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访问江南仪表厂。
1995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68所军事院校领导干部110人,专程来到江南仪表厂考察访问。
媒体关注
1985年9月6日,《苏州日报》发表王鹤明、闵勇的文章:《常熟第一家乡办技校开学》。
1985年11月24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治厂记》通讯。
1985年12月,《企业家》发表赵洪生、李虹的文章:《袁勤生的远见》。同时发表钱国梁的文章:《抓文明管理,促生产建设》。
1986年5月1日,《常熟日报》发表中共常熟市委书记孟金元的署名文章:《学习“江南”经验,争创一流企业》。
1986年5月3日起,《常熟日报》以《“江南”怒放文明花》为总题目,分8次持续全面报道江南仪表厂的发展、改革经验。
1986年6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报眉刊登江南仪表厂大幅厂景照片。
1987年2月22日,《生活周刊》发表吴纪椿的中篇通讯:《JN目标锁链》,介绍江南仪表厂的改革情况。
1987年6月,《文化与生活》发表日春的文章:《乡办小厂的大企业家》
1987年7月,《江苏农村工作》刊发《这里正在培育新型农民》一文,郑重介绍江南仪表厂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改革和建设之中的事迹,并在首页发表题为《一项重要的使命》的短评。
1987年8月23日,《文汇报》发表赵洪生、李虹的文章:《袁勤生的远见》。
1987年9月30日,《中国合作经济报》发表傅行的文章:《江南一枝花》。
1987年10月9日,《新华日报》发表徐玉祥、汪嘉平的文章:《江南“后生”》。
1988年1月5日,《解放日报》以头版发表题为《春风吹“江南”,江南绿一片》,报道江南仪表厂改革经验在常熟全市的推广情况。《文汇报》以头版报道了上海滑稽剧团和江南仪表厂联合经营的消息。
1988年1月14日,《苏州日报》发表蒋正行的文章:《袁勤生走上上海大舞台》。
1988年2月1日,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在1988年第二期《江苏通讯》
上,全文进行转发了《坚持“四改一渗透”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的调查报告,并加发编者按。
1988年4月,《企业活力》发表赵洪生、吴建平、杨沛其的文章:
《坚持“四改一渗透”搞活企业增效益——常熟市江南仪表厂深化内部改革的调查》。
1988年4月4日,《新华日报》以第2版发表题为《春风绿“江南”》通讯,介绍江南仪表厂的创新改革。
1988年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陈培元着作《沃土劲草》,其中载有介绍袁勤生事迹的《俯冲于改革的热土上》一文。
1988年8月22日,《中国乡镇企业报》发表徐开杨的文章:《袁勤生屡出经营独招》。
1988年12月6日,《企业管理参考》刊发江南仪表厂《坚持“四改一渗透”搞活了企业》一文。
1989年2月至4月,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主办的《党的生活》,分3期连续刊登《重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的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引发职工的内在动力企业才有活力》3篇文章,介绍江南仪表厂的开明管理。
1989年8月,《青春丛刊》发表陈培元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俯冲于改革的热土上》,全面介绍江南仪表厂的改革和发展。
1989年9月,《企业家》发表赵锦国的文章:《他播种爱和希望》。
1989年11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瞿长林的着作《企业之星》,其中有介绍袁勤生的文章:《他心中有个大写的人》。
1990年4月,《中国乡镇企业》杂志,刊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文,介绍江南仪表厂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1990年4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即知即传人”》一文,对江南仪表厂创办技工学校发表评论。
1990年5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由顾伯岭、苏宁主编《天堂凡人赞》
一书,其中有介绍袁勤生事迹的《江南一枝花——常熟江南仪表厂纪事》一文。
1990年7月5日,《人民日报》转发新华社《农民企业家袁勤生写成16万字着作》一文。在此期间,中央媒体和全国各省市主流纸质媒体均转发该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江苏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均做了转播。
1990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在第2版刊发新华社记者袁养和撰写的通讯:《袁勤生的“开明管理”》。
1990年11月,《群众》杂志刊发由盛平撰写题为《推荐“应急例外工作令”》的文章,介绍袁勤生的工作方法。
1990年1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教育职工不要一切向钱看,干部先要戒除一切用钱管》一文。
199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在1版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两个文明”一起抓培养“四有江南人”》。
1991年2月,袁勤生《以人为本一体化激励工作法》的论文在《半月谈》杂志发表,引起了思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1991年3月5日,《新民晚报》发表东苏村的文章:《写活了企业》。
1991年5月6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要当干部请自报》。
1991年5月14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让工人将心里话掏给你》。
1991年5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愿人人有个心爱的工作》。
1991年5月28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挖掘职工身上的“闪光点”》。
1991年5月,《群众》杂志刊登袁勤生撰写的题为《假积极能否变成真积极》一文。
1991年5月29日,由中国工业协会主编的《工业经济内参》第72期,刊载题为《江南仪表厂改革劳动分配制度》的文章。
1991年6月4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切实改进奖励先进的办法》。
1991年6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培养职工学习文化的兴趣》。
1991年6月25日,《新华日报》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当一名通情达理的厂长》。
1991年7月,《中国经贸导刊》发表季崇威、杨毓华的文章:《企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办法值得借鉴——江苏省常熟市江南仪表厂的调查》。
1991年7月6日,《衢州日报》发表《袁勤生和他的开明管理》。
1991年7月30日,《解放日报》刊登记者毛用雄文章:《袁勤生积极探索企业管理——“出人出产品”激励人人争上进,“以人为本”换来职工一片心》。
1991年8月,香港正之出版社出版《常熟人探求》(常熟市文联编)一书,其中有介绍袁勤生事迹的文章:《发生在江南仪表厂的故事》。
1991年8月15日,《工人日报》发表陆士炎的文章:《请一线工人进科室参与管理》。
1991年8月18日,《新闻报》发表李水的文章:《我国第一部乡镇企业管理专着问世》。
1992年9月,南京出版社出版戴菱、李士杰主编的《改革、活力、效益——搞活大中型企业研究》一书,其中有袁勤生署名文章:《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1991年1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日出江花红似火》一书,其中有介绍袁勤生事迹的文章:《我国第一位撰写理论专着的农民企业》。
1991年12月2日,《文汇报》发表沃建平的文章:《办厂有方,着书立说》。
1992年4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表詹刚的文章:《春满“江南”——记苏州市常熟江南仪表厂厂长袁勤生》。
199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徐如俊的文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992年9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姜念涛、黄胜平着作《市场经济与思考变迁》,其中有介绍袁勤生事迹的文章:《“即知即传人”》。
1992年9月7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同时发表金伟忻、李文俊撰写的题为《激发活力》一文,《新华日报》于头版头条发表。
1992年9月20日,《新华日报》在第2版发表金伟忻等撰写的题为《这里培育一代新人》一文。
1992年9月26日,《盐阜大众报》发表吕解生的文章《以人为本》。
1992年11月10日,《报刊文摘》发表题为《独到的用人法》一文,介绍袁勤生的用人理念。
1992年11月23日,《大连工人报》发表陆士炎文章:《文明管理,激起职工的主人翁情愫》。
1992年12月,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蒋振元主编的《苏州崛起的足迹》,其中有杨守松的文章:《苏州老乡》,以较大篇幅介绍袁勤生事迹。是月,由江南仪表厂党支部署名的《培养具有工人阶级素质的乡镇企业职工队伍》一文,入选中央组织部选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一书。
1992年12月28日,《河北科技报》发表晓纪的文章:《常熟江南仪表总厂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开明管理》。
1993年1月,《中国成人教育》发表胡燮敏、周亚声的文章:《乡镇企业常盛不衰之源——来自常熟市江南仪表厂的报告》。
1993年7月,由何翰屏、刘续贤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有益的启示》一书中,刊载袁勤生署名文章:《以人为本一体化激励工作法》。
1994年1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周治华主编的《苏州全国之最》一书,其中介绍袁勤生为“全国第一位出版专着的乡镇企业家”。
1994年3月,《石油政工研究》发表袁野的文章:《“自荐用人”
见胆识》,介绍袁勤生的用人之道。
1994年4月8日,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第7期《政工研究动态》上,发表了袁勤生的署名文章:《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探》。
1994年5月,《中国企业家》发表李德明的文章:《亮“三招”选好用活干部——优秀企业家袁勤生选用干部的成功之道》。
1994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文。
1994年7月,《党建》发表袁勤生署名文章:《开明管理人为主体》。是月,《企业活力》发表吴建平、阮畅常的文章:《一切为了调动职工的内在积极性──常熟市江南仪表厂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开明管理”》。
1994年12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汪长根着作《苏南农民企业家研究》一书,其中以较大篇幅介绍袁勤生事迹。
1995年7月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接天莲叶无穷碧》一文,介绍江南仪表厂的以人为本、开明管理。
1995年8月,南京出版社出版范万钧着作《给朋友们》一书,其中有介绍袁勤生事迹的文章:《情义无价》。
1997年7月,《中国作家》增刊载吕夫文章:《江南骄子探思录——记农民思想家袁勤生》。
1997年9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何建明着作《大国亮点》,其中以较大篇幅介绍袁勤生事迹。
1999年5月,《群众》发表泥土的文章:《试析袁勤生的“以人为中心”》。
1999年8月,百家出版社出版、苏州市委党史办编纂的《共产党员风采录》一书中,有吕夫撰写的《求索——记江南仪表厂袁勤生》
一文。
2003年10月16日,人民网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飞文的文章:《来自一线的客座教授》,介绍袁勤生事迹。
2013年1月15至18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经济网、搜狐、新浪、华厦网、凤凰网等30多家网络媒体,发表《农民思想家的反腐新论》一文。
思想传播
1986年3月起,袁勤生在常熟市机械总厂礼堂,分三次为常熟市机关、市属企业事业单位5000多名党员干部做整党辅导报告。
1986年7月15日至1990年9月10日,袁勤生应邀分别在常熟30多个乡镇三级干部会议上介绍“四改一渗透”经验,部分乡镇邀其做2至3次报告。
1986年7月20日至1989年8月25日,袁勤生应邀分别为常熟全市经委系统机械、纺织、化工、电子等行业局所属企业负责人,介绍“四改一渗透”经验。
1986年至1989年,袁勤生连续4年在常熟全市教育系统暑期培训班上,为全市中小学校校长做《以人为本的管理》辅导报告。
1986年9月5日,袁勤生应邀为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全体干部师生做“以人为本”专题报告。
1987年2月30日,袁勤生应邀为苏州市市政公用局所属单位党政负责人介绍“四改一渗透”经验。
1987年3月12日,袁勤生应邀为苏州市工业企业全体党委、支部书记介绍“四改一渗透”经验。
1987年3月18日,袁勤生为常熟全市看守在押人员做报告。
1987年8月10日,袁勤生应邀为苏州大学全体师生做“以人为本”
专题报告,由于听报告人员众多,分主会场和分会场讲授。
1987年8月15日至9月3日,袁勤生应邀三次为苏州丝绸工学院做《以人为本,开明管理》专题报告。
1987年6月22日,袁勤生应邀前往南京市,为南京大学管理系、经济系全体师生做《以人为本,开明管理》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