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000000022

第22章 乡村“老”字号(1)

老街

老街是相对新街而言的。

乡下的人们对于“街”的概念,并不像城里人们那样死板。在他们眼里,街总是与购物联系在一起,凡是可以买卖东西的地方,且房屋又相对比较集中,统统称之为“街”。至于,那街是否如城里的街道那样,还有那么点说得过去的“街”模样,是一点都不重要。

我说的“老街”就是这样一条既象“街”、又不大象“街”的老街。

老街,是旧时江汉平原通往鄂西山区官道上的一处小驿站。也不知道它究竟存在了多少年,现在是连老街上最老的老人也都说不清了。大伙只知道,贺龙闹红军的那些年,曾来老街捉过客栈老板的“金罗汉”;日本人想攻打到重庆,曾绕道路过老街,烧过不少的老房子;临解放前夕,共产党后来的区委书记,曾挑着担子,在这老街卖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土窑货。就凭这一些,不论后来是否还有着那条颇为现代的“新街”存在,而将老街称之为“老”街,是一点都不为过!

老街是地地道道的老街。站在山坡远远望去,其模样就像是酒店里的用来沽酒的一只硕大的酒提子。灰灰的青瓦木板房沿着官道、顺着山势一字摆开,从山坡一直延伸到山脚的平坝。只是,那山坡上的老房屋,因官道的一边地势低洼,且多为吊坎,无法再建房。于是便形成了一溜顺着官道石阶而上的“半边街”,成为了那只硕大“酒提子”的长提把。而真正还有那么点“街”模样的,便仅仅只是平坝里的那一小段。——那才是那只硕大“酒提子”可用来盛酒的正提子哩!

其实,平坝里的老街也就两百来米长,是既不直也不平。那街面说是街,其实就和老街两头延伸出去的官道没有什么两样。时而一段平地,时而一段台阶,总是没有个准头。好在那街面全都用硕大的青石板铺满了,不论天晴下雨下雪,看上去,都显得很是干净。那些大块大块的青石板,历经无数人脚板的打磨,光溜溜的,现出一色好看的青蓝,赤脚走上去,冰凉冰凉。沿着石板街的那些房屋铺面,全都顺着地形依势而建。有进了门厅再往后,就要一路往上爬台阶的;也有一进门厅,紧接着就要开始下台阶的;相邻的两间房屋,从这间到那间,跨门就相差一大步的......这在老街,那是常事。

老街不长,可诸如那些什么食品铺、裁缝铺、铁匠铺、中药铺、杂货铺、剃头铺、客栈、榨坊等,是一样都不缺。商铺大多开在自家的门厅里,因为有着临街的便利,家家户户就都附带做点小生意。生意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本生意,自然是无法养活全家,还得再种上点地,亦农亦商。解放时,老街除了几家大户的住房和榨坊被充了公,余下的基本上还是从前的老模样。只是,在政府成立了供销社、旅社、粮店、诊所等之后,个人便不准再做生意了。于是,那些过去不论是种过田的,还是没种过田的,就全都一下变成了地地道道手握锄把的农民。结果,让老街所在的生产队一下变得人多田少,困难时期那几年,很是饿了些日子的肚子。

老街上的居民,说是在住街,其实身份全都是农民!

老街的青石板街是从啥事开始消失的?这好像已是在公路修通之后的事情。公路要打老街穿街而过,修到更远的地方去。于是,高低错落不平的青石板街,就不得不撬的撬,填的填。也就几天的工夫,干净的青石板街,一下就变成了一段尘土飞扬的碎石土公路。青石板街没有了,老街再看上去,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怎么看都不太舒服。尽管如此,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公路毕竟给大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再后来,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撤大区并公社,老街一带成为了公社的政治中心。于是,相应的单位不断搬来,老街的公房,再也容不下如此众多的单位办公。结果,拆的拆,建的建,沿着公路,一条崭新的“新街”,就在离老街的不远处,重新建了起来。而拆掉了公房的老街,也就越发变得破败不堪。

之后的日子,公社又改区,区后又改乡,远处的新街是兴建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可老街依旧还是先前的老样子。这样直到改革开放,老街上的人们猛然一下想起,自家的祖辈,过去也是这老街上开过铺面的生意人哩!于是,便纷纷收拾门面,重拾旧业,重新开张。老街上的生意就一下又慢慢红火了起来!

生意红火了起来的老街,几年工夫,原先的那些灰头土脸的青瓦木板房,就一个二个地不见了,随之而来,一栋栋开着宽大门面的红砖小洋楼,就沿着旧时的老街,依次站立了起来......

现在的老街,说是“老街”,其实也是一条新街哩!

老屋

乡下人实在,凡称“老”的东西,便一定是真的老,绝不会象城里的有些小商小贩那样“挂羊头、卖狗肉”。譬如说乡村的“老屋”,若没有个百来年以上的历史,大伙是断然都不敢这样来称呼的。

乡村的老屋,大多都是一些顶呱呱的好屋。不论其他别的好不好,就凭那房屋支撑了一百多年不塌不倒这一点,那质量就肯定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啥叫“老屋”呀?在乡亲们的眼里,老屋就是和它同时的那些房屋,都塌啦、倒啦、歪啦、斜啦、甚至不得已拆啦,而它照样还可以用来生活住人的那种房屋!

没有好的质量,老屋,它能撑得到现在,变得“老”么?

因而,蹲守在乡间的那些老屋,在外一般就都会拥有一个挺响亮的好名声。尽管后来因社会的变革,有的老屋曾几易其主,可大伙依然还是习惯于沿用当初的屋主姓氏来称呼。是潘家建造的便称“潘家老屋”,是熊家建造的便称“熊家老屋”,李家建造的便称“李家老屋”……。久而久之,那些散落在乡间不同姓氏的老屋,后来,就一个二个地全都成了乡村旷野中的土地标。——在乡间,老屋总是很能打人眼!

面对乡下那些古旧的老屋,不论是生活在老屋之中的人们,还是居住在老屋附近的人们;也不管自己是否和那老屋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是毫无任何的关联,但只要外人一提及,便都会从脸上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得色。毕竟,那老屋是这一方的老辈子们流传下来的一件杰作呵!老屋,既是当初房屋主人的骄傲!也是当初参与建造者们的骄傲!自然,也就成了一方乡亲们的骄傲!这对于那些后来的晚辈子来说,有老屋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这地方的人们,祖上,先前也阔着呢!祖上,先前也能着呢!

在乡村,老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地方是否富足的象征!

乡下的人们起屋建房,是很讲究风水的。不论这风水有无科学依据,可老百姓就是相信那一套。说那老屋好,不光是指房屋做的好,还有挺重要的一条,就是那屋场也挺好。老辈子们一说起那些老屋的屋场来,衔着旱烟的嘴,时常要止不住“吱吱吱”地夸个不停。那可都是请了几番高明的阴阳先生,认认真真动了罗盘看出来的屋场呵!什么来山、面山、驿马山、“金撮灌斗”、“天鹅孵蛋”、“双狮抢球”…….,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每一栋老屋的屋场都有着它特别的讲究和含义。正是因为老屋的老,所以,一个地方的好屋场,就全被老屋给占光了。

乡村的老屋既是好屋,也是大屋。见过那些单栋乡村小住屋之后,再来看那粉墙黛瓦的乡村老屋,便只觉得眼前的房屋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乡村的老屋有多大?前后两进,并排三眼大天井,那是最常规的格局。门厅、堂屋、厢房、正房、横堂屋、偏房屋、厨房、杂屋,包括粮仓,各自都分工有序。遇上家中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卸下门厅和厢房的活动门,然后再用木板往天井里一铺,进门就可直达后进的大堂。加上又有两条宽大的走巷连接两端的横堂屋,是再多的客人也不显拥挤。

有趣的是,这样大的老屋,除了外围是一转不受力的砖墙或土墙外,整栋房屋的阁楼和房梁,全都是用木头穿栱枓架给支撑起来的,连房间的分隔也是在支架间镶以板壁来隔断。大伙都称这种结构的房屋为“架屋”。老辈子说,这样的房子好啊!即便遇上再大的山洪,冲垮了外墙,水漫金山,房屋照样也不会倒塌。从建筑学的角度讲,或许,乡村的那些老屋,就是现今最流行的“框架结构”建筑的老祖先!

——据说,要建造这样的一栋大房屋,主人需将伐来的木材,横竖在地基上密密麻麻地摞满三层,砖、瓦、石、木、雕、画、漆,各种艺人,方才可以请进门。

如此宏大的建筑,理所当然就要由当地最精湛的手艺来匹配。老屋里的那些用以托起粗壮支架的石墩,或方或圆,或高或低,虽造型各异,却是一样的精致;房屋与房屋间板壁下的那些细长的石条,整齐划一,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高大的青石门柱和门墩,据说曾用糙石蘸着桐油来仔细打磨过,滑溜溜的,油光可鉴;阁楼上,围着天井的是造型别致的雕花栏杆;厢房里镂空的活动门板,就像是一本“忠孝节义”的连环画,一幅一个经典治家故事。就连大门外用以拴马的大铁环,也都显得是那么地光滑与圆润……。

老屋是好屋!老屋是大屋!可树大要分叉,人多要分家。当初老屋仅住一家,自然是蛮好蛮好;传到第二代,就算多几个兄弟也还算凑合;再到第三代,相互间挤一挤也勉强得过;可到了四代五代便就彻底不够用了。即便是遇到有几代单传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历史大变革一来,自然也不会让其独享。等到后来,老屋真正成其为名副其实的“老”屋的时候,老屋里的人口,就早已变得拥挤不堪!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纸边界

    纸边界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卷一:边界——黑暗中的行走卷二:边界——向北卷三:向南、边界——词语的异地他乡。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 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本书的编纂兼顾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注意选取那些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精彩语汇辑录”、“历代名家评点”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 浦东故事(一)

    浦东故事(一)

    浦东,我的故里,不是一首诗,不是一支歌,只是近代百多年来芸芸众生的生活截面:围堤煮盐,垦荒渔牧,作坊手工,酒肆茶楼。我太爷曾经将浦东喻为中国的肚脐,并预言,在上海浦东,人们不仅有传统的坚守,更可以有选择,在滔滔长江牵着的大上海、全中国和浩瀚大海那边的整个世界之间。
热门推荐
  • 秘密牵爱

    秘密牵爱

    景潇的记忆停留在三年前的火灾之中,一次偶然,让她看见了慕家大宅。仿佛是记忆的重合,为了揭开记忆的面纱,她与哥哥萧穆一同前往北泉市学习。可当他们重逢,他黑曜石般漂亮的眼睛里光华流转,仿佛漩涡一般将她深深吸引进去。冷清如同深闺里传来的一声恍若隔世的声音。他只问。“你是谁?”
  • 600字作文直通车(金榜作文通关宝典)

    600字作文直通车(金榜作文通关宝典)

    书包括中小学生作文的好词、好句、好段、精彩开头、精彩结尾,限字作文,话题作文,好作文的写作技法等等。其中内容所涉及的各类文体细分为不同的话题,并且每种文体集结了多篇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文章,指导不同阶段的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另外,从文字字数上我们也作了详细的作品展示,由少到多逐渐提高写作的层次,全书贯穿中小学作文所涉及的不同话题,以写作方法为突破口,从而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了一个新奇的学习思路。
  • 英伦帝国

    英伦帝国

    南大学霸陈昭重生为拥有英国都铎王室血统的王子亨利·达伦雷。原本相貌英俊却才能平庸的王子变得才华横溢、武功高强,而他还是年仅八岁的少年。他以加盟圣殿骑士团为代价换取雅克.德.莫莱以残魂之力将简?格雷救出伦敦塔。出狱后,他邂逅“狱友”伊丽莎白公主,开始了热恋。伊丽莎白登上了女王宝座,他成为股肱之臣。在苏格兰,他爱上了玛丽.斯图亚特。伊丽莎白心生嫉妒,她疯狂报复玛丽.斯图亚特,亨利·达伦雷与伊丽莎白分道扬镳,与玛丽.斯图亚特结婚,加冕为苏格兰国王。伊丽莎白派人暗杀玛丽.斯图亚特,玛丽受伤,达伦雷率军攻入了苏格兰,伊丽莎白被俘。亨利·达伦雷统一英伦三岛和整个欧洲,罗马教皇为他加冕,成为“欧罗巴大帝”。
  • 最强农场主

    最强农场主

    孤儿叶恒觉醒体内神秘珠子,踏上修炼之途,引来修炼世家大少觊觎,无奈逃往美利坚,买下依山傍水小农场,只待功成复仇!平时练功炼丹,闲时捣鼓灵药、点化灵兽;骏马扬蹄驰骋原野,宠物追逐撒娇卖萌,烧烤小酒享受自然;客串下神医、伪装下仙佛,收获崇敬与敬畏无数!神奇秘境、上古遗迹、域外遗民、飘渺传说......一切,都将在叶恒悠闲安逸与惨烈搏杀互相交织的生活中,一一揭开那无数年来不曾被人触碰的神秘面纱!
  • 海贼王之时光飞逝

    海贼王之时光飞逝

    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无心改变什么,但冥冥中却自有安排拥有时间果实,三大霸气而且不喜欢被虐主角的宗旨拥有了实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每日固定更新,写的不好,不要骂我就成。
  • 金银双珏

    金银双珏

    德仁皇后仓惶西逃途中,来不及卷走皇室里的许多价值连城的财宝,为了不让财宝不落入贼寇手中,命人把财宝藏在一个地形隐秘的地方,并且精心绘制了一副藏宝路线图,为了防止藏宝路线图轻易落入他人之手,又命人找了技艺高超的玉匠,把路线图隐于金银玉珏中。但是,这块藏有巨额财富的玉珏——金银玉珏被德仁皇后不慎遗落,消息一出,江湖有实力的帮派开始了残酷的争夺。齐润峙、秦苕昉、迟娜菱,以及后来的秦鸯虹,无意卷入此次争夺之战,而因此演出了一场爱恨情仇的故事.
  • 地狱萌宠

    地狱萌宠

    半夜美女敲我门,天上掉下个粘豆包!猥琐的柴废宅遇到性情多变的猫女郎,我们到底哪世修来的“缘”!女神!你想怎么玩儿?
  • 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

    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

    “个人资料保护”就是一个关于一般人格发展的全新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加强,各种新型的利益不断涌现。个人资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一种崭新的人格利益。面对信息社会较为普遍的个人资料侵害,具体人格权需要给予切实的保护。本书内容包括:个人资料保护法概述,个人资料保护的全球立法及其比较研究,个人资料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资料权,个人资料的收集与传输,个人资料的利用,个人资料的跨国流通,侵害个人资料的法律责任等等。
  • 涅槃佛主

    涅槃佛主

    没有辉煌的家族没有父辈的根基。有的只是靠智慧、血和汗换回的地位和那群一起披荆斩棘一起吹牛把妹的过命兄弟。这就是属于那个后生的故事
  • 灵魄闪影

    灵魄闪影

    一名双亲过世的少年,因觉醒灵魄之力与超能力改变命运,他将创造怎样的传奇?他将有哪些逆天的技能?他又将面对怎样的对手?请直接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