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32500000002

第2章 原始衣着(2)

在纺纱技术上,她把纺麻的脚踏车改造为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使纺纱效率提高三倍,这种新式纺车在松江一带得到广泛应用,据说这种纺车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后来,在元仁宋皇庆二年(1313年),著名农学家王祯在他所著的《农书》中还介绍了这种纺车,并附有图样说明。现代的机器纺纱,除了新颖的气流纺外,其机械形式仍离不开锭子和它的传动。只是由于机械的动力大,锭子数目更多,速度更快罢了。把古代纺车和现代纺车相比,现代传动锭子的滚筒就是纺车竹轮的替代。

在织布技术上,黄道婆结合传统的纺织方法,总结了一整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方法传授给人们。

乌泥泾的妇女在黄道婆的热情指导下,学会了织被、褥、带、幔等棉织品,在这些棉织品上缀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夺目,栩栩如生。附近上海、松江、青浦、太仓、苏杭等县竞相仿效,产品远销各地,备受欢迎,特别是她们织的被更是质量精美,被人们誉为“乌泥泾被”而驰名全国。松江一带因之而成为全国棉织业的中心,历经几百年而不衰。十八、十九世纪松江布更是远销欧、美,获得很高的声誉,人们称颂“松郡棉衣、衣被天下”。

翻开中国古代的纺织工艺技术史,我国古代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对改革棉纺织业的功绩应占一席之地。她去世后,家乡的人民为她举行公葬,还在镇上替她修了祠堂——先棉祠,表达劳动人民对她的怀念和敬佩。

印花术的发明

最初,人们是靠手工用笔把图案画到织物上的。这样做是十分麻烦的,如果能直接把花纹图案配上颜色,一下子搬上衣服,那该多方便。

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士大夫就盛行用印章。如写信、发布命令、公文来往都得盖上印章。到了战国时代,不知是谁受此启发,开始把图案刻到一种凸出来的木板上,然后蘸上染料往衣服或布料上“盖图章”。这也许就是最早的印花法吧!

到秦汉时期,人们感到有些花纹用凸版印不好看,又仿照印章的阴文,创造了凹板印花技术。但是,无论用凸板还是凹板印花,都得像刻图章那样,一刀一刀刻好图案,才能蘸上染料印花,这多麻烦啊。更不方便的是,花版不可能很大,一次只能印一小块花样,每次还得对准。所以,那时印花工艺既费工又费时,质量也不好。长期以来,印花技术一直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到了近代古老的印花技术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历史的脚步便催促印染技术来一番革命。

吸墨水滚筒的启示

18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纺织业也跟着兴盛起来。

英国出品的各种布匹远销世界各地。但是纯手工操作的印花方法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纺织厂工程师贝尔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解决英国纺织业的头等难题,多次的失败使他无计可施。突然,一件偶然性的小事,竟使他茅塞顿开。

1886年的秋季,有一天贝尔陪老板到纺织同业公会去洽谈一笔生意。一清早,他们就坐马车来到公会。生意谈得很顺利,当即拍板签订了合同,在签字时,贝尔手里的鹅毛笔蘸墨水太多了,竟有一滴洒在了合同纸上。贝尔赶紧取来吸墨水滚筒滚了两下,把墨水吸干,然后顺手把滚筒放在一张白纸上。滚筒晃了两下,白纸上留下了清晰的黑墨水印。就在这一瞬间,贝尔发明的心弦被墨水滚筒拨动了。他突然一跃而起,高叫“有了!有了!”原来贝尔想,如果把图案刻在圆形金属滚筒上,让它蘸上染料,然后再在布上一圈圈地转,图案花纹不就能接连不断地印在布料上了吗?

贝尔立即请来技师们,先制作一套木头模型进行试验。从试验中不断吸取经验,作出改进,最后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印花机器。这台机器用一个马达带动,主要部件是3个滚洞,一个刻有花纹,一个涂擦染料,还有一个负责传送布料。新机器开动了,印花布像瀑布般倾泻出来,一下子提高生产效率10多倍。

西蒙和平版网印

贝尔的印花机解决了印花的速度问题,但是在质量上还比较差,许多科学家就在提高印花质量上动开了脑筋。

西蒙是英国印染厂的一个普通工程师,他在工作实践中,深感贝尔的印花机速度虽快,但印花的精美程度要比手工操作的镂板印花逊色。能否想个法子将两者优点结合起来,做到既快又好呢?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花版材料。

几个月过去了,西蒙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各种实验,都未能成功。他选用铁皮,铁皮雕刻困难,改用硬纸板,质地又太脆,易折易断……为了解决制版材料,真是伤透了西蒙的脑筋。他经常上街东游西逛,想找到一种适合作花版的材料。

一天,他逛到东方艺术品商店,发现一幅极其精美的中国丝绸,料子很薄,而所织的图案又极为优美。西蒙欣赏它时,突然来了灵感,能否让丝绸和纸板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全新的镂刻花版呢?可丝绸怎样和纸板结合呢?

又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西蒙想出一个用桐油纸板和网状丝绸结合的办法。

纸用桐油浸泡后牢度大幅度增加,把它贴在网状丝绸上面,纸板可以雕刻,丝绸则以柔克刚,增加花版的柔韧性。两者相辅相成,岂不妙哉!

不久,平版网印机诞生了,它既轻便、又灵活,用来印被单、印花布,又快又好。这种1901年诞生的印花机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在印染厂为人类效力。

斯托克厂的改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进入了20世纪60年代,离西蒙发明平版网印机足足有55个年头了。这时,印染工艺又有了新的发明。

1962年春天,荷兰一家名叫斯托克的工厂会议室里正在举行董事会,会议的议题是如何提高产量,摆脱工厂的经济困境。

会议一开始,董事长兼总经理就点了总工程师的名:“托尼先生,请您说说如何增加产量,让工厂摆脱经济困境吧。”托尼思考了一会儿后说:“办法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增加印花机,另一个是革新印染技术,改造印花机,使它运转得更快。”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最后董事长作结论说:“增加印花机,得增加工人,还得增加投资,这是本厂目前无法做到的。惟一可行的是改造印花机,希望通过新技术来提高产量,这个任务就交给托尼先生完成吧。”

董事会一散,托尼就马不停蹄来到实验室召开会议讨论。工程师斯诺认为:平版网印机用了50多年了,机速每分种只有10米。改用辊筒,160千克的辊筒太笨重,换花样十分不便,而且印花质量不好。出路只有革新目前使用的平板网印机。

话是这么说,但究竟怎样革新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8个月过去了,一点没进展。董事长十分恼火,竟下令限在3个月内想出革新措施,否则要唯托尼是问。

托尼没办法,只好来到生产第一线听取工人们的意见,一个工人提出:

“我看这并不难,把印花网板装在辊筒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这真是“苦思无良策,兼听有灼见”。

受此启发,托尼马上召开技术会议,工程师们决定把平版印花机和辊筒印花机结合在一起,做成金属圆网印花机。新机器不仅在质量上胜过平版网印机,而且提高速度几十倍。

古为今用——转移印花的发明

你玩过印花纸那玩意儿吗?

它是一个有趣的玩意,印花纸上早已画好虫兽花草等图案。你只要花几角钱,到店里买几张印花纸,用水把它润湿,再复盖到白纸上,轻轻地按压一下,小心地把印花纸揭开,那栩栩如生的花纹图案就转移到白纸上去了。

印花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发明,想不到这个简单的玩意儿,到了现代会引发一项印花新技术——转移印花的面世。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马休勒尔公司的技术研究室。

马休勒尔公司是当今法国的一家大公司,主要经营纺织品。公司下属好几家工厂和研究室,印染厂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印染厂印花技术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用哪种印花技术,都必须先把染料溶解在如水、苯等溶剂中,因此,印花时染料会随着溶剂渗出来,这样印出的花纹就有模糊的感觉。如果花纹很细,那简直就无法印染。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

有一天,马休勒尔公司一位不知名的技术员在巴黎街头闲逛。经过华人聚居区街头时,看到华侨孩子在玩印花纸,这玩意儿是如此巧妙,一下子给了这个技术人员启迪:是不是也能照此办理,将花纹转移到布料上呢?

不过这么做还存在染料在溶剂中的扩散的问题,应该发明一种染色牢固,又不随溶剂扩散的新染料才好。

整个公司研究室立即动员起来,公司也作出承诺:谁能解决上述问题,将获得10万法郎的高额奖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奖金刺激下,人人动足脑筋。很快有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提出一条建议:不要用水、苯等溶剂来溶解染料,而改用一种特制的胶水,问题岂不迎刃而解了吗?

不久,一种树脂型胶水问世了。把各种染料跟它拌和起来,按设计图案先印在纸上,然后把布垫在图案纸下面,用压烫机一烫,印花纸上的花纹图案就转移到布等织物上了。这个方法使用方便,效率又高,而且能印出特别精细的花样。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转移印花技术可以在家庭里使用。只要家庭主妇购来现成的转移图案纸,压在白布上,用家用电熨斗一烫,就可方便地印出各种花样来了。

转移印花技术,真是一项古为今用的发明。

中国人的两大发明——扎染和蜡染

在印染技术上,中国人有两项独特的技艺是别国所没有的,那就是扎染和蜡染印花。

扎染印花的发明约在东汉时期。据说:有个县官下乡去办事,无意中发现一个人穿着一件有奇特花纹的衣服,非织非印。这引起了县官的好奇心,于是他问老百姓,这种奇特的花布是哪里来的?

老百姓告诉县官说,在不远处的一个镇上,住着一位叫小娟的姑娘,她跟父亲开了一个染布店,只有她知道怎样造出这样的奇特的布,别人是不知道的。县官便立即派人找来小娟姑娘,询问她是怎样将绢绸花纹弄得如此怪异的。

因为是“青天大老爷”查问,小娟姑娘不敢再隐瞒了,只好告诉他自己发明新印染方法的经过。

有一天在染绢绸时,一不小心将一块还捆住的绸子掉到了染缸里。小娟生怕父亲责骂,便赶紧捞了起来,拿进自己房内慢慢地解开查看,扎得紧的地方,没有染到颜色,未扎的地方染上了颜色。让人感兴趣的是,颜色的深浅随扎紧的程度而变化。聪明的小娟姑娘受此启发,在征得父亲同意后,经过试验,竟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扎染印花法。用扎染法染出的绸布花样变幻莫测,深受人们欢迎。

小娟姑娘发明的扎染印花技术大体上是这样的:按一定花纹的要求,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绳索,将织物按需要或松或紧、或多或少捆扎起来,然后浸泡到染缸里,经过一段时间,一块新颖奇特的花绸布就脱颖而出了。

县官听说以后,很赞赏小娟姑娘的聪明能干,并立即让她印染一些绸料,进贡给皇帝。皇帝一见大喜,便把这个县官连升三级,而小娟家的印染铺,便成了皇家的专用店铺了。

以后,扎染技术得到逐步改进和革新,成了中国印染技术上的一大发明。

蜡染的发明也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故事也是发生在汉代。在河南省少林寺附近的嵩山脚下有个小镇,镇上住着一位50开外的老人,开个小染坊谋生。老人有个16岁的小女儿,名叫巧珍。

巧珍姑娘人如其名,心灵手巧,可惜读不起书,只好跟父亲写字画花。

她画的花活灵活现,深得邻里们喜欢,因此常常有人请她画枕套花样、鞋面花样等。巧珍姑娘心地善良,对来求她画花样的人,总是有求必应。

有一天晚上,小染坊生意繁忙,父女俩只好点起蜡烛开夜工。巧珍把一匹匹布解开,有条不紊地丢进染缸……父女俩正干得甚欢时,突然一阵风吹倒了蜡烛,巧珍赶紧去关上门和窗,再点起蜡烛干活。

第二天,巧珍发现一匹昨晚染的布上有几个明显的白点,白点上依稀还有烛油痕迹。这不是要赔给人家了吗?她的父亲心里一急,顺手便给女儿一个耳光,怪她做事不小心。巧珍感到十分委屈,又感到可惜,她便设法补救。

白点是哪里来的?原来昨晚蜡烛吹倒后,几滴烛油洒在了布上,使这里不能浸上染液而造成的。于是巧珍想,把沾有烛油的布放在沸水里煮一下,由于烛油熔点低,不就能随水漂去,再用染料一染,不就补救上了吗?

沿此思路,巧珍得到了蜡染技术发明的飞跃。她想,有烛油的地方不能染上染料,那我干脆用笔蘸蜡液在布上画花、画小鸟……然后再染色,等染过后再用水煮脱蜡,这花和小鸟之类的图案不就油然而生了吗?

她先剪一小块白布做试验,果然灵光,栩栩如生的图样在布上分外好看。

她马上把想法讲给父亲听,又把试做的布样给父亲看,她父亲一看连声叫好。

就这样,中国的蜡染工艺就破天荒地诞生了。

蜡染在今天大致是这样的:用蜂蜡配上少量矿蜡,加热熔成蜡油,然后用特制的蜡刀做笔,蘸上蜡油在白布上画出种种图案,接着用靛蓝染色,再煮沸除蜡,这就成了蓝底白色独具特色的蜡染布料。还可以先在白布上涂上一层蜡,然后将画在纸上的图案贴在蜡上,用小刀依样刻出花纹,然后沉入染缸染色。这样,花纹又是一种风格。

后来,蜡染技术从中原传到西南地区。由于它特别适宜麻布的印染,因此几代后,地处西南的贵州成了我国蜡染中心。贵州黄果树的蜡染工艺品至今仍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

扎染印花和蜡染印花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两大发明,在世界印染发明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前面讲的这两个故事虽是传说,但说明这两项发明都和古代劳动妇女紧密相关,这是女性的骄傲。

同类推荐
  • 课堂上学不到的趣味科学·自然宇宙

    课堂上学不到的趣味科学·自然宇宙

    黑洞会“唱歌”,这是真的吗?恒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吗?金星的旋转方向为什么与其他星球不同?为什么冥王星被从太阳系中除名?为什么后半夜的流星比前半夜多?为什么两极地区没有地震发生?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秘密?意想不到的答案通通都在书里!不信就翻翻看吧!
  • 探索未知-趣味化学

    探索未知-趣味化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登月传真

    登月传真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科学小百科·大科学家们的小故事

    科学小百科·大科学家们的小故事

    当提到科学家三个字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谁,牛顿、爱因斯坦还是爱迪生?其实先想到哪个科学家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可以发现科学家的种种优秀品质。借鉴它们,说不定,你也会成为一个科学家哦!
  • 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特意选择了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又和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百零八个发明,不论发明的大小轻重,将其背后的故事和相关的趣闻一起呈现出来,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发明、热爱发明,将文明的火种传递下去。
热门推荐
  • 兄弟承诺:迷途青年的磨难与成长

    兄弟承诺:迷途青年的磨难与成长

    《兄弟承诺》讲述了流浪青年北莽在一次事件中失去左腿,从此狼狈而平静地生活在自我空间里。然而有一天,失去联系五年的昔日兄弟李承诺离奇死去的消息却一下子打乱了他的生活。李承诺在死前曾发出一封信,而这封信的内容却鲜为人知。不同的人描述着关于李承诺的故事和死亡的情景,各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左右着他对李承诺的感受,丑恶美善,闪烁隐约……矛盾、困扰、误解、挣扎、迷茫、判断……最后,通过种种突围,终于发现这是一场他人精心策划的局,那封信的内容也浮出水面……原来,李承诺是在完成十年前所做的一个承诺。
  • 带着媳妇去上学

    带着媳妇去上学

    媳妇空虚寂寞冷,那就带她去上学,在媳妇的眼底下沾花惹草,媳妇还爱的不要不要的,怎么做到的。继承千年记忆的花花公子,引领风骚于绝代,游历花间,人,神,魔三界纵横,只因花心不死,他誓要享尽繁华,这有可能吗?这样一个风骚的冒泡的男人一入红尘,便注定就是绝代!
  • 邪气猛然

    邪气猛然

    叶春原是国家特别行动部队,龙族的成员之一。身高约一米八五,长相英俊,一个寸板头。如果带上一副眼镜,绝对一看就是都市白领。在这平凡的上班工作开始的时候或许还觉得好玩,但久了也会厌倦,但比起自己以前的生活,让他觉得安心。毕竟,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生命的危险,不用担心自己明天看不到日出。
  • 超能狩猎者

    超能狩猎者

    从迷雾中找寻真实答案,揭晓黑暗深处无人所知的事实,但上演一幕幕恐怖之后到达尽头之时等待的却将是……
  •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落星城

    落星城

    流星坠落,便注定了一生的宿愿就此落定。就像当年那样,我为了保护他们,选择了留下,可我却不知道,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是去他们,我想收回,可我却不能再回去了。一切已注定,我终究还是回不去,终究还是……失去了他们。他们就像落星一样,从我的生命中坠落,最后,又从我的生命中消失……
  • 镜面生

    镜面生

    她在最喧闹的锦都选了一处最幽僻的宁水巷,开了一间古玩珍品铺子,卖的却是愿望。在她那里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却只有成全不了的爱情。她总是安静地听着来客说起的故事,爱而不得的错过,情深缘浅的生离死别,撕心裂肺的背叛,大多不能够完美收场。于是,她为此量身定做了许多惊世之宝,譬如能解千百种毒药的桃花宝扇,譬如能够跨世重逢的鲛珠披风,譬如能够重拾旧情的轻舟·····她一次又一次耗费灵力,只为了收集渊华神帝散落在六界的精血,救他于深渊之中,却不知一直都是她把他一步一步逼向无尽的深渊。渊华,便是她的爱而不得,便是她的情深缘浅,却是否是她最终所叛离的······备注:单元型故事。
  • 青红造白

    青红造白

    地球余年历,公元407年,一艘流浪在宇宙中的飞船从外太空飞来,无声无息地沉没在大洋深处。公元414年,一个孩子从大洋来到了陆地上,进入了人类世界,开启了他的成长之路。这是一个被母星放逐的外星人在地球上成长的故事。
  • 男神请吃药!

    男神请吃药!

    我心心念念地追着我梦中的男神,就差一步修成正果,共度美好的人生。但这一步看起来很近,却相当之远。特别是,我身边有一个需要吃药的男!神!经!病!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追风女汉子被腹黑男神(经病)搓扁,捏圆,塞进口袋的故事。
  • 夏之月

    夏之月

    本是只为期末考试发愁的女大学生,阴差阳错穿越到明末乱世的风月之地,又卷入烟花巷中的恩怨情仇,人生这份考卷从此完全改写,至于成绩如何,各位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