深可嘉悦,宜分别嘉奖,以示鼓励。”加鳌拜少傅太子太保衔,因其弓马娴熟,命教习武进士。技艺精进优异者,或留充侍卫,或由兵部选授副将、参将等官职。

兴大狱,行滥杀,终被下狱。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福临去世,遗诏以第三子、8岁的玄烨嗣位,由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居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历事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多经历内外大事,老谋深算,但已年迈多病。苏克萨哈与鳌拜本为姻亲,但二人意见多不合。并且由于苏克萨哈隶多尔衮所将正白旗,索尼对他很为厌恶。遏必隆懦弱平庸,遇事无主见。因此,鳌拜虽居四辅政之末,却因以上种种原因得以擅权。鳌拜与内大臣费扬古有嫌隙。费扬古的儿子侍卫倭赫故而不尊敬鳌拜。鳌拜对此怀恨在心。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倭赫在景山、瀛台擅骑御马,又用御弓射鹿。鳌拜论罪将倭赫斩首。其父费扬古也受牵连,被定以“怨望”罪名。其子尼侃、萨哈连被处绞,其家产被籍没,给予鳌拜弟都统穆里玛。从此鳌拜专权妄为,网罗羽翼,朋比结党。触犯他的人辄置之死地。顺治帝圈地时,八旗土地各按左右翼次序分给。多尔衮专权时欲移驻永平,故将原属镶黄旗地给予正白旗,而给镶黄旗地于右翼之末。保定、河间、涿州等处虽然有肥沃与贫瘠之分,但两旗之人二十余年来,对此已习惯,各安生业。康熙五年正月,鳌拜因与辅政大臣正白旗人苏克萨哈矛盾日深,以原镶黄旗地为正白旗所占,故立意更换。索尼因憎恶苏克萨哈支持鳌拜;昏庸透顶的遏必隆随声附和。鳌拜遂命户部及直隶总督、巡抚主持其事。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会同直隶巡抚王登联,实地勘测。旗人与民人都不愿意调换。王登联上疏云:“臣同部臣东往丰润、平滦等地,看到荒凉极目。民地之待圈者,寸壤未耕;旗地之待圈者,半犁未下。恐明岁青黄不接,无从得食。此旗人与百姓并困之情形也。”“百姓情形更有难于见闻进。自圈地之令一传,知旧业难守,有米粮者已粜卖矣。土民千百上书呈请停止圈换,旗人也因计较肥瘠不愿圈换。”总督朱昌祚也上疏说:“京东各州县一闻圈丈,自本年秋收之后,周遭五百里,尽抛弃不耕……京东各州县合计旗民失业者不下数十万人,田荒粮竭,无以资生,岂无铤而走险者!”二人上疏请示圈换两旗土地一事应予停止。户部尚书苏纳海亦“候明旨进止”,对圈换地事不予办理。鳌拜听到他们的议论,大发雷霆,认为三人阻挠圈换,是有意违抗其命令。为此,他兴起大狱,杀大臣以立威。以苏纳海拔地迟误之罪,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将他们处死。康熙这时虽然尚幼,但很有主见,也明白这其中的许多事理。他知道鳌拜这样做是因为“苏纳海始终不阿其意”;朱昌祚、王登联疏奏旗民不愿圈换地亩,坚守不移,是阻挠其意;因此,鳌拜一定要把他们置于死地。康熙认为因这样一件事情杀三大臣太过分,因此就亲自召集四辅政大臣询问。然而鳌拜在康熙帝面前,欺他年少,大声咆哮,甚至攘臂挽袖地威吓,坚持将三人必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也同意,只有苏克萨哈一声不吭。但康熙坚持原则,始终未允所奏。谁知鳌拜胆大妄为,竟假传圣旨将三大臣绞杀,又追论已死之苏克萨哈旗人额驸英武尔代罪,以泄其忿。而康熙知道后,只能暗恨在心,因大权掌握在鳌拜手中也无可奈何。

康熙六年正月,康熙帝玄烨11岁。索尼对鳌拜的专权看得一清二楚,但他年老多病,且鳌拜已将宫廷禁卫及京师卫戍部队掌在手中,因而对其也是没有办法。在万般无奈之中,他提出“世祖皇帝14岁应亲政”。六月,索尼病故。由于14岁亲政是清祖制所定,故此鳌拜也没办法阻拦。再则他认为自己大权在握,也无所谓。七月初七,康熙按祖制“躬亲大政”,辅政大臣“仍行佐理”。十三日,苏克萨哈上疏请解辅臣任,愿往守顺治陵寝。苏的提议如成立,鳌拜同样也要交出辅政之权。因此鳌拜大怒,指使党羽议决将苏克萨哈凌迟处死,族诛。康熙“知鳌拜等怨苏克萨哈数与争是非,积以成仇,与其党羽班布尔善等构成其罪,必欲置之极刑,坚执不允所请”。鳌拜竟然气势汹汹,与康熙攘臂强争累日,最后竟强逼康熙同意,将苏克萨哈处绞,诛其族。

鳌拜权势炎赫,与其弟都统穆里玛、侄侍卫塞木特、纳莫,大学士、内大臣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户部尚书马尔赛、兵部尚书噶褚哈、吏部侍郎泰壁图、都统济世哈等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朝内外大事均在他家中议定后施行。他根本不把已亲政的康熙放在眼里。他甚至常常在康熙面前或高声质问,或呵斥部院大臣,施威震众;又将康熙已经签署同意的奏章再带往家中另议另行。鳌拜恐有人弹劾,禁言官上书。有人窃其马,鳌拜捕杀盗者,竟然将御马群牧长同时斩首。鳌拜欺凌年轻的皇帝,气焰嚣张。康熙深感其“欺朕专权,恣意妄为”,决意清除鳌拜集团。但是鳌拜党羽遍布内外,若明降谕旨,外廷拿问,“恐不免激生事端”,不仅不能除掉他反而可能受其害。因而康熙不露声色,采用欲擒故纵的办法在暗地里加紧谋划。六年,他命鳌拜于二等公外加赐一等公,以其子那摩佛袭二等公爵;七年,加太师,其子那摩佛加太子少师。鳌拜对康熙也并不放心。有一天,他假装得病,要康熙亲往问候。康熙临其府第,至榻前。御前侍卫和公托见鳌拜脸色有变,乃急趋榻前,揭开卧席,见藏有利刃。康熙年少老成,怕鳌拜狗急跳墙,因而神色不变地笑曰:“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但立即回宫。康熙决意早日擒拿鳌拜。但是鳌拜孔武有力,武艺精湛,久经战阵,捉拿他并非易事。于是他选身强力壮之小内监和一批王公亲贵子弟日习布库(即摔跤),训练了一支亲信卫队。鳌拜或入奏事,康熙与小内监相搏,并不回避。鳌拜以为少年皇帝贪玩好动,不以为意。同时康熙在暗地里与其舅舅索额图等一批近臣密谋善后等事宜。一切计议停当。一日,康熙请鳌拜入内让习武少年将其擒之。鳌拜入内后,康熙一声令下,十数小童一拥而上,将鳌拜摔倒在地,关进大狱。

八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命议政王大臣勘问鳌拜罪行,大臣会议审实鳌拜罪状三十条,认为“逆恶种种,所犯重大,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披甲当差。”康熙召鳌拜至,问其有何话说。鳌拜自知罪孽深重,希冀不死。他恳请康熙帝“看他为救他的祖父太宗留下的伤疤”。康熙看到鳌拜创伤,念其历事太宗、世祖,效力有年,战功颇著,不忍加诛,命革职,籍没拘禁;其子亦免死拘禁。同党内大臣班布尔善、尚书塞得本、阿思哈等多人处斩。鳌拜不久死在监狱中。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复念鳌拜战功卓著,追赠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弟巴哈孙苏赫袭爵。苏赫死,仍以鳌拜孙达福袭。雍正帝复赐鳌拜一等公,世袭罔替,加封曰“超武”。

同类推荐
  • 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世界政要刺杀史上15个最经典的案例,对刺杀经过和行刺原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被刺杀者的从政历程和在位期间的执政方针、功过是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15个国家元首的流亡故事,内容包括:流亡的独裁统治者、理想在政变中流亡、不懂统治的统治者三个部分。
  • 一统中原:赵普

    一统中原:赵普

    本书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牛顿法拉第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牛顿法拉第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的读物。
  • 飘落的风筝

    飘落的风筝

    本书是一本自传,作家在童年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双手、母亲教我诚实、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花季里的畅想等文章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热门推荐
  • 起天灵修

    起天灵修

    浩渺天地间,有一地,名为——菩洲大陆。此地玄异,无论六道轮回者,皆可修灵。修极得道,便可羽化起天。称——起天者
  • 麻辣娇妻:调教花心总裁

    麻辣娇妻:调教花心总裁

    小辣妹不慎落入花心总裁的陷阱,被他吃干抹净,契约结婚变成假戏真做。结婚纪念日,她扮成糖果礼物想给他意外惊喜,他带情人回家过夜,滚床单滚到她身上,她冷笑:“你品味还真差,这种货色也能入眼。”曾经的海誓山盟抵不上他一句好聚好散,她又怎会甘心就这样成为弃妇?当花心总裁遇上麻辣娇妻,精彩好戏正在上演…………
  • 相思引

    相思引

    如果没有遇见你,如果不曾认识你,如果从未爱上你。也许,我正准备让谁占有我的真心。房间里四下寂静无声,许久不再转动的时钟,电视里播放的无声旧电影。伴随我的就只有雨夜,只有雨夜我才可以感到安心。窗外的雨滴敲打着屋外的一切,却仿佛一点一滴,滴在了我的心里,慢慢渗透,凉凉的酸楚撩拨着我心底的那份久久不能散去的伤。李雾雨,就是这样的一个,没有人能够懂得他!只有在天蓝的时候,云朵随着风儿飘荡,他和她的爱情才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力魔法老师

    暴力魔法老师

    现代格斗冠军李长风训练时触电而死,结果莫名其妙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原本以为靠着格斗可以混出个名头的他却发现这里人人都会魔法,就算是一个小孩子也能轻松将他击倒;直到有一天,李长风被雷系魔法打伤后却发现自己的右手拥有了破灭一切神迹的异能,所有的魔法在他的面前都失效了;这个时候,为了生计奔波的他看到了一张来自魔法学院的招聘告示……本书是一本描写李长风魔法老师生涯的小说,力求轻松一些,流氓一些,霸道一些,再加点无耻。
  • 暮光:陪你到世界终结

    暮光:陪你到世界终结

    若灵魂无法到达深处,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去找你,只要你仍愿意。当痛楚无止境的延伸,心因为哀伤而枯萎,决定踏上寻找真爱的旅程,就不要回头。就算世界的尽头也会去……不能拥抱曙光,那就背向着拂晓前行。暮光,是我痴迷不断找寻给你的守护。
  • 极品狂医

    极品狂医

    被特种军队赶出来的中医,在都市中步步崛起,凭着自己妙手回春的医术,在都市中步步崛起,战斗,永不停息。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小村长的大世界

    小村长的大世界

    生活总不能一成不变,人生总得有点追求,传奇或许无法复制,但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创造奇迹的那个人呢?金长锁第三次回村竞选村长终于如愿以偿,新官上任三把火,金长锁意气风发,磨拳擦掌大干一场,没想到第一把火便烧着了自己的屁股……
  • 星海之不朽传奇

    星海之不朽传奇

    在茫茫宇宙中,一支舰队在航行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星系,探索过一颗又一颗星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是野蛮的侵略扩张,还是追求未知的探索?他从一个为人所恐惧的怪物,到一支星际舰队的领袖,再到一片星海中的不朽传奇,他见证了文明的崛起与艰难,他经历了失去的痛苦与悲伤,他明白了命运的无奈与挣扎,他穿着金色机甲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我的余生,只为了探索这片浩瀚无垠的星辰大海而努力——吴小悠”
  • 人皮手札Ⅱ:我的守陵传奇

    人皮手札Ⅱ:我的守陵传奇

    这是一段关于我——一个守陵人的故事,是在我的真实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故事从我成为家族隔代相传的守陵人开始,一只非金非木的黑色盒子被轻轻打开,而我,却不知道它是一只潘多拉的魔盒。从此,我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我隐姓埋名,蜗居荒村……人皮手札,不是谁都能翻测的,只有我——被剥皮鼠选择出来的守陵人,可以窥探其中的秘密。自此,神秘事件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