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7200000039

第39章 自我监控——降糖的晴雨表(1)

血糖的检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依据,它可以反映患者病情控制的情况,有利于医生对症下药。同时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也可以消除心理不安,能够更轻松地生活。作为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检测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同时掌握一些检测血糖的知识和基本的检测方法,力争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第一节)血糖监测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有的患者仅凭感觉来判断自己血糖的高低,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有时候高血糖的患者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殊不知,高血糖已经开始损害重要脏器了。

一、血糖监测对疾病控制很重要

健康提示: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仅凭感觉判断病情,忽视了血糖监测。要知道,作为“五驾马车”之一的血糖监测对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大家都熟悉一个词,叫“五驾马车”,它是指用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教育这五项。在这五项中,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运动注意的比较多一些。药物更不用说了,是每天都离不了的。但是,血糖监测好像很少有糖尿病患者提起。其实,血糖监测是很重要的。

1.案例

王大叔住院是因为足部长了一个大口子,总也不愈合。王大叔12年前得了糖尿病,这次脚步伤口的不愈合和糖尿病有着直接的关系,严重的话可能会截肢。王大叔的病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因为他没治疗?但是他说自己坚持吃药了。一直吃药怎么还会出现这种严重的后果。

在病房,像王大叔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还有刘老师,她住院是因为看不清东西了。因为糖尿病造成刘老师的眼底出血,使她的视力受到很大的损伤。刘老师平时除了严格按照医嘱吃药,还很注重饮食和运动。为什么刘老师还会出现眼底的并发症呢?

2.案例分析

这两位患者有个共同点,就是从来不测血糖。往往只根据身体症状自己来判断病情,过分地相信自己对身体的感觉,忽略了对血糖的监测。糖尿病患者不注意监测血糖,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认为一直在吃药,糖尿病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没想到并发症会找上门来。

二、不做血糖监测可能引起并发症

健康提示:合理的血糖监测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不坚持监测血糖的话,无法准确把握疗效,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不做血糖监测,就不知道结果。事实上,我们治病为的不就是结果么?不测血糖怎么知道控制得好坏呢?

可以说,合理的血糖监测,就是良好的糖尿病控制的基础。不测血糖就不知道血糖情况怎样,也无法证实得到的结果如何。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用药,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就容易出现。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不好,或不测血糖的患者,并发症的到来会提前5~10年。而直到并发症出现,才意识到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为时已晚。

另外,我们的治病过程就好比一场战争,只知道敌人在某一方向,打枪放炮都不行,还得知道敌人的具体走向,才能很好地去攻击他。

三、血糖升高会给身体带来诸多损伤

健康提示:血糖升高,和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后,血管会发生堵塞,根据堵塞位置的不同,对人体造成不同的损伤。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含量过高,和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后,会阻塞血管,形成并发症。阻塞在眼睛,会发生眼底出血;阻塞在脑子,会出现脑梗;阻塞在心脏的血管,就会发生心梗。

打个比方,胰岛素相当于钥匙,细胞相当于房间,葡萄糖要用钥匙进入房间,代谢以后为肌体提供能量。钥匙出现了问题,就不能把门打开,葡萄糖进不了房间,便会堆积起来。还有一种情况是,进食过多,葡萄糖在血中过多,而钥匙是有限的,不能打开更多的门,葡萄糖进不去房间。这都会导致血糖越来越高,导致并发症出现。

(第二节)正确测血糖事半功倍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病情的轻重,病程长短等制订测血糖的频率,并及时调整。同时了解测血糖的一些知识,比如,餐前餐后、空腹血糖怎么测,需要注意的问题,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都是很实用的。

一、血糖应多长时间测一次

健康提示:测血糖的频率因人而异,正常人每年查一次即可,而糖尿病患者则要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制订测血糖的频率,并及时调整。

让我们先看一下正常血糖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正常血糖也是波动的,之所以不能测一次是因为它不是一条直线。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是5.6mmol/L左右,一旦进食,血糖浓度会升高,但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空腹时很高,在进食后,会变得更高。

所以,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如果是正常人,没必要每天测好几次血糖,一年测一次空腹血糖就够了。非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比如父母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体很胖,有高血压、高血脂,平时工作很紧张。不仅要测空腹血糖,还应再测餐后血糖。如果发现稍微有异常,就应该一年测两次。刚得糖尿病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血糖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心脏、肝脏不好的患者,这些患者就应该一天测三次、五次、七次,检测得频繁就会发现规律。

监测血糖是为了尽快把血糖控制平稳。若是长期患者,对自身血糖变化规律已经有所了解,就没有必要天天测。一个月测两三次,甚至半年测三四次都可以。总之要因人而异。而对于病情重的患者,就需要频繁监测,直到控制好病情为止。

二、一天内何时测血糖较科学

健康提示:一般来说,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即可,所以在早上八点和餐后两小时测血糖就是科学的,但特殊患者需要多次测量,测量的时间也就灵活些。

对于大部分患者,测空腹血糖和早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就可以了。

1.测空腹血糖的时间

一般要求是前一天晚上8点之前吃晚饭,以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在第二天早上8点时空腹测血糖。

2.餐后两小时测血糖

一般指吃完早餐后两个小时测血糖。

对大部分患者来说,这两点足够了。但对一些特殊的患者,比如说要做手术,有感染或创伤的病人,就要根据情况,测量的次数相应的要多些。

3.重症患者测血糖的时间

一些重症患者,就需要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测一次,直到血糖降下来。还有,特殊的人群要特殊对待,比如老人,要在某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测血糖。比如晚上睡觉前测一次,如果血糖偏低,就该吃点东西,以免半夜发生低血糖。

三、只需测餐前血糖而不用测餐后血糖吗

健康提示:大多数人在医院测的都是空腹血糖,也就是餐前血糖,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没必要测餐后血糖。事实上,只测餐前血糖是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血糖水平的。

一些糖尿病患者只重视餐前测血糖,很少有人餐后去测。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习惯了,去医院时医生总是让空腹抽血。

但糖尿病有一个特点,尤其是以进食粮食的中国人,餐后血糖升高的人较多,大约占到70,这样的话就一定需要餐后监测血糖。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特点。

有的人测餐前血糖时是正常的,但餐后血糖是不正常的。

所以,餐前血糖正常并不能排除是糖尿病的可能。而是应该把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正常人的血糖虽然也会波动,但波动幅度小于2个mmol/L,而糖尿病患者最高达到6个mmol/L。

四、血糖测试时应注意什么

健康提示:测血糖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注意好几个方面,否则就会影响采血的质量,无法准确测得血糖水平。

(1)必须消毒,而且是使用酒精消毒,不能用碘酒。

(2)酒精干后才能抽指血,不能湿的时候就扎,那样会影响测试结果。

(3)采血时不能硬挤,否则挤出的组织液会影响血液质量。

(4)收集的血必须自然形成血滴。

(5)针头和试纸必须为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

由此看来,测血糖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注意的地方还不少。

五、为什么有时在家和在医院测的血糖不一样

健康提示:有的患者在家测的血糖结果和在医院测的不同。主要原因是血糖本身是波动的,其次在家测的是指血血糖,而在医院测的静脉血糖是不同的概念。

这是因为血糖是波动的,不是一条直线。即使在医院里测两次,结果也不可能一样。另外,指血血糖和静脉血糖是两个概念。

简单地说,吃完东西后,养分被胃肠道吸收后进到动脉血。而指血是动静脉联合部位的血,医院抽的是纯静脉血。动脉的血糖比静脉的略高些。就好比喝茶,茶是越冲越淡的,静脉血就好比泡过几次的茶,细胞已经用了能量了。

所以,在医院测的静脉血糖和在家测的指血血糖会有差别。再就是,买回家的血糖仪需要自己校正一下,了解自己测的指血血糖和在医院测的静脉血糖相差多少。要心中有数,以便作为参考。一般情况下,前者比后者要高1mmol/L。

六、用尿糖试纸测血糖管用吗

健康提示:用尿糖试纸测血糖,虽然管用,但不如血糖仪测血糖那样灵活、敏感。

尿糖只能代表一段时间,不能代表一定时间。而且有个特点,血糖不高到一定程度,尿里是不会有糖的。只能显示血糖高还是低,而不是有多高。

测尿糖和血糖各有利弊。但测血糖更方便,感觉难受时立即测一下就会知道血糖是高还是低。过去是因为没条件,没有血糖仪,老是测尿糖。现在血糖仪并不贵,且比尿糖试纸反应快得多。所以,还是推荐用血糖仪。

七、做好血糖监测就能有效控制血糖变化吗

健康提示:血糖只是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因素之一,只做好血糖监测不能保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有的患者长期坚持做血糖监测,却没有把并发症控制住。这是为什么呢?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很多因素有关,除了血糖,还有血脂、血压,再就是糖尿病的病程长短,患病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这种风险大的人,测血糖就要讲究技巧。不能每天只测几个点。假如一天采四次血糖,三餐前和睡觉前。一看会觉得还不错,四个点基本都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这样做可能会使低点和高点都漏掉了。

八、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为什么会那么大

健康提示:饮食、运动、睡眠、情绪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还有,每天打的针,吃的药,吸收的情况又有不同,这也会造成血糖的波动。

一般情况下,进食等因素会使人体血糖出现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血糖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糖总体水平升高,血糖波动增大。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的原因主要有,餐后血糖的升高,医学上称为“餐后血糖漂移”,餐后血糖升高造成的血糖波动对血管的损害远大于稳定、持续的高血糖。而不良生活方式,不合理的用药方案,治疗依从性差,或肝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导致的低血糖,会进一步引发反应性高血糖,从而造成血糖波动。

九、无法掌握血糖波动规律怎么办

健康提示:动态血糖监测仪能够提供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在3~4天的总体规律。所以,无法掌握血糖波动规律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这种仪器。

可以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动态血糖监测仪是科技进步的结晶,它能每5分钟测一次血糖,24小时可以测288次,而且可以连续测定3~4天血糖的情况。所以,动态血糖监测仪是提供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一个总体规律。

动态血糖监测仪有一根很细的针扎在患者的皮肤里,后面有个管道系统连接到一个记录仪。这个记录仪,会记录血糖的值。3天以后,把记录仪装在电脑上,下载后通过软件处理就可以看到3天内血糖波动的情况。动态血糖监测仪能测出一天当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血糖值。

十、动态血糖监测仪和普通血糖仪有什么区别

健康提示:动态血糖监测仪测的是血糖变化形成的“线”,普通血糖仪测的是采血时的血糖水平,是“点”。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普通的血糖仪测出来的是点,一天选几个点,每次都得扎一个指头;动态血糖监测仪测出来的是线,能代表24小时甚至几天的血糖变化,所以把图调出来后会一目了然。

十一、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动态血糖监测仪

健康提示:一般情况下,用普通血糖仪测血糖就可以了,若符合以下5种情况,可考虑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

动态血糖监测的适应人群。

(1)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

(2)无症状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3)评估生活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4)评估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的效果。

(5)对特殊患者的血糖评估:妊娠糖尿病、手术或创伤、严重的心脑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综合征。

十二、血糖应该在吃药前还是吃药后测

健康提示:患者若在医院测血糖,需按时吃药后再测。

什么时候测血糖,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平时空腹血糖很差,一般测空腹血糖;如果餐后血糖差,就测餐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差,就两项都测。再者,大夫要了解患者平时的状况,包括服药后的状况,以便确定测血糖的时间。

十三、报纸上的说法准确吗

健康提示:只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三个方面都达标了,血糖才算正常。

有报纸上说,测饭前、饭后血糖和尿糖都不准,只有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才算正常,是这样吗?

血糖的控制分三部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达标了,血糖才算是达标了。

糖尿病患者在做好血糖监控的同时,也要做好血脂、血压以及低度炎症的监控。临床实践证明,它们与血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及基本方法,并力求达标,消除使血糖升高及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第一节)血糖的监控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检测时,一般检测的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相关的方法和知识,比如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对测定结果的解读,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等。了解这些,可以使检测到的血糖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

一、什么是空腹血糖

健康提示: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次晨早餐前取血所测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影响空腹血糖测定结果的主要有6个方面的因素。

1.空腹血糖的概念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次晨早餐前取血所测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常用单位为mg%或mmol/L。它代表的是,在没有糖负荷的情况下血糖的水平,又称基础血糖。

2.空腹血糖的测定方法

(1)抽血前一天的晚餐后禁食,也可以在晚10点以前进少量零食或加餐(夜宵)。不过,后者必须注明进食的品种和数量。因为,它会对空腹血糖产生明显影响。

同类推荐
  • 从头到脚话健康——求医不如求己的163种常识

    从头到脚话健康——求医不如求己的163种常识

    本书分析了大众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了丰富的健康常识,包括:常见疾病的自查常识、常见疾病症状鉴别常识、常见传染病预防常识等。
  •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

    藏传佛教养生之道

    藏传佛教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古代文明特色的宗教,藏传密宗一直是神秘而高深的,藏密修持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心口相传,不立文字的。二十世纪后,藏密逐渐被散入世界各地的喇嘛传入西方发达国家,并为世界各国许许多多的佛教徒和有志于养生的人们所修持和喜爱。藏传密宗在解释人体的奥秘、养生、强身、保健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藏传密宗的义理是为一种高深的目标通过某种修习途径,达到灵魂的肉体高尚的境界。喇嘛们认为修习[藏密]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强身、健身、长生不老的层次之上,修持者还要真正领悟佛教的内涵、进而最终获得正果。
  •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2:于康谈怎么吃最健康》由于康编著。黑木耳吃新鲜的更好?南瓜是降血糖急先锋?吃茄子真的能减肥吗?未经处理的菠萝能不能直接食用?每天早晨一杯淡盐水,真的能去火排毒又美容?……作为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主任医生,于康教授在临床营养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人们对合理营养的迫切需求以及在林林总总的宣传前产生的困惑和误区。在书中,于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述了果蔬、主食、禽蛋肉、饮品等常见食物的确定功效和正确食用方法,悉心传授营养知识,厘清了关于食物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认识,帮助大众掌握吃的智慧,树立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饮食观念,通过饮食调养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并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 常见病穴位自疗锦囊

    常见病穴位自疗锦囊

    本书为适应现代人对健康的需要,从常见症状和疾病入手,向读者介绍了简单实用的家庭取穴、用穴方法,通过丰富的图示,传播健康知识。并且在书后附有对照清晰的附录,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来检索需要的内容。是一本经济实惠的大众保健书籍。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热门推荐
  • 世界商界领袖演讲精选

    世界商界领袖演讲精选

    本书精选中外著名企业家、商界领袖演讲23多篇,内容涵盖创业、创新、宏观经济、人生责任等方面,是读者认识这些名人人生道路、成功背景、思想观念的理想读本。
  • 末路自刎

    末路自刎

    一把从未出过鞘的剑,一个从未杀过人的人。
  • 翼龙季

    翼龙季

    世间生命不仅有生物,还有灵物,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只是人类,因对灵力的无知而恐惧,因恐惧而憎恨,因憎恨而企图压制灵力。他们造出谣言,将灵力描绘成险恶而虚幻的魔法,欺骗着大众,正如同他们用宗教统治人类。事实上统治者私下拥有常人所惧怕的,最强劲的灵物,象征着完美的神灵。然而一个预言迅速在人群中蔓延:灵物中的佼佼者,翼龙,将会从不同的六方聚集,与他们选中的契约者,要破灭长久以来伫立在人们顶上的神灵。统治者试图再掌控翼龙,契约者起而反抗。无中生有的恩怨,在这个季节里必须作个了结。
  • 最美的童话

    最美的童话

    鲁冰编著的《最美的童话(小学卷)》中的童话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其影响深远,经久不衰。它带给孩子们快乐,也带给他们对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诚实与虚伪、勤劳与懒惰的认识!它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带给小学生愉快的阅读感受。
  • 万兽王权

    万兽王权

    因犬而死,因犬重生。异世狂权(犬),征服万兽!
  • 狂傲经神

    狂傲经神

    这里是经脉大陆,传说,经修可以成神。误解,追杀,成为叛徒的牧心书,靠着一本邪派经修秘籍,如何能在经修大陆崛起?
  • 易烊千玺之不让你跑掉

    易烊千玺之不让你跑掉

    易烊千玺不能陪你到最后,那就祝你幸福。对不起,我先走一步,再见,原谅我不告而别――紫姿by
  • 武踏皇天

    武踏皇天

    是废物,是累赘,无用之人?有兄弟,战八方,谁人可挡?斗至尊,踏皇天,可曾言弃?站巅峰,望天下,哪个不服?
  • 韩娱之新概念男团

    韩娱之新概念男团

    现阶段以男团活动为主,以团内活动为主要内容,被认定为有毒,观看请谨慎,不喜误看,以上。
  • 忽如远行客

    忽如远行客

    《北仑作家文丛(第二辑):忽如远行客》主要内容包括:吃水、静静的紫石河、摇到外婆桥、原乡、探秘沙溪遗址、沧桑瑞岩寺、芦江十景、吉祥灵峰、早春赏樱、枫叶的感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