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46700000010

第10章 革命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各诸侯王以霸道称雄,孟子却旗帜鲜明地提出,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这是中国最早的革命学说。而我们知道,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一直主张忠君,那么孟子这样的主张是否背离了儒家的传统呢?在与各国君王论战的过程中,孟子达到了他推行王道仁政的目的了吗?

在前面两章,实际上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人性善的角度来讲,君主可以实行王道,因为君主本人人性也是善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了在国家的政治理念里面,我们应该实行王道,因为人民是整个国家里面最为尊贵的。但是孟子证明了这两点之后,他还得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有一个自私自利的统治者,他就便偏偏不实行王道,我们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孟子告诉我们的办法,实际上就是两个字——革命。

在《孟子》这一本著作里,我觉得孟子思想非常可贵的一点,就是孟子论证了人民永远都有革命的权利。在孟子的时期,邹国和鲁国发生了一次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让人闻所未闻:邹国的军队里面,军官死了33个人,而士兵竟然一个都没有死。所以邹国的国君邹穆公非常恼火,他就拿这个问题来问孟子,你看看,我手下的军官死了33个人,可是现场有那么多百姓和那么多的普通士兵,他们却没有一个死掉的。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的长官战死了,没有一个上去救的,这些老百姓太可恶了。我想惩罚他们,但法不责众,人数太多了,我不可能把他们都杀掉。可是如果不杀他们,这个国家以后还有规矩吗?邹穆公这一番话,如果让我们来听,会觉得这些老百姓确实有问题,可是孟子不这么看。

孟子说,请你反过来想一想。在凶年饥岁的时候,你的那些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在山沟里转来转去,寻找野菜野果吃,年轻力壮的全都逃荒到远方去了。可是,你的仓库里面却有那么多粮食,你的国库里面有那么多钱财。你手下的人,有没有把老百姓的灾情如实向你报告啊?没有。因为他们没有把灾情如实报告,所以你仓库里有那么多粮食,但是你没有开仓散粮,没有救助这些老百姓,这叫上慢而残下。

“上慢”就是政府不作为,“残下”,就是因为政府不作为,所以导致人民受苦受难。在人民受苦受难的时候,你的这些长官眼看着人民逃亡、饿死,不也是不作为吗?不也没有出手相救吗?今天老百姓看到你们这些人在战场上战死,他们不出手相救,不是活该吗?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小心啊,小心啊!一定要引以为戒啊!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手下的这些长官们,这样对待老百姓,那老百姓就用这样的办法反过来对待你。今天你的军官战死了33个,而人民眼看着他们战死,不加以救助,这就是人民终于找到了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于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面对同一个事实,邹穆公和孟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邹穆公觉得民众就应该为君王卖命,而孟子反驳他,假如君王平时不关心民间疾苦,民众根本就没有义务为君王卖命。民忠君必须建立在军爱民的基础上。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万章下》)

还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一个问题,在国家体制里面,从周王朝下来就有卿这么一个爵位,孟先生你能不能够谈一谈,卿这个爵位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样的职能?孟子就反问他了,你问的到底是哪一类的卿?齐宣王有一点糊涂,卿还有不同吗?孟子说当然不同了。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贵戚之卿”就是跟国王有共同血统的,“异姓之卿”就像孟子这样的,他在齐国也做卿,但是他跟齐王之间没有血缘上的关系。齐宣王说,你先给我谈一谈,贵戚之卿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国家政治里,他们起什么样的作用?孟子说,贵戚之卿在国家政治里,如果国君有大的过错,他们有权劝说你,有权给你提出批评。如果他们提出批评以后,国君反复不听,反复跟你提建议,反复跟你提警告,如果国君还不听,那么这些贵戚之卿有一个权利,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他们有权把国君拉下宝座,换一个人上去。齐宣王一听,脸色一下子就变掉了。他突然发现,假如这些贵戚之卿给我提建议,我不听,他们还有权把我换掉,他非常紧张。孟子一看齐宣王脸色都变了,就说你也不要紧张,不要有什么想不开的。今天,可不是我来找你的麻烦的,是你主动找我的。你既然这样问我,我总不能骗你。

其实,孟子的政治哲学是围绕人的本性的。他提倡君王要仁,实行仁爱,推己及人,这就是忠恕之道。王道就是君王实行仁爱的结果,也是君王实行忠恕之道的结果。君臣关系如此,君民关系也是如此。反之,君王面对的只会是离心、反抗和暴力的革命。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的话非常严厉,孟子说: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孟子·离娄章句下》)

如果国君爱护你的臣民,就像爱护自己的手足一样,那么你的臣民也就把你看作腹心,也爱护你、敬重你。但是,如果一个国君把他的臣民看作牛马一样,任意使唤,那么臣民有权利把国君看作一般的人,我没有义务忠于你,没有义务保护你。还有更严重的,假如国君把他的臣民都看作像土、草一样低贱,任意践踏他们,那么臣民就可以把国君看作是他的仇人,臣民就有权利杀掉你。这话说得非常严厉。可以说,孟子之前之后,再没有一个人敢用这样的口气跟国君讲话。

而且在孟子的眼里面,不存在什么国家问题。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孟子·离娄章句下》)

一个国家的国君,如果杀掉无辜的知识分子,那么这个国家的大夫就可以离开这个国家。他叛逃到盟国,没有叛国罪。一个国君假如无罪杀害人民,这个国家里所有的士,就可以迁徙到别国去,他没有义务死守着这一个国家,没有义务愚忠于一个暴君。

在当时,孟子这样的言论无疑是激进的。齐宣王有肚量听,也实属难得。不过君权在握的人,最不喜欢听的,自然是民众造自己的反。面对孟子的激进言论,齐宣王试图用儒家传统的忠君思想,与孟子辩论。孟子的言论是否背离了儒家传统?齐宣王与孟子辩论的结果,又会如何?

孟子说得最好的、论证最为充分的革命理论,是他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问孟子一个既是现实又是历史的政治问题:历史上商汤把夏桀流放了,周武王讨伐了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不但说有,还说历史上白纸黑字斑斑记录在案,你为什么对这个事情有怀疑啊?齐宣王接着就问了,臣民杀掉他们的国君,这难道是可以的吗?因为商汤在流放夏桀的时候,商汤是臣子,夏桀是天子。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商纣王是天子,周武王是臣子。如果我们赞成这两个人的做法,那不就肯定了民可以弒君吗?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啊。

我们知道“弒”这个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弒”有杀的意思,可是比杀的意思更丰富一点。“杀”是一个动词,没有具体的道德判断,我们杀人也是杀,杀猪也是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可用这个“杀”。但是“弒”不仅是一个行为,还包含了对这个行为的判决。臣民杀害国君,子女杀害父母,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以的,所以他专门发明了一个字,就叫做“弒”。所以这个字不仅表明着一种行为,而且还表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行。所以齐宣王问孟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回答。如果孟子说臣子可以弒君,孟子就反对孔子了。但是如果说臣子不能弒君,那你又如何解释商汤灭了夏桀,周武王灭掉了商纣王呢?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

孟子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他首先在理论上确定,当所谓的天子不仁不义的时候,他就是贼,就是残。残贼的人叫“一夫”。商纣王也好,夏桀也好,他们都是不仁不义之人,不但不能够统领天下人,他连朋友都没有,连亲人都没有,他就是一个人。孟子说他们不是天子,是一夫,一夫就是独夫。到了这个时候,虽然他还在天子的位置上,但是他已经失去了天子的资格了。因此商汤灭掉夏桀,周武王灭掉商纣,他们不是灭掉了一个天子,他们不是弒君,而是杀掉了一个人而已,而且这个人还是不仁不义之人。

这么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孟子解决得非常好。说人能弒君那肯定不对,因为天下将没有秩序了。但说人不能弒君也不可以,因为不管是多么残暴的君王,我们都必须要忠于他,那人类还能进步吗?政治还可以改善吗?所以赞成弒君是错误的,不赞成弒君也是错误的。孟子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中间的道路。他首先论证,假如一个天子不仁不义之后,他已经在道德上失去了做天子的资格。他不是我们的君了,却偏偏站在君的位置上,他就是一个僭位者,那我们当然要把他杀掉。这个论证非常有名,如此重要的政治问题,孟子这么简单就把它解决了,这是大智慧,也是大良知。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常说汤武革命,孔子和孟子都是特别推崇商汤和周武,在孔子和孟子的眼里所推崇的圣王都是革命的王,造反的王,对残暴的政治说不的王。因此也可以说,孔孟之道,和后来经过叔孙通、董仲舒,经过程朱改造后变得趋炎附势、奴颜媚骨了的儒家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赞成革命,是革命之道。所以陈胜起义的时候,孔子的后代——第九代孙孔甲,就投奔了陈胜,最后甚至跟陈胜一同战死。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史记·儒林列传》)

陈胜反暴秦,儒委质为臣,不惜俱死。

刘邦大兵压境,儒坦然自若,视若无物。

这,就是孔孟之儒的精神气质!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敢于革命的民族,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革命精神,有这样的革命传统,有这样的革命勇气,所以毛泽东才能够带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没有革命的理论,我们民族怎么可能进步呢?

孟子是一个大丈夫,他咄咄逼人,但是他逼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当时的诸侯;他出语惊人,惊的也不是一般人,也是当时的诸侯;他威胁恐吓,他威胁恐吓的也不是一般人,也是当时诸侯。好在当时的诸侯都不和他计较。他骂梁惠王,梁惠王也认了,他骂齐宣王,齐宣王也听了。他说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君主如果搞得不好,我可以推翻你,无论是梁惠王也好,还是齐宣王也好,他们也不和他计较了。孟子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但是孟子的这些在后世看来大逆不道的思想,在中国后来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面,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和遭遇呢?

同类推荐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

    《史记》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本书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白文普及本。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 山海经

    山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子

    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无敌泼辣娇妻

    无敌泼辣娇妻

    鼎席,一个国际庞大的组织,其经营的范围除了合法的生意外,背后更是从事多种非法的事情。他,年纪轻轻,生得英俊帅气,身手不凡,是国际中最为出色的特警。凭着一身过人的本领,四处游荡,打击罪恶势力,其中更是以鼎席为首要目标。她,一名普通的女子,生的美丽,大大咧咧的性格却造就她这一生的不凡。当她,遇上他的时候,两人的命运从此交织在一起,从相遇,相识到最后相爱。可惜,他的出现对于她来说,却是一种打击,不知不觉就被卷入了罪恶势力之中,甚至成为其中一员。当两人成为鼎席的一份子,被卷入那内部争斗之中,一场来自于鼎席的革命就此展开。
  • 烽烟界

    烽烟界

    四面八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悠悠亘古,有的文明在时间的洗刷中落寞,有的文明在不断血与火之中高歌猛进,有的文明喑哑,有的文明闪耀,茫茫宇宙,诸界莽莽,当文明与文明交汇,当扩张与反抗碰撞,将闪烁出怎样的火花?我们的视角从烽烟界开始.....
  • 无法爱的深爱

    无法爱的深爱

    【灵儿,你是我无法爱的深爱—by慕宸熙】【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by上官婉灵】【婉灵姐姐,对不起…我爱宸熙哥哥—by杨白雅】【婉灵,慕宸熙他不配爱你,和我在一起吧!—by慕宸越】
  • 农尊天下

    农尊天下

    在经历乾坤劫后,一位少年凭借在众圣时代一位圣人的传承,从而凭借戒指内神奇的空间的奇妙能力种植出千奇百怪的东西。一粒普通的稻谷在空间里能种出一粒番薯大的米味道也是异常鲜美。空间出品的西瓜也发生了变异,瓜肉的特性和雪糕差不多,一旦打开放久了就会融化,总之空间出品必属精品。
  • 网王之另一个我是她

    网王之另一个我是她

    身体里面住了一个人,还是一个女孩子。向日岳人的生活,顿时充满了色彩……剧情开始转动,一切回归原位……女孩再度归来,岳人,你是否能认出她的模样……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网络江湖

    网络江湖

        江湖中藏龙卧虎,网络正是一个江湖,今夜我又翘课,跑到了这幽书网吧来,在这儿,只有在这儿我才能忘学习上的不愉快,和老爸老妈闹离婚的鸟事。    ………………
  • 李依依穿越记

    李依依穿越记

    李依依穿越记:整天幻想自己穿越的女孩终于如愿穿越了。。。。
  • 灵异疑谭

    灵异疑谭

    介时之门的开启,给现代的世界,引起不小的动荡。“只因前世欠你太多了,可惜又要来世再报了……”随着介时之门的开启,传说中的灵异之界,再度现世!一场厮杀的上演,一个平凡不过再平凡的宅少年,续写传奇般的故事。由“你续写”,由“你”开启!看宅版少年的逆袭之路……好评留言“666”!差评留言“……”额,脏话可免!您的宝贵意见本人会考虑,望~高抬贵手!?
  • tfboys之栀子花开时

    tfboys之栀子花开时

    她如栀子花般清新甜美,悠悠的沁人心脾;她如樱花般活泼粉嫩,让人一瞬间豁然开朗;她如薰衣草般柔软芬芳,让人干净舒爽。她们这样闯进了他们的世界,匆忙布置好一切,美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又一瞬间抽离,那种痛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