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1400000014

第14章 定格在岁月中的人

美蒜烂泥

“美蒜烂泥”是村里人给他的绰号。美蒜生得细瘦高个,像根麻秆,但这麻秆又不直,因为他的背有点弓。面相也是令人不敢恭维,驴脸,高鼻梁,阔嘴巴,却配着一对丹凤眼,看着不很和谐,我感觉有点奸相也透着星点的小聪明。因此也让我想到与他名字只一字之差的陷害杨家将的潘仁美。当然,王和潘之间并没有丝毫的必然联系,这只是我在得知美蒜的名字后的一种联想。

村里人为什么送他这个绰号?出于好奇我也曾经问过村里的几位资深人士,他们也同我一样茫然,在“嘿嘿”自嘲地干笑几声后,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大家都是这么叫的,就这么叫下来了。想想也是,许多约定俗成的事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比如:一为什么叫一,这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楚。尽管有哥德巴赫猜想,猜想毕竟是猜想,况且猜了那么些年还是没结果。所以对“美蒜”两字我无从查考,也不想查考了。但对后缀的“烂泥”两字,经过同美蒜的逐步接触,我还是明白了一二。这一是说他在生活上邋遢,包括他的衣、食、住、行;二是说他为人,患得患失有点好歹不知轻重不分,就像烂泥糊不上墙。绰号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一个人的个性。

1964年那阵子,有句非常激动人心的口号,“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于是,时代的潮流就把美蒜卷到了这个小山村。在我被时代的又一波潮流冲刷到这个小山村时,他已经停留在那儿六年了。抵达的时间有先后,但拥有的称呼平等,村里人都叫我们——“下放青年”。

事实上,那时我是名副其实的青年,但美蒜已经三十七岁,应该归入中年的行列了。美蒜打小失去了爹娘,靠哥嫂抚养成人。在城里没文化没工作,属于真正的“吃闲饭”的,经常“享受”到嫂子的卫生眼球,所以,一下放后他就以队为家,同城里断了一切联系。

说他聪明吧,到村里六年了,任何带点技术性的农活他都干不好。例如插秧他拦腰插,他拔的秧整块整块的没法种,人家整的地一直溜,他整的地似蛇行,更别说耕地这样高级的农活。所以,干了六年他还是个半劳力。在一个工分才六毛钱的年月,他日常的生存根本没法维持。但他也有小聪明,他会做小生意。杨梅市、瓜果市,他会到处去进货,然后穿队走巷地叫卖。自开春到入秋,如果他省点用紧着花,也能攒上一点钱。我们有时也会去关心一下他的买卖,问问他一天能赚多少钱。他总是说“货到地头烂,能保本算蛮好了”。我们也明白,他这是遵循“财不露白”的古训,一怕人借,二怕人偷。

在做小买卖的那些时日里,他每天晚上独自蜗居斗室,小酒醉醉,南风吹吹,灌到得意处就哼哼“我脚踏鞋子无后跟,我身穿衣衫破万分”这样不知从哪儿倒腾来的小调。我们就知道他活得比我们滋润多了。这时,如果你凑过去,他就会借着酒劲给你念叨如何短斤缺两,如何把歪瓜烂桃子蒙骗出去的“事迹”。当然,他也有走麦城打落牙齿肚里咽的背时。一次,他回来时我看见他左嘴角青肿一片,他说是路上西瓜皮溜跌,我估摸十有八九是干了缺德事被人揍的。

那个年代城里的文娱生活也就是八亿人民八个戏,在农村轮到能放上一场电影也等同过大年。精力旺盛的乡亲们一到晚上除了闩门落锁各自独家做戏,再就是凑一块赌钱。牌九、沙蟹、扑克、打铜宝,那场面四赌八看十六相,是相当的壮观。美蒜有了钱,一到晚上也总是往那凑。可是,他的赌技,他患得患失的性格决定了他输多赢少。经常,吃罢晚饭,我总看见他兴冲冲而去,到深更半夜能哼着小调回家转的时日却是凤毛麟角。一天半夜,我睡得正沉,一通打门声把我闹醒,开门一看,美蒜黑无常似的站在门口,伸手向我借钱。前一天我刚接到母亲汇来的十元生活费,今儿白天我叫他从镇上邮局带来的,他就是冲这十元钱来的。黑暗中,看着输得丧魂落魄的美蒜,我起了恻隐之心,借了五元钱给他,这可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啊。他拿了钱又返回了赌场。第二天早上,我看见他的门紧闭着,小买卖也没去做,甭问,准是连本钱都输没了。

美蒜好赌也好风流。在队里干活时总往女人堆里扎,有一搭没一搭地找话茬。那对丹凤眼骨碌碌尽往女人的胸脯扫射,手也不安分,逮着机会就东揪一记西拧一把。回报的是娘儿们的一阵骂声和痛击。他也不在乎,可能要的就是这个爽劲。队里有个叫银花的寡妇,美蒜老是想打她的主意,有事没事常去她家打转。可那银花有一对十岁的双胞胎儿子,每天虎视眈眈地盯着,搞得美蒜只能长期干耗,解解眼馋和嘴馋。一次,听说美蒜被邻村给抓了,队长只得派人去领。一回来,美蒜的事就传开了。原来,美蒜做小买卖搭上了邻村的一个小媳妇。那日,美蒜和小媳妇在山坳里打开了“露天牌九”,不想被那村人撞个正着。于是,一顿痛揍后放了人。自那后,村里的孩子一看见美蒜就“露天牌九,露天牌九”地叫,美蒜因此蔫了好长一阵。

1975年我从农村回到了城市,1978年知青大返城,美蒜也回到了城里,被安排在环卫处拉粪车。我曾经在大街上碰到过拉着车的美蒜,他说他在城里安了家,找了个外地女的,还有了孩子。小日子过得好像也蛮滋润的。

海良哥

要是在60年前我写下这个题目,那肯定会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若在50年前我写下这个题目,那就会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因为,海良的身份属于阶级敌人,对阶级敌人称兄道弟的,哪还会有好果子吃?

海良姓朱,50出头,身板硬朗,长着一对眯鼠眼,理着个板刷头,两个耳朵很有特色,平贴在两颊,而且耳坠特长,有点庙里菩萨相。

上世纪70年代初还时兴着讲成分,划分阶级队伍。一边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专政者;另一边是地、富、反、坏、右,统称“黑五类”,是阶级敌人,时刻想着翻天,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海良的身份虽然不在“黑五类”之列,但在政治待遇上是等同的。

听村里老一辈的讲,土改时因为海良家有数间大瓦房,十几亩薄田,划为地主不够格,算中农又富裕,就硬是给安了个“大佃农”的称呼。海良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到公社化一路行来,虽然跌跌撞撞、坎坎坷坷,总体倒也安宁。一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他被归入阶级敌人的一边,这生活立马就变了个样。右臂多了块黑布,上用白漆醒目地书着“大佃农”三字。虽然,他干的农活是村里公认的一流,但工分却打了九折。除了正常出工,他还要维护村里的卫生和出大队经常要人的义务工。最让他难受的是,一遇到什么理论学习、政治批判、公审大会,他就得到小队、大队直至公社接受无产阶级的教育和批判。那些蜷缩在角落里的“阶级敌人”,低头垂手,笔挺直立,丝毫不敢有懈怠,如稍有动静,一边看守的专政队员就会拳脚相加地教育他们。这些人男的都理着平头,女的头发也是尽可能的短,我猜测这是为了不让人揪住头发。我还注意到,海良每次总是站在最外边,并且有意地远离“黑五类”,他这是表示自己同他们还是有区别的。

我最初看到海良时,对他是有点鄙夷的。一是因为他是阶级敌人,那是立场问题。我们那时对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是“牢记在心口间,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的,所以一听是阶级敌人就本能地反感。二是他的那对眯鼠眼让我瞅着不舒服,电影中、舞台上坏人都这样獐头鼠目的。

可让我不解的是,村里的人对海良都很尊重,同辈的叫“海良哥”,小辈的叫“海良叔”,连队长、贫协主席都这么叫。老一辈的,有时看见海良走过,就私下里念叨“海良是老实人,罪过”。一开春,让我更困惑的事来了。早稻育秧前先得把种子孵出芽,才能撒到秧田里培育。孵秧子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秧子孵得质量好和坏关系到队里一年的收成。但就是这个都可以说是人命关天的活,队里就全交给了海良。这要是阶级敌人一个破坏,那全队一年还不得喝西北风?

看见贫下中农们都如此对待海良,我当然也放松了警惕。和他的大儿子交上了朋友,同时也关注起海良。我发现,其实,他对集体的事是很关心的。比如,他经常背着锄头在田间巡逻,看见哪块田缺水了就马上灌,下过雨,水大了就马上放掉。哪块田该施肥了,该除虫了,就及时向队长报告。而这些事情,队里是专门有一个老农在管的。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队里有条正当时的大水牛,谁干活都喜欢使唤,因为它干得快。好些贫下中农在使唤它时,都使劲扬鞭催打,一个半天从不让它歇一下的,因为干完了定额就可以早收工去干自己的活。而海良总会在中途让它歇一会儿,吃点草。我问他:“牛还怕累?”他说:“牛也同人一样啊,也得歇歇啊。”每年春耕时为了给牛补养一下,队里总是要给牛灌点黄酒。这牛也通人性。别人谁灌都不行,唯有海良走近了,拍拍它的脑袋,嘴里念叨几句,它就乖乖地张嘴了。

海良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在队里干活是一把好手,女儿堪称是我们队花,书念到高中毕业,眉清目秀,聪慧文静。小队乃至大队的年青后生几乎个个垂涎欲滴,明里暗里张罗提亲的不在少数,但都被海良婉拒了,最后肥水流了外人田,远嫁到几十里外据说是“门当户对”的一户人家。

令海良不知所措的是,队里根正苗红的贫协主席的女儿金凤盯上了他家的阿二。爱情的力量确实够强大,什么阶级斗争,什么世俗流言,在爱情面前都那么苍白无力,阿凤每天就像橡皮膏一样黏着阿二。限于自己的出身,阿二起先是诚惶诚恐不敢高攀。然而,别看爱情的芽嫩,生命力却格外地强,慢慢地,山前月下,草蓬地头就经常会出现他俩的身影。儿子陷入了蜜海,海良却跌入了苦海:“拉拢贫下中农”,“腐蚀革命干部”,直到“妄图篡队夺权”。大队党支部,大队贫协,清理阶级队伍办公室隔三岔五教育海良,要海良老老实实接受改造,死了翻天的心。海良一边对儿子施加重压,一边苦苦恳求金凤的爹管束好女儿。爱情的力量再强大,在权力、政治面前还是溃败了。

后来,我返城了,从别人的口中听说,阿二最后在隔壁公社也找了个“门当户对”的成亲了。关于海良,他在1995年去世了。这是他家的阿大告诉我的。阿大还说了这么一番话:“我感谢邓小平,抓经济建设不搞阶级斗争,我爹总算也享了几年晚福。”我碰到阿大,是在2005年。

桂凤姐

我认识桂凤姐时,她已经三十岁,有一个女儿。桂凤姐人高马大,厚重结实。一头齐耳短发,一张铜锣面孔,上安一对单眼皮的桃花眼,一个大小适中的鼻子,一张略微显大的薄嘴。桂凤姐出身根正苗红,父亲是公社的书记,母亲是大队的妇女主任,丈夫是现役的军官。所以,她在队里也非等闲之辈,即便队长也让着她三分。

桂凤姐天性好强,干农活在全队妇女里是挑头王,有些瘦削点的后生也不是她的对手。“双抢”割早稻时,挑谷箩那是一脚不来一脚不去的累活、重活。那刚从水田脱粒的稻谷,一担起码在两百斤以上,从田头挑到晒场是青壮的男劳力才能承担的。但桂凤姐照样和他们有得一拼。耕地、耙地等使唤牛的活一般妇女都是不干的,桂凤姐不信邪,照样可以干得顺顺当当。插秧、锄地、割稻那些本就是半劳力干的活,她干起来又快又好。所以,虽然那时妇女最高的工分一般是打全工的7折,而桂凤姐却评到了9折。她说:“同工同酬,男人会干我也会干,评个9折我还觉得委屈呢。”

有一个坚强的政治背景,再加上桂凤姐身强力壮会干肯干,所以她在队里说话做事都透着分量。那时没有承包责任制,出的是大寨工,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地头一立,工分一直”。然而,这立是一样的立,这直可是有长短的。长的立一天是一个工分,短的就0.3到0.9个工分不同了。这个差距怎么框定,这就需要大家来评工分,一般是一年评一次。

评工分是大事,关系到一年的收入,所以大家都虎视眈眈、互不相让。本乡本土的,邻里亲戚的都有人帮着说话,尽可能往高里抬。而我们知青就没人帮着说话,自己又人微言轻,往往是吃亏的。这时如果同桂凤姐平时走得近,她又看着顺眼的,她就会仗义执言。而她如果发话了,九成就定了。我因为平时和桂凤姐还过得去,特别是我有一个知青好友叫志钢的和桂凤姐走得热络,所以也跟着沾了光。

桂凤姐好强还泼辣。眼中揉不得沙子,耳中闻不得闲言。她的娘姨表妹金凤,有一阵盯上了海良家的阿二,她在再三奉劝表妹不见效的情况下,居然冲到海良家,把海良、阿二一顿臭骂。什么“癞蛤蟆吃天鹅肉”“撒泡尿自己照照”“自己摸摸自己的屁股”……反正是贫下中农和“大佃农”是走不到一条道的,要他们死了这心。美蒜烂泥在队里对其他女人都嬉皮笑脸的,在桂凤姐面前从不敢放肆。一天晚饭时,我突然听到隔壁骂声连天,出门一看,桂凤姐正把美蒜刚烧好的一锅饭,连锅带饭甩出门来,甩完又狠狠地扇了美蒜一巴掌,“下日,给你的臭嘴上道闩,再胡说八道我阉了你。”我一看就明白了,准是美蒜这臭嘴不知同谁议论了“半夜狗叫”的事。

桂凤姐年刚三十,正是如狼似虎的当口,丈夫又服役在外,一来二去的,桂凤姐就和志钢好上了。志钢生得清秀挺拔,两道浓浓的剑眉,一对亮闪闪的大眼睛。在我们知青中他和我是好朋友。当初,桂凤姐在出工时老是要和我们派工在一起,干活时对志钢多方照应绣球暗抛,秋波暗送,我也有所察觉,但这天兵天将也不管的事,我是视而不见也不便说话的。已经有了女朋友的志钢虽然是瞎子吃汤圆心知肚明,但也是顾虑多多不敢接这绣球和吃这“秋天的波菜”的。俗话说:“男想女隔座山,女想男隔层纸。”再硬的蒜头也经不得醋久泡,这时间一长也便软化了。

桂凤姐家孤零零矗立在山脚边,同村里大片的屋舍之间约有百米的空旷地带。不知从哪天起,半夜这空旷的地带总是狗叫连连。一次,志钢的女朋友来村里,还住了一夜。第二天,她碰到我向我打招呼:“昨夜让你受挤了吧?”我一听先是丈二和尚不明就里,幸亏马上反应过来,回答说:“还好还好。”也算是把她给糊弄过去了。

其实,“半夜狗叫”在村里是公开的秘密,碍于情面,碍于桂凤姐靠硬的政治背景,碍于桂凤姐为人的好强泼辣,没人敢妄加议论。当然,说回来桂凤姐和志钢也是情投意合的。在志钢即将返城的时候,桂凤姐离了婚,和志钢组成了家庭。志刚返城后也把桂凤姐和女儿接到了城里,并想法子在单位安排桂凤姐做了临时工。

返城后我曾经碰到过志钢,也聊起过他的这场婚姻,他说,有人说他不值,他自己倒认为蛮好的,桂凤姐和他的爹娘都处得蛮开心的。爱情、婚姻真是说不清楚的东西。但正像一个比喻说的,婚姻就像一双鞋,好不好,舒服不舒服,只有穿的人自己知道。

同类推荐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爱情纪事

    爱情纪事

    我是那样钟情于诗,可诗却以她冷静的艺术规律残酷地拒绝着我。我学诗多年,始终不得要领,没有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诗人,我深为遗憾。我一直以为刁斗会捧献出一部挺不错的诗集呢,可事实击碎了我的良好愿望。我总爱在极其美妙的幻想中生活。
  • 帆挂长河

    帆挂长河

    本书为作者诗文选,曾被人评曰:“集半生之年,凝心血之花。”之作。细腻笔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平凡而不华丽的辞藻却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谈父亲

    谈父亲

    本书收录了《窥园先生诗传》、《我的父亲梁巨川》、《八十忆父(节录)》、《父亲·童年》等文章。
热门推荐
  • 飞羽入道

    飞羽入道

    在这个世界里,曾经有一片大陆,在远古之战后,一分为三,化为灵域、圣域和帝域。浩瀚灵域,人欲胜天;苍茫圣域,百兽争雄;凶焰帝域,龙凤无双;一个少年,于最卑微的地方苏醒,带着对身世之谜的执着,向着这个世界吹起了挑战的号角……圣灵乱,风云起,看昔日霸主,今朝再战天!
  • 诗谣赋三部曲:红莲赋

    诗谣赋三部曲:红莲赋

    “哪怕我逆天改命,哪怕我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阿笙啊,如果有一天,我再见到你,却忘了该如何微笑,那该如何是好啊……”“你看,我还不是一样找到你……顾清笙。”红色的身影踏莲而来,乘风而去。故人兮,故人兮,故人今何在兮?忘川,孟婆,女魃,九命猫,黄粱梦,周庄蝶……神仙妖魔,一切的一切,在于一个“缘”字。而她成全了别人的爱,却偏偏得不到自己的爱……红莲亦紅莲,轻吟一曲红莲赋,墨染千年红莲舞,万年光阴谁相付?腹黑傲娇萝莉vs天然呆色盲少年爆笑来袭!
  • 灵性塑造

    灵性塑造

    本书从日常生活及生活细节的各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智商、情商、财商;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启迪孩子的心灵,及早发现孩子天生具有的优势。
  • 秦祖

    秦祖

    一梦三千年,物是人非;狂歌九万里,豪情依旧;是谁,背负了苍生的沉重?又是谁,甘为众生造物?一朝俾睨时,只叹……竟无人可与我共领风骚!
  • 神棍至尊

    神棍至尊

    自他醒来之时,竟是悲哀地发现自己丢了二十几年的记忆。他不过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为了生存,不得已做起神棍,受尽奚落冷视,尝尽人情冷暖。那丢失的二十年究竟隐藏着什么?
  • 绝才圣灵师:一手遮天

    绝才圣灵师:一手遮天

    宁羽墨,鬼煞组织的智囊,人称“宁天机”。只因为研究偶然得到的一颗珠子,她穿越到了洛天大陆。宁羽墨,苍冷帝国宁相国府的草包庶女。天生废材的她,从小就被欺凌。因为太兴奋,结果兴奋死了。再次醒来已经是崭新的灵魂。也意味着洛天大陆的平静即将消失。至于灵兽么?有一只白色的球,整天要吃灵晶,你们谁要,老娘双手捧上。一张圣旨到,竟然让她嫁给快要病死的帝国九千岁?还说什么是她的荣幸,说什么她给九千岁陪葬是他宁相国府的恩赐。你宁相国府的恩赐关老娘什么事?
  • 无良女配别嚣张:快穿吧,小炮灰

    无良女配别嚣张:快穿吧,小炮灰

    同样是快穿,同样是攻略,同样是炮灰,凤慕白觉得自己的命苦了点儿。棺材做媒介你见过吗?穿成异性你见过吗?回回攻略的都是那张万年脸你见过吗?没见过!摔,我要革命!!为了不被看腻,会长大人化身男配:霸道总裁,黑化大哥,温柔学长,炮灰皇子,无良师父,冰山军哥……(╯‵□′)╯︵┻━┻,怎么只有您一人?会长大人,请您认真贯彻星际条例,如……论对象的多变性!
  • 逆天浴血

    逆天浴血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在这片大陆上,人类不信别人,不礼佛、不拜//只信自己,古兽、妖、神、鬼横行大陆!主角却屠神、戮鬼、弑妖、踏上修仙一途!
  • 黑暗都市之血色枭雄

    黑暗都市之血色枭雄

    这是一个黑暗的都市,一个令世界颤抖的兵王领着一群悍不畏死的兄弟,用金钱和鲜血,铺就一个黑暗帝国,情义相挺,患难相扶,最炙热的思念,最铁血的较量,最真挚的爱情,且看天浪为大家打造黑暗都市三部曲,黑暗都市之血色枭雄!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