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32500000001

第1章 原始衣着(1)

衣着从这里开始

若干万年前的原始人,最初用来做衣服材料的是树叶和兽皮。树叶随手可得,取之不尽,兽皮是猎取食物后的副产品。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树叶和兽皮缝纫起来成为衣服了。

缝制衣服少不了针和线,原始人哪里来针和线呢?

北京郊区有个叫周口店的地方,这里龙骨山的山顶洞曾是5万年前人类聚居的一个洞穴。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山顶洞人使用过的骨针,这枚珍贵的骨针长82毫米,比现在的钢笔杆稍短一点,针粗约3.3毫米,与当今结绒线的扦子差不多。针身光溜溜的,针眼很细小,针尖极锋利。它是由一根坚硬的鹿骨在青石板上硬磨出来的,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发掘物中,线已无踪迹可寻,根据史书记载它是用野兽的筋或是撕开的兽皮做成的。

有了树叶或是兽皮作材料,有了骨针和筋线,再加上原始的石刀等工具,按人体样子缝制衣服也就不难了,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

夏日葛衣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学会利用天然植物纤维来做衣着材料了。最先被发现的就是葛了。

葛是一种野生植物,它的根茎里含有淀粉可以食用。人类最早是挖取它的根茎作为食物,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山区的人在食用它,称之为葛粉。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当葛藤在沸水中煮过后,它的皮会变软,还可以撕扯成一缕缕光洁如丝的纤维,再用手搓,就可以成为纱,把纱横一条竖一条地编织起来,就成为原始布。据考证,在6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葛布的制作方法。而到商周时代,葛布已经成了当时缝制衣服最重要的材料了。到了周朝时,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叫“掌葛”的部门,专管平民和奴隶们种植葛藤,生产葛布,这样一来,葛布生产的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了。根据葛纤维的粗细和质量不同,人们生产出了不同品种的葛布。例如,奴隶和平民穿的葛布用粗葛纤维纺织而成,称为“绤”;奴隶主和王公大臣穿着由细纤维纺织成的葛布,叫做“絺”。奴隶主还规定,只有穿絺的人才能进出衙门,议论国事,穿绤的奴隶和平民没有资格染指国事。

到了汉、唐,虽然丝绸等纺织物已较多了,但劳动人民夏天穿着的基本上还是以葛为主的衣服。

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克丝,它是用蚕丝作原料,用结织技术织造的一种高级显花织物。它造型优美,织作精致,既是纺织物,又是艺术欣赏品,故成为最受人们珍爱的丝织工艺品之一。

缂丝的织造一般以本色丝作经,彩色丝作纬,用专门的小梭根据花型色彩逐次织入,织物上常会因垂线的花纹轮廓留下纬丝转向时的断痕,形成“通经迥纬”的结构特征。这种结织技术出现于汉代,用于毛织,唐代移用于丝织,宋元明三代达到发展的高峰。

缂丝的花纹、图案基本上采用画家的绘画作品,也就是把绘画移植到丝织上,用丝织来表现绘画。故其纬线依据绘画的色彩而选用彩丝,彩丝的色泽选择范围一般达1000多种,甚至多达五六千种。由于色彩花纹富于变化,故虽织百花,可以使其不相类同,而且因留有纬丝转向的断痕,层次分明,有如雕刻一般,且有强烈的立体感,从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缂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誉。宋人庄绰的《鸡肋篇》中说,刻丝“以熟色丝经于木之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线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元人孔行素在《静斋至正直记》中说,刻丝有数种,“有数品颜色者,有止二色者,(皆)宛然如画。”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说,刻丝“不论山水、人物、花鸟”,皆“生意浑成”。可见缂丝艺术价值之高。当然,要用细细的彩色丝线,一根一根地织出花纹图案,还必须按原画织出色彩的浓淡和变化,是极其不易的。一个熟练的织工,要织一幅缂丝,往往得花数月的时间,而织一幅较复杂的图案,则得花上1年以上的心血。《鸡肋篇》中就说:“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这样,也就更增添了缂丝的珍贵。

现存传世的缂丝珍品,有唐代流传日本的“七条织成树皮色架裟”,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紫天鹿刻丝”、南宋沈子蕃的“梅鹊图”、朱克柔的“莲塘乳鸭图”以及明代钩摹宋人赵昌的“四季花鸟卷”,有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龙袍等。历史上,缂丝技术的传播面很广,南北皆有,甚至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能织造。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一独特的织造技术几乎失传。近年,在江浙一带,缂丝技术重又受到重视,并有一定的发展。

中国草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国外久慕苎麻布的盛名,因此,把它叫做用“中国草”织成的布。

苎麻布的发明,比葛布要晚一些。这是因为用苎麻织布的过程远比葛复杂,特别是苎麻纤维外面有一层胶质保护着,不像葛那样,经简单蒸煮处理后就能成为可纺织的纤维。所以直到秦汉时期,苎麻布才开始普及到民间,这比葛布要晚2000年。

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郊区马王堆,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汉代的驮侯夫人墓,除得到许多奇珍异宝外,令人格外惊奇的是竟然还有几块苎麻布,其布之细腻,质量之精美,让见到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据考证,这时生产苎麻布的办法已不是用自然发酵法(用细菌作用)除去胶质了。生产过程大致上是这样的:将苎麻的外皮剥下来,用石灰或是草木灰加水一起来烧煮,进行脱胶,然后把麻缕用清水洗净,排放在竹帘上,半浸在水中日晒夜收,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产生臭氧来漂白,最后再拆成纤维,纺成纱,织成布,即所谓苎麻布。

古人规定布幅宽2.2尺,内有80根经纱的叫做1升,160根的叫做2升,以此类推。升数越高,自然是布越细,质量也越好。一般来说,7升~9升的苎麻布质量为下等,供罪犯和奴隶穿着;10~14升的属中等,供一般平民穿着;15升以上的为上等,叫缌,供有钱人或是官吏穿着;30升的最精细,只供皇帝、王公大臣们穿着。马王堆驮侯夫人墓里出土的苎麻布为23升,还不是最好的,但在那时也要花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织成。

唐宋以后,苎麻布的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品种繁多,花样百出。例如浙江诸暨的“山后布”精巧纤密,广西南宁的“练子布”轻凉美观,广东出产的“鱼冻布”光滑洁白,勤洗发亮。

总之,用“中国草”——苎麻织成的布,誉满全球,可称为中国一绝。

诚然,无论是葛布或苎布,还都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人们对它染色常感到很难,不容易做成彩色纷呈的布。就在葛布和苎布盛行时,另一种更美丽、更珍贵的衣料已经崛起了,它是衣着材料中的一颗明珠,它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伟大发明——丝绸。

丝绸的发明

在几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我国北方有个名叫西陵的部落。首领的女儿嫘祖,是个聪明、温柔而又勤劳的好姑娘。

有一天,嫘祖与邻里姑娘们一同上山采撷野果,忽然看到一株桑树上蠕动着一条条白白胖胖的小虫。它们有的在啃食桑叶,有的像在睡觉,有的竟吐出一根根白色的细丝。此后,嫘祖每次上山,总要仔细观察这些小虫的情况。不久,她惊喜地发现,整棵桑树上上下下竟挂满了白皑皑的小球。嫘祖小心地把小白球采回来,抽拉出一根根晶莹洁白的细丝,然后再把细丝横竖交叉编成“布”。嫘祖把这可爱的小虫取名为蚕,蚕吐出来的细丝织成的“布”叫做绢。

嫘祖把绢献给了黄帝。黄帝非常高兴,同时喜欢上了这位漂亮又聪明的姑娘,他派人去向西陵氏酋长求婚,酋长和嫘祖答应了。从此,嫘祖成了黄帝的妻子。

在黄帝支持下,嫘祖把野生的蚕移到家里养育。她了解掌握了蚕生长的全过程——卵、幼虫、成虫和蛹四个阶段,学会了采集桑叶喂养蚕,使之吐丝造茧。嫘祖除总结出一套养蚕经验,还发明了有关养蚕和缫丝的工具,如:

蚕室、蚕架、蚕箔、桑器等等。这些一直流传下来,有的至今还在采用。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虽只是传说,但我国在6000多年前就已学会养蚕则是确实的。1926年春天,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发现了一枚有半个花生荚那么大的一个蚕茧,说明那时已有人工养蚕了。在1985年发掘的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洋4700年前遗址中,发现了丝带、丝线和绢片。这些都有力地证明我国劳动人民正是发明养蚕、缫丝和织绢的鼻祖,世界各国养蚕缫丝等技术大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大约2000年前传到越南,1800年前传到朝鲜和日本,1500年前传到中亚,1400年前才传到欧洲。

蚕丝确有许多优点,例如它轻盈、易染色,可做成五光十色的绢帛,十分美丽光洁。但是,蚕丝的产量毕竟有限,一头蚕以一生精力奉献的蚕茧,只能抽出大约0.5克的丝。一个人穿着的蚕丝服装,该要有多少只蚕宝宝吐的丝啊!所以,丝绢服装价格昂贵。

那么,难道就没有价廉物美的衣着材料了吗?

绵羊果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道出了棉花的作用。

棉花是哪里来的?它又是怎样被纺成纱、织成布的呢?

原来,棉花的“老家”在南美洲的秘鲁和亚洲的印度。早在四、五千年前,当地人民就开始种植它了。棉花还有个雅号叫“绵羊果”,也许是它能结出一种白色绒毛像羊毛似的果实,而且暖融融也像羊毛一样,所以叫做“绵羊果”。

公元前2500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印度时,棉花随之传到欧洲。从此,欧洲人才开始认识并种植这种“绵羊果”树。欧洲人见它结出的果实有软绵绵、令人舒适的感觉,所以给它起名为cotton(棉花),也就是和谐舒适的意思。

棉花在我国海南岛的土地上生长也足足有五六千个年头了。在夏禹时代(约是4000年前)海南岛少数民族首领将棉花作为礼品贡奉给中原君主夏禹,那时海南岛上的人们不仅能种植棉花,而且能用简单的方法制成粗布——幅布了。在秦汉时,中原统治者常常勒令海南少数民族进贡这种幅布。

到了三国时,棉花种植已经遍及两广和福建等南方各省,唐宋以后,更是普及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纺织染色技术也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这时,有一个最值得人们称颂的女纺织改革家名垂青史,她就是江苏松江县的黄道婆。

松郡棉布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在上海一带民间世代相传的歌谣。歌谣中的黄婆婆就是700多年之前,我国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对于这位我国古代的平凡劳动妇女,在封建统治阶级编写的历史里,尽管没有一页关于她的记载,但是这首人民歌颂她的民谣,却一直流传到现在。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间,是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她出身贫困,为生活所迫,十二、三岁起就给人当童养媳。白天干活,晚上纺纱织布,担负着繁重的劳动。当时的纺车是脚踏的很笨重,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来说,这种活无论如何也是十分繁重的。黄道婆的公婆对她不好,丈夫也要打骂她。一次她被公婆、丈夫毒打后,锁进了柴房,她再也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决心逃出去寻找活路。半夜,她在墙上掏了个洞,逃了出去,躲进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随船来到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今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崖县)。

热情好客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而且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在当时,云南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已积累了一套棉花纺织加工技术,就纺车来看,已有直径在30~40厘米的小竹轮纺车,以适应棉纤维比丝麻纤维短的纺纱需要。岛上的黎族妇女几乎都会纺纱织布,她们织的彩色床单和围布尤为精美,经常远销内地,很受人们欢迎。

黄道婆看到黎族妇女的的技术比自己家乡要先进得多,就虚心求学,并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纺织技术的特点,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二三十年的时光过去了,黄道婆由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她思乡之情日益加深。在公元1295年,她终于带着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先进的纺织技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乌泥泾。

这时候,元王朝的统治者重税勒索,要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江西等棉花种植区每年交纳10万匹棉布,江南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黄道婆带回的纺织先进工具和技术,使这里的棉纺织业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黄道婆的改革主要是四个方面:轧籽、弹花、纺纱、织布。

在轧籽技术上,黄道婆教人们用铁杖擀棉去籽,来代替过去的手工剥籽;后来又创造出一种轧棉籽用的搅车,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弹花技术上,她改变了原来那种一尺多长的小竹弓,代之以四尺长的大弓,并用绳弦代替线弦,用檀木加工成击弦弹棉的槌子。弹出的棉花均匀细致,保证了棉纱的质量。

同类推荐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人人有责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人人有责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
  • 科学文库——采访田园歌手

    科学文库——采访田园歌手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是:树上的歌唱家、善斗的迷卡斗蟋、奇特的树蟋、鸟儿的“家庭教师”、善鸣的金铃子、会织布的纺织娘、田间的歌唱家、大眼睛的蜻蜓、凶猛的捕食者、建筑物的破坏者、辛勤的酿蜜者、美丽的舞蹈家、树木的杀手、跳跃能手、漂亮的瓢虫、野外的叩头虫。
  • 动物世界大百科

    动物世界大百科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探究式科普丛书-移动的战斗堡垒:坦克

    探究式科普丛书-移动的战斗堡垒:坦克

    本书就对坦克的命名、发明、发展、各国坦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 站在巨人肩上-从神匠鲁班谈仿生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神匠鲁班谈仿生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热门推荐
  • 混沌图谱

    混沌图谱

    本书简介:混沌图谱,九天之谜,古代的世界始终笼罩着雾霭,无法令后人看透,过往的曾经到底隐含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呢?!从天而将的神秘女子,凡尘人世中的极限高手,一起揭开那九重天之谜。
  • 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

    有个白狐儿脸,佩双刀绣冬春雷,要做那天下第一。湖底有白发老魁爱吃荤。缺门牙老仆背剑匣。山上有个骑青牛的年轻师叔祖,不敢下山。有个骑熊猫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杀手。这个江湖,高人出行要注重出尘装扮,女侠行走江湖要注意培养人气,宗派要跟庙堂打好关系。
  • 小村人物

    小村人物

    小村人物将自身特殊体验与人生感悟、现实关怀融会贯通,超越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局限(如某些“80后”、“90后,,作家热衷的语言游戏、虚拟生活、撒娇和玩世心态),思想视野较为宽广,具备了向上生长和向内掘进的力量。再加上张成对语言的超常敏感和悟性,对各种艺术方法的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使他的写作达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境界。
  • 解析侠

    解析侠

    一直想写一部,可以和美国的闪电侠,蜘蛛侠,钢铁侠比拼的中国侠。今天终于提起笔来,把我心中属于中国人的解析侠这部作品写出来。各位读者将会看到,解析侠是怎么练成的,解析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解析侠的到底具有什么超能力,以及解析侠的中国式爱情。这不仅是一部科幻巨作也是一部悬疑巨作,希望大家能喜欢,多多支持!
  • 幽凝香华扰君心

    幽凝香华扰君心

    古来半夜摸进黄花姑娘闺房的叫采花贼,难听点叫淫贼,那半夜摸进淫贼闺房的叫什么?采淫贼?看淫贼如何收拾采淫贼,幽凝香华扰君心,敬请期待。江湖宅女,身负没什么用的阴阳玄术。腹黑帝王,表面温雅,内心狡诈。这两人竟能擦出火花。这世上唯有她让他不舍算计,这世上唯有他让她无所畏惧。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尘封的记忆之滇缅游击往事

    尘封的记忆之滇缅游击往事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打开一段尘封的记忆,一段在中国和缅甸边境发生的抗日游击往事,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民。
  • 裂天变

    裂天变

    ——————————————————————————主角前世只是一个猥琐的宅男,灵魂穿越的他怎样在异世生存?是否能拥有无上法力?是否能神通广大?是否能只手遮天?一个卑微的生灵,如何才能一步步走上这个世界的巅峰?——————————————————————————{新书期间,请各位兄弟帮忙投几张推荐票和收藏一下,小弟感激不尽!}
  • 紫阳

    紫阳

    晋国莫家少爷莫问娶亲之日,胡人南下抢掠,家破人亡,新婚妻子被抢走。千里寻妻未果,阴差阳错踏上上清修道之路。得传上清妙法以济世人,学大道再定乾坤。驱除胡虏,复我中华,谱写了一篇落难少年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 宦游纪略

    宦游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