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95800000012

第12章 宋元明清小品

黄冈竹楼记

“说明”

王禹僻(954~1001年),宋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字元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以敢言著称,在太宗、真宗二朝曾几次向朝廷建议裁减冗兵冗员,以巩固国防,但屡遭贬谪。真宗时,修太宗实录,他直书史实,为宰相所恶,出知黄州。后迁蕲州病卒。本文是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被贬黄州刺史后第二年所作。竹楼,韵事,竹楼记,韵文也,必极力摆脱俗想方佳。此作妙在用“消遣世虑”四字摆脱一切,纸上亦觉幽阒辽宣,不可具状也。确是楼,确是竹楼,确是默坐竹楼。令人读之如在画图。它表现了作者官场失意,寓情山水,既安逸自乐,又凄楚悲凉的感情。

“原文”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乌,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复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白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译文”

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像房椽一样粗细,竹工破开它,把竹节削平后,用来代替陶瓦;每座房子都是如此,因为竹瓦价钱便宜而又省工时。月城的西北角,城上垛口已经坍塌,野草丛生荒乱污秽,我便利用这地方盖了两间小楼,小楼与月波楼相连通,远望可尽揽山色美景,平视可赏玩湍急江涛,环境幽静,视野辽远,不可一一描述。夏季里最适宜下暴雨,雨泼竹瓦会发出瀑布的声响;冬季里最适宜有急雪,雪击竹瓦会发出碎玉的声音。这里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这里适宜咏诗,诗韵清新绝妙;这里适宜下棋,落子声丁丁悦耳;这里适宜投壶,投箭声铮铮动听。以上这些佳趣都是竹楼所给予的。在公事完毕后的闲暇日子里,披上鹤氅衣,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上高香默默静坐,味思玄理,清除个人杂念,排解人间俗虑。此时,水色山光之外,只见江中的风帆沙洲上的水鸟,和那远山的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醉苏醒,烹茶烟歇,送走西阳,迎来皓月,这时您会感到,这真是谪居生活中的最佳去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论高是够高的了,那井干楼、丽谯楼论华美是够华美的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储藏妓女,唱歌跳舞罢了,那不是高雅的失意文人的事儿,我是不会干的。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仅可以用十年,如果铺双层,能用二十年。唉!我于至道乙未年,从翰林学士被贬滴滁州,丙申年转到广陵,丁酉年又召人中书省,戊戍年的除夕日,又有被贬黄州的诏令,己亥年闰三月我来到这黄州。四年里边,我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何处,难道我还怕这竹楼容易朽毁吗?后来的人如果和我志趣相同,接着对它进行整修,那么这竹楼也就不会朽毁了。

岳阳楼记

“说明”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城西门上,三层,始建于唐初。传原为三国吴鲁肃阅兵楼。唐天宝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有咏岳阳楼的诗,其名渐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第二年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记以示纪念。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写下了这篇记文。此时正值“庆历新政”变法运动失败,作者和同事们贬迁外地之际,他抛开了一般迁客骚人的个人伤感之情,抛开了被前人写尽了的岳阳楼大观,紧紧抓住登楼揽物异情,写出悲喜二意,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和抱负。这种跳出个人得失狭小圈子而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对后世影响很大。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郡守。到第二年,政务办得很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废置了的事情都要兴办起来:于是就重新翻修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家、今人诗赋都刻在上面,并要我写篇文章把这事记述下来。我看巴陵的大好景色,全集中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水大流急,浩瀚宽广;早晨一派光辉,傍晚云罩雾障,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它北通巫峡,南达潇湘,遭贬的官员、失意的文人多到这里游览,观赏景物的心情,能说没有不同吗?像那霪雨连绵下个不停,数月也不放晴的日子,阴惨惨的狂风怒吼着,混浊的浪涛涌向天空,日月星辰隐去了光辉,高山峻岭藏得不见了踪影;来往客商停止通行,船桨断折桅杆倒倾;黄昏时一片幽暗,似乎听到猛虎怒吼山猿啼鸣。这个时候登上此楼,就会产生离开京都,怀念故乡,担忧诽谤,害怕讥讽,满目凄惨冷落,感慨至极而悲伤的心情。至如春光晴和,景色鲜明,湖面平静波浪不兴的日子,天水一色,碧波万顷;沙鸥时飞时落,鲜艳的龟儿悠然地游动;岸上的芷草和沙洲兰花,芳香袭人郁郁葱葱。有时长空烟云散尽,湖面皓月照耀千里,微波浮动的月光像金子在跳跃,静水映出的月影如潜沉的白壁;渔人的歌声彼此唱和,他们的快乐哪里有尽极?这个时候登上此楼,就会有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光荣耻辱全都忘却,像在微风中端杯饮酒那种喜气洋洋的心情。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以上两种情况都不一样,那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他们不因环境的顺心而喜悦,也不因个人的失意而悲伤;身居朝廷的高位上就忧虑百姓们的疾苦;身处乡野远地时就忧虑君王的军国大事。这就是说,身入朝堂也忧虑,退出朝堂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说:“天下忧虑的事先忧虑,天下快乐的事后快乐”吧!噫!要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向谁学习向谁看齐呢?

谢氏诗序

“说明”

谢氏,指作者友人谢景山的妹妹陈安国妻谢希孟。希孟娴淑能诗,德才不在其兄之下,景山为男子,能少年中进土,从贤豪者游,以善歌诗得闻于当时,“而希孟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于世”,作者深为不能使这样的才女名显后世而愤慨而遗憾。能为妇女公开鸣不平,是本文的光彩之处。从景山引出景山母,从景山母引出景山女弟,衬托绝工,立言有体。拈出庄姜,许穆夫人录于仲尼,乃序闺阁诗第一妙文。

“原文”

天圣七年,予始游京师,得吾友谢景山。景山少以进士中甲科,以善歌诗知名。其后,予于他所又得今舍人宋公所为景山母夫人之墓铭,言夫人好学通经,自教其子,乃知景山出于瓯闽数千里之外,负其艺于大众之中,一贾而售,遂以名知于人者,系其母之贤也。今年予自夷陵至许昌,景山出其女第希孟所为诗百余篇,然后知景山之母,不独成其子之名,而又以其余遗其女也。景山尝学杜甫、杜牧之文,以雄健高逸自喜。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有古幽闲淑女之风,非特妇人之能言者也。然景山尝从今世贤豪者游,故得闻于当时,而希孟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于世,昔庄姜、许穆夫人录于仲尼,而列于“国风”,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时人而取信于世者,一为希孟重之,其不泯没矣。予固力不足者,复何为哉!复何为哉!

“译文”

天圣七年,我初次进京,结识了好友谢景山。景山年纪轻轻便中了甲科进土,由于善于写诗而闻名。后来,我在别的地方又得到了当今舍人宋公所作的景山的母亲老夫人的墓志铭,说夫人爱好学问精通经书,自己教儿子诵读,这我才知道景山从瓯闽数千里外来到京师,在众多的文人才士之中,凭仗着自己的文才一次考试便中了甲科进士,自己的名字终于被人们所知的原因,是他母亲的德才造成的呀。今年,我从夷陵到了许昌,景山拿出他妹妹希孟作的诗百篇让我看,然后,我又知道景山的母亲,不仅是使她的儿子成了名,而且又把用不完的才德传给了女儿。景山曾学习过杜甫、杜牧的诗文,以强健有力,高超俊逸自喜。希孟的文辞特别隐约深厚,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有古代安静文雅贤良女子的风范,不仅仅是一个能诗能文的女子。但景山曾跟当今卓越的才德之土交往过,因而能在当今出名,可希孟不幸是个女子,不能自我表现显扬于世。从前卫庄姜和许穆夫人被孔夫子所选录编排在《诗经》的“国风”部分,如今要有位杰出的伟大人物,能够评品当今人物而又被后世所接受的,能为希孟推重一下,她就不会被埋没无闻了。我本是个力量不足的人,又能干些什么呢?我又能干些什么呢?

伶官传序

“说明”

伶,是对歌舞艺人的古称。伶官,就是宫廷中的乐官。本文是作者所编《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言,题目是后人加的。文章通过对后唐兴衰败亡过程的分析,总结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强调了人在国家兴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叙事说理,紧密结合,说服力很强。始为变徵之音,继为羽声,慷慷读之,不觉起舞。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之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入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

喔嗬!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在于上天的旨意,难道不也在于人为吗?探讨一下后唐庄宗获得天下和失掉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的时候,把三枝箭交给庄宗李存勖并且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把他扶植起来的;契丹,曾同我结盟相约为兄弟。但是,他们都背叛了晋国归附了梁国。这三家敌人未灭,是我最大的余恨和遗憾。现在给你三枝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仇恨和报仇雪恨的遗志。”庄宗接受了三枝箭后便把它供藏在太庙里。以后每逢用兵打仗,就派遣有关官员用一少牢祭礼向太庙祝祷辞行,并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起来,背在背上一马当先,在前边开路,等到胜利归来再把箭上还太庙;当庄宗用绳索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献与太庙,把三枝箭上还先王灵位之前,而禀告大功告成的时候,可称得上豪壮之极了啊!可是等到仇敌己被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夜里一声呼叫,作乱的便四方响应,弄得自己惊慌失措向东出逃,还没有见到叛贼,护驾的士卒就已经逃散,君臣相顾,竟不知投向何处;至于割断头发对天发誓,上下悲号泪湿衣襟,这又是多么的虚弱啊!这难道是取得天下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吗?抑或是那事业的成功和失败都是人自身决定吗?《尚书·大禹谟》说:“骄傲自满定然招致祸损,谦虚谨慎就会得到益处。”忧思勤劳可以建立国家,安逸享乐可以国破身亡,这是客观的规律。所以当他兴盛的时候,天下所有的英雄豪杰都不能和他抗争;可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歌舞艺人围困住他,就能使他身死国亡,被天下人所讥笑。由此可见,那祸患常常是由细小事情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而人的才智勇气又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事所束缚所扼制,所溺爱的难道仅仅限于歌舞艺人吗?因此,我写了这《伶官传》。

道旁父老言

“说明”

王令(1032~1059年),北宋诗人。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以教书为生,颇受王安石所推重。作品不多,部分诗篇能揭露社会矛盾,对现实表示不满。代表作有《暑旱苦热》、《饿者行》等。本文借路旁一老人的话,揭露了所谓的太平盛世存在的社会矛盾,并指出百姓缺衣少食应由统治者负责任,怨不得百姓。王子人稚齿利,穷问到底,父老谙于世故,吐露真言。

“原文”

道旁父老髯而黑瘠,天甚寒,衣破上而露下。王子遇而嗟之。父老曰:“小子何为嗟?”答曰:“翁老矣,衣食不足以胜寒饥,筋力已疲,不肖窃有志者,故敢嗟。”父曰:“子来前,吾语尔。夫畜牛者求刍,食犬者怀饵,然则尸之者宜若然耶。且不知吾辈又尸之谁也?无乃亦宜马牛其思欤?”答曰:“太平之世,明天子在上,四民各获其利,衣食所不足者,游惰之民尔!虽然,翁胡为至是?”父曰:“天时连凶,有田不足以偿租赋,子孙散去,不能见保。然则,为老人者尚有罪耶?”谢之曰:“翁无多怨,岁饥尔,奈之何!”父怒曰:“饥何罪耶?受人之羊,匪牧是思,十羊其来,九皮而归,曰羊病死,奚牧之非,然则可乎?小子未可与语也,又何志之有耶?”投其杖而去。追而谢之,不复应。

“译文”

大街上有位老爷爷,长长的胡子,又黑又瘦,天气很冷,他上衣破烂下衣露着肉。王子遇见了他并为他而叹息。老爷爷问:“年轻人为什么叹息呀?”王子回答说:“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衣食不足以抵挡饥饿和寒冷,筋力疲惫,看来不是暗自怀有远大志向的人,因此而叹息。”老爷爷说:“年轻人你过来,我告诉你。养牛的人要想法为牛割草,喂狗的人要想着为狗调配饵料、既然这样,那么负责喂养的人是应该割草、调饵,尽到自己的责任的。但是我们这些人又是归谁负责呢?恐怕也应该像对待马牛那样给予考虑吧?”王子回答说:“太平盛世,圣明天子在位,士农工商都能获得生活来源,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恐怕只有游手好闲的懒人吧!既然是这样,老先生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老爷爷说:“连年天灾不雨,田里的收获不够缴租税的,子孙们都逃荒走了,因此我生活没有保障。那么,我做老人的难道还有罪过吗?”王子便解释说:“老先生不要有那么多怨气,年景不好,这又能怪谁呢?”老爷爷气愤地说:“年景不好有什么罪过?接受人家的羊,不考虑如何把它放牧好,送来十只羊,送回去九只皮,反说是羊病死了,哪里是放牧者的错误,那么这说得过去吗?年轻人你还没资格和我谈论这些问题,你哪里又有什么远大志向呢?”说着气得抖动着拐杖走了。王子追上前去向他道歉,老人不再回答问题,不再理他。

墨池记

“说明”

墨池,是古代著名书法家洗笔砚的池塘。如河南陕州有汉代书法家张芝的墨池,浙江绍兴县有晋王羲之墨池,传江西临川亦有王羲之学书墨池。本文就是曾巩为临川墨池写的记,它说明任何技能的成就皆非“天成”,都要靠刻苦学习,人的道德修养尤其要刻苦。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自休于此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其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耶?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耶?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耶?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文”

临川城的东面,有块不太显眼的高地,下临溪水,叫做新城山。新城山顶上,有个低洼方长的水池,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上说的。王羲之曾学习张芝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全都黑了,这就是他那池子的遗迹,莫非是真的吗?当羲之不可勉强做官时,曾遍游东方名山,并到达东海之上,以便在山水间求得心情的愉快,难道有正在自由自在地纵情山水的情况下,又曾经来到这地方休息而练习书法吗?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成熟起来,就他的艺术成就来说,那也是靠着自己的刻苦精神和坚韧毅力才取得的,并不是天生就是个大书法家。但是后世学习书法的人没有能赶上他的,莫不是他们的学习精神不如他吧?由此看来,学习精神和毅力怎么能够缺少呢?更何况是想深入学习道德求得高深造诣的人呢?墨池的上面,现是州学的学舍,教授王盛先生恐怕这池子不被人们所了解,便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字挂在两楹柱间作为标示。他又对我说:“希望您能写一篇记文。”我猜王先生的内心,难道不是由于喜爱别人的长处,即使一技之能也不让它埋没,而又因此连他的遗迹也一并重视吗?或者还是想宣扬王羲之的事迹用来勉励那些来这里求学的人呢?人有一技之能,就使后人尊崇到这种地步,何况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留下的风范和思想,使后世大受其影响,那又该怎么样呢?

重游赤壁赋

“说明”

这是苏轼第二次游赤壁后写下的文赋。苏轼是触景而生情,并非为情而观景。理应游罢赤壁就写出了赋文,决不会两游之后同时写出两赋分出前后,看来王锡周更《前赤壁赋》为《游赤壁赋》,《后赤壁赋》为《重游赤壁赋》是正确的,应从。把赋分作前后当是后人擅改。参看《游赤壁赋》说明部分。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携衣而上,履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将夜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侥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土顾笑,予亦惊寤。开门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来,要回到临皋馆去,有两位客人随我一块经过黄泥坂、这时已经下过霜,树叶全落光了。走着人影投射在地上,抬头看见皓月当空。环顾四周景色,心里非常快乐,于是边走边吟诗唱和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又叹息道:“有客人没有酒喝,即使有酒喝也没有菜肴。皎洁的月光,徐徐的清风,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撒网捕得条鱼,大嘴细鳞,样子像松江鲈鱼。但是从哪里弄得到酒呢?”我回到家里同妻子商量这事。妻子说:“我有不多的酒,藏了好久了,就是等你接济不上时随时需用的。”于是我和客人带着酒和鱼,再到赤壁之下游玩。这时江流冲击着礁石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千尺高耸,山比过去显得高了月亮也显得小了,江水落下去了礁石也露出来了。这才过了多少日子,已认不出江山原来的面貌了!我于是拽起衣襟上岸,踩着险峻的山崖,披开丛生的杂草,蹲上状如虎豹的山石,爬上曲如虬龙的枝梢,伸手去翻高处鹘鸟栖息的巢窝,从高处俯视冯夷宫府之窈窈,两位客人未能跟从我上岸。忽然一声长啸,划破天空,草木为之震动,山谷回旋着响声,山风忽地刮起,掀起江水波涌。此时我顿生忧愁和悲凉,不由得严肃而恐惧起来,吓得我感到再也呆不下去了。于是从山崖上下来,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将近夜半,环视四周,寂静无声。正巧有只孤鹤从东方横江飞来,翅膀张得车轮一样大,像穿着道黑裙白上衣,“戛”的一声长叫,便迅速地从我的船上掠过向西飞去了。一会儿,客人离船而去,我也回到临皋馆就寝休息。梦里见一道士穿着道服飘然而至,从临皋馆经过。他朝我作了个揖说道:“这次赤壁之游玩得开心吗?”我问他姓名,他低着头并不回答。“喔嗬噫嘻!我知道了。昨天夜里,飞叫着从我的船边掠过的,不是您吗?”道士只是笑而不语,我也一惊醒来。开门去寻找他,再也看不见他在何处。

方山子传

“说明”

方山子,就是陈慥。陈慥,字季常,太常少卿陈希亮之子。苏轼的好友。元丰四年,苏轼为他作了这小传。作者赞扬了陈慥虽家财万贯,世有勋阀,却不慕富贵,鄙夷仕途,看破红尘,遁居山林的愤世嫉俗行为。起落转换,因势变化,曲折顿挫,慷慨淋漓,轻描淡写,人物须眉毕现。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之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至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敬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侠义之土都很拥戴他。年纪稍大,他一改过去,开始发愤读书,想通过这条路施展才能,在当世干一番事业,但时运不佳,始终不被人赏识。到了晚年,他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歧亭的小镇上。他住茅屋吃粗食,不和世人交往。他抛弃车马,毁掉士人装束,徒步行走,山里人谁都不了解他的底细。他们见他戴的帽子,顶是方的而且高耸,都说:这不就是古代方山冠留下的样子吗?于是称他为“方山子”。我被贬官往黄州去时,打从歧亭经过,恰好遇他迎接相见。我看见他说:“喔嗬!这不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吗?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呢?”方山子也吃惊地看着我,寻问我为什么被贬到了这里。我告诉了他原因。他听罢,开始是低头沉默不浯,接着是仰首朝天大笑。笑罢便呼叫着要我到他家住几天。他家里方丈土室空荡冷清,而妻儿奴婢却都从内心里显出得意满足的样子。我见到这种情况感到十分吃惊,独自在想:方山子年轻时,酗酒任性,喜好剑术,挥霍钱财真像挥撤粪土一样。十九年前,我在凤翔时,曾见方山子由两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带着两枝箭,在西山游猎。前边飞起一只喜鹊,方山子便命两骑追射,结果都没射下来。于是方山子奋马独出,一箭就射下来了。因而他就和我在马上谈论起如何用兵以及古今成败兴亡的道理,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时代的豪杰。如今想起来才隔几天哪,他那精悍的神气,依然表现在眉宇间,而这难道是一位山林中隐居的人吗?而方山子的先世是对国家有功勋的,应当依制承袭得到官职,假使让他在官场做事,那现在也早已显贵闻名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式的宅院雄伟富丽,可和公侯世家相比;河北也有田产,每年有上千匹丝帛实物地租的收入,就这些也足足可以富裕安乐地生活。但是他都统统抛弃不要,偏偏来到这穷山中过隐居生活,这或许是对富贵功名不满意才这样的吧?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异的人,常常是假装癫狂,蓬头垢面,污秽满身,但很难接近他们,方山子或许会见过这些人吧?

燕论

“说明”

燕国为什么会灭亡?作者认为是因为未能坚持“以耕战自守”的防御政策造成的。吴国的灭亡,也是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学习乘车战射“与晋楚力争”的结果。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不是燕吴甘心情愿放弃闭关自守的防御政策,而是当时的列国斗争形势发展到了使他们不得不改变政策。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拼死相争。在弱肉强食,群雄争霸的情势下,作为小国,要想生存下去,实在难啊。议论能于他人忽略处着精神。

“原文”

燕,召公之后。然国于蛮貊之间,礼乐微矣。春秋之际,未尝出与诸侯会盟,至于战国,亦以耕战自守,安乐无事,未曾被兵。文公二十八年,苏秦入燕,始以纵横之事说之。自是,兵交中国,无复宁岁,六世而亡。吴自太伯至寿梦,十七世不通诸侯。自巫臣入吴,教吴乘车战射,与晋楚力争,七世而亡。燕吴虽南北绝远,而兴亡之迹,大略相似。彼说客策士,借人之国,以自快于一时可矣,而为国者,因而循之,猖狂恣行,以速灭亡何哉?夫起于僻陋之中,而奋于诸侯之上,如商周先王以德服人则可,不然,皆祸也。至太子丹,不听鞠武而用田光,欲以一匕首毙秦,虽使荆轲能害秦王,亦何救秦之灭燕?而况不能哉?此又苏秦之所不取也。

“译文”

燕国,是召公的后代。然而,由于国家处于不开化的少数民族中间,典章制度很不完善。春秋时期,未曾出来和诸侯会盟,到了战国时候,也还是采取耕田备战的自我防御政策,国家一直安然无事,未曾遭受战争祸乱。鲁文公二十八年,苏秦到了燕国,才开始用合纵还是连横的事劝说燕王。从此以后,中原各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争,没有一年安宁过,经过六代国君燕国就灭亡了。吴国从太伯到寿梦,十七代国君都不和诸侯各国交往。自从巫臣进入吴国,教会吴人驾车射箭,这才开始和晋国、楚国拼力相争,结果经过七代国家就灭亡了。燕国,吴国虽然一北一南相距甚远,但兴亡的情况却是相同的。那些游说他人为人出谋划策的人,借助别人的国家,以图自己一时的痛快是可以的,但治理国家的国君,于是就顺从他们,任他们肆意妄行,随心所欲,从而加速国家的灭亡这是为了什么呢?从偏远落后的地区兴起,在诸侯奋争中而想居于上位,如果能像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用恩德使百姓归服那是可以的,不然的话,带来的全都是祸灾啊。至于太子丹,不听从鞠武的建议而采纳田光的计划,想用一只匕首灭亡秦国,即使荆轲能刺死秦王,又怎能挽救秦国对燕国的灭亡呢?更何况没有刺死秦王呢?采取行刺的办法,就是苏秦也是不会采用的。

与叔兴书

“说明”

韩驹,北宋末词人,字子苍,仁寿(今属四川)人。徙居汝州(今河南汝县)。官至中书舍人。这是他给叔父韩兴的信的节录,表达了他对时局的看法。他认为对敌斗争,不应虚张声势,盲目进攻,应摸清敌情,静以待时。虚张声势,只能招来民怨和兵变。

“原文”

浮江二千里,眼厌旌旗,不料到此复见扰扰也。然驹间关自贼中来,最能言其情状,若无内应,决不能入,故须静以俟之。扰则民怨,惊则民骇。二者足以召变,不可不知也。

“译文”

在大江上航行了二千里,看够了旌旗,没料想到这里又看见旌旗纷纷乱飘。但是,我历尽了艰难险阻从敌人那边辗转归来,对那边的情况最有发言权,如果没有内部人员接应,是绝对打不进去的。因此,眼下必须按兵不动以等待好的进攻时机。过于纷扰则使百姓怨恨,过于惊动则使百姓骚乱。扰民、惊民容易召来兵变民反,对此不能不了解啊。

劝学说

“说明”

朱憙(1130~1200年),南宋学者,理学家。字元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乐律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在哲学上,他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气关系学说,后称“程朱理学”。他的学说为当时和后来儒学正宗。他曾遍注典籍,所著《四书集注》对历世影响极大,为科举必考之书。本文指出了学子的通病,应录之,作暮鼓晨钟。

“原文”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已矣,是谁之愆?

“译文”

不要说今天不学习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习还有来年。日子一天天在流逝,时间不会因我而延伸。咳!算了吧,自己不长进,您说这是谁的过错呢?

送郭银河序

“说明”

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杰出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国子监博士,宝谟阁学士。他关心国事,正直敢言,忤孝宗,不得重用。恨韩雇胄误国,忧忿而死。其诗平易自然,清新活泼,时称“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或“南宋四大家”。本文是他为术士郭银河写的赠序。他赞颂了郭银河虽身处困境,也要“以人徇技,而不以技徇人”的志节和精神,为世间轻于气节者痛一针砭,寓意深长。

“原文”

予闻郭银河妙于数,其谈祸福多奇中,其书移溪先生、尚书刘公,又奇中之尤者也。乾道戊子十一月二十日来谒予,貌甚古,醉甚辩,如轩辕弥明之长颈楚语也。于十二子、五运六气,言之如汉廷诸先生之论治也,如秦医和、缓,汉太仓公之知病也。予惊且奇之,与旧所闻无所不及而又有加焉。予问之曰:“子之技前于人,而子之贫亦前于人,独何哉?”银河仰而笑,俯而叹。曰:“技不负予也,子惟恐负技也。惟恐负技,故以人徇技,而不以技徇人,其于人也,不有所迎而有所攫,以至于斯也。然予之贫可守,而予之守不可悔。”予益奇之,如银河者,其隐于技者欤?挟技者必有求,求不得,则罪其技。自技而至贫,自贫而之悔,自悔而无所不至也。不为此者希矣!如银河者,其隐于技者欤?

“译文”

我听说郭银河精通占卜技艺,他预测的祸福大多神奇般地符合实际,他描述移溪先生和尚书刘老先生的情况,又是神奇般地言中的事情中的最突出的两件。乾道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他来拜见我。他相貌很古朴,说话很有口才,善于辩论,说起话来像轩辕弥明伸着脖子,操着楚语争辩一样,他对于十二子、五运天气,说起来就像汉朝朝廷上众贤良文学之士同御史大夫桑弘羊辩论治国之道一样,滔滔不绝。他又像秦医和、医缓及汉太仓公了解病情一样,清楚事物。我感到吃惊和奇怪,这跟我过去听到的有关他的情况没有不相符的并且超过了听到的情况。我问他说:“您的技艺比别人精湛,而您的生活也比别人贫寒,这是什么原因呢?”银河仰起头来笑了笑,又低下头来叹息道:“技艺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惟恐对不起技艺。惟恐怕对不起技艺,所以才为了技艺而牺牲个人,而不为了个人而牺牲技艺。我为别人占卜,没有什么逢迎而是有所触犯,因此才落到如此地步。但是我的贫寒是应该坚守的,我坚守贫寒是决不应该后悔的。”我更加感到他是一位奇异的人了,像银河这样的人,莫非是在技艺掩饰下的隐士吧?仗恃技艺的人,对人必定有所要求,要求达不到目的,必定归罪于自己技艺不精。从技艺而到贫寒,从贫寒而到后悔学习技艺,从后悔学习技艺开始,那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得出来了。不是这样做的人那是很少的。像银河这样的人为技艺而甘守贫困,大概是在技艺掩饰下的隐士吧!

岳飞论

“说明”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民族英雄,杰出将领。字鹏举,相州(今安阳市)人。生在汤阴,长在内黄。少时务农,家贫力学。宣和四年应募从军,起于行伍。曾为宗泽部将,后升至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他屡败金兵,战功卓著。绍兴十年,他大破金兀术主力于郾城,进军朱仙镇,收复郑州和洛阳等地。他坚决主战,反对议和。此时秦桧欲尽弃淮北地与金人议和,一日降十二道金牌召其还师。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绍兴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秦桧杀害。孝宗时昭雪平反,复其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作者通过对岳飞的评论,抒发了对爱国将领的无限感慨,抨击了南宋小朝廷为偏安一隅而杀害忠良的无耻行径。作者章如愚,字俊卿,宋金华(今属浙江)人。累官至国子博士。忤韩惋胄罢归,结草堂山中,与弟子讲学,时称草堂先生,著有《山堂考索》。

“原文”

天未厌宋,王秉忠肝义胆以生;天未亡金,王抱赤心愤气以死。天乎,丰其才矣,使不啬其用,大其任矣,使不狭其成,虽九庙之耻,立谭可雪,何但纾一邑之难?虽河北二百州之版图,不崇朝而复,何至悠悠岁月,尚守江南十数道之疆域耶?

“译文”

上天并没有厌恶宋朝,所以使鄂王怀着忠肝义胆而降生人间;上天也并没有要金朝灭亡,所以又使鄂王怀着赤胆忠心,愤懑地死去。上天啊,赋于他丰富的才干,假如不限制他的发挥,交给他重大的职责,假如不约束他的成功,那么即使亡国的耻辱也可谈笑间立时洗雪,哪里只是解除一个城邑的祸患呢?即使河北二百来个州郡地方,用不了一个早晨也可收复过来,何至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只是守着江南这十来个道的疆域呢?

赠汪水云

“说明”

汪水云,名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子。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元灭宋,随三宫被掳北去。据亲身经历,写了许多纪实诗篇,感情沉痛,饱含哀愤,有“诗史”之称。后回杭州,成为道士,不知所终。有《水云集》、《湖山类稿》传世、本文是作者读了水云的诗后写的感想。周方,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

“原文”

余读水云诗,至丙子以后,为之骨立。再嫁妇人望故夫之陇,神销意在,而不敢出声哭也。山阳夜笛,闻之者四壁皆为哽咽;正平操挝,听之者三台俱无声韵。噫!水云之诗,真能使人至如是,至如是其感哉!

“译文”

我读水云的诗,读到丙子年以后,真为他的哀伤而消瘦。他像是改嫁的妇女一样,看见前夫的坟墓,精神憔悴情意依旧,但是不敢哭出声来,又像在山阳夜里有人吹笛,听到的四邻们都为之哽哽咽咽地哭泣;又像足祢正平正在持槌击鼓,听到的大臣们都没了官腔官韵。噫!水云的诗,真能使人感动到如此地步,感动到如此地步啊!

里社祈晴文

“说明”

里社,古时里中祀土地神之处。里,民产居处;社,土地神。题意是,在上地庙祈神让天气放晴的祭文。方孝孺,明文学家,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人。惠帝时,任侍讲学士。朱棣兵入京师,命他起草登极诏书,不从,被杀。受株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之字押句,如闻羯鼓,庐陵“醉翁亭”嗣音也。祈神乎?祈上官乎?

“原文”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继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闵,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者,苟岁之丰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不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之。敢告。

“译文”

百姓们生活穷困已到了极点!种植五谷饲养牲畜的收获,本来是要用来增加家庭收入的却被官吏们夺去了。被官吏夺去,也不敢抱怨生气,在这种情况下,要补偿前边的损失,只有盼望今年秋季有个好收成了,可偏偏风雨连绵神又给予惩罚,上好的庄稼快要成熟,覆盖着原野煞是喜人,不料淫雨暴风,持续一个多月,结果全都倒伏,子粒尽被磨掉。现在虽已无可奈何,但残留下的禾穗子粒,没有被风刮水冲的,尚有百分之十可望收获。土地神您为什么不赶快上禀天帝让他阻止住淫风暴雨泥?官吏们贪财无度而又昏庸糊涂,眼看着百姓穷困而不怜悯救济,百姓们认为他们不值得怪罪,而没有怪罪他们。土地神您明智聪察而又仁慈怜人,为什么要效法官吏们的行为,而不考虑拯救百姓且使他们活下去呢?百姓们虽然蠢笨愚昧,不会讨好逢迎神灵,但春秋两季报谢祭礼报答神的赏赐,只要不是年景不好,从未敢怠慢过。假如百姓们没饭吃,那对神电是不利的啊!您为什么看不到这一点呢?百姓的性命掌握在神灵手里,可不像官吏是暂时处于官位,会突然被别人代替而不相联接呀。隐瞒下情不向天帝禀报,百姓们就会有罪受。了解民情而不加以体怜救助,这样做可以或是不可以,还是请神您来决定吧。我们斗胆冒昧地向神禀告。

答寇子惇书

“说明”

康海,明戏曲家,陕西武功(今陕西兴平)人。字德海,号对山,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工诗文,善制曲。其作品有杂剧《中山狼传》,散曲《沜东乐府》和诗文《对山集》。本文是他写给友人寇子惇的回信。正德间,宦官刘瑾乱政被诛,康海名列瑾党,亦被免职。文章反映了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康海,被免职后的心情,寇子惇,名天叙,榆次(今山西榆次市)人,正德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累擢应天府丞。武宗南巡,江彬等怙宠为虐,天叙力与之争,民得不困。官至刑部右侍郎。

“原文”

放逐后,流连声伎,不复拘检,垂二十年,人苦不自知,仆既自知之,而又自忘之,此则深惑尔矣。有丑妇被黜者,借邻女之饰,更往谓夫曰:“曩以不修,子故弃妾。今修矣,子何辞焉?”其夫拒趋而出。其姊尤之曰:“一出已羞,更复何求?”其言虽鄙,可以理喻,惟万万念之。

“译文”

我被免职弃用以后,一直迷恋歌舞戏曲,不再拘束检点,至今将近二十年了,人们都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既自己了解自己,却又自己忘掉自己是何许人,这很使人不解啊。从前有个丑妇人被丈夫体弃了,她便借用邻家女子的妆饰把自己打扮起来,然后又跑到丈夫跟前对丈夫说:“过去因我不爱打扮自己,所以您把我休弃了。现在我爱打扮了,您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丈夫仍然不要她并立即把她赶了出来。她的姐姐抱怨她说:“第一次叫人家休弃就已经够丢人的了,你又去向人家要求什么呢?”这些话虽然粗俗,但从中可以体会出许多高深的道理。我只有千遍万遍地去思考它。

题元祐党碑

“说明”

元丰八年,宋神宗死,哲宗即位,改元为元祐。哲宗年幼,由高太后听政,用司马光为相,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排斥王安石等人,史称“元祐更化”。哲宗元祐九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改元昭圣,起用章惇,擢用蔡京等人,恢复王安石新法,力排元祐群臣,视司马光等为奸党,称“元祐党人”。当时元祐群臣贬窜死徙殆尽,蔡京犹未惬意,又命筹其罪状,将司马光为首的“奸党”,自书为大碑,刻石文德门并遍颁郡国。这就是元祐党碑。本文是倪元璐为元祐党碑碑帖题的辞。本文伟论惊人,气骨峻嶒,丰姿韶美,笔力纵横,似为东林党人树立旗帜。倪元璐,明上虞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崇祯初,魏忠贤遗党杨维垣护持旧局,力扼东林党人,元璐抚疏击之。累迁国子监祭酒,李自成陷京师,自缢而死。善行草,工画山水竹石。

“原文”

此碑自靖国元年毁碎,遂稀传本,今获见之,犹钦宝篆矣。当毁碑时,蔡京厉声曰:“碑可毁,名不可灭也。”嗟呼!乌知后人之欲不毁之更甚于京乎?诸贤自涑水、眉山数十公外,凡二百余人史无传者,不赖此碑,何由知其姓氏哉?故知择福之道,莫大乎与君子同祸,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石工安民,乞免著名,今披此籍,诸贤位中,赫然有安民在。

“译文”

这碑自从建中靖国元年被废毁打碎后,世上就很少有拓本流传,我今天见到了碑文拓本,依然敬重这珍贵的历史资料啊。在毁掉石碑时,蔡京用严厉的声音说道:“这碑可以毁得掉,但碑上奸党的名字是磨灭不了的。”咳!他哪里知道后人想不毁掉这碑的愿望比他蔡京还更强烈呢?众位贤人中,除涑水,眉山几十位先生外,总共还有二百多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要不是这石碑从哪里知道他们的姓名呢?因此我认识到,选择福祥的方法,没有比和君子同遭祸患更好的了,小人的计谋,没有一处不是降福祥文于君子的。石工安民,请求不要在石碑上刻上他铁笔的名字,如今翻开这碑帖,众位贤人的位置中,赫然有安民的名字在里边。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晨雨集

    晨雨集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吾生张军,少怀天下之志,然英语毁败,高考失利,爱情受挫,志不得张。其情积之于心,发之于外,形诸言语,集之曰《晨雨》。
  •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一行行文字,从作者的手心溢出,在西海固母系家园中,温情和善良被疼痛地唤醒;每一个文字,以固有的姿态,洞穿我们的心底;所有的词语,在一张白纸上,灿烂着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引领青少年的奥秘发现故事

    引领青少年的奥秘发现故事

    孩子们都想要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也喜欢寻找答案,念书或是探索的行动,也是出自于一种好奇心。所有的儿童书籍里都具有探索的架构,其中探索架构最浓厚的,莫过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传说故事,内容包括侦探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
  • TFBOYS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TFBOYS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TFBOYS在一次偶然遇见了她们,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一起了!
  • 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扭曲的双生灵梦

    扭曲的双生灵梦

    最后的呼唤,从井底传来。我看着井外的夜空,沉迷在自己的旋转之中,瞳孔印着星光,冷冷淡淡,如同扭曲的双树一般的情绪…………
  • 爱情不再回来

    爱情不再回来

    刚开始,何以欢以为她此生永远不会和顾念北分离,他们会执手红尘、相约白首;他们会漫步在夕阳之下,回忆当初的年少年华。后来,因为种种误会,他们放开了紧握彼此的双手,转身离去。然而,就在他们以为自己早已忘记对方时,却发现爱情早已深入骨髓,无法忘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冥王:魔皇不服来单挑

    倾世冥王:魔皇不服来单挑

    他,是上古洪荒之初诞生的魔皇,纵横八荒,放眼天下无人能及,沉睡万年之后因她独特的血液苏醒,那暗金的血液似乎带着最黑暗的死亡气息,流转之际散发致命的味道。她,是在他沉睡过际,洪荒过后诞生于天地间的冥王,超乎六界之外,无心冷情,杀伐果断。“若天下人皆要负我,颠覆这天下又如何?”她淡然出声,语气苍冷无情。“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他负手而立,三千紫发无风自动。绝峰之上,只剩那漫天的银;绝峰之下,满眼的血腥,迸溅的鲜血洒遍寸寸土地.......(作者是学生更的有点慢但真诚的希望喜欢女强风格的人能够来阅读。书中的人物就像一直在心中叫嚣的另一个自己,不是么?欢迎大家跳坑!!!)
  • 邪王笑,绝色替身妃

    邪王笑,绝色替身妃

    万小妖曾说过:“我若有能力,我定要天下人都幸福”万小妖还说过:“我若毁了这天下,你,你们又能奈我何。”万小妖,21世纪小警察一枚,穿越至古,被替身成国公府三小姐,有人疼有人宠,还有牛逼王爷给她撑腰,小幸福简直爆棚,然而好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万小妖不曾想过这从一开始就是个阴谋!后知后觉,究竟是爱?是恨?是谎言?是欺骗?是新欢,还是旧爱?三生缘,又该何去何从?终,红衣为谁妆,青丝为谁绾?
  • 白云探案录

    白云探案录

    天下怪人怪事多如牛毛。染血的明信片、吃人的公交车、诡异消失的新娘、住着怪物的鬼门关……这一切的一切诡谲怪诞看似超乎自然,骇人悚闻,但只要遇上他这一切都成了故事,凶手无处可遁!他是一个破案就会失忆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从那来,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破案就会失忆,他只有靠着推理抽丝剥茧一步一步寻找自己存在的秘密。
  • 餐巾纸的背面

    餐巾纸的背面

    《餐巾纸的背面》是“餐巾纸沟通力之父”丹·罗姆经典畅销作品,这本书一诞生就在全球掀起了视觉化思考的狂潮。在《餐巾纸的背面》中,作者将会告诉你,面对日益复杂的商务沟通难题,如何用全新的眼光来思考问题,用全新的思维来表达想法,用全新的角度来谋求对策。
  • 道主沉浮

    道主沉浮

    一切源于道,一切生于道,苍穹之下,道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