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45100000038

第38章 矢志不渝的英勇革命者

1900年10月,阔别祖国多年的马克·吐温回国时,在纽约受到热烈的欢迎。报上刊登了大字标题的欢迎词,码头上挤满了前来迎接这位伟人的朋友和闻风而至的记者。

马克·吐温一家暂时安顿在纽约市商业区一所租来的房子里。他对来访问的记者们说,离开美国时,他还是个“坚定的帝国主义者”,但自那以后,他认真思考了许多事情,“现在我是一个反帝国主义者”。

“我是一个反帝国主义者”,这句话可以说是马克·吐温晚年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

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世界资本主义处于飞速发展之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

整个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每个角落都有帝国主义罪恶的身影在晃动。它们在国内愚弄欺骗人民,镇压起义罢工,鼓吹发动侵略战争,对人民的贫困生活置之不理。在殖民地大肆抢劫杀戮,彼此之间不断因为利益瓜分上的冲突而大打出手,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当战场,使当地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形势,引起了马克·吐温的关注和思索,在他心中激起了义愤的火花。

在《赤道环行记》中,马克·吐温把矛头指向了当时在殖民地烧杀抢掠的大英帝国和俄、德帝国。他以无比愤慨和蔑视的心情,记录下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印度、南非等地犯下的种种罪行,撕下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用以掩盖自己劣行的所谓给当地人带来“文明”和“福音”的假面具,批驳“解救被奴役者是白人的责任”的无耻论调。

《赤道环行记》的问世,受到了开明人士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引来了帝国主义势力及其支持者的打击和挖苦。但是,马克·吐温没有动摇;相反,他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去。

19世纪90年代末,在欧洲,马克·吐温曾在报上发表讽刺小说和杂文,声援法国作家爱弥尔·左拉的行动,为争取德雷福斯案件的重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回国后,他的斗争热情更加高涨,他以一副反帝政治家的新面孔,出现在了美国民众的面前。

1900年11月23日,马克·吐温在纽约勃克莱博物馆内举行的公共教育协会上,发表了一篇《我也是义和团》的重要讲话,谴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野蛮行径,声援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

马克·吐温说:

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刻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由此可见马克·吐温抨击帝国主义者的坚定决心和胆略,也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他对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同情和关注。

早在1868年,马克·吐温曾撰文,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

1874年,马克·吐温写了书信体小说《高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揭露美国人对华工的歧视和迫害。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马克·吐温曾表示过自己的愤怒,并坚信中国必将能拯救自己。在后来写成的《神秘的陌生人》和《自传》中,他仍念念不忘中国。

马克·吐温是中国人民坚定的、矢志不渝的朋友,他参加反对压迫、维持正义的斗争绝非是一时冲动,他也决不是某些造谣诬蔑者所说的“叛国者”、“精神病”。

1901年2月,《北美评论》上发表了马克·吐温的战争檄文《给黑暗中的人》,文章以尖刻、辛辣的嘲讽,一层层地剥下了帝国主义者为殖民地各民族带去“福音和文明”的画皮。其冷酷的幽默、无情的鞭挞,以及许多双关语、隐喻的运用,使它成为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的讽刺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马克·吐温指出,在“文明之福托拉斯”的口号“爱、正义、温和、基督教义、保护弱者、节制、法律和秩序、自由、平等、为人正直、仁慈、教育”的产品包装的里面,“才是坐在黑暗里的主顾用他们的血和泪、土地和自由买来的实际东西”。

马克·吐温逐一谴责英、德、俄、美各国在全世界犯下的罪行。英国在南非用“长勺子”刺刀刺杀布尔人;德国在中国山东干着“敲竹杠”的买卖;俄国人则“一手举着他的和平王子的旗帜,一手抓着它的赃物篮子和屠刀”强占满洲,屠杀那里的无辜居民;美国在总统麦金利这位“耍把戏大师”的指引下,替古巴人、菲律宾人做好事,赶走了西班牙人,让他们享受“友谊”的美酒。

马克·吐温还大胆倡议,给美国属下的菲律宾省缝制一面大旗,把星条旗的“白条染成黑色,把星星换成骷髅和交叉的大腿骨”。

这篇文章发表后的巨大反响可想而知。纽约反帝联盟立即把它印成小册子广为散发,唤起无数人的支持。同样,各种谩骂和指责也随之而来。面对敌人的侮辱,马克·吐温昂首挺胸,以更加猛烈的炮火还击他们。

紧接着,马克·吐温又发表了《给我的传教士批评家们》和《为芬斯顿将军辩护》,用以进一步揭露教会和美军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此后的一段时间,马克·吐温暂时离开了战斗的前沿,回到他所钟爱的妻子身旁,奥莉维亚病重了。

虽然,爱妻奥莉维亚从马克·吐温的眼前永远消失了,但她仍然活在他的心中。他沉浸在悲哀之中,沉浸在昔日两人的情感世界中。

1905年,马克·吐温完成了《夏娃日记》。在书中,他写道:“她在哪儿,哪儿就是伊甸园。”

但是,人民需要马克·吐温,人民需要这位勇敢的战士继续参加战斗。公众坚持不懈地寻找,终于又激发起这位老人的活力和斗志。马克·吐温又渐渐地回到群众当中,与正义的人们一起,与那些发动战争,血腥屠杀“野蛮人”,扼杀革命的刽子手们展开斗争。

1904年底,马克·吐温写了《战争的祈祷》一文。文中,一群受战争煽动者蛊惑的新兵在出征前聆听牧师为他们祈祷:“啊,上帝呀,帮助我们用我们的炮弹把他们的士兵撕成血淋淋的碎块吧;帮助我们使他们的爱国者的尸体覆盖他们那风光明媚的原野吧!”

这篇文章完成后,马克·吐温把它锁进了保险柜,直至1916年才由他人发表。

1905年4月,马克·吐温发表《利奥彼德国王的独白》这一文章,鞭笞恶魔般的比利时国王利奥彼德在刚果的暴行。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马克·吐温和全美许多杰出人物一起,在国内发动一场声援运动,募集资金予以支持。

1906年4月,高尔基来到美国后,马克·吐温更是热情高涨,在集会上发表演讲,在报上发表文章予以介绍和支持。

后来,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操纵和煽动下,报上披露了高尔基的所谓婚姻“丑闻”,想诋毁这位革命者的形象,阻碍他实现募集资金的计划。其实,高尔基与他原来的妻子事实上已经离婚,只因沙皇和教会从中阻挠,而没法办理合法的手续。高尔基与女演员安德列叶夫娜的同居,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不论怎样,这桩“丑闻”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来个大转变,纽约的几家大饭店拒绝他们入住,许多宴会、接待也被取消。

高尔基一下子成为了许多人口诛笔伐的犯有“重婚罪”的不耻之徒。在此情况下,原来欢呼簇拥的人退却了,躲到了一边。只有马克·吐温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高尔基,竭力向人们解释,要人们分清是非。虽然他一个人的声音被无情地淹没在责难声中,但他那英勇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却令人深感佩服。

晚年的马克·吐温更加敏锐地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别国的反动本质。同时,他以超人的胆识,支持被压迫民族的反帝运动。

马克·吐温曾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讲——“我也是义和团”。在这篇演说中,马克·吐温一方面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入侵,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明确声明,在驱逐外国势力、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自己是与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

1910年11月23日,马克·吐温在纽约勃克莱博物馆举行的公共教育协会上的讲话时说:

为什么不让中国人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好的地方啊!既然我们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人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那便是谢天谢地的事了。

就在马克·吐温为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奔走呼号之时,他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了。他患了支气管炎和心脏病,剧烈的咳嗽和心绞痛引发的痛苦在折磨着他。但是,马克·吐温是个性格急躁、毕生以工作为乐的人,他忍受不了整天无所事事的生活。

他下定决心,要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他对人、对世界的感想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于是,他忍着病痛,一天又一天地艰难口授着《自传》,以“从坟墓中向世人说话”的真诚和坦率,讲述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同类推荐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独领风骚

    独领风骚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从细节人手,为你描绘了岳飞峥嵘的铁马生涯,描述了他青年时代的贫苦生活、辗转求生的艰辛路以及他不灭的壮志。精彩地描绘了岳飞参与和指挥的各种激烈的战役,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大将的风采,看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看出一颗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为你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全面的“战神”岳飞。
热门推荐
  • 极品小民工

    极品小民工

    各位大少,对不起,我打疼你们了,表示抱歉,虽然我是故意的!闷骚小农民,进城之后,如何从搬砖少年,一步步成为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且游百花丛,叶叶都沾身,女教警花白领萝莉空姐……总之无论是女王萝莉绿茶软妹子,通通拿下!
  • 碑贴鉴赏及收葳

    碑贴鉴赏及收葳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大官人

    大官人

    书生也能驰骋沙场?!他是一介书生,却闯荡江湖,凭一己之力荡平黑风寨,取寨主首级;他出身卑微,却闯入宫廷,和权贵斗智斗勇;他在乱世中剿灭匪患,威震四方,轰轰烈烈活在群雄并起,诸强争霸的大时代……
  • 繁花飘落

    繁花飘落

    时光匆匆,她与他的相遇,成了一段孽缘……
  • 不属于我的时空穿梭机

    不属于我的时空穿梭机

    一个平凡的少年,得到一台来自未来的时空穿梭机。他只有时空穿梭机的绑定暂时使用权,看看他们今后会发生什么,时空穿梭机什么时候会回去。。。
  • 杀手的绝壁

    杀手的绝壁

    无聊的一个宅男的一个转变
  •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着重强调的正是西方先进的刑事法律思想对彼时中国的深刻影响。如果说中国近代刑事法律制度萌芽于清末,那么,其形成与巩固则在民国。可见,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不容抹煞的。因此,以历史发展眼光客观地阐释与评价民国刑事法律制度无疑为当今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本书编写的初衷,亦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 商品学基础

    商品学基础

    18世纪,商品学课程在国外首次开设,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使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
  • EXO浅爱至深深爱未及2

    EXO浅爱至深深爱未及2

    灿烈,亲爱的少年,可否还记得那年盛夏手机里波动的声音,专属你我之间永恒唯一的秘密。鹿晗,我的守护星,是否还依然为我转动,包容我的一切。世勋,我最不舍,腻腻的年糕音我还没听够,为什么你却不见了?俊勉,最爱的队长,你是否还会记得我这个队员。亦凡,我们在异国相见,逃不开的羁绊。子韬,我的冤家,最后你还是离开了,不是许好承诺了吗?伯贤,那时,她是我们的阻碍,现在你却开始对我疏远。钟仁,你给我最后的记忆是这么痛,不管到了哪,都要永远的开心地笑着。暻秀,说好照顾我一辈子,你去哪里了!?珉锡,替我挡下这么多,我的归属却不是你。钟大,最痛不过你,为什么要来伤害我?艺兴,温暖,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温暖根本不存在。
  • 异界之至死不休

    异界之至死不休

    我只是路过,打打酱油而已咯。为何天生一张嘲讽脸,谁见都想踹两脚?我只是宅男,初来乍到请包涵。奈何密谋算计连环扣,怒摔鼠标砸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