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600000017

第17章 大哭过的人,才懂大笑不易(1)

视死如归

“我有一个朋友……”

总以这句话开头,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来没有那么多朋友好糟蹋,二来也没有那么多故事好糟蹋。

鸡汤喝多会腻,暖文看多了发寒,就算朋友的故事再精彩,读得久了,也起妊娠反应。

假如有这么个人,不是朋友,只是点头之交的熟人,平时碰到了打个招呼就擦肩而过。

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得知他死了……会不会有点儿想法?

这几天恰逢考研报名。

我想起去年参加考研补习班时认识的一个胖子,我忘记他的具体姓名是什么了,只是记得他的体型朴实刚健。

上课的座位安排,我俩是前后排,这个人说话很少,属于性子沉闷的类型,和我这种事儿逼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我和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

我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个胖子很喜欢吃东西。一顿早餐能顶我两三倍的量,上课偷偷摸摸吃,下课光明正大吃,做题的时候吃,休息的时候也吃,我很少见他嘴闲下。

2012年夏天,北京下了一场暴雨。那天我们还在上考研的专业课,下午淅淅沥沥,到晚上出教室的时候积水已经漫过膝盖了。

我没带伞,正为怎么回去发愁,就瞅见胖子蹲在教室外面,把书包里装着的各种吃食都拿出来,该系上袋子的都勒上几道,该封口的都小心翼翼检查一遍,然后点兵点将挨个数数放回书包里。外面的雨都连成了一道幕布,下得太大了,胖子站起身,又把自己的短袖脱了下来,把自己的书包裹住,然后用胳膊夹住书包,光着膀子冲进雨里。

肥硕的身躯在雨中笨拙不堪,但是胖子的面容却神圣宛如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的董存瑞。

除此之外,他好像就没有什么突出事迹了。考研那半年,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自家人顾自家人。来了教室,也没什么太多的言语,撑死有题目不会做才前后左右大家一起聊聊看。

大概是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样子,考研机构为了强化训练,让我们都住在安排好的宿舍里,一个人一间,外面有自习室,还配备了盥洗室。

我睡不着,去自习室做题。

那已经是半夜三点多钟了,我路过盥洗室的时候,看到胖子正端着个盆儿接水洗澡。水池旁边还放了一个凳子,胖子把手机搁在上面,放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水哗哗地流,顺着他凸起的肚子。

那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注意到他。

直到今年年初,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胖子自杀了。

有人说他已经考了三年,这一次又没考上,还有人说他是和女朋友分手了,再加上家里也出了点儿事情,才选择了自杀。

我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稍稍有些吃惊,虽然也急着问确切的原因是什么,但我知道其实心里已经没把这个当一回事儿了。或许是我冷血吧,胖子的死对我来说,只剩下谈资的价值。

六月份毕业的时候,我喝了很多酒,早上四点钟就醒了。

宿舍是在十二楼,我站在阳台向下望,大脑昏昏沉沉。

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跳下去好不好?

我又猛地被这个想法惊醒,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

然后莫名地想到自杀的胖子。

我连他到底是哪个学校的,爱好什么,籍贯何处都不清楚。作为2012年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他只是不起眼的那一个。

我记得看过一本书,里面写着“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权利。”

我和他并不熟悉,甚至描述起他的事情来也因为信息的稀少而显得十分苍白,但他的自杀却让我明白自己所处的假想的纯白的学生时代,也可以鲜血淋淋。

我觉得所有死法里,跳楼算是刺激和痛苦都能达到最大的那种,你可以在人生中享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超人的感觉,然后摔成一摊肉泥。

像是被踩烂的番茄,这真是一个很不好的比喻。

电影《草莓百分百》里有句台词:青春就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胖而短暂地活着。

这话不假。

我把胖子的事儿告诉了李少白,问他究竟一个人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死亡?

李少白不屑地说你别问得这么文艺了,一个人在想死的时候自然会去死。然后他就不再理会我,转身去写他的剧本了。

李少白是这个二十九岁大龄北漂文艺年青年的笔名,我和他是因为稿子上的事宜认识。我曾经问过他真名是什么,但李少白不愿意告诉我。

他的讯息,我也只是大致了解。

马上奔三,来自河北最着名的工业城市石家庄,自幼吸食工厂废烟,号称五谷不分五毒不侵,末流大学中文系毕业,北漂七年,尚未立业。

但是李少白说他其实有业,他是个剧作家。

他要写一个惊天的剧本,写出来之后就是扬名立万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拦得住他,他将是震北京震纽约震伦敦的超级戏剧大师。

李少白说,莎士比亚同志几百年前就死了,现在谁也挡不住自己称王称霸的脚步了。

写了几行剧本,李少白对我说,晚上一起吃饭吧。

我说好,看着蟑螂从他的稿子边上爬过。

吃饭的地方选了中关村一家很小的馆子,在地下一层。我们点的涮锅,李少白还要了十瓶啤酒。

我们吃了一会儿,扯了一会儿,李少白挽起袖子让我看他的手腕。

上面一道道的全是伤疤。

我说这是咋弄的。

李少白说,割腕,我也想过自杀。你说人为什么自杀?不还是觉得没活头了么。我毕业以后一直想找个编剧啊,文字啊,这样的工作,可惜都没如愿。但是人总得活,我就先从保安干起,后来还在美廉美当过超市收银员,在中关村的办公楼里当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在野鸡学校上课,跑保险,还拉过皮条。可那真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就想好好写一个剧本,被人相中拍成故事,这样大家就能看到我写出来的故事。

然而能力有限,没人相中,就只能拼了命混口饭吃。

我对李少白说,你就没想过回家?

李少白回答,我这个人毛病太多,但是回家啃老的事儿还干不出。

我和我爸妈说我在外面其实混得还行,温饱不成问题。有一年过年回家,实在没钱给他们买东西,我就去卖血。妈的,第二天我走路都打飘,但是还好挺住了,也没因为卖血染上艾滋病。我白天工作,晚上写剧本,到后来实在扛不住了,觉得整个人都要废了。

开始出现幻听和幻觉,那段时间还嗑药了。说实话,嗑药不是好事。躺在床上,明明所有一切都安安静静的,但就像是有人拿着锤子一下一下砸着正对着我的那面墙。

砸一下,心就颤一下。

明明知道自己闭着眼,但好像就是在睁着眼等天亮。

有时候太阳照进来,醒了,那砸墙的声音才不再有了。

但有时候,那声音遮住了太阳,我好像永远都无法醒来。

李少白说。

现在自己在北京过得再差,也能省下钱寄回去,如果在其他地方打工,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李少白这么讲。

我说,你认识得不清楚,你是眼高手低,离开北京也许能过得更好,更稳定,你没把自己的方向把握好。

李少白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我已经把大把时间耗在这里了。明知道自己慢慢往下深陷,可是想拔脚也晚了。自杀的时候,我也想得挺多,我觉得赖活着终究不如好死。我把手腕拉一道口子,看着血流,很疼。但是我到最后也没死成,我觉得我不能死,我还有爹妈在,我死了,没人养他们。

所以我得活着,哪怕像狗,哪怕自己生活过得稀烂,哪怕吃屎,也得让他们过得好一些。

我们喝完酒出来,走过街天桥,李少白被风一吹,头有点儿晕,趴在天桥上干呕。

从鼎好大厦这边能远远看到李少白租住的楼房,就在北大南门附近。一间六个人,上下铺,一个月五百块钱。一个屋里三间房,一共住十几号人,共用一个厕所。

李少白现在的生活过得好一些了,他在一个广告公司负责出门跑宣传外加发小广告,还打了一份超市的零工,一个月能挣四千多。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张开胳膊像是在拥抱寒冷的空气。

他张嘴大喊,像是败犬的狂吠。

我看着他的背影。

将帅谁都想做,但却少之又少,大多数还是拼死拼活葬身此处的小卒。

站在这里,你能感觉到那种他妈的悲壮。

说实话,我觉得李少白没有创作的才华,他写的东西就是一坨屎。

但他还活着,像蝼蚁一样伟大。

很久以前。

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问我还在北京么。我开始压根儿没听出来他是谁,直到他自报家门,又往前倒腾了好久,我才想起自己的确曾经和这么个人同学一场过。

都快十年的事儿了。

我说,我在北京呢,怎么了,你来北京玩儿么。

他在电话里说,不是,我来北京治病的,听其他同学说你在北京,好久没见了,想问问看你有没有空,咱俩有时间聊聊。

我犹豫了一下,说好,然后问清楚了医院的地址和病房号。

那天我买了水果和一箱牛奶,然后到了医院。

这么多年没见,人都长变样了,但是好在我还是能认出点儿轮廓来。

他先喊的我,似乎我能来,他很高兴。

这个同学穿着病号服,半坐在床上,看到我来了,很高兴。我俩聊了挺多,从最开始同班的时候聊到上大学,他体力跟不上了,聊一会儿得歇一会儿。

我问他得的什么病,是不是还要动手术?

他说绝症,哈哈哈哈,麻痹老子这次是死定了。

同学说,我找了好多人的电话,总想着要是有一天自己真没了,没和你们再说上话,那该多遗憾啊。

我说,你别说这些丧气话,虽说治疗起来不容易,但是又不是一定治不好。

同学说,哈哈哈哈,我他妈可舍不得死,老子还是处呢。

我说,艾玛,这事儿包我身上吧,只要你出院了,想要外国的我都能给你整一个来。

他拍拍我肩膀说,一言为定。

他和我说他喜欢过大学的一个姑娘,可是还没来得及表白就被其他小伙儿抢先了。

他和我说他特别爱吃他们家门口小馆子做的茄泥。

他和我说,哎哟,我要是去了,我爸妈该怎么办呀。

我们聊了挺久,走的时候是他爸妈送的我,一直送到电梯口。

之后他做化疗掉头发,但是挺精神的。

然后就突然死了。

就是普通人得了绝症之后该有的剧情,看了开头第一句就能知道的结尾。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他还乐呵着和我说,有一个护士姐姐长得真不错,如果有幸活下来一定找她要电话。

他去世的消息是他爸妈发短信告诉我的。

后来我数了数,实际上我才去医院看了他四次,他不是我朋友,就是一个很久没见的同学而已。

这个同学很普通,不帅,不是土豪,功课不是第一。

但我就是觉得他很屌。

他说他怕死,但怕的原因是担心他爸妈以后日子不好过。除此之外,他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至于人生理想或者什么志存高远的事儿,他没和我聊过,或许是没来得及吧。

故事里面的人血液四溅,倒地不起,那都是剧情,我不会当真。

认识的三个人,虽说不是朋友,可这是他们的生活,我没办法把他们也当成假的。

我更没什么人生哲理好讲,片儿汤话听多了一点意义都没有,人不能靠知音或者读者文摘来支撑自己。

本来这些天上课读书复习外加十一月之前要交稿子,忙得一团糟,可偏偏还是码了这些不相干的东西。

因为今天无意间翻出来一张便签,是那个死掉的同学写给我的,上下两行。

“如果难逃一死,请视死如归。”

“如果能够活着,他妈的一定要好好活着。”

吃饭的腔调

(一)南北味

上海,暴雨。

我坐在早餐店铺里,外面的雨滴顺着檐角坠在地上,像是一串珠帘。

一个浑身湿透的男人走进店来,四十岁年纪,鬓角稍显灰白,深灰色西装上留下显眼水痕,从发梢到下巴都不停滴着雨点。

缓行几步,跺脚,拉椅,端坐。

197点了一碟锅贴,一份粢饭,一碗清粥。

轻嚼慢咬缓吞,吹勺,细饮,摊开报纸仔细看着。

坐在我前排的两个姑娘,低声说道:“格厄宁老有腔调呃(这个人很有腔调的)。”

上海人常说“腔调”,这是个有些难以用言语解释清楚的词语,简简单单两个字把为人处世的品味情调格调高雅都涵盖进去了。程乃珊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名为《腔调》的文章,里面提到“腔调其实是一种品相”,我们常常讲的坐相立相,甚至面相、声相、吃相都是构成腔调的重要部分。

但人们往往关注一个人的言谈外表,对于最后的一个吃相,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实际上一个人最有“腔调”的,就是在此处。

旁人对上海人多有误解,但凡提到,便是穿着睡衣嚼着油条聊股票的大妈,便是窝窝囊囊躲在家里做饭洗衣做饭炒青菜的男人,便是矫揉造作满口洋泾浜喝着咖啡的女人。

总体而言,小气憋屈不畅快,没有一点儿“腔调”。

我所见却并非如此。

路边支起一个小摊,穿着围裙的阿姨摆好桌椅,笼屉上蒸着包子,锅里是带着焦油色的锅贴,碗里盛着白粥,咸菜分列在小碟子里。顾客交钱坐下,随便聊聊经济,闲碎的琐事,低声细语,不惊扰他人。

或是西洋店里,倒上咖啡,面前摆着还带有余温的面包,煎好的单面蛋,将要匆匆上班的年轻人愉快地交谈,节奏很快,轻快。偶有年岁渐大的中年人独坐椅上,喝一口咖啡,看一眼手里的最新消息,眉头轻蹙,像是在思考什么。

远承过去的青衣长衫与漂洋而来的西方文明相遇,两者相融,却又泾渭分明,端是一副吃饭的好腔调。

人们常将南北相比,如果谈到上海,必提北京。

上海吃饭自有一番腔调,北京自然也不例外,若用一个北方语言来代替腔调,“范儿”这个词比较合适,这是华北平原特有的底蕴与口语幽默,人们总说穿着有范儿,说话有范儿,吃饭也应当是有范儿的。

华北平原人民的吃食向来没有南方来得精细,但却独有一份大气,能让你填饱肚子就决不让你饿着,且食物往往能追根溯源百年以上,凡事街面上所瞧得见的食物,都能给你往上倒腾出点儿历史来源,甭管是贴金还是瞎掰,至少有趣。

北方人吃饭的范儿,便在这种历史的厚重上。

冬,严寒。

哈气儿成雾,吐口吐沫都能冻成冰碴儿,街角那家小店外依然排着长队,虽说天冷难耐,但没人夹塞儿,更没人讲歪理儿,皇城根儿下的老少爷们儿丢不起这个人!

店里的老夫妻忙碌着,老太太照看着小火儿咕嘟的铁锅,老爷子挽起袖子,一手掂勺,一手撒菜,做着煎饼。

但凡客人要求多加其他乱七八糟辅料食材的,老爷子都皱着白眉,拿眼瞧着,那神色好像在说,我祖上几十年都是这么做的,你确定非要坏了规矩?直到客人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才终于顺下眉眼,笑呵呵包好煎饼,递给客人。

张嘴一咬,满嘴酥脆咸香,味道刚刚好。

老太太忙着添豆腐脑儿,加上油卤,递在手上,或是盛碗小馄饨,撒一把葱花,喜眉笑眼。但保不齐有吃不惯北方口的南方客人,要求来一碗甜豆腐脑。这时候老太太总有些犹疑地从一旁拿出糖碗儿,一小勺轻轻挖出,哆哆嗦嗦地搁在豆腐脑里,等看着客人坐下,还用一种闹不明白的眼光瞧着,似乎在说,这能好吃么?

客人自己招呼自己,咸了淡了吱声就应,递筷子搭把手也都是平常事儿,老顾客帮着收拾桌子更不稀奇。

进门时一声来啦,出门时一声慢走。来是客,走是友。

几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就是底蕴,这就是范儿。

同类推荐
  • 复乐园

    复乐园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动手做事,轻松顺畅的手上动作中所包含的经验,其价值就算是集合世界上所有的格言也难以超越。这个星球依然年轻,充沛的精力不过是需要引向正确的位置而已。海难,飓风,海员农民叹为天命,但灾难触及到了我们的良知,提醒我们自己的罪过。
  •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时文选粹”。
  • 杜甫文集4

    杜甫文集4

    深刻反映唐代安史之知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展现诗人的一生传奇。
  •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不是一本鉴赏诗词的学究书,这是一本充满悲伤力度与情感慰藉的人文读本,本书用忧伤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从诗人的泪水、悲伤这个角度出发,精心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诗人旖旎多彩、真挚感人的生活画卷和情感经历。
  • 两年间

    两年间

    《两年间》:本书是作者于2010年、2011年两年间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精选,全书分为“心灵的旅迹”、“感念的触”、“澧水的情思”、“远行或怀想”共四辑。
热门推荐
  • 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本书拣选清朝皇帝生活片断,通过紫禁城中的生活细节描摹不为人知的帝王隐秘,展示权力塔尖上的皇帝们的悲喜人生。
  • 愿我遇见你

    愿我遇见你

    当前男女友两年后再度重逢,谢前芳只想说:“这一次的重逢,我不想错过。”“你是我一生无法掌控的人,最不忍失去的人。你说,你是我的什么人?”慕可心再次面对各种阻挠的时候,因为他变的勇敢,掷地有声的道:“再难我们也一路走来了,又何惧更远的地方!”“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我知道在该坚强的时候一定要坚强!”这一次,愿我遇见你,从此不分离。
  • 穿越之今我来思

    穿越之今我来思

    “这年头,穿越比中彩票几率大。”轻音恨恨地想。“可是,你们要争权夺位关我什么事啊,为什么要把我卷进来?!我只想保护好自己想保护的人,过想过的生活,为什么你们不放过我?!”结果,连她想保护的人都离她而去,爱她的人,却生生地欺骗她.天下之大,她将何去何从?
  • 浪漫生物纪

    浪漫生物纪

    “我喜欢你。”“我……我有女朋友了。”“……什么?……你居然敢给我有女朋友?!”此话一出,满室清冷中更见寂静,只剩苍蝇的嗡嗡嗡……嗡……“下次——有机会——介绍你、的、女、朋、友给我——认识。”有些事,她要好好计划计划。
  • 夏末繁花似锦意

    夏末繁花似锦意

    由叛逆张扬的富家小姐到家庭遭遇打击后的自立自强,渐渐成熟的她却再一次遭遇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相信,这世上有超能力吗?
  • 网游之三国成圣

    网游之三国成圣

    虫族(妖族),机械族因前人留下修行文卷而开始迈向宇宙争霸的道路,而我们人族却因发展方向错误,而迟迟没有进入宇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这款游戏应运而生。主人公因此从游戏里征战三国,踏出国界。游戏外带领人族征伐宇宙的历程,中间悲伤离合,不屈不挠的走下去。。。华夏大地一寸领土不能失,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不知道为啥看不到评论,大家有意见或者好的想法可以加QQ群179702034,可以在里面讨论
  •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

    “这本书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本书介绍了社会学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八位代表人物,九部经典著作,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 再世奸雄

    再世奸雄

    悲剧的人生走到尽头,新的人生又重新开始。张宁重回2000年,该走哪一条路才能阻止自己的人生滑向悲剧?什么?初恋才12岁?那就先养着!什么?未成年不能开公司?那就藏身幕后操作。「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令天下人负我!」,看这一个现代枭雄,如果搅得世界风起云涌!
  • 宇宙中的第二个地球

    宇宙中的第二个地球

    一个出生贫苦家庭的孩子,
  • 落叶翩翩

    落叶翩翩

    这里没有富二代,没有官二代,只有草根叶落。天高地广任鸟飞,海宽水阔凭鱼跃,且看叶落如何鱼跃龙门,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