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09300000004

第4章 《资治通鉴》的问世(1)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给《资治通鉴》起名的不是司马光,而是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赐书名《资治通鉴》。

(一)历史背景

任何一部伟大著作的问世都不是偶然的。换句话说,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需要,同时也必须具备撰写该书的有利条件。《资治通鉴》的问世就是这样。

1.社会要求

司马光生于北宋中叶,严重的政治危机是《资治通鉴》问世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危机四伏,形势严峻,集中反映于以下两点。

第一,国内出现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具体说来,首先是阶级矛盾。在宋代,土地兼并始终是一大问题。如果说这一问题在太宗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严重,到仁宗时,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必然激化农民与封建地主的矛盾。按照一般的历史规律,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多半发生于王朝之末,而北宋王朝则不然,农民起义发生时间之早,为以往所罕见。例如,还在建国初期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起义。起义范围之广也相当惊人,仅仅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就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宋王朝又有日益严重的“三冗”之患。所谓“三冗”,系指宋朝的冗官、冗兵和冗费。先说“冗官”,宋朝开国之初,设官分职,尚有一定数额。以后随着荐举、征召、恩荫(因父祖官位而子孙被授予官职,称为恩荫)、杂流(即杂色入流,流外官转授为流内官)、祠禄(宋代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这些官员不任实职,只以此坐食俸禄)、科举等各种政策的推广,各类官员的数量犹如滚雪球般迅速发展起来。据文献记载,宋真宗景德(1004—1007年)、祥符(1008—1016年)中,文武官员总数为9785人,至仁宗皇 年间(1049—1054年),内外官署总数已经达到17300余人,其中还不包括未授差遣的京官、使臣及守选人(有出身而等候授予差遣的人)。与前期相比,不过40余年,人数竟然增加了一倍(《包拯集》卷一)。再说“冗兵”,据《宋史·兵志》记载: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年)登记兵员378000,其中禁军马步193000;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年)登记兵员666000,禁军马步358000;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登记兵员912000,禁军马步432000;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登记兵员已达1259000,禁军马步826000人。因而翰林学士孙洙沉痛指出:“前世之兵,唯有猥多如今日者也。前世制兵之害,未有甚于今日者也。(《挥 录余话》)。“冗官”“冗兵”使官俸和粮饷成为一项庞大的财政开支,出现了可怕的“冗费”现象。例如,在宋真宗时期,宗室、吏员受禄者不过9785人,而到宋仁宗宝元(1038—1039年)以后,受禄者增加到15443人。“三冗”现象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试以宝元元年(1038年)京师出入的金帛为例,当时入1950万,出2185万。“三冗”如此严重,“用度不得不屈”(《宋史·食货志》)。

第二,“国际”存在日益危险的民族矛盾。就当时“国际”形势而言,对宋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是北方的辽国和西方的夏国。在与辽、夏两国旷日持久的战事中,宋朝由于军制腐败、缺乏训练、指挥无能,伤亡损失惨重,因而对外路线长期采用屈辱、妥协政策。例如,在与辽国订立的“澶渊之盟”中规定,宋朝每年向辽方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庆历四年(1044年),宋朝又被迫每年向西夏“赐”“赠”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另有茶叶三万斤。然而,屈辱、妥协只能苟且偷安一时,却不能换得永久的和平。宋仁宗熙宁七年(1074年),辽道宗因不满足于原先每年从宋廷所得的银绢,又公然提出索取河东黄嵬山地,便是一例。

正是在局面日益严峻、朝野“求治”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范仲淹、韩琦等人的“庆历新政”发生于前,王安石推行的变法革新继之于后。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一样,司马光耕耘史苑,奋力著述,同样是危机形势的强烈呼唤所致,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罢了。

特定的学术背景是呼唤《资治通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截至宋代,流行于社会的史籍主要是三种体裁——纪传体、编年体和政书体。然而,三大体裁中没有一种著作能直接贯通于宋代。换言之,北宋时期的史学领域中,急需一部能系统反映上起古代,下接宋室的通史。

2.有利环境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所以能在北宋中叶产生,并且很快广泛传播而风行天下,除了其他因素外,当代社会造就的有利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是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仅以垦田为例:宋太祖开宝(968年)末年,垦田2952320顷60亩,到宋太宗至道二年(997年),已达3125250顷25亩,及至宋真宗天禧五年(1022年)已猛增到5247584顷32亩(《宋史·食货志》)。与此同时,手工业、商业也有明显发展,适应商品货币关系需要的“交子”也在真宗初年问世。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礼兴于有而废于无”(《史记·货殖列传》)。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化事业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是科举规模的扩大。中国的科举制度自唐代确立后,至宋代又有很大发展。以录取名额计,唐代290年间,经贡举、制举、童子举等方式共取士20619人,平均每年录取71人;宋代320年间,通过各种形式录取115427人,平均每年 361人,约为唐代取士人数的5倍。赵宋皇朝通过大规模的开科取士,更加广泛地为地主阶级各阶层打开了入仕大门。从此,为数较多的庶族地主子弟亦可跻身仕途,获得了参政机会。这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是科技发明和藏书事业的兴盛。继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之后,北宋时期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重大发明意义深远:以往编著史籍主要依靠抄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数量不多、质量不佳,因而在北宋以前,一书难得有较多复本。随着印刷术的应用,复本日益增多,藏书事业也日益兴盛起来。北宋不但有国家的史馆、昭文馆、崇文院等重要藏书机构,各地州学也建有藏书阁,民间的私人藏书之风也随之兴起。图书的大量出版和收藏,使图书的流通也得到空前发展。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四)。

第四是统治者对史学的高度重视。历史文献垂训鉴戒的重大作用,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显示出来。秦汉以降,统治者对史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例如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不但“于中书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唐会要》卷六三),规定房玄龄总领监修,魏征总加撰定,而且亲自参与《晋书》的撰修。自此以后,官修史书、大臣监修的制度历代相沿。北宋建立后,史学如同在唐代一样受到重视。“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便都是在宋代前期完成的。宋朝君臣对史学的高度重视,在宋仁宗为《新唐书》所写的诏书中可窥一斑:“古之为国者法后王,为其近于己,制度文物可观故也。唐有天下且三百年,明君贤相,相与经营扶持之,其盛德显功,美政善谋,固已多矣。而史非其人,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朕甚恨之。肆择廷臣,笔削《旧书》,勒成一家”(《文献通考·经籍考》)。正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如此重视史学和大规模的修史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史学地位,扩大了它的政治影响,将众多的文人学者吸引到了史学方面。

第五是广泛开展的学术活动。北宋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放眼哲学方面,弘扬儒学之风再起。当时的理学,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大体都活动于司马光稍前或同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对当代及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在文学方面,可谓异彩纷呈。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古文运动力克晚唐以来浮靡怪诞的文风,范仲淹、苏轼等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就诗歌而言,历经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人的努力革新,致力现实主义的诗风至北宋中叶已有很大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俗讲和变文在北宋时期已演变成了“说话人”的话本。话本的内容,或演说佛经,或专讲“三分”“五代”等历史故事。在当时,甚至有许多人以此为职业,成为专讲故事的大家,仅开封一地就不下二十余人。那些热心学习历史和急切熟悉历史的听众队伍中,不仅有为数众多的中下层人士,还有不少达官贵人。宋仁宗本人就是其中一员。他非常喜欢听讲和阅读话本,甚至下令每日为他讲述一个故事。在一般文献的整理方面,大型汇编的问世也相当引人注目。宋太宗时期,李 、扈蒙等人编纂出《太平御览》,这是一部有一千卷之巨的大型类书。太平兴国间还编出一部上继《文选》的诗文总集《文苑英华》,亦有千卷之巨。宋真宗时,王钦若、杨亿等人奉敕编出《册府元龟》一千卷,这是一部比《太平御览》规模还大的丛书。

以上便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得以产生,产生之后又得以迅速广泛传播的社会环境。

(二)著述始末

对古今中外任何一位真正的史家来说,即便撰写一部最普通的作品,也必须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一定的工作条件,还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和汗水。《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编著目的的鲜明性、文献资料的广博性以及整个编撰过程的艰巨性,是撰写一般历史文献无法比拟的。

1.致用当代的动机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其根本目的自然是古为今用。具体来说,包括“为君”和“为民”两个方面。

所谓“为君”,就是编书是为了君主,即为了皇帝“御览”,这是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关于这一问题,司马光在写给皇帝的《进〈资治通鉴〉》中说得极其明白:

同类推荐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造、器皿、烤煮方法、饮用习俗以及产地等。
热门推荐
  • 傲世冰龙

    傲世冰龙

    一个籍籍无名的乡间少年,得到了一柄能够化身冰龙的灵剑,从此,他的命运,为之改变……
  • 凡途弑仙路

    凡途弑仙路

    得道成仙是凡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可仙却视凡人如蝼蚁,任由宰割!李玄道--一个出身贫苦人家的凡人机缘巧合结下仙缘却走上弑仙路
  • 颜值诱惑

    颜值诱惑

    钟童心从小无父无母,身份不明不白,和自己的高富帅发小安黎明生活在一起。一天夜里,醉了的钟童心邂逅了无人能匹敌的顾子萧,两个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却不料,校草叶隐也喜欢钟童心。三个男人一台戏,钟童心哭诉:老天爷,我送你个男人吧!直到3个萌娃无辜的望着钟童心,钟童心心中一喜,抱着顾子萧亲亲,老公,我们再生一个吧~(宁梓双处女座,包月随便看。)
  • 恋爱物语:迷离的恋爱

    恋爱物语:迷离的恋爱

    他,是豪门的少爷,他犹如那月光,温柔的撒在大地上;她是豪门的千金,她犹如那冰山,冷漠得让人不敢靠近,他是否会融化她呢?她是否会为他动了凡心呢?
  • 七死回生

    七死回生

    让多数人疯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面对死亡的威胁。还有一种,面对永生的诱惑。八个普通的老同学聚会,进了一家怪异的酒吧。从此之后,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地下城之魔道门徒

    地下城之魔道门徒

    【非游戏玩家也可以阅读】【注意】本书一切以DNF大陆史为蓝本,与游戏出入甚少。绮里沙意外穿越阿拉德大陆,借尸还魂到一个女婴身体里。跟随使徒泪目赫尔德学习伟大的召唤魔法,同时依靠现代科技与魔法的融合创造了史上第一个魔道学。这年头,以萝莉之名、色字当头,行坑蒙拐骗之实才是王道!瞧,她的哥布林赫德尔都装备巴雷特了,你们大枪要怎么混啊?
  •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管理学界有句名言: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公司的主角是领导者。公司领导,执掌全局,身系天下之安危,一言一行都与公司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当今世界弱肉强食,硝烟滚滚,求生与发展在公司界被日益重视。群雄逐鹿,谁为王者?什么样的公司领导者才能笑傲沙场,铸就霸业,在激烈的竞争大潮中带领公司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呢?
  • tfboys之你说我听

    tfboys之你说我听

    因为遇见了,所以注定之一世不凡,我相信只要爱过了就足够了
  • EXO:星之恋

    EXO:星之恋

    邂逅,成就幸福。三个女孩与EXO的邂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首席强宠:捡到小冷妻

    首席强宠:捡到小冷妻

    “如果你不想死,那就努力地让自己变强!然后,你笑,他们死!我叫安琪,但我不是天使,我是个复仇者!”你相信命运吗?看不到一丝希望的黑暗命运。安琪,天使一般美好的名字,实际上却冷漠至极,冷翼首席服装设计师只是她的伪装,冷酷无情的杀手才是她的本来面目。他这一生都太过顺利,千叶家族唯一的继承人,从小集万千从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喜欢的就掠夺,想要的就占有,厌弃的就摧毁……可对他而言,她就是个意外,明明是那么冰冷的人,却偏偏让他感觉她就是藏在自己的身体里,时刻拨动着他的神经,摧毁着他的性格,让他恨不得毁了自己。“既然你是我捡来的,那你理所应当是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