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23200000062

第62章 义务与行动(2)

以上的反省尚不太重在想去理清所引的福音书中的命令,以便去阻止关于“爱上帝”方面的宗教的狂热,但勿宁是在想直接就我们对于他人的义务,准确地去界定这道德的习性,并且去抑制,去阻止纯然的道德的狂热,此道德的狂热感染了许多人。人所处的道德阶段是尊敬道德法则。“在服从法则中他所应当去有之”的那习性是从义务去服从它,不是从自发的爱好去服从它,或者说,不是从一种由喜欢与自愿而扬起的努力去服从它;而他总是能够存在于其中的那恰当的道德情况就是德性,即在奋斗中的道德习性,而不是神圣性,那“通过激励为高贵的、庄严的、豪迈的,而被注入于心中”者没有别的,不过就是吼叫的道德的狂热与夸奢的自满自大,通过这种激励,人们被导入于幻像,即:那“构成他们的行动的决定原则”者并不是义务,即,并不是尊敬法则人们遂幻想那些行动从他们身上被期待,并不是从义务而被期待,只是当作纯粹的功绩而被期待。因为在依据这样的一种原则以模仿这样的行为中,不只是他们不曾丝毫充尽了法则的精神,不只是他们使动力成为感性的,而不是道德的,而是在这一种路数里,他们产生了一种徒然无益的、高度飞扬的、幻想的思路,以心的自发的善性来谄媚他们自己,因而忘记了他们的义务,即此义务才是他们所应当想到的,并不是功绩是他们所应当想到的。实在说来,所有的那些行动,自“以伟大的牺牲而作成,而且只为义务之故而作成”的那些行动,可以被称赞为高贵而庄严的,但也只当有一些迹象足以暗示这些行动被作成完全是由于尊敬义务而被作成,而不是从激发起的情感而被作成,它们才可这样被称赞。但是,如果这些行动置于任何人面前,以为须被仿效的范例,则“尊敬义务”必须被用来作为动力,它决不允许我们的徒然无益的以感性的冲动去在功绩性的价值中骄傲。现在,只要我们探求我们将可对于一切值得称赞的行动找到一个义务的法则,此义务法则在命令着,而且它不听任我们去选取那“可以对于我们的爱好为可愉悦的”东西。这是表现那“能给灵魂一道德训练”的东西惟一的道路,因为只有这道路才可容许有坚实的而又准确地界定了的原则。如果狂热的说,是对于人类理性的限制的有意的越过,则道德的狂热便是对于实践的纯粹理性,置于人类身上的限制的有意的越过,依这限制,纯粹实践理性禁止我们去把正确行为的主观决定原则,置于任何别的东西上,但却不置于法则本身上,或去把那“通过正确行动主观决定原则——道德动力而被带入于格言中”的意向,置于任何别的东西上,但却不置于“尊敬法则”处;而因此禁止,纯粹实践理性命令我们去把义务的思想,取来作为人们中一切道德的最高的、有生命的原则,这义务思想击灭了一切傲慢自大,以及徒然无益的自我贪婪。

如果这意思没有错误,则不但是小说家或热情的教育家甚至是最严格的哲学家,如斯多噶,也曾被带进道德的狂热中,但却未被带进一种清醒而明智的道德训练中,虽然斯多噶的狂热是比较更为英雄气,而小说家以及热情的教育家的狂热则是枯燥乏味,柔弱而无丈夫气;而我们如果没有伪善,那么对于福音书道德教训可以这样说,即:它首先通过它的道德原则纯净性,而同时它的原则适宜于有限存有的限制,把人们的善行置于一种“明显地摆在人们眼前”的义务训练之下,这种义务不允许他们放纵于想像的道德圆满梦想中;而且我们对这也可这样说此自大与自我贪婪两者很易于去错乱人们的限度。

义务!你这庄严而伟大的名字!你这名字并不拥有什么妩媚或谄媚性的东西,但只要求服从,然而你却又不想去通过那“必会引起自然的厌恶或恐怖”的什么威吓性的东西来动摇意志,你只紧握着一个法则,此法则即以其自身找到进入心中之路,而且又得到不情愿的尊敬——这一个法则,在它之前,一切爱好黯淡无光,如聋如哑,纵使这些爱好暗地在反抗它或阻碍它,它们也仍是黯淡无光,如聋如哑:值得称义务这个名字有什么根源?你的这高贵家世,从你的高贵家世而被引生出的一个根,即是“人们所能给与于自己”的惟一价值不可缺少的条件,你这样的高贵家世之根从那里得见?

这根或根源不啻是这样一种力量,即“把人升举在他自己之上”的这样一种力量,此一力量把人连系到一种“只有知性才能思议之”的事物秩序,把人连系到这样一个世界,与此全部感触世界连同在一起的时间中,人经验地可决定的存在与一切目的之总合。这个力量没有别的,不过就是人格性,即是说,不过就是自由与“独立不依于自然机械性”的独立性,但此自由与独立性却又须被看作一个“服从特殊法则,即服从那‘为其自己的理性所给与’的纯粹实践法则”的存有机能;这样,就如属于感触世界的个人,由于其属于智思界,他隶属于他自己的人格性。人,由于属于两个世界,也必须只以敬意来顾看他自己的本性,在关涉于其第二而又是最高的品质中,并且以最高的尊敬来顾看这最高品质法则,这是不须惊异的。

那“依照道德理念而指表对象之价值”的许多表示基于这个根源上。道德法则是神圣的。而人是很不神圣的,但也必须视其自己人格中人性人义为神圣的。在万事万物中,一个人所选取的每一东西,以及一个人有任何力量所能控制的每一个东西,可用来作工具,只有人,以及跟人一起的每一有理性的被造物,是在其自身即是一目的。通过他的自由的自律性,他是神圣的道德法则的义体。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每一意志,甚至每一个人的个人意志,在关联于自己中,它是被限制于“与理性的存有的自律性相契合”这条件的,那就是说,它不是要被隶属于任何一个“不能与法则相一致”的目的的,目的须与相一致的法则可从“被动的主体自己”的意志而生出,依此,此被动的主体从不能被用来只当作工具,但也同时须被用来当作其自身即是一目的。我们甚至很正当地也可以把上句所说的条件归属给神性的意志,就着世界中的各种理性存有,即作为神创造物的各种理性存有,而把这条件归属于神性的意志,因为这条件是基于各种理性存有的人格性上的,只通过这人格性,各种理性存有才能在其自身即是一目的。

这种鼓舞起尊敬的人格性之理念,即“它把我们的本性的庄严置于我们眼前,而同时它又把‘我们的行为的缺乏与它相一致’表示给我们,因而它击灭了我们的自大”这种鼓舞起尊敬的人格性理念,甚至对于最普通的理性也是很自然的,而且也是很容易被观察出的。

甚至每一普通的君子也有时见到:虽通过在其他方面无害的谎言,他可以使他自己脱离不愉快的事,或甚至可以为心爱而又值得受奖的朋友获致某种利益,然而他却避免了这谎言,他之所以避免这谎言,只是为的怕他在自己眼中秘密地轻视他自己:有时还见到这一点吗?

当一个正直的人处在极度困穷中,只要他忽视义务,他就可以避免这种困穷,可是他岂不是通过以下所说的意识而强忍着吗?即:他已在自己的人格中以人性的尊严而维持了“人”义,因此,他没有理由羞辱自己,或去担心或恐惧自我反省,他岂不是通过这意识而强忍着吗?

这种慰藉并非幸福,它甚至不是幸福的一最小部分,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有致此慰藉机缘,甚至或许也没有人愿望一个在这样境况中的生命。但是他活着,而他也不能忍受他在自己眼光中为不值得活着。因此,这种内部的安和,就那“能使生命愉快”的东西说,只是消极的。事实上,它只是避免人格价值方面沉没的危险,它是对于“某种‘完全不同于生命’的东西”的尊敬结果,这某种东西即是“在与之相比较并相对比中,生命连同生命的一切享受显得全无价值”的某种东西。他仍然活着,这只因为“活着”是他的义务,并不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找到了任何愉快的东西。

以上所说即是纯粹实践理性的真正动力的本性;它没有别的,它不过就是纯粹道德法则本身,因为此道德法则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超感触的存在之庄严而且主观地说,它在“人们也觉识到他们的感触性的存在,以及因此感触性的存在而来的那‘感性地很易感染的本性’的依存性”这样的人们中,产生了对于人们的较高本性的尊敬。

现在,如此多的妩媚以及生活的满足可与这动力相结合,以至于单为此种妩媚与满足之故,甚至是一合理的伊壁鸠鲁派的人之最慎审的选择,也必然会宣称他自己是站在道德行为一边,而同时去把这生活愉快享受景色,连系于那“早已其自身即是充足的”最高动力上,这甚至也是明智的;但是这情形只可当作一种均衡看,也就是对于“恶行在反对面所能去展现之”的吸引、诱惑而起一种均衡作用以抵制之,而不是想去把这真正的动力,即使是这动力最小部分,置于这生活享受景色中,当论及义务时。因为若真是想把这真正的动力置于这景色中,那也就是等于想去染污道德意向在其根源方面纯净性。义务的崇高无所事事于生活的享受;它有它的特殊法则以及它的特殊法庭,虽然义务的崇高与生活享受这两者聚在一起,混合得十分好,就像一对药剂一样,以之给于病人,这从未很容易地被摇动过,然而它们双方不久就要各自分开;如果它们不分开,则义务的崇高将不起作用;虽然物理生命可以在强力方面得到一点什么事,然而道德生命则必不可挽回地枯萎下去。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本书是胡适谈人生的通俗读物。从人们最关切的人生意义问题入手,深入人生的具体问题,如做人、求学、婚嫁、生活方式、信仰等等,道理明了,文笔清新,语言通俗,事例生动。《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娓娓道来的不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某种结论,重点揭示的是指导人生过程的科学方法。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他们各自分立于不同时代,屹立于学术巅峰:他们又上下彼此传承,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中接衲传灯……本书将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时空,从隋唐五代至宋元,与一代代光耀万古的儒学宗师并行,领略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死守善道的儒家本色,以人弘道的儒学旨归……
热门推荐
  • 兵谋

    兵谋

    官不作为,结党营私,相互争斗,穷奢极恶;皇室混乱,皇帝平庸。百姓困苦,天之将变。看如何乱天下,如何重振天下。
  • 鬼媒人之红线阴媒

    鬼媒人之红线阴媒

    作为一个鬼媒人,我参加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冥婚,总觉得身边多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它们是什么呢……
  •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它从政治、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规律的各种因素,历时两千多年而流传至今。这正反映了这部传世之作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灿烂选择。
  • 瓦洛兰的天降之物

    瓦洛兰的天降之物

    掉入时间狭缝的神秘少年,出现在了瓦洛兰大陆,成为了众多势力争夺的“天降符咒”。“作者,话说这已经不能算是穿越,而是科幻了吧喂!”身为资深玩家,开着金手指当然要一路扮猪吃虎,坐拥英雄联盟的众多美女吧。“可是,这些女英雄一个比一个剽悍,我连索拉卡都推不倒的说!!”可喜可贺的是,这瓦洛兰大陆装备稀缺,铸造师只能打造些短剑长刀。既然如此,我就给你们做出爆裂权杖,合成幽梦之灵。“你要我报上名号?好吧,我就是多兰。”
  • 异控大陆

    异控大陆

    冷锋,一个标准的90后高手游戏宅男,意外赶上了穿越的潮流,来到了一片异能掌控的大陆,各种异能横空出世,我们主角会拥有什么样的异能,又会在异世缔造一个什么样的传说呢
  • 重生之高手纵横

    重生之高手纵横

    一个主神空间的轮回者,为了改变上一辈子的家庭悲剧重生十五年前。他发誓要守护亲人,重填各个遗憾!在无意间帮助了一个少女,想不到却引出了意想不到的危机。纸醉金纸的都市,他能否面对种种诱惑?各色美人的垂青与缠绵,他又如何抉择?热血挥洒情义重,鬓影衣香尽其中……
  • 归来之文明大跃进

    归来之文明大跃进

    洛川穿越到超等文明邪恶之城生活了近三十年后,又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回来,随他穿越回来的还有邪恶之城的最新科技产品,智能机器人小波。僵化腐朽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科技,让经历了超等文明的洛川感觉自己就像是生活在原始社会。于是,为了生活的更美好,为了让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们早日从低等文明的序列中迁徙出来,洛川决定大刀阔斧的改革了,让一切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见鬼去吧!一步登天才是王道。星际公约?NO!NO!邪恶之城出来的人眼中什么时候有过法律的存在!
  • 遥夜倚梦

    遥夜倚梦

    皇朝公主姚儇的十五岁,注定要与众不同。聪明、叛逆、野心……注定要让她站在高处,仰望天下。纵然是铁血女皇,纵然是一代暗王,也曾有过年少的青涩与迷茫。而姚儇的幸运,不过是遇到了一个叫周华容的人。这个人是她的束缚,亦是她的救赎。
  • 境遇

    境遇

    一句催泪史,一段刻苦的恋情,曲折而波动,在那年少无知的时节。爱也罢,恨也罢,生活依然需要我们继续奋斗。
  • 鬼妈妈的恐怖故事簿

    鬼妈妈的恐怖故事簿

    父母离异的小姑娘安心一直与父亲一起生活。十二岁时,父亲因公要常驻非洲某国,因此送安心去到独居的母亲身边。母亲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母亲有一所又大又旧的古屋,安静,典雅,还有些诡异。某日,安心进到母亲书房中,发现一本厚厚的破旧红色笔记簿,从此,走入了一个个或恐怖或诡秘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