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500000006

第6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6)

“噫!国难深矣!不佞既无执干戈以卫社稷之能力,只因在过去读了40年死书,现在靠了颜习斋所讥之‘林间咳嗽病猕猴’之生涯以骗钱糊口,无聊极矣!因20余年来陷溺之深,神经麻木久矣,对于国事蜩螗,外寇侵陵,熟视若无赌,虽辽宁‘九一八’与上海‘一二八’尚不足以刺激我顽钝之神经。乃自本年献岁发春,榆关失守,承德再陷,才感到痛楚,镇日价‘魂忽忽若有己,出不知其所在’,常常自问,‘我究竟该做什么事才对呢?’想来想去,还以从事国语为最宜。”

“外寇侵陵,熟视若无赌”显然是反话,隐含着一股对当局的极度失望以及对国家遭辱的难言的悲愤;“魂忽忽若有己,出不知其所在”则道出了国土沦丧后钱玄同的椎心泣血与精神恍惚。这些痛心疾首的啼血之语,足以表明,钱玄同有血性有骨气还有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而正是缺少了这三点,周作人才会“落水”事敌,走上一条为老友所不齿的不归路。

“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钱玄同喜欢说这句话,他也确实当得起这句话,而他的老友周作人只能在这句话面前愧死。

“为了友情,批评我吧。”——周作人与刘半农

刘半农原名刘寿彭。小学毕业后他进入常州的府中学堂。府中学堂首次招生,刘寿彭是江阴县第一名;二年级考试,刘寿彭乃全校第一,年终考试,仍高居榜首。连中三元,刘寿彭成了学校名人,同学们都以结识刘寿彭为荣。

刘寿彭成绩好,思想也进步。当时,府中学堂舍监陈士辛思想守旧,对学生管理甚严。一次,陈士辛在办公室里将身为学生代表的刘寿彭训斥了一顿。出了办公室,刘寿彭昂着头,大呼:“不杀陈士辛,不为我刘寿彭。”小小年纪,就显露出桀骜不驯、刚正不屈的个性。四年级学年考试后,刘寿彭即退学去了上海,致力于小说创作,改名半侬。后应蔡元培、陈独秀之邀,赴北大任教,易名半农。

即使做了北大教授,刘半农仍然是锋芒毕露,冲劲十足。

1919年6月5日。北大教授在一间简陋的教室开会,商谈挽留蔡元培校长事。当时有位姓丁的理科教授,上台发言。此人方言重,说话啰嗦,他在台上唠叨了半天,底下人只听到几个单调的词:今天,北大,北大,今天,……。正值盛夏,闷热难当,挤在教室里听如此单调的长篇大论,谁受得了?这时,有人推门把刘半农叫出去。不一会,屋外传来刘半农骂声:“混账!”里边的人吃了一惊,那位丁教授听到骂声,不敢再啰嗦,赶紧下台。等刘半农回来说明情况,大家才知道,刘半农骂的是北大法科学长,因为他不支持学生运动。没想到歪打正着,声东击西,屋外发炮,击中了屋内的丁教授。后来,刘文典对人说,他特别感谢刘半农那句“混账”。因为当时他实在无法忍受丁教授的啰嗦,正准备上台给他一个嘴巴,再低头道歉。刘半农一句“混账”救了他。

刘半农去世后,他的墓志铭是周作人撰写的。周作人和刘半农是至交密友,周氏笔下的刘半农生动、逼真、传神,如这段:

“君状貌英特,头大,眼有芒角,生气勃勃,至中年不少衰。性果毅,耐劳苦。专治语音学,多所发明;又爱好文学美术,以馀力照相,写字,作诗文,皆精妙。与人交游,和易可亲,喜诙谐,老友或戏谑为笑;及今思之,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

周作人说刘半农“喜诙谐”,的确,一个“谐”字可贯穿刘半农一生。

在北大任教后,胡适、钱玄同、周作人都是刘半农的好友。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刘半农诙谐的一面展露无遗。

刘半农给胡适的最后一封信,是请胡适在他购买的“黛玉葬花图”上题字。

适之兄:

于厂甸中得黛玉葬花图一幅,虽是俗工所为,尚不觉面目可憎。此已重加裱制,欲乞《红楼》专家胡大博士题数字,将来更拟请专演葬花之梅博士题数字,然后加以刘大博士之收花印,亦一美谈也。即请大安

弟复顿首 三月十三日

请用甚小字题于画之上方,并留出一定地位予梅博士。

胡适接到信后,因忙,没有答复。几个月后,刘半农得急病去世。当胡适重读这封信时,已是物在人亡,情何以堪。未能及时满足好友的请求,胡适愧疚不已,他含泪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满足亡友的要求:

题半农买的黛玉葬花画

没见过这样淘气的两个孩子!

不去爬树斗草同嬉戏!

花落花飞飞满天,

干你俩人什么事!

刘半农突然去世,胡适心中不快,就把怨气发泄到“两个孩子”身上。

刘半农和钱玄同的交情也很深,且两人都很诙谐,所以,一见面就闹。刘半农把两人非同一般的友谊用文字记录下来:

“余与玄同相识于民国六年,缔交至今仅十七年耳,而每相见必打闹,每打电话必打闹,每写信必打闹,甚至作为文章亦打闹,虽总角时同窗共砚之友,无此顽皮也。友交至此,信是人生一乐。玄同昔常至余家,近乃不常至。所以然者,其初由于余家畜一狗,玄同怕狗,故望而却走耳。今够已不畜,而玄同仍不来,狗之余威,固足吓玄同于五里之外也。”

作为刘半农的另一位密友,周作人和刘半农的交往也充满谐趣。一次,周作人想借刘半农的一本书《昭代名伶院本残卷》,刘半农的回函竟是几句唱词:

(生)咳,方六爷呀(指周作人),方六爷呀,(唱西皮慢板)你所要,借的书,我今奉上。这其间,一本是,俄国文章。那一本,瑞典国,小曲滩簧。只恨我,有了他,一年以上。都未曾,打开来,看个端详。(白)如今你提到了他,(唱)不由得,小半农,眼泪汪汪。(白)咳,半农呀,半农呀,你真不用功也。(唱)但愿你,将他去,莫辜负他。拜一拜,手儿呵,你就借去了罢。(下)

周作人一向不苟言笑,老成稳重,读到这样的信,也不禁莞尔。

刘半农称周作人为“方六爷”,这个典故出自《儒林外史》。书中有位成老爹,人很势利,和别人聊天时,常吹嘘自己见着方老五方老六了。方姓在当时的安徽往往是做盐商的富翁。五四之前,刘半农和别人谈话时常说自己见着鲁迅、周作人了。于是,朋友们笑称刘半农是成老爹,鲁迅是方五爷,周作人是方六爷。

刘半农喜欢打趣别人,也习惯调侃自己。他曾请画家王悦之给自己画像,还做了一首《曲庵自题画像》的诗:

名师执笔美人参,(注:画者王悦之连画三日,金耐先女士均来参观,并指改数笔。)

画出冬烘两鬓斑。

眼角注成劳苦命,(注:眼角下垂相者,言应劳碌一世。)

头颅未许窦窬钻。(注:方头,故不宜钻狗洞。)

诗文讽世终何补,

磊块横胸且自宽。

蓝布大衫偏窃喜,

笑看猴子沐而冠。

周作人读了这首诗,不禁手痒,当即和了一首,题目是《知堂奉和原韵》

宝相庄严许拜参,画皮光滑鬓毛斑。

眼斜好显峨眉细,头大难将狗洞钻。

脚下鱼鳞方步稳,(注:公曾着鱼皮鞋子。)壶中芝豆老怀宽。(注:公著有“桐花芝豆馆”诗若干卷,行于世。)

布衫恰是新章服,抵得前朝一品冠。

〔补注:〕 脚下鱼鳞句下,应云公少时曾着鱼皮鞋子,鞋仍系绸制,色微红,上有纹,似鱼鳞,故名。

胡适也做了一首诗,和刘半农的自题诗:

未见“名诗”画,何妨瞎品题?

方头真博士,小胖似儒医。

厅长同名姓,庄家“半”适宜。

不嫌麻一点,偕老做夫妻。

“厅长同名姓”,指安徽民政厅长和刘半农同名,也叫刘复。

“不嫌麻一点”,指刘半农诗中有“妻有眉心一点麻”句。

刘半农的风趣也感染了朋友,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趣者谐也。

刘半农视周作人为“畏友”,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忘向周作人讨教。刘半农受命编《世界日报·副刊》,当然要请周作人指点、赐稿。

《条陈四项》就是周作人为刘半农贡献的“办刊方针”:

一、不可“宣传赤化”。在当时白色恐怖下,“宣传赤化”,危险甚大,周作人特别叮嘱刘半农“莫谈国事”。

二、“不可捧章士钊段祺瑞”。自从“三·一八”惨案爆发后,章士钊和段祺瑞是周作人最恨之人,所以周作人在这里把这两位当作是恶人的代表。

三、“不可太有绅士气,也不可太有流氓气。”这是周作人自己的为文心得,现在也无私地传给密友。

四、不可轻蔑恋爱。这一节,周作人谈的颇长:“天下之人大都健忘,老年的人好像是生下来就已头童齿豁,中年的人出娘胎时就穿着一套乙种常礼服,没有幼少时代似的,煞是可怪可笑。”

周作人还引用丹麦一句俗谚:“我最讨厌人家亲嘴,倘若我没有分”开导刘半农,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也是年轻人的本分,所以:“我希望你能容许他们讲恋爱,要是有写得好的无妨请赐‘栽培’,妹呀哥呀的多几句,似乎还不是怎么要不得的毛病,可以请你将尊眼张大一点,就放了过去。”

考虑到刘半农本人思想比较开明,周作人又补充了一句:“这一条的确要算是废话,你的意见大约原来也是这样,而且或者比我还要宽大一点也未可知。不过既然想到了,所以也仍旧写在后面,表示我对于现在反恋爱大同盟的不佩服之至意。”

周作人这篇文章,既向刘半农贡献了“办刊方针”,也讥刺了“社会公敌”章士钊段祺瑞以及保守禁锢的社会风气。可谓绵里藏针一箭双雕。

当刘半农答应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后,《世界日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大意如下:刘先生的许多朋友,老的如《新青年》同人,新的如《语丝》同人,也都答应源源寄稿。其实,刘半农敢揽下编副刊的活,仰仗的当然是周作人、钱玄同这些文章圣手。

周作人真心愿意帮刘半农的忙,多为老友写稿。然而,真正拿起笔来,周作人却犯难了。不是写不好,而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于是他向老友“诉苦”说,我们处的并非“黄金世界”,如果写几句话“舒服舒服”,我是作者要倒霉,你的报纸也会跟着遭殃。

另外,周作人也敏感地觉察到,《世界日报》似乎不想开罪权贵们,所以尽管自己想写一点“骂”章士钊等人的文章,又担心报纸不会发表,于是,他对刘半农说:“我觉得《世界日报》副刊的空气是不大欢迎骂人的,这或者是我的错觉也未可知,不过我既然感到如此,也就不敢去破坏这个统一了。”

在“诉苦”的最后,周作人把刘半农写给自己的一句话又“回赠”给了对方:“老哥叫我做文章,实在是做不出,如有虚言,五雷击顶!千万请你老哥原谅,(拱手介)对不起,对不起。”

周作人这篇“诉苦”,既作为约稿还了刘半农的“文债”,又曲里拐弯发泄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怨气,同时也吐露了他不能为老友多写稿的苦衷,可谓一石三鸟,巧妙之极。

其实周作人给刘半农写稿,非常为难。一方面,他不能驳刘半农的面子;但另一方面,他对《世界日报》主编成舍我不待见,不愿投稿给《世界日报》。成舍我原是北大学生,他入学考试的卷子还是钱玄同批阅的。所以,当刘半农向钱玄同约稿时,钱干脆拒绝了,还对周作人说:“刘博士怎么给学生当伙计。”这件事其实说明了刘半农没架子,无城府,哪怕给学生“打工”,他也尽心尽力,十分投入,丝毫不觉得“丢面子”。

刘半农心直口快,眼里不揉沙子。有段时间,他对青年学子的浮躁学风很看不惯,就撰文批评。在文章中,刘半农给学生提出五条建议:一、要读书;二、书要整本地读;三、做文艺要下切实的功夫;四、态度要诚实;五、批评要根据事实。

周作人看了刘半农提出的几点,大乐。对于“要读书”“书要整本地读”,周作人说,这是常识。刘半农用这些常识来劝告学生,实在是“太迂了”。对于后几条,周作人觉得也没必要提,他说:“难道半农真是相信‘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加上博士的头衔’应该有指导(或提携)青年的义务?而且更希望这些指导有什么效力吗?”

周作人不赞成刘半农指导青年,因为在他看来“指导是完全无用的”:“倘若有人相信鼓励会于青年有益,这也未免有点低能,正如相信骂倒会于青年有害一样。一个人到了青年(十五至二十五岁),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已经把他安排好了,任你有天大的本领,生花的笔和舌头,不能改变得他百分之一二,就是他改变得五厘一分,这也还靠他本来有这个倾向,不要以为是你训导的功劳。”

周作人还举了英国人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基督教无论在西洋传了几百年之久,结果却是无人体会实行,只看那自称信奉耶教的英国的行为,五卅以来的上海,沙基,万县,汉口各地的蛮行,可以知道教训的力量是怎么地微弱,或者简直是没有力量。”

周作人在这里,虽然批评了刘半农,但他写此文更主要的是讽刺一些以“青年导师”自居的所谓教授与博士,连带着也抨击了英国人在中国各地的暴行。

周作人常说,他写文章是以不切题为宗旨的。所以,读了这篇文章,若你以为他故意找茬和刘半农过不去,那你就错了。他是声东击西,别有所图的。当然,刘半农也不会误会周作人的“鸡蛋里挑骨头”。他俩是多年朋友,自然“心有灵犀一点通”。

刘半农和周作人是北大同事,两人是“文学革命”阵营中的盟友,且都喜欢写新诗。刘半农还说,他和周作人在新诗创作上,“相知得最深”。所以,在他准备出版《瓦釜集》时,他曾写信请周作人做序:

同类推荐
  • 总裁回首

    总裁回首

    本书是中国成功企业家管理经验的文集,书中收录了33位顶级商业领袖42篇精彩文章。内容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个人创业经历、管理营销的真知灼见等。
  • 印度民间文学

    印度民间文学

    本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介绍了印度民间文学发展的脉络,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了印度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剧、歌谣、谚语、谜语等不同门类的情况
  • 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第七卷

    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第七卷

    本书为陈玉福作品系列之电影文学精选卷其中一本,收录了陈玉福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
  •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从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回忆,只要有意境、氛围,回忆会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样,四处飞翔。这个时刻是美妙的,而这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却是那样的曲折而不可预见啊。最后,回忆便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就像经过树隙过滤的阳光一样,似乎唯有斑斑点点,它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沁人心脾与摇曳多姿。
  • 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本书是一本作家论,探讨当代(主要是“文革”后)一批最为活跃的少儿文学作家的作品。作品是作家个人的想象,表现着作家个人对世界的感受、理解、命名、创造,无疑有着很强的个人性和主观性。但将创作看成一种话语,一种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它不仅受到读者而且受到语境,包括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家的个性也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实际讨论具体作家的创作之前,需要对当代,特别是“文革”后的少儿文学语境作个大致的扫描,看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主潮、审美氛围等为作家们提供了怎样的舞台,这一代作家站在什么地方想象世界和明天。
热门推荐
  • 女人不是工具

    女人不是工具

    和老板吃顿饭,新仇旧恨就滚滚。路星河做梦也想不到,一段旧日情伤能扯出一堆人的恩恩怨怨。这个男人心里藏的事太多,她又刚好是个没心没肺的。爱上一个纠结娃是罪过吗?绝对不是,于是她的爱便如核爆炸,毫无保留,威力巨大。利字当头时,他把她轰成炮灰;情爱当头时,她把他轰成炮灰。冤家路窄,常走夜路没不见鬼的。所以,炮灰对炮灰,一定是绝配。歌词说,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会一路走来成为一家人。从此不再一个人,你付出几分,爱就圆满几分。
  • 恶魔校草守护甜心小丫头

    恶魔校草守护甜心小丫头

    初次见面,就被墨寒沥“Kiss”。林翊儿呜~~,不要脸。墨寒沥,“我可以更不要脸,做我女朋友吧!”又kiss上了。林翊儿,“哥,有人欺负你妹,你管不管。”林翊儿的哥“你不欺负人家我就心安理得了,谁敢管你。”林翊儿翻白眼“你是不是我亲哥,我都被人欺负了你不都不管,呜~~”墨寒沥腹黑道:“丫头我会宠你入骨。”林翊儿说道:“滚蛋,你是不是有病。”墨寒沥跟屁虫的说道:“我就是有病。”林翊儿说道:“我不是医生,你有病找医生,找我干嘛,祝你早日健康,再见,不对是再也不见。”林翊儿的背影渐渐消失,墨寒沥在心里说道:“丫头你就是我的心病。第一次,写小说,如果不好我会改正的。希望大家支持一下吧!
  • 魔噬虚空

    魔噬虚空

    其心本善,奈何一心成魔,天地不仁,看我以杀证道,仙欲挡我,我便杀仙,魔欲阻我,我便噬魔,神兵噬天,鸿蒙至宝,看我如何掌控诸天……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惟一著作。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间,《道德经》占据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大体系的基础。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
  •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缝

    天缝

    公元2026年,天空中没有任何预兆的出现一条裂缝,一场灾难从此开始。。。胖子王伟误入河底坟冢从此开始补天之旅。
  • 创世猎神者

    创世猎神者

    一千年后,星辰巨变,地球上的食物链重新排列,而人类这个物种已不站在链环的顶端,一场新的物种争霸赛拉开帷幕!残酷的竞争法则,凶悍的异兽,未知的神秘之境惊现于世,然而,这都不是人类真正的敌人!.........时光荏苒,一个石破惊天的大秘密与一个猎神者的命运离奇地交织在一起,他是帮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还是背叛整个人类物种的千古罪人?只有宇宙的规则方能审判,有待揭晓........
  • 盛世之盛世花开

    盛世之盛世花开

    所谓的天,只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孩子罢了,面对所有人的飞升的期盼,故作冰冷,而林晖却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希望他可以打破囹圄。盛世之花开了,林晖,或许会找到没有见过面的亲人,或许,会成功
  • 网王之南宫敏双

    网王之南宫敏双

    寂寞的前世让我想融入到你们的世界里...可我却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你们。当初的我独自一人徘徊在悲伤里3年,我失去了我喜欢的网球和陪在我身边的人。或许是连老天也开始怜惜我了吧!才把这么无助的自己送到你们这群曾经和我一样热爱网球的人的身边,让我从新爱上这个我生命中不可失去的“网球”不二,迹部,幸存,哥哥,谢谢,谢谢你们的鼓励,让我变回曾经的自己。。。。。。。。。。可是一个连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会消失的人,我无法爱“你”
  • 爱妻

    爱妻

    多年之后,他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内科专家,而她,却仅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她们曾经是羡煞众人的大学恋人,一次意外,她向他提出分手。她一直以为,他和她之间,不会再有任何的纠葛。所以,她一直避着他。而他,面对忽然出现的这个曾让他爱恨交织的女人,他怎么可能让她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