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71800000076

第76章 河西走廊的第一个中共县委书记(1)

河西走廊的第一个中共县委书记

——访原铁道兵学院院长吴建初

黄景渊史溶

甘州,是甘肃省张掖县的旧称,地处河西走廊中部。5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河西,曾在这里同国民党马步芳匪军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史篇。当时秘密建立的中共甘州中心县委,作为河西走廊第一个党的县委组织,在那腥风血雨的艰难岁月里,经历了严酷的考验,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荣的战斗足迹。

中心县委书记重访故地

1984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中共张掖县委的大院里喜气洋洋,县委的同志聚集一起,准备欢迎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看!他来了!”一辆上海牌小轿车缓缓驶进院里,车上走下来一位身材魁梧,两鬓斑白的军人。他虽年已古稀,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铁道兵学院院长,1937年初西路军总部派出的中共甘州中心县委书记吴建初同志。

重返故地的吴老,兴致勃勃,热情地跟县委的同志们握手问好,并风趣地说:“我离开张掖快50年了,今天到这里算是回娘家了。不过当年我们那个县委,条件没有现在这样好。那是在祁连山的煤窑里,当时这个张掖城我们是不能随便进的。马匪旅长韩起功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闹不好是要杀头的。我还算幸运,头没有被拿掉,不然,今天我们就见不上面了。”受到他的情绪感染,县委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吴建初同志沉吟了一下:“说笑归说笑,那时的斗争可真是残酷啊!我们县委的好几位同志都牺牲了。我在这里八九个月,多亏了乡亲们的掩护。老百姓真是在太好了,我是永远忘不了他们的。”站在身旁的年轻的县委书记插话道:“我们的老书记,请到会议室里,给我们上一堂党史教育课吧。”吴建初谦虚地摆摆手说:“这可不敢当。不过,过去的那些事,我一定原原本本地告诉你们。”说罢,他被县委的同志们簇拥着向会议室走去。

张掖是座边塞城市,确实有着值得夸耀的历史。远在1000多年前,作为丝绸路上的重要商埠,这里曾举办过26国交易会。13世纪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这里游历和居住过,把这里的风土人情记载在他那著名的《东方见闻记》中。张掖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祁连雪水世世代代哺育着这块辽阔的土地,盛产的“乌江大米”闻名遐迩,曾作为稀世之物进贡皇帝,素有“金张掖”的美称。但是,在解放前的反动势力统治下,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才恢复了它应有的尊严,百业兴旺,民富粮丰。今天,这里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了。

“甘州、河西走廊这一带地方,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陷入回忆中的吴建初,缓缓地说道:“凡是我接触到的西路军老同志,几乎都有这么一个愿望,想回到这边来看看。这次坐火车一进入河西走廊,我看到车窗外的山山水水,看到那古长城、戈壁滩,就触景生情,多少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多少战友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多少父老乡亲的话语在耳边回响。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那历尽艰辛的战斗年代……”

受命于危难之中

1937年2月,千里河西走廊阴云漫天,寒风萧瑟,冰冻地裂。渡河西征的西路军,已和马匪军连续苦战4个多月,不幸接连失利,两万多名红军将士此时余下不足一万,困守在倪家营子。西路军在此过罢春节,为了扭转战局,决定东返,途中在西洞堡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歼灭1000余敌人。客观形势的变化,使西路军又调过头来继续西进,陷入了敌军重兵的层层围困之中。倾巢出动,企图与红军决战,形势一天天严重起来。

西路军总部的首长们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深感自西征作战以来,没有地方工作配合,没有后勤支援的困难。尽管现在为时已晚,但还是要考虑抽调一些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同志,到地方上去建立党的秘密组织,以策应部队的军事行动。经过研究,总部决定以甘州为中心,建立中心县委,并建立山(丹)永(昌)县委和高(台)抚(彝)县委,隶属甘州中心县委领导,开辟地方工作。吴建初曾长期从事地方工作,当时担任西路军敌工部白军工作科科长,这样,他就成了合适的人选。

吴建初奉命来到总部,西路军政委陈昌浩、总指挥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向他下达了新的工作任务,并任命他为甘州中心县委书记,令他立即着手筹建县委,待机出发去开展工作。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吴建初,深知面临情况的严重,二话没说,欣然领受新任务,告别首长,来到政治部,着手调配人员,组建甘州中心县委。时间紧迫,筹建工作迅速进行,调来的干部有:组织部长岳太华,宣传部长阮志祥,民运部长张××。因县委成员多是四川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又抽调了总部干部李天义和六名甘肃籍战士参加,河西走廊上的第一个县委就这样组成了。他们在保卫局领了经费和武器,改换服装,规定了和总部联络的方法,准备奔赴新的工作地点。一天黑夜,一支身穿光面羊皮袄,腰揣手枪,一色当地农民打扮的小队伍,悄悄出发了。

吴建初和同志们根据事先侦察好的路线,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包围,离开倪家营子,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夜色掩护下,他们越过戈壁滩,朝东南方向急速行进。天色微明时,来到了祁连山根的黑河口。这里有一座破旧的空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这儿人迹罕至,没有烟火。他们布置好岗哨,就在破庙藏起来。眼下,中心县委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找到一个立脚点。这个立脚点必须有利于县委的隐蔽,能够接近群众,又可以和倪家营子的总部保持联系。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北面戈壁边缘冒出几缕炊烟,他们判断那里有村庄,就决定先到那里试探试探。

这个不大的村子叫龙首堡。在冬日的阳光下,散落四处的农舍,断壁残垣,苍凉荒芜。村子里不见人影,显得死气沉沉。他们在村外的壕沟里观察了半天,决定派两个甘肃籍战士,以找活干为由,进村了解情况。不一会儿,两名战士回来说,由于这里离倪家营子不远,那边战事正紧,村中的青壮年都被拉去运粮草了,保甲长已通告各家各户,遇到外地生人要立即报告,知情不报者以通匪论处。老乡们家家闭门不出。

显然,这一带敌人控制很严,县委是站不住脚的。可再往哪里去呢?大家静静地躺在壕沟里苦思冥想。一会儿,不知谁冒出了一句:“平川待不住,我们不会进山吗?”马上有人应和道:“对,到山里去。在倪家营子时,听老乡们说过,祁连山的浅山区有许多小煤窑,到那里去吧。”吴建初和几位负责人一合计,认为这个意见切合实际,山里面的小煤窑偏僻、分散,远离战区,可以开展工作。于是,中心县委的同志们就朝着祁连山进发了。

吴建初领着同志们,沿着崎岖的小道谨慎地向浅山区行进着。他们翻过一道道山梁,越过一道道沟壑,细心寻找着煤窑。一天,他们登上一座小山头,就听到近处山脚下的一条沟里传出人喊马叫的声音。不一会儿,一辆辆拉煤的牛车、驴车顺山沟走出来。显然,沟里有煤窑。几天不见人烟的同志们,精神振奋起来。吴建初要大家三人一群,两人一伙,从不同的方向朝沟下走去。

这里叫灰条沟,小煤窑很多,沟两面的山梁上,小煤窑和住人的小窑洞比比皆是。煤窑都是原始的手工开采,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营生。窑工们一个个赤条条地背着煤筐,脚着地爬进煤窑里去,用铁镐一点一点把煤刨下来,再手脚着地将煤一筐筐背出来,常常弄得遍体鳞伤。一年到头,窑工们除眼睛和牙齿露点本色外,全身墨黑。相互见了面,如果不开口说话,就认不出是谁来。窑工们都是断了生计的贫苦农民,来到煤窑上挣几个卖命钱。煤窑大多数掌握在窑官和把头的手中,他们疯狂地榨取着窑工们的血汗。县委的同志先后进入灰条沟,混在一堆堆买卖煤炭的人群中,一边帮着干活,一边和窑工们攀谈。他们以找帮工的名义,打听着这一带煤窑的情况。据窑工们说,从灰条沟往东几十里的浅山区,稀稀落落地分布着不少煤窑,规模都不大,但煤的质量颇好,均是优质的无烟煤,销路很好。灰条沟煤窑集中,每天车来人往,络绎不绝。

吴建初仔细观察了这儿的山形地势,认真分析了窑工们介绍的种种情况,他见天色暗了下来,就向同志们一使眼色,自己先朝着沟后的山梁攀去,大家也陆续跟了上来。人员到齐了,吴建初就提出了他的看法:“这一带煤窑的情况基本搞清了,灰条沟的煤窑太集中,人也太杂,不适合县委隐蔽。既然往东都有煤窑,我们就再往东走走,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同志们都赞成他的意见,遂继续向前行进。天黑了,幸喜有点微弱的星光,可以勉强辨认出坎坷不平的山路。他们翻了几座山包,穿过几道沟壑,半夜时分,从一道深谷中走出来,刚转到沟口,只见对面的半山上,有一线昏黄的亮光。“那儿有煤窑!”这点微弱的光亮,给疲惫的同志们带来了希望。吴健初兴奋地说:“走,过去看看。”

那儿确实是座煤窑。一个门口挂着破麻袋片的小窑洞里,有位汉子正在灯下缝补一件破皮袄,嘴里哼着一曲幽怨的小调。吴建初布置好警戒,带着两名同志钻进了这孔孤窑。那汉子见状,迅疾抓住身旁的镐头,以防不测。吴健初赶忙按住他的手,和蔼地说:“老乡,别害怕,我们是过路人,看见了这儿的灯光,想来歇歇脚。”汉子见吴建初善意的面孔和外乡人的口音,就应了一声:“啊!那你们请坐,坐下歇一歇。”吴建初他们席地而坐,察看了一遍四壁皆空的狭小窑洞,就和这位敦厚、淳朴的汉子拉起家常来。

“请问大哥,你贵姓?”“我叫王有福。”那汉子答道。“啊,王大哥,这窑上就你一个人?”“就我一个,这片山上就我一个人。”“你没有成家?”“有家,在平川里的大满堡乡下。”“怎么样?日子过得还好吧?”王有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好什么?过不下去啊,有今日没明日的。你们外乡人不知道,马家队伍可把我们这儿的老百姓糟践苦了,随便杀人、抢人,捐税又多又重。我那点薄田养不活家,收拾完庄稼就上这里来挖煤,换点活命钱。”

“煤窑是自己开的?”“倒是自己开的。这里的煤少,难挖,路又不好走,窑官们看不上,可我还要按时给他们交税。这年月可真不好活人呀!”王有福感叹了一阵,接着就打问起吴建初他们来:“你们是——?”吴建初见他是受苦人,正直爽快,就开门见山地说:“王大哥,实不相瞒,我们是红军。”王有福惊奇地说:“红军?就是打马匪的红军?”吴建初点点头。王有福拍着大腿痛惜地说:“哎呀!你们这些好人啊!怎么没有把马匪收拾掉反而吃了人家的大亏啊,太可惜了!”

见王有福真诚地同情红军,吴建初就进一步说:“王大哥,我们就是和马匪打仗被打散了的,现在想回东面去,可听说路上风声紧,打算避一避再走。”“对,对,现在千万走不得。”“王大哥,我们人生地不熟,你看到什么地方去避好呢?”王有福爽快地说:“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就避在我这里。我的煤窑里空地大,十天半月也没人来。”吴建初感激地说:“那就一切拜托你了。”“好说,好说,你们还没有吃饭吧?”“没有,王大哥,我们外面还有人。”王有福招呼着:“快,都叫进来,一起吃饭。”

这样,有史以来,甘州的第一个中心县委,就在这个小煤窑内建立了第一个立脚点。经过一段相处和了解,王有福确实是个有正义感、敢作敢为的贫苦农民。县委也了解到,这个地方叫石灰窑,离王有福煤窑不远的山上,还有煤窑,统称石灰窑。他们在这里站稳脚跟后,吴建初先后两次派组织部长岳太华回倪家营子向总部汇报情况,向总部说明,吴建初化名为“老周”,总部有什么事,就到石灰窑通过王有福找老周联络。

甘州中心县委的活动

王有福的煤窑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县委的安全来说是理想的。这儿偏僻,远离村镇,便于隐蔽,所产的煤炭都是自己驮出去卖,很少有行人往来。因而,县委落脚在这里后,没有露出一点风声。山腰上的煤窑居高临下,方圆十几里的景物能够一目了然。王有福领着县委的同志们,对周围的山形地势、交通道路,都进行了实地考察。这里进退方便,很利于县委的活动。

要开展工作,就必须接近群众。通过王有福的介绍,县委的同志们都分散到远近的煤窑上去,在可靠的窑里帮工,和穷窑工们结交朋友,掌握这一带的社会情况。县委成员都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县委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西起灰条沟,东至西羊圈,四五十里的浅山区就都成了县委的活动区域,并建立了几个据点。县委成员分别住在各个据点里,交通网也建起来。吴建初经常到各个点上巡视,逐渐和各处的窑工熟悉了,他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周五哥”。县委同志们和窑工一起干活,也个个是浑身煤黑,跟窑工没有什么区别。

这一带的窑官和把头们,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占山为王,他们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煤窑的经济利益。为了进一步巩固县委的安全,对他们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使他们不要捣鬼。吴建初和县委的同志常常改换装束,有时全副武装,趁黑夜去一一“拜访”他们,故意显示一下自己的装备和力量,让他们感到这是一群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而且来无影去无踪,人多势众,很不好惹。在言谈中向他们递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要管闲事,不得向马匪军和地方当局通风报信,这样彼此可以相安无事。如若不然,一旦察觉,决不轻饶!”窑官和把头们一时摸不清底细,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河水不犯井水,不轻易冒犯这帮人为好。磨子沟有个窑官,他弟弟就是山下一个民团的团长,他不仅不敢给弟弟透一点风,而且每次吴建初他们去时,他都是客客气气,好吃好喝地招待。因此,在一段时期内,这里的局势相对平静。

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县委决定发展党的组织,在这一带播下革命的种子,以期生根开花。窑工们都是深受剥削压迫的穷苦人,“天下穷人是一家”。县委的同志所宣讲的阶级压迫、翻身求解放、抗日救国等朴素的革命道理,很容易为他们接受。不久,王有福等六七个先进分子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新党员成了县委的宝贵财富,他们土生土长,与群众有血肉般的联系。在县委存在的八九个月里,他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扛龙旗的美国大兵

    扛龙旗的美国大兵

    本书近距离描述和精确评论了美军第十五步兵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在中国驻扎的历史、行动和日常生活的细节。
  • 硝烟不曾散尽

    硝烟不曾散尽

    兵者,伐也!当他选择一身戎装,便选择了不一样的传奇人生。他注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为捍卫和平的胜利之剑。
  • 红缨枪

    红缨枪

    《红缨枪》系根据抗日老战士的回忆、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写成,许多故事鲜为人知,口口相传,历久不衰。红缨枪是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唯一标志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儿童团以红缨枪为主要武器,与敌、伪、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世界战争史上,中国的抗日儿童团是唯一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战组织,组织者和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红缨枪》以罗荣桓率领的115师,在沂蒙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为大背景,儿童团员在游击队沙指导员的带领下,与日本帝国主义者及土、伪、顽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直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作者qq:44688413
  • 号角声声

    号角声声

    介绍了秦汉前后的各大战争,远古的战争、奴隶社会中的著名战役、秦汉时期的著名战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战役、隋唐时期的经典战役、弱势两宋时期的战役、元的拓展疆土、明王朝的著名战役、满清的军事斗争
  • 星域少年之银河保卫战

    星域少年之银河保卫战

    星域少年之银河保卫战是星域少年皇朝风云第二部,原来叫星际少年第二部因为版权问题改为现在这个名字,主要讲述,作为奥雷西诺联合体的洪领和小伙伴们利用外星科技同外星盟友一起保卫银河系抵抗黑暗魔帝【原来叫黑暗魔王】为首的邪恶势力从主人公学校一天开始到打败魔帝离开地球为止。
热门推荐
  • 雪之灵音

    雪之灵音

    雪花有六瓣,分别代表耳、鼻、眼、舌、身、意六意。雪灵有六个,分别承载这六意,表现这六意。大姐耳雪灵耳美如玉,能听弦外之音;二姐鼻雪灵鼻美如琼,能嗅百香;三姐眼雪灵眼美如宸,能看过时之事;四姐舌雪灵舌美灵活,能尝百味;五姐身雪灵身美如裁,能架白衣。她是雪灵中最末的一位,意雪灵,所有的外在都被姐姐们表现了,她有的只有“意”......正如她所说:“如果那天,你不曾来,我不曾去,我们不曾相遇。是不是就不会有十年之痛,一世之殇?”她一直好想再为他弹那首“雪之灵音”带着带他毫无杂念的爱,没有怨、没有恨、单纯如水......
  • 求安途

    求安途

    这时一孤苦少年罗文自强不息的故事,且看他如何在这人吃人的环境中生活下去,在这欲望的世界中保持本心。如何为母亲的希望而奋进。而他母亲的希望是他平平安安的一生……天、地、人,三界,三境。神秘将为此展开。上九下五如何超脱?
  • 贴身神医

    贴身神医

    神刀门传人叶寒,刑满释放重获自由,一统华佗门下三大流派,右手刀,左手针,胸藏丹药无数。他凭一身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奇医术,行走于都市,遨游在各色人物之间。与仇敌斗,与权贵斗,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一次次的医学鏖战,终使中医登上世界巅峰,掀起全球医学革命的浪潮……
  • 梦回太古

    梦回太古

    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梦。一场少年成长,一场奇幻冒险,一场儿女情仇,一场国仇家恨,一场惊天故事,一场拯救苍生。梦回太古,寻觅人心。
  •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关于青春,关于人生,关于生活。一个出生于庸庸大众的家庭的孩子,一个出生于与众不同的家庭的孩子。他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经历了哪些不堪回首的岁月。一个非常老的故事。
  • 凤逆天下

    凤逆天下

    她,赫风财团的董事长,亦是杀手组织的首脑,一次意外让她转世重生,成为了将军府倍受冷落的四小姐。一场寿宴,她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张圣旨,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王妃。他,傲龙国的三皇子,一次无聊的寿宴中,巧遇与自己性情相似的她,豁然请旨,他,定要娶她为妃!时空的错乱,命盘的翻转,他和她,就这样相遇。惊心动魄的阴谋,生死相随的爱恋,他们究竟会何去何从?两人在宫变中的携手面对,国土纷争的并肩而战,更奠定了她至尊的地位!当爱情被政权羁绊,当牡丹被血色染红,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又是否会终成空谈?最终还是敌不过命运的轮回,却依旧和命运抗争!
  • 中二病的世界

    中二病的世界

    中二病版:世界的所有皆是为我而存在,不是他选择了我而是我刚好看到了他小宅男版:没事去各个世界搜刮下资源,回家抱着薯片看一下这个世界的末日大高手版:我只想立于世界的巅峰之上,俯看着别人一生都看不到的景象罢了
  • 仙机剑舞

    仙机剑舞

    大炎帝国,诸天世界的中心,世家林立,宗派割据,万千武者角逐争霸,追求武道之巅。仙机剑客,飞天遁地,一剑卷起千堆雪。龙虎天师,无上丹道,煌煌乾坤入烘炉。鬼王魔徒,戾气冲天,满天神佛举刀屠。北凉铁骑,横扫千军,踏破山河征天地。少年孤身单剑,战北漠,闯大荒,煮沧海,焚九天,踏遍锦绣江山,独步天下,成为神话。
  • 律宗问答

    律宗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信仰之妖的算计

    信仰之妖的算计

    英雄梦,每个人都有,人鬼妖魔四族共同演绎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寻梦之旅。中国的妖鬼同样精彩绝伦一起进入他们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