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300000020

第20章 美食篇(2)

小时候,母亲常做凉粉给我们吃。呱呱,是凉粉类的一种,但用的原料都是荞麦糁子(天水人把糁字读zhen),荞麦去皮后拉成碴粒儿,制作时将荞麦糁子放在桶里浸泡一段时间,待泡软后,置于案上反复用力揉搓,让淀粉稀释出来——天水有句谣谚,“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搓到的荞粉不沾案”,说的就是搓凉粉——然后,再用纱布将淀粉过滤,除渣滓,待用;然后,置一大铁锅于灶头,烧沸一锅水,将淀粉浆汁搅匀,徐徐添进沸水,边添水边用面杖快速搅和,此时得用旺火,里面则是扑腾扑腾地,待面杖搅不动时,就改用文水,天水人叫馇,馇得时间越长,锅巴越厚,呱呱就越好吃,柔韧,滑爽。馇到色泽黄亮时,停火,出锅,入盆晾凉,即可食用了。天水人经常说“馇一锅呱呱吃”,馇,是个缓慢的词,能让人想到文火哗哗地着的样子。所以,做呱呱生意的人睡不成懒觉,甚至连个好觉都睡不成,每天得凌晨两三点起床,因为呱呱是天水人的朝食之物。到天亮,时间也就刚能赶上。

外地人的早点是吃油条喝豆浆,天水人也吃,但不多,更多的是一碗呱呱加一个小烧饼。依常理讲,早晨吃点清淡的、有营养的,可能好一些,但天水人却是以吃一碗呱呱而开始新的一天。尤其是老天水人,早晨吃呱呱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像我这种算是客居天水的人,是多少有点不习惯的,因为它的辛辣的确让人受不了。呱呱对调料的选择极严,尤其是辣椒面须用本地甘谷产的上品;泼辣子的油要用驴油;辣子里加多少花椒粉和八角茴香也得恰当;芝麻酱要用熟热油来化,蒜泥要兑水。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呱呱是富有手艺人意味的一种食品。这么多的调料,里面的搭配也许是学不来的。果然,在天水有几户人家的呱呱,就有祖传秘方,不外传,比如说西关一家的呱呱,不知有多少人经常在凛冽的寒风里穿过秦州城,去吃上一碗。他们家世世代代经营呱呱,能让我想起曾经雄据天水的隗嚣来。

西汉末年,天下一片大乱,各地军阀林立,天水人隗嚣也借机在秦陇一带拥重兵达11年之久。相传,隗嚣割据天水时,其母朔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感兴趣,每隔几日必有一食。由是遂为皇宫御食。后来隗嚣兵败,亡命西蜀,御厨却隐居天水,在城中租一铺面,经营起呱呱来。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可以想象,那位御厨当年也是挺不容易的;如果是虚传,但至少也能说明呱呱在天水还是有些历史的吧。

关于荞麦,元代的美食家贾铭在《饮食须知》里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荞麦性甘味寒,脾胃虚寒者食之,大脱元气,落眉发。多食难消,动风气,令人头眩。

尽管如此,但天水人多少年来一直是食而不厌。再说,我以为此话不必当真,因为天水女子最爱吃呱呱,而天水女子的头发也不见脱落,且以美貌而享誉陇上,这岂不矛盾?但我们应该当真的是,呱呱的吃法上,现在还是有些改变。起先,吃呱呱时,摊主用手从呱呱上掰一块,再用手指捏碎,然后放进碗里,现在不是了,改用一种工具。原来的吃法应了天水人“不干不净,吃上没病”的老话,但这几年,工具的渐用是和天水创建全国文明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分不开的。

但我还是喜欢吃用手捏出来的。

(2004—02—08)

猪油盒

一听名字,就让人能想到它像个小盒子——它看起来,还真像个小方盒,在早晨的天水街头,在一只被胡麻油浸得湿漉漉的木盘里,等待着刚从睡梦里醒来的人们。热气微散,颜色金黄,像一个老实人的方块脸庞,一搭眼,顿生亲切。但最初,平头老百姓是吃不上猪油盒的。据说,这是清代宫廷里的一道点心。清朝初期,随着满族人移居天水,猪油盒才慢慢地在天水传开了。那时候,不叫猪油盒,还叫“猪油饽饽”。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北京化的叫法,可能是天水人想“据为己有”吧,就改叫猪油盒了——取其形似,简单,朴素,只是没有天水人的胎记了。不过,好吃的天水人将其几经改良,其声名便远播陇上,且成为天水饮食的一道名吃、一个牌子了。

说到牌子,它和天水呱呱一样 ,都是天水早点里的“响当当”,也就是人见人爱的意思——于我,情况有些不同——我生在天水乡下,记得那时候,早晨要么一碗浆水汤一角大饼,要么就是一碗糊糊一个馒头。至今,也就保持着早晨吃馍馍的习惯。而呱呱,吃得并不多。所以,在呱呱和猪油盒之间,我的胃对于猪油盒,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合力,一吃,就上瘾。

可以说,这几年,我的每一天几乎是从吃猪油盒开始的。

我住七里墩,算是郊区,楼下卖早点的少。每天早晨,我就骑上自行车,迎着晨风,在去市区的路上吃早点。一路上,摆了不少的早点摊,都有猪油盒可卖,而且都香。随便找一家,坐下,要两个猪油盒,先吃着,豆浆来了,一喝,一抿嘴,走了。有时候,吃完了也坐一会儿,边抽烟边看师傅做猪油盒,算是一份闲趣吧。而我所知道的猪油盒的“工艺流程”,也就是这样看来的。

我看得最多的是北园子小区的一家。师傅是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听她说,已经卖了大半辈子的猪油盒,现在眼闭上都会做。熟能生巧的道理,在饮食上最容易显现。因为是现做现卖,所以面得提前和好。我猜想,她一定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往面里入油,把面制酥。要不,到早上就来不及了。眼看着新出锅的快卖完了,她就把早已揉得很有韧性的面,拉成长条,用手蘸些胡麻油,抹上,揪成小面团,按扁,再把早就制好的生油酥卷包上,再按,放入猪板油、葱末、精盐等,一捏,收口,一个猪油盒的生坯子,就这么好了。她熟练的手法,像个手工艺人。然后,把鏊预热,往鏊底抹些胡麻油,稍热,将生坯放入,烙一会儿,再放些胡麻油,炸,至金黄色,取出,入炉,烘烤 ,不出十分钟,就熟了。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总想,要是以后没饭吃了,拜她为师,也能开个早点摊,养家糊口。

唉,为了养家糊口,我该起身,不是上班挣工资,就是回家写字读书赚稿费。偶尔,回头一望,那一排排刚刚出炉的猪油盒,散着稀稀的热气,和同样冒着热气的呱呱、杏茶一起,让这座城市的早晨,温暖,闲适,且弥漫着明清时代的市井气息。(2004/11/23)

喝一碗酸辣肚丝汤

甘肃天水,共辖两区五县。在五个县里头,我最喜欢张家川,秦安次之。我喜欢秦安的理由有三,一是这里最有名的土特产,是人——这么说有点像笑话,但的确是这样——不过这里的人是指货郎,我们叫货郎担担,他们肩挑一担小玩意儿,手摇一个拨浪鼓,脚踏大江南北,身窜五湖四海,风餐露宿渴饮饥食的传奇生活和在路上的感觉,实在是太美了(据说,这两年去西藏的最多,也赚回了不少银子。但这不是我关心的);二是我的交心朋友里,有三个是秦安人:诗人雪潇、小说家刘子、散文家薛林荣;三是那里的酸辣肚丝汤,好吃。

应该说,酸辣肚丝汤,是秦安县除了千层火烧外的又一美食;甚至可以说,它比千层火烧更让人眷顾和惦念。

至少我是这样。

天公路的开通,让市区走秦安,一下子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刚好抽四支烟的功夫,我试过多次,都是四支。因为我常常坐上依维克或者打车去秦安喝酸辣肚丝汤。

酸辣肚丝汤的肚丝,讲究刀功,切得细若发丝,最好。此外,一定要洗得干净。元末明初的贾铭在《饮食须知》里谈到猪肚时说,“洗猪肚用面,洗肠脏用砂糖,能去秽气。”贾铭所说的“面”,并非现在的玉米面,因为元末明初之际,玉米尚未传入中国,大抵用的是豆面吧。但现在,秦安的酸辣肚丝汤里用的猪肚都是用玉米面洗的。小时候,过大年时家里杀了猪,母亲也用新磨的玉米面洗猪肚的。至于水质,秦安的水质是无可挑剔的。秦安水咸,不宜喝茶,但做酸辣肚丝汤,刚好。为什么呢,我也说不上。只听说用秦安的水做出的酸辣肚丝汤,其味与众不同,别出一格。同一个厨师,换成张家川武山的水,做出的酸辣肚丝汤,就不好吃了。所以,在天水市区开了店专营酸辣肚丝汤的秦安人,最后,都关了门。

让一个善食的人为之奔走在路上的感觉,也美。倘若垂手可得,反而会索然无味。

在一个黄昏,邀上两三知己,去秦安的老巷,寻一家小饭馆,要一盆酸辣肚丝汤,且聊,且喝,多好;要是碰上一个大风起兮雪花敲门的冬日黄昏,多美;更美的是,狭小的饭馆里,几个人围着一张方桌,或者长条桌,不谈股市,不谈女人,却谈着张岱或者袁枚。

“老板,汤好了。”

店里伙计一句秦安方言浓烈的喊声,常常让我们一下子从明清回到21世纪初的某一天,一下子从浪漫主义回到现实主义了。一盆酸辣肚丝汤,现实地摆在桌上,先前的斯文儒雅顿失,个个操勺,“滋儿——滋儿——”地喝起来。

汤面上,细细的肚丝、玉兰丝,还有木耳丝,飘着,像泛在湖面上细细的莲叶。

——夜色里酸酸辣辣地抽上四支烟,归来,书桌前一坐,心情愉悦,像干了一件大事似的。(2004/11/24)

同类推荐
  • 函谷关

    函谷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本书作者将禅宗思想引入历代富于禅意的诗文书画,从艺术文化视角来解说禅宗,通过对具体文艺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禅宗的艺术境界和理论,是一本禅宗艺术论。
热门推荐
  • 烟萦梦境

    烟萦梦境

    似梦非梦;亦实亦虚;亦真亦假······
  • 小丫头的专属王子

    小丫头的专属王子

    第一次写,不喜勿喷!本文讲诉的是女主夏依依与男主伊皓熙的完美爱情故事!
  •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励志读本阅读本书,你可以欣赏精彩故事,感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轻松!阅读本书,你可以规划美好未来,成就卓越人生,享受读书的快乐!
  • 我的健康我做主——会吃会喝促健康

    我的健康我做主——会吃会喝促健康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作者选择了大量资料,编纂成我的健康我做主一书。分为两本。本书是上篇,即“会吃会喝促健康篇”是科学饮食部分,包含吃与喝两大内容;另一篇是“运动·睡眠·性爱篇”。全书全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应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健康,延长自己的生命。四大内容贴近生活,符合现代人的实际情况,因此非常适合读者的阅读参考。
  • 妃礼勿视:王爷勾勾缠

    妃礼勿视:王爷勾勾缠

    一个是只会捧着耽美漫画看的腐女,视耽美漫画书为命,同时还兼顾着耽美漫画家的职责,一朝穿越,变成人人茶余饭后的笑点人物,相府庶女叶清欢,天生痴傻?笑话!被太子退婚?呵,姐不稀罕!一张婚书,她替姐出嫁。他是夜阑国的九王爷,天生白发,金色瞳孔,铁血手腕,人人敬而远之,当二十一世纪的腐女碰上人人敬畏的白发王爷,谁输谁赢?
  • 翊之恋爱反萌差

    翊之恋爱反萌差

    校霸兼校草的翊爱上粗暴学渣野蛮女生熙雨学神和学渣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恋爱火花呢.....
  • 爱的深沉却不言一字

    爱的深沉却不言一字

    都这样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都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经那么用地在一起过。
  • 千金逑

    千金逑

    她天之骄女,亡国公主,他是她此生挚爱!她相府千金,青梅竹马,他是她此生痴恋!意外让两女灵魂互换重生,从此痴爱情仇,不死不休!宫闱庶杀,后妃倾轧,她睿智机敏,步步惊心。朝堂波谲,暗藏杀机;他机巧善谋,步步为营;命运错乱,情缘纠葛,男人的权谋,女人的宫心计!当真相浮出水面,何人才是她的良人?谁与为偶!
  • 伤寒论翼

    伤寒论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纸契约:爱之不如念之

    一纸契约:爱之不如念之

    他和她结婚只不过是一场商业联姻罢了,最后是看谁失了心,迷失了自己。再后来她发现她喜欢上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心,其实他也喜欢她,两个人便有了真正的婚姻,可是在最后,他所谓的爱的那个人回来了,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她,在两个人的车祸中,他义无反顾的把他爱的人抱走,留她在车祸中,流血不止,就在生命差一点消逝时,另一个男人救了她,于是她也看清了了他,出院的时候,她给他带来了一份离婚协议,说:“你根本就不爱我,我们离婚吧!再见!”在这时,他慌了。两个人在一起了,这个男人很爱她。于是在最后他们结婚时,他来参加,发现自己是很喜欢她的,可是自己伤了她那么多,还可以挽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