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1400000012

第12章 农具四题

翘扁担

扁担是农人劳作的重要工具之一。烧饭的柴草要靠它往家里挑,成熟的作物要靠它往场上担,交给国家的公粮要靠它往仓里装。扁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是:“放在肩上挑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做成,扁而长。”然而,我在插队那阵却见了不少的翘扁担。

翘扁担不好担,没掌握要领,没一定的技巧,扁担一压重量就会“反白”,轻则挑担人会被扁担掴上一巴掌,重则扁担拦腰断裂。所以,那些姑娘、大嫂们用的都是扁而平的竹扁担。两头重量一压,扁担就往下耷拉,挑着担的模样煞是难看。但那两头微翘呈拱形的扁担,挑着就不同了。一压重量,扁担平了,挑担人迈起轻快的小步,两头的被挑物在空中一甩一甩的,富有弹性,又有节奏,看着很是潇洒自如。

那些血气方刚、艺高胆大的小伙,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美感,则非翘扁担不用。尤其是那些想要赢得姑娘芳心的小伙,总是以拥有一根称心的翘扁担为荣。他们会在雨天歇工的时候上山仔细寻找可以成材的小树,然后背回家,用柴刀砍削,用“鸟刨”细刨,精工细作完成后,就会拿出来向同伴们炫耀。要是有心仪的姑娘在一旁,他的嗓音顿时会高上八度,并且夸张地足之、舞之、蹈之……

出工时,当一溜的小伙挑着担过来,扎成一堆的年轻姑娘们就会私下里指指点点,叽叽喳喳地对他们评头论足一番,而后会洒落一串既友好又放肆的笑声,紧接着又爆发出一阵带着羞涩的推推搡搡。往往某个姑娘对某个小伙的爱慕就是在这样的推搡中萌芽了。

阿春就是被阿强的那根翘扁担给勾走魂的。我们全队的翘扁担就数阿强的那根漂亮。青柴的料,正面留着斑驳的树皮,背面刨得精光滑溜,泛着寒寒的青光,两头翘起恰似一弯新月。用它挑柴,一百八十斤的柴捆挂在两头如挂着两盏大灯笼,晃晃悠悠,用它挑谷,每头一百斤的箩筐会欢快地跳跃。长得健壮魁伟、黝黑敦厚的阿强,就是这样慢慢攫住了阿春的心。

阿春是我师傅的女儿,我那时就住在她家。有段时间她心里灌了蜜似的,有事没事总哼着电影《春苗》的插曲,“翠竹青青吆披霞光,春苗处处吆映朝阳……”人也变得特勤快、特干练、特随和。阿强呢有事没事老往我那跑,今天给我挑来了柴,明天又给我送来了菜。邻村晚上有放露天电影了,他总是第一时间约我同行。于是,在阳光融融的山岙里,时不时会闪现他们的身影;于是,在露天电影散场后,我会找不到同去的阿强和阿春;于是,在晒谷场上,在插秧的田头,传开了他们相恋的传说。

翘翘的扁担,一头挑着阿春一头挑着阿强,在人生的道路上忽闪着,忽闪出一路的快乐,一路的幸福!

拔秧凳

有长凳、方凳、圆凳、靠背凳,现在恐怕很难觅到拔秧凳了。顾名思义,这就是干农活——拔秧时坐的凳子。在我插队农村时,一般农人的家里都有拔秧凳,又名“秧地矮凳”。

要插秧先得从秧地里把秧拔起来捆好,再挑到耙平整的大田里插下去。拔秧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很累人的活,双脚深陷在灌满水的烂泥地里,人蹲着,双手不断地左右旋转忙乎。这不仅需要腰力,还需要腕力。把大地绣上一片新绿的稻苗,就是这样一小把一小把从秧地里被拔起来的,拔秧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蹲久了,屁股就渐渐下沉和水亲密接触起来。于是,为了轻松,为了能长时间坚持劳作,自然就有了“秧地矮凳”。

一般凳子都是四条细腿顶个凳面,拔秧凳是粗壮的独腿顶个凳面,而且腿的底部呈尖形类似陀螺。在旱地这种凳子坐不住会倾倒,在水田它既不会深陷又可以四周自如地转动和轻易地向前移动。如果仅是为了加大压强把拔秧凳的腿做成大圆平面,会深陷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转动和前移就费劲费事多了,甚至还可能被泥水吸住而拔不起来。所以,别看这么个简单的东西,里面也包含着许多前人通过实践积累的智慧。

一般拔早稻秧时农人很少用“秧地矮凳”,这是因为早稻秧地比较烂而且稻秧小根须也浅短,拔起来相对轻松。拔晚稻秧就不同了,秧田相对硬,稻秧也高大且根深,拔起来就费劲多了。这半天一天的拔下来,人的腰和手都酸痛得要命。于是,“秧地矮凳”就用上了,它虽然不能让你正襟危坐,但至少可以歇歇力,以利长时间劳作。

我们知青一般都没有“秧地矮凳”的,累了急了也便急中生智了,找三块砖头叠起来,下面垫上一节刚收割来的早稻草,就这样往秧田一按,一把简易的“秧地矮凳”就做成了。虽然屁股是泡在水里的,但是热天,人却凉快也轻松多了。

现在这“秧田矮凳”快成古董了吧。

种田绳

插秧,在我们宁波的农村叫“种田”。为何如此叫,我无从查考,想必也是约定俗成。插下去的秧要保证方向一致、笔直,犹如木匠取直线需要墨斗弹直线,插秧也需要拉一条直线来规范,于是这种能使插下去的秧保持直线的农具,便也顺理成章地叫种田绳。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于农历二月下乡插队,正是农闲的时候。我看见在乡亲们的堂屋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一个木制的,形似三国虎将典韦使用的短戟那般的东西,和短戟并排挂着的还有一大圈彩色的细细的塑料绳。从书本上知道农具有锄头、钉耙、镰刀、犁铧……这个兵器般的物什是什么,又有什么用?我寻思了好一番。好奇的我,悄悄地请教师傅的女儿,她告诉我这是种田绳,用来种田的。“白脚梗,介笨。”作为不耻下问的代价,我遭到了她的一番嘲讽。

“清明下秧,不用问阿爹阿娘。”秧籽撒到秧田里,要不了10天就会舒展出盈盈绿意,紧接着就呼呼地往上拔。稻秧壮了就该种田了。农人从墙上取下歇了一秋冬的短戟,将细细的塑料绳洗净晾干,齐齐整整缠绕在短戟张开的两翼上。妇女和孩子就拎着短戟来到田头一字排开,削得尖尖的戟柄深深地插入田塍固定好,人一拉塑料绳,短戟就如陀螺般欢快地转动起来。早已耙得平整如镜的稻田里,立马被切割出一条条一米见宽的长廊,就如运动场上的跑道,种田的男男女女就被框在其中开始插秧。行与行排与排都是一直溜的。在种田绳的规矩下,大地就是如此一块一块被绣上了绿色。

现在有了插秧机,也有的地方改插秧为抛秧了,种田绳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稻桶

稻桶不是容器,而是一种用来脱粒的农具。早半个世纪,在田野铺满金黄的秋收时节,总能看到有农人围着一个木桶在甩打稻谷。这木桶就是稻桶。

稻桶,四方形,齐腰高,底小口大,四角安有拉手,底部装有两根粗壮的平行木档,称“泥拖”,为的是方便在稻田拖行。稻桶,俯视颇像一张张开的大方口,倒扣又有点像古戏文中硕大的方官帽。在没有出现脱粒机之前,它是农人给稻、麦脱粒的主要农具,千千万万斤稻、麦就是靠农人一甩一甩给甩下来的。那劳动强度之大不言而喻。

上世纪70年代我下乡插队的时候,脱粒机已经面世,除了脚踏的,许多地方还用上了电动的。但是,稻桶还是有用武之地。那些散落在山脚、山岙几分、几厘的小梯田里,因为脱粒机搬运不便,就轮到稻桶显身手了。

稻桶体积较大,分量也较重,要搬运上山也不易。但农人有智慧。他们把稻桶倒过来,往桶内斜撑一条扁担,这样稻桶就稳稳当当地被担在肩上了。人被罩在桶里,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方木桶自个儿在山坡跋涉。到了田头把稻桶安放停当,再往里面放上稻桶床。所谓稻桶床就是一个嵌有多条弓形竹片呈梯形的一个架子,是专为方便脱粒而制作的。桶的上方,除一面留作甩稻用,其他三面用竹篾编成的稻桶罩作围屏,以防打稻时谷粒溅出来。如此这般,就可以把已经割倒的稻子脱粒了。

我曾经用稻桶脱过粒。我的二分自留水田在山岙里,待秋收时我就担着稻桶去收割。双手紧攥一把稻,向上挥过头用力向稻桶床甩去,“嘭……刷拉拉……”稻谷落下。在寂静的山岙间,那声音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很是悦耳。然而,这样诗意的感觉没持续多久。机械地重复,使劲地甩打,很快我就汗如雨下,气喘吁吁了。将近两个小时收获了100多斤稻谷。因为从没有干过这活,虎口和指尖都磨出了血。这以后我就在这二分地里改种旱作了,再不想受这份苦了。

现在,这种古老的作业方式应该早就绝迹了,在田野上奔跑的是收割机,稻桶作为原始的脱粒工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也难觅它的踪影了。就是有,我想肯定也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稻桶了——桶里放进了谷粒,成了容器了。

同类推荐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从终点开始的旅程

    从终点开始的旅程

    《从终点开始的旅程》是辻井乔的代表作品。从一个家庭内部的故事开始,涉及战后史的爱情与反击。小说主人公关良在欲断难断的初恋、同母异父兄弟之间的暗中纠葛,从情感层面追问战后这段时间的光影。
  • 杜甫文集3

    杜甫文集3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热门推荐
  • 修仙厨子

    修仙厨子

    一个以卖腊汁肉夹馍为生的落魄厨子,偶然一次的爱心大放送,居然换回了一张奇妙的地图,开启了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一条崭新的大道出现在他面前,修仙难,难于上青天!漫漫修仙路,且看他如何挥舞着菜刀,一路劈荆斩妖,艰难前行……幸亏老天爷开眼,别看前半生他穷困潦倒、落魄无比……后半生却否极泰来,好运不断……
  • 蓬莱仙史

    蓬莱仙史

    矿奴李鼎机缘逃出矿场,随后进入赵国北嵘书院习武,突破淬体九层意外激活潜藏在体内的神秘矿石练就元神,从此踏上了修仙之路。披荆斩棘创立无上仙门,神功盖世炼出绝世仙岛-蓬莱仙岛。
  • 一日新娘

    一日新娘

    他,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她,一个刚进学校的英语老师,一时的激情,引出了一系列的麻烦,而他们,却又得到了上万人的同时祝福……本来是相互取暖,最终却纠缠不清。本来是一时激情,却变成了一生的承诺。爱情在最绚烂的时候戛然而止,她一袭血红色的婚纱,静静躺在冰冷的雪里,爱情只剩下唯一一张婚纱照。生命只到这里,却不曾离去,她说:“我会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他成了著名音乐制作人,藏身在一个名叫浦江的小城市八年,终于有个天使出现了……
  • TFBOYS之偶爱你

    TFBOYS之偶爱你

    这是奇葩之间的相遇哦,就让我们尽情的玩期待吧
  • 网游之沉迷

    网游之沉迷

    江枫,从上小学时接触游戏机,到上大学时接触网游,沉迷于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 噬日

    噬日

    修行一途,洗经脉,聚丹田,醒灵力,晓规律,悟律动,凝本源,通天地,修世界,破生死,结神格,动空间,掌时间。无根无萍又怎样,我修血脉、以骨骼为天柱、五脏为天体、六腑为星河,创出一个大世界来!冲脉--聚丹--先天--王级--皇级--宗级--尊级--圣级--不朽--神级--造物--宙
  • 黑白冥皇

    黑白冥皇

    我愿主宰天下,只为夺你倾世天下,你若喜欢天下,我就将天下送你,你若喜欢这个世界,我就将世界送给你,他们在我眼里仅是玩物,你若喜欢送你都可,你若不喜欢我便毁了,我做这么多不为什么,我只是爱你罢了。
  • 灭世録

    灭世録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着即将来临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怨天尤人。尤其是在面对着世界性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把一切的过错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似乎他是最清白和最无辜的那一个。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反思的东西,才会有了这本书……故事发生在一个十分混沌的地方,世界性的灾难在不期然中来到了人间。一时间,人间遍布了妖魔鬼怪的身影,惟独看不见的就是神仙。难道这个世界最终崩溃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了吗?是不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个转机?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答案并不在书里,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几个人的几段情事组成了整个故事,也许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 谁主流年

    谁主流年

    她本身份尊贵,却在乡野之地成长;他本是王室贵族,却又身弱疾苦。但若不是这样,又怎么会相遇?从刚开始的互相不顺眼,到最好的互相离不开,这到底要经过多少的波折才能走到最后的白首不相离?本文慢热,间或有狗血剧情,不喜者慎入~~~
  •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本书给出了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意见,并以此为全书的基本纲领为其后内容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其次,在全面梳理“媒介”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创新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前提下的“媒介生成机制”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了“信息传播服务”作为媒介最为基础之“功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