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500000007

第7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7)

“我现在要求你替我做一篇序,但并不是一般出版物上所要求的恭维的序。恭维一件事,在施者是唯心,在受者是有愧,究竟何苦!我所要求的,是你的批评;因为我们两人,在做诗上所尝的甘苦,相知得最深,你对于我的诗所下的批评,一定比别人分外确当些;但这样又像我来恭维你了!——其实不是,我不过说:至少也总没有胡‘蚕眠’(!)先生那种怪谈。”

不过,不知何故,周作人并没有给《瓦釜集》做序,而是为他的另一部诗集《扬鞭集》做了序。在序中,周作人对刘半农的新诗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周作人说,写新诗的人很多,但有天分的,一是沈尹默,另一个就是刘半农。周作人认为,刘半农十年来只做新诗,“进境”“明了”,是因为他“驾御得住口语”,而《扬鞭集》正是刘半农新诗创作成绩的集中体现。

除了新诗,周作人和刘半农还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语言学。

刘半农写过一篇《打雅》,文中说,“打”字从“手”,“丁”声,其原义是“打一个嘴巴”,“打破饭碗”,“打鼓骂曹”的“打”,但与原义不相干的用法有很多。刘半农一口气举了一百个“与原义不相干的用法”,如:打电话、打秋风、打听、打点、打鼾、打量等。

周作人对《打雅》一文很感兴趣,阅后即给刘半农写信,给他提供了十四则以打开头的词语,如打气、打针、打油、打短工、打头阵、打补丁等。信寄出后,周作人还不过瘾,又写一短简给半农曰“《打雅拾遗》补”:“半农兄:前寄《打雅拾遗》想已收到。其中尚有一句‘打尖’忘记寄,今补上,又记得仿佛嫖界有‘打钉’的术语。在《青楼梦》(!)上见过,不知对不对,请审查。”

看来,周作人和刘半农成为密友,根本原因还在于趣味相投。

两人通信,刘半农称周作人为“砚兄”,旁人不明究里,刘半农就写了一篇文章说明:

记砚兄之称

“余与知堂老人每以砚兄相称,不知者或以为儿时同窗友也。其实余二人相识,余已二十七,岂明已三十三。时余穿鱼皮鞋,犹存上海少年滑头气;岂明则蓄浓髯,戴大绒帽,披马夫式大衣,俨然一俄国英雄也。越十年,红胡入关主政,北新封,语丝停,李丹忱捕,余与岂明同避菜厂胡同一友人家。小厢三楹:中为膳食所;左为寝室,席地而卧;右为书室,室仅一桌,桌仅一砚。寝,食,相对枯坐而外,低头共砚写文而已;砚兄之称自此始。居停主人不许多友来看视,能来者余妻岂明妻而外,仅有徐耀辰兄传递外间消息,日或三四至也。时为民国十六年,以十月二十四日去,越一星期归,今日思之,亦如梦中矣。 ”

本来就是好友,再加上有一段共患难的经历,两人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刘半农曾说,自己的文章就像“谈天”一样:“所以,看我的文章,也就同我对面谈天一样:我谈天时喜欢信口直说,全无隐饰,我文章中也是如此;我谈天时喜欢开玩笑,我文章中也是如此;我谈天时往往要动感情,甚而至于动过度的感情,我文章中也是如此。”

这篇《记砚兄之称》就动了很深的感情。

不过,在避难期间还发生这样一幕,刘半农没提,周作人做了补充。当时,刘半农妻子来探望,临走前,两人“潜至门后,亲吻而别”,结果被周作人妻子窥个正着告诉周作人,两人“相与叹息刘博士之盛德,不敢笑也。”周作人由此感叹,胡博士与刘博士性格不同,但两人对“糟糠”之妻的态度却是一样的:“足以令人钦佩。”

其实,刘半农刚到北大时,还不脱名士气,谈话时曾流露过“红袖添香”的绮想,周作人和钱玄同就讥刺他,将他的号改为龚孝拱的“半伦”。龚孝拱不承认五伦,只有一妾,自认为“半伦”。在朋友的批评教育下,刘半农思想发生了转变,对妇女越来越尊重了。

1905年10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10期发表刘半农译诗《希腊拟趋》。刘半农在题记中说:“去冬十月,本界刊载启明君所译《希腊拟曲》二首,情文双绝。古色灿然,读者每称为译林珍品。”刘半农对自己的译作不满,说:“启明见之,得勿嗤为狗尾续貂耶。”由此可知,刘半农是真心佩服、敬重、信赖周作人,故一再称对方为“畏友”,说两人“相知甚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地附和周作人。刘半农是个有生气、有真气也有脾气的人,一旦他认为周作人某些话说得不妥,他也会直截了当地批评,不拐弯抹角,也不吞吞吐吐。

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钱玄同与周作人都写了有关文章,刘半农看了不舒服,就在给周作人的信里说:

“因为溥仪君的一件事,你与玄同都作了一篇文章。玄同文章中还有点牢骚,你的却完全是至诚的忠告。无如这位世兄,一则是年纪尚轻,程度尚低,二则是被他不良的家庭教育坏了,你们的话,说上去总不免有些隔靴搔痒。

但是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样起劲?据玄同所说,他从非人升而为人,也不过同青皮阿二出了习艺所一样。那么,为什么天天有青皮阿二出习艺所,你们并不天天写信作文章,却偏在这位世兄身上卖气力?若说你们心中,欲存着他是‘前皇帝’的观念,那么,你们也就逃不出‘狗抓地毯’的一条定律了!”

所谓“狗抓地毯”,是指狗的祖先为狼,狼在野外生存,临睡前要把杂草踏平。后来狼变成狗,进入了文明社会,住进有地毯的家,但“刨地”的蛮性却遗留下来,所以才喜欢“抓地毯”。这里,刘半农是借此来讥刺周作人对溥仪过于热心,说明脑子里还残存着皇帝的观念。

周作人和弟子江绍原大谈女裤问题,刘半农也反感,认为这件事不谈也罢。他对周作人说:“我总以为服装问题,只有‘时尚’是个真主宰;科学家与审美家,都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你们两位,不是有些多事么!”

既然是好友,当一方遭遇人生创痛时,另一个也会感同身受。

周作人女儿若子15岁那年因医生误诊而夭折,这是周作人遭遇到的人生最大打击。女儿夭折,周作人痛心,刘半农也心痛。若子因误诊而死,周作人对主治医生山本忠孝恨之入骨,在多篇文章里痛斥他“草菅人命”。周作人还给北平市卫生局递上一纸呈文,要求卫生局取消山本忠孝的开业许可证。

作为好友,刘半农十分理解周作人的愤怒。对北平市糟糕的医疗环境,刘半农和周作人一样极为不满,他在《北旧》一文中,将周作人《若子的死》和《为山本大夫扬名》的启事全文照录,一则为周作人出气,二则也为自己泄火。因为刘半农一个侄儿一个侄女也因庸医误诊而死。

不过,无论是周作人给卫生局的呈文,还是刘半农这篇充满火药味的战斗檄文,都未能改善北平市的医疗环境。几年后,刘半农同样因为庸医误诊而英年早逝。

刘半农病逝后,周氏兄弟都写了纪念文章。在周氏的共同朋友中,享有此殊荣的,不多。

鲁迅的《忆刘半农君》虽褒贬分明,但流露的尽是真情;周作人的《半农纪念》,貌似平淡,实则难掩沉痛。

两人不约而同在文章中都提到刘半农的“真”。

鲁迅是通过比较来突出半农之“真”的: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正因为刘半农坦诚实在,鲁迅才不觉其“有武库”,才亲近他。在鲁迅看来,刘半农因为真诚而“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

作为刘半农的至交,周作人认为,刘半农有两大优点,其一就是“真”:“他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一方面却是天真烂漫,对什么人都无恶意。”

刘半农在北大时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教授,为何还要吃辛吃苦去外国留学?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刘半农自己却老实地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要去外国留学,是因为自己的知识不系统。在《留别北大学生的演说》里,刘半农说:

“我到本校担任教科,已有三年了。因为我自己,限于境遇,没有能受到正确的、完备的教育,稍微有一点知识,也是不成篇段,没有系统的。”

刘半农这样的真人,从来不会往脸上贴金,相反,他总是有一说一,不管说到什么,都是竹筒倒豆子。海外留学归来,一次,谈到自己的求学经过及将来工作,刘半农说:

“我出国的时候,是想研究文学与言语学的。不料一到国外,就立时觉得‘二者不可得兼’;于是连忙把文学舍去,专重言语学。但要说到混通的言语学,不久可又发现了预备的困难,因为若要在几种重要的活语死语上都用上相当的功夫,至少也得十年八年,于是更退一步,从言语学中侧重语音学。这样总以为无须更退了,但不久又发现了我的天才不够,换句话说,就是我的嘴与耳朵,都不十分灵敏,于是只得更退一步,从普通语音学退到实验语音学,要借着科学上的死方法,来研究不易凭空断定的事,正如谚语中所说的‘捉住死老虎牵猢狲’。

从这‘退避三舍’的事实上,我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是野心不能太大,太大了仍不免逐渐缩小;不如当初就把自己看的小些,即在小事上用水磨功夫。第二便是用死方法去驾驭活事,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以我这样预备不充,天才缺乏的人,后来能有些一知半解的结果,就完全是受了这一个教训的驱使。”

真诚的人,敢于直面自身缺点,并根据自身条件随时调整人生的努力方向,如此扬长避短,坚持不懈,终有所成。而那些喜欢虚张声势,惯于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则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缺陷,最终自欺欺人,沦为笑柄。

除了“真”,刘半农的另一个特点是“勤”。

刘半农中学毕业后,即去上海谋生。短短三年他就发表了上百篇的小说,在上海滩声誉鹊起。在海外留学那几年,他的勤奋更是无人能比。为获得博士学位,他要修多门艰深的课程,课余还得爬格子贴补家用,其间,家中的病妻弱女还须他照顾,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一个额外的任务,抄写巴黎图书馆的敦煌资料。他的勤奋给巴黎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回国前,刘半农去图书馆辞行,工作人员对刘半农依依不舍,他们说:“博士回国后,这些书再也不会有人读,只好喂虫子了。”

胡适鲁迅周作人在纪念文章中都提到刘半农的勤奋,但各人的侧重点却完全不同。

胡适说:“刘半农之死,是很可惜的,半农的早期训练太不好,半途出家,努力做学问,总算是很有成绩的。他的风格不高,有时不免有低级风趣,而不自觉。他努力做雅事,而人但觉其更俗气。但他是一个时时刻刻有长进的人,其努力不断最不易得。一个‘勤’字足盖百种短处。”

作为学术大师,胡适肯定了刘半农的勤奋,“努力不断”,但也没有讳言其“缺少早期训练”,“有低级风趣”。由此可知,胡适作为“血统纯正”的博士,对刘半农这种“半途出家”的教授,难免有成见。(胡适和刘半农都是《新青年》编辑,后来,编辑部决定由编辑们轮换主编杂志,因刘半农没有博士文凭,胡适不同意刘做主编。此事对刘半农是一个刺激,他后来出国力学与此并非毫无关系。)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的最后,饱蘸感情地写道:“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鲁迅对作为战士的刘半农赞赏有加,对他后来的保守和颓唐则极为不满。在鲁迅眼中,十年前的刘半农和十年后的刘半农判若两人。十年前,刘半农的“勤”于中国有益;十年后,刘半农的“勤”,比如写打油诗,为赛金花写传,给梅兰芳做广告等等,在鲁迅眼中,全是无聊而油滑的行为,于国无补,于人无益。

因为“勤”,刘半农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有所建树。周作人很称道他广博的杂学:“他的专门是语音学。但他的兴趣很广博,文学美术他都喜欢,作诗,写字,照相,蒐书,讲文法,谈音乐。有人或者嫌他杂,我觉得这正是好处,方面广,理解多,于处世和治学都有用,不过在思想统一的时代自然有点不合适。”

周作人既褒奖了刘半农学问之杂,暗地里却朝左翼文人放了一枝冷箭。因为,正是思想激进的左翼文人把辛勤做事的刘半农看成是无聊乃至“帮闲”文人的。

刘半农看重朋友,却反对朋友间的相互吹捧。对于朋友间的吹捧,刘半农直言“看不惯”“不理解”:“这种朋友对于他们的朋友,是怎样的心理,我真推想不出。若说这样(指相互吹捧——笔者注)便是友谊,那么,我若有这样朋友,我就得借着Wm.Blake(威廉·布莱克)的话对他说:

‘Thy friendship oft has made my heart to ache :——

Do be my enemy ,for friendship’s sake’。”

(大意为:这种(相互吹捧)的友谊让我难过,为了友情,批评我吧。)

同类推荐
  •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我从小学起就爱读诗歌、爱唱歌,是抚顺市中心小学歌咏队的小歌手。初中时期开始学写诗歌,可惜都遗失了。高中时期又陆续写了一些,虽很稚嫩,却还保留了一些。
  • 中华诗词精典

    中华诗词精典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绝妙的境界表现着各个时期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人生以及深刻的哲理。
  • 感悟恩师——刻骨铭心的118个瞬间

    感悟恩师——刻骨铭心的118个瞬间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理机能。心灵感悟就是这些尝试在科学时代的产物,是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绚丽的花朵!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灵感悟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向往恬静怡人的大自然。然而为了生计,我们无法放下所有工作去做一个闲适的“悠客”。
  • 延安女兵(第三卷)

    延安女兵(第三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热门推荐
  • 绝仙炼神

    绝仙炼神

    这是世界的另一面,人力无穷,仙神漫天。却不是穿越,只是接续了一个断裂的时代!地球本有仙,奈何被封印。封印破,修者现,仙神漫天,仙路,开!从小听过那么多传说,看过那么多电视。你们真的对仙、神没有一丝想法么?也许,这不仅仅是故事,更是——预言!
  • TFBYS之缘分

    TFBYS之缘分

    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三个少年,风度翩翩,心里还惦记着她口中的薰衣草花海。***“千玺哥哥,你喜欢薰衣草吗?”她问,他答“安苒喜欢我就喜欢。”“千玺哥哥不会离开我的吧?”她问,他答“不会离开的。”“那你以后陪我去看薰衣草花海好吗?”他还未回答,她已离去。***“小苒苒,你干嘛呢”他宠溺的刮了刮她的鼻子,“王源,你不会离开我的吧?即使我很坏很坏?”她依旧这样问。他说“不会离开你的”“那以后陪我去看薰衣草花海可好?”他依旧没回答,她还是离去了。***“安苒喜欢薰衣草花海?”他问她说“对啊,小凯哥,以后陪我去看好吗?”他说“嗯,好啊,我陪苒苒去看”可惜,还没去,她还是离去了。
  • 盛夏莫言殇

    盛夏莫言殇

    “哇,这是小狗好可爱呀!”“嗯,比你可爱多了。”“切,谁要比它可爱啊!”“……”“我决定了,我要领养它,你说呢!”“随你”“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得取个名字你说叫啥呢”“随便”“要不,叫……小莫莫吧”“你敢”“有什么不敢的,有本事你咬我啊!”然后某人华丽丽的被咬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大腹黑与小腹黑的故事……!!!
  • 非常日记

    非常日记

    这是一部直面校园问题的性心理自传体小说,以日记体形式讲述主人公“林风”从山乡考到“北方大学”,因过早失去母亲,家境贫困,自卑、敏感、多疑等时时困扰着他。作为大学生,他只能刻苦学习,考上了研究生,却在性心理上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与变态。
  • 仙尊嫁给我!

    仙尊嫁给我!

    我是幽冥界幽冥之主唯一的女儿,贵为公主的我看上了仙尊大人,从见到他的第一刻起我就发誓我要将他扑倒,后来我死皮赖脸地追他还被拒绝了好次,但我坚信只要厚脸皮就一定能追到手,于是我在越挫越勇的伟大精神上走上了不归路。。。。。。古月首次搞笑神作,大家捧个场啊!
  •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该书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线,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职业教育的主体性教学体系进行了架构。这是国内职业教育界一本颇具原创性的有关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专著,既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论建设作出了贡献,又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职业院校一线的同仁们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借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太子入赘

    太子入赘

    身为气象研究院的岑昔,很聊斋的穿越到异世成了婴儿。奋斗了十七年,终于要起航再次回去当她的研究员,突发状况却一个接着一个:太子站出来了,十年前将他扔进水中,至今未愈,如今被逮着了,怎可一走了之。三年前失踪的弟弟出现了,不准走,你走了,我化成灰、化成烟都跟着你。大荆国,当日圣女祈天之时悲催的遇到了岑昔穿越,下一代圣女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失踪了,闻到线索的大荆国一号帅哥加国相分分钟赶到,岂能让你走,你得赔我的圣女,还得赔太子一个未婚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计一

    追妻计一

    倾城北顾,一夜未央。请让花的灵魂死在离枝之前,让我,暂时追留在时光从爱恋转换到暴虐之间,这样的差别转换极微极细也因此极其锋利,尤其是,我曾经,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
  • 盲爱

    盲爱

    凄美的爱情酿成数宗命案,密室杀人、死亡短信、日记直播,好友失踪,尘封多年的悬案,真相究竟是什么?是至死不渝的盲爱?还是青梅竹马的承诺,是爱的延续?还是仇恨的开始?
  • 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她,是一个美丽活泼俱全的天使,由于到人间去完成任务,因此遇见他,而她、是天使,则他是一个恶魔,因为不知道他是真的恶魔,便和他一起交往起来,而上帝交给她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呢想看全集吗,那就请敬请观看《天使与恶魔的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