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46700000008

第8章 王道

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列国诸侯也都信奉只有靠武力和暴力才能称雄争霸。孟子却是当时的一个另类,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统治者到底应该施行“霸道”以力服人,还是施行“王道”以德服人?

从性善论推导出来的大丈夫人格,它使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拥有独立的尊严,无论富贵的诱惑,贫穷的磨难,还是外在强权的压力,都不能剥夺一个人的尊严和心志,这就是孔子的“匹夫不可夺志”。

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以为,当他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的话该如何去理解呢?恩格斯曾经说过: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的秩序的背叛,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二,因为认定人性恶,当然就会在政治体制上防止恶,于是,就会建立相应的限制权力的体制。

但是在中国,却行不通,因为:

在西方,道德问题由上帝管。政治体制问题由人性管。在中国,由于上帝缺位,我们必须由人性来兼管二者。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

为什么说最后都落在“身”呢?因为我们必须坚持“人性善”,我们才能有一个道德的屏障和根基。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道德政治,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仁政。

在孟子看来,性善论不仅可以使个人变得体面,而且,还可以让国家变得善良,让政治充满温情,于是,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仁政——王道思想。

与王道思想相对应的,是所谓的霸道。什么叫“王道”,什么叫“霸道”呢?孟子自己讲过一段话: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凭借武力征讨实现天下统一的,就叫做霸道。凭借仁德服众实现天下一统的,叫王道。在历史上,春秋五霸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互相征伐争霸,但这些只是霸道,而不是孟子提倡和赞赏的以德服人的王道。

有一次齐宣王问了孟子一个问题: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怎样的人呢?你能给我讲讲他们的事吗?孟子回答说,我不知道。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下章句下》)

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这两个人都是霸主,是春秋五霸的前两位。所以齐宣王问孟子这个问题,不是在谈历史,实际上在谈现实政治。齐宣王借此表明他想搞霸道,孟子肯定会反对他,齐宣王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来诱使孟子跟他谈一谈霸道,但是孟子一下子就识破了他。

孟子的拒绝非常巧妙,巧就巧在他绵里藏针。他说孔子的门徒从来没有人说起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孔门眼界很高,我们理想的政治人物是周文王、周武王、夏禹、商汤,齐桓公、晋文公根本就入不了我们的法眼。既然没有人瞧得起他,所以孔子这个学派,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就没有传授。既然没有传授,我是孔子的门徒,那我当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没有听说过,当然没办法跟你讲了。齐宣王一听这个话,也不就好意思再让孟子跟他谈齐桓晋文之事。

接下来,孟子把话题一转,今天我们也没有别的事,您又有谈兴,那我们干脆谈一谈王道怎么样?齐宣王要谈霸道,孟子把话题一转,谈王道。齐宣王是一个很明白的人,你谈王道不就是谈道德吗?王道不就是以德服人吗?那好,我请问你,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可以实行王道了呢?孟子说:保民而王。

保护人民就能实行王道。齐宣王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你看看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够保护人民啊?实际上齐宣王这两个问题,都是在给孟子下套子,显然孟子以前在道德上看不起齐宣王,所以齐宣王这个时候故意问孟子,那我的道德行不行啊?他想孟子一定会回答,你的德行还不够实行王道。齐宣王如果得到孟子这个回答,他马上可以转身而去了,既然孟先生你说我不行,那我也就不搞王道了,我还是去搞我的霸道去了。孟子也当然看穿了齐宣王的这一个小小的阴谋。

孔子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一向好战的齐宣王,遇到了竭力反对“霸道”的孟子。而孟子却偏偏喜欢迎难而上,见缝插针地向他灌输自己的“王道”思想,常常逼得齐宣王无路可退。那么在孟子看来,信奉“霸道”

的齐宣王还有药可救吗?他又会怎样去说服呢?

所以孟子根本不给齐宣王机会,斩钉截铁回答了一个字,“可”,可以,一下子就把齐宣王的后路给堵住了。齐宣王一听非常恼火。这个恼火有两个原因:一、我小小的圈套被你识破了;二、我的后路被你堵住了。所以他很生气,马上就反问了孟子一句,你凭什么说我可以啊?

孟子告诉他,我听说有一天,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朝堂面前经过。你坐在里面正好看到了,就问这人把牛牵到什么地方去。这人就告诉你,刚刚筑成一个大钟,我要把牛拉去杀掉,用牛的血去祭奠大钟。然后你对这人说,放掉它,你看这头牛很可怜,吓得都发抖了。那个牵牛的人就问你,把牛放了怎么办?是不是大钟的祭奠仪式就不搞了?你就告诉他说,那怎么可以呢。拿一头羊把它换下来吧!有没有这回事啊?齐宣王说有这回事,就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孟子说,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证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了。不过我告诉你,齐王的老百姓可不是这么看问题的。齐王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大家都在传,说我们的齐王是一个很吝啬的人,他舍不得用一头很大的牛去祭奠大钟,把它换成一头小羊了,你看我们国王多么吝啬。

齐宣王一听觉得太委屈了,我齐国固然不算富有,可是我一国之君也不至于吝啬一头牛吧!我真的是因为同情这头牛,看到它很可怜的样子,我才把它救下来的。齐宣王给自己辩护,可是孟子不让他随便就这样解套。孟子说,我问你,你既然同情这头牛,可是你为什么把一头羊又顶上去了呢?同情牛为什么不同情羊呢?一下子把齐宣王弄得哑口无言,齐宣王问孟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孟子告诉他,这就是你的仁心。至于你的仁心为什么在牛的身上体现出来,在羊的身上没有体现出来,那是因为你看见了牛因为恐惧而发抖的样子,同情心被激发出来了,你没有看到羊,当然不会对一只抽象的羊产生同情心了。齐宣王一听非常感动,就对孟子说,孟先生,你说得太好了,你这么善解人意,我内心的苦恼,别人都不理解,就你一个人能理解,我太感动了。

实际上,齐宣王上了大当。齐宣王在朝堂上和这个牵牛者的对话,齐国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呢?所以这是孟子故意吓唬他说百姓都在说他很吝啬,让齐宣王自己很尴尬,然后孟子把他救出来。这就相当于搧你一个耳光,然后再揉一揉,你就记住我揉你的时候了,我搧你的时候你就忘了。现在,齐宣王对于孟子很感动,就对孟子言听计从,服服帖帖地听孟子的教导了。

然后孟子开始教导他,你看通过这一件事情,我可以证明你是有同情心的,但你的同情心强到什么程度呢?你对一头牛都那么同情,为什么你对人反而不能有同情心呢?这在逻辑上说不过去,你同情心大得足以同情一头牛,偏偏对人民没有同情心,没有人会相信你的。

所以孟子得出结论:你不能够对人民实行仁政,不能够把你的同情心推广到人民的头上去,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愿意做。我现在通过以羊易牛的事情,已经证明了你是有同情心的,你是有仁慈心的,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仁慈之心体现在你的国家的政策上。只要把你的这个同情心体现在国家的政策上,王道就实现了。孟子这一段和齐宣王的对话是非常非常经典的一段,因为他几乎全面地说明了这个王道的理想。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用“以羊易牛”的故事证明了人性本善,他认为实行“王道”只需把本来善良的人性推广实行即可。可是孟子美好善良的愿望,显然和当时群雄相争的局面格格不入,诸侯自然也不会乐意采纳他的建议。可是善于雄辩的孟子不甘放弃任何游说的机会。那么孟子还会为君王们开出什么样的良方呢?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新策略呢?

我们说孟子讲人性善,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善的,然后跟诸侯说,跟梁惠王说,跟齐宣王说,你们的人性都是善的,这不是在夸奖他们。说得好听一点是鼓励他们,说得不好听一点是逼他们。逼他们干什么呢?逼他们做好人,逼他们做一个好国君,齐宣王被孟子经常是逼得走投无路。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齐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老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下章句下》)

这一次齐宣王问孟子,跟邻国打交道除了凭借武力和阴谋诡计,有没有其他的的方式呢?孟子就提醒齐宣王,小国肯定敌不过大国。但是在你强大的时候,要做一个仁者,要学会以大事小,以德服人,不要老欺负小国。

可是齐宣王已经听得够烦了,他到最后实在忍受不住,就跟孟子讲,孟先生,你让我不要好战,你说我国与国之间不要靠武力互相征伐,可是我做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因为我这个人有毛病,我好勇。我承认我自己有毛病总是可以了吧!可是孟子说好勇没有问题,你只要不是匹夫之勇就可以,周武王就很勇,周文王也很勇,他们一旦发怒,最后的结果是安顿了天下百姓,这样的勇不好吗?所以你好勇没问题。把齐宣王的后路给堵住了。齐宣王着急了,说那我告诉你,我还有一个毛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我贪财,你让我在国内对人民好一点,不要苛捐杂税太多,可是我就是贪财,你看怎么办吧!按说谁愿意贬低自己呢?齐宣王把自己贬到这个程度,实际上就是跟孟子说,我讨饶了,我没这个能力,我不想实行王道,请你放过我,我就这么自暴自弃了。

可是孟子偏偏不放过他。孟子说没问题,你好货,可是你如果能够让老百姓也好货,让老百姓也有基本的生活资料,不就可以了吗?王道不是让人不好货,王道是让你在好货的同时,也能够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让你知道别人也好货,所以你给人民以基本的生活保障,那就是王道。

齐宣王真的是给孟子逼急了,齐宣王只好再一次给自己下一个道德上很低级的判断: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拜托!我还有一个毛病,我好色,这总行了吧!好色你总是没话可说了吧!可是孟子还不放过他,孟子说没问题,当你好色的时候,你能不能够做到让你国家的人民“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你要知道,人民也好色,让人民也能夫妻团聚,那也就是王道了。

孟子和齐宣王的这些对话非常有意思,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不断地往自己的头上扣屎盆子,又说自己好战,又说自己好货,又说自己好色。孟子就认定,我今天就抓住你齐宣王了,只有你足够强大,而且只有你还足够明白,所以只要你能听我的话实行王道,那我的政治理想也就变成现实了。所以孟子舍不得放掉齐宣王,所以无论齐宣王如何贬低自己,但是孟子都是要告诉他,你不能自暴自弃。

孟子有一句名言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人们经常会说天下国家,却未必知道天下以国为基本,国以家为基本,家以个人为基本,所以说个人最重要,人是天下的根本。有人才会有家,有家才会有国,有国才会有天下,所以说人为贵。治理天下,必须由“修身”开始。所以孟子性善、养善、推恩、仁政,这样一条逻辑线索和后来《大学》里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思想也就是孟子的思想。

同类推荐
  • 戚继光

    戚继光

    本书反映了戚继光从战争准备到战争实施,或说从军队建设到战争指导,对古代军事思想都有发展,而尤以对军队建设思想发展更突出。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世说新语》作了典范的论述。作者以鲁迅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对《世说新语》作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读。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声律启蒙·弟子规

    声律启蒙·弟子规

    本书以采撷我国历代诗词歌赋篇章中的常用对偶语汇为基础,介绍对仗用语的基本知识和美化语言的艺术与技巧。
热门推荐
  • 妖刀情缘:我爱你一生一世

    妖刀情缘:我爱你一生一世

    她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顶尖杀手,因一把祖传的妖刀回到了千年前,成为了当今右相的独生女二十一世纪的她无人问津可千年前的她居然让优秀男子为之折腰红颜知己遍天下分流成性的三王爷慕容轩墨说一生一世一双人当今圣上慕容傲天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武林盟主端木寒说为了她,付出我的生命又有什么呢红莲教左护法烈千枫说为了你废掉一身武功有何防女主百里赤夏的选择又会是谁呢(作者:都挺好的女人可不可以三夫四侍嘞)
  • 万民颂

    万民颂

    “自太古盘古开天辟地,尔后四万万八千年,始有女娲造人。人者,万物之灵源自世间草木之精,禽兽之特者,未有若人之出类拔萃。自此已降十万八千年,人类灵智渐长,与万物之别愈明,天下独尊之心觉醒,反觉自身之短,盖因春秋一梦,人力有限。于是探天地至理,合自身经脉,修习道法,盼可追日逐月,享天地之美好,而所修习之道法,谓之修真。
  • 医不小心:老公,情深不负

    医不小心:老公,情深不负

    第一次见面,他见到她就犯了傻。不经意间流露出着迷的神色,却不想对方竟然也对着自己犯花痴。一见钟情后,她忍着心底的羞涩,主动出击。“我请你吃饭?”他眉眼弯弯,欣然前往。她傻兮兮的来了句:我口味重。*他是第一医院的首席医生,为人善良正直,天然自成风韵。她不过是个健康杂志的小记者,短暂相处,就已经为他着迷。然而,她本来以为眼前这男神绅士、浪漫、优雅……呵呵,谁知道真的在一起以后,她才发现……她男人,又浪又man,让她觉得自己都该提前补钙了……*结婚后,她觉得他们的相处方式一定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绝对不会没羞没臊神经兮兮。然而,当她看见他……“老公,你这是干嘛?”她瞪大眼睛看着床上的男人,不敢相信他竟然这么“洒脱”!“来呀!”他张开双手。“……你耻度有点大。”“我们的结婚证难道不是给我壮胆用的?”推一下新文:http://www.*****.com/?a/1112958/99天攻略①早呀,男神大人【推一下其他文】完结:http://novel.hongxiu.com/a/858727/http://novel.hongxiu.com/a/953145/http://novel.hongxiu.com/a/1026613/http://www.*****.com/?a/1200348/
  • 坑爹系统之改变他人人生

    坑爹系统之改变他人人生

    从一个角色再到另一个角色,他一点一点积蓄力量,不断锻炼自身的素质,提高能力,终有一天……他会完美归来!getmefive!
  • 休妻未遂

    休妻未遂

    他是孤儿,却是显赫家族的继承者,叔父阴谋夺权而被迫沦落他乡,当高墙大院里的一切恍然一场陈梦,情人与发妻,他乡与故乡,他该情归何处……他是长在美国的中国人,执迷不悔地跟一个女人牵手,严酷现实让他心灰意冷,踏上寻根之旅,在祖辈父辈尘封往事中,那抹曙光亦幻亦真……【喜欢小雨作品的,请关注新作《涅槃凰妃:腹黑王爷倒追妻》】
  • 那些激荡的青春

    那些激荡的青春

    父母是天,朋友为地。同进退共辉煌,哥几个永远并肩前行。袁成杰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此文可以说是作者的生活回忆录,讲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要描述的是兄弟之间的情义。朋友们可信可不信,看着开心就好。(文中会少许提到风水事宜,这只是作者的亲生经历,不过稍带了一点修辞。此文不是风水文,也不是玄幻异能。)
  • 二婚夫君是神兽

    二婚夫君是神兽

    戴着面具的将军?您当在拍午夜魅影么?什么?你要纳妾?好,我先休夫!好不容易养了只小白猫,本以为温顺可爱,不料却是虎中之王。养只白虎也很拉风,可是,小白,您可以不要变身么?!小白,你确定……要娶我这个失婚妇女?!
  • 总裁别走,蚀骨相思君知否

    总裁别走,蚀骨相思君知否

    李桐昔和老公一起看时尚杂志——“老公,你看这页的东西多漂亮啊。我要这个......恩......这个,这个,我全要。”老公淡淡瞥她一眼,“好。”李桐昔狂喜,上前重重亲他一口,柔声道:“老公,你真好。”“恩,一会儿就把这页撕下来给你。”李桐昔:“......”瞬间奸笑起来,媚眼如丝:“请君躺好,我要扑倒”老公二话不说抱起她就往卧室走:“求扑倒。”李桐昔:“......”
  • 傀儡魔王

    傀儡魔王

    他历劫失败,都认为神魂消散,于是被炼制成人形兵器傀儡,且看傀儡如何逆袭,凶威天下。
  •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也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是我学的内容又和普通的学校不同,因为我们市的五所学校和别的学校不同。释家男子学校,金大大学术学校,百家学校,古前辈专业学校,入境者学校。在这儿,数学、语文不再是主流。是以搞笑为主的文。无厘头搞笑文,不是那种重生、赚钱、科技、文青都市文啦。想看那种的就不要进来了,是恶搞,武侠,搞笑,吐槽类的杂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