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国宝大熊猫是需要保护的,却极少有人知道珍稀昆虫也需要保护。稀少的珍贵的小动物也是人类的财富。
我国地域辽阔,尤其南方各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适宜,植被繁茂,昆虫资源极为丰富。但是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毁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一些珍稀昆虫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尤其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蝴蝶,随着世界蝴蝶贸易的发展,对蝴蝶需求的增加,捕蝶、贩蝶活动十分活跃。所以对一些珍稀昆虫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在我国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昆虫就有15个种类。这里就简单介绍几种:不可取的捕捉蝴蝶行为中华蛩蠊:中华蛩蠊是中型昆虫,体细长,无翅,暗灰色,颇似双尾虫;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和触角琥珀色,较淡;体表有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头宽大,中央有一个模糊的黑斑;较小的黑色复眼,丝状触角,有34节,尾须很长。
蛩蠊
多栖于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的苔藓、石块下和土中,种类极少。1985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名为“中华蛩蠊”,为我国两种一级保护昆虫中的一种。
中华蛩蠊
“中华蛩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吉林长白山的海拔2000米处,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卵生成长:变态不明显,此类昆虫生活于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藏于石下,朽木下,苔薛或土中及洞穴中,多于夜间活动,取食植物或小虫。
金斑喙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专家誉为“梦幻中的蝴蝶”。该蝶为中国特有种,珍贵而稀少(野外生存数量远远少于大熊猫),是唯一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金斑喙凤蝶翅展81毫米~93毫米。雌雄异型。雄蝶体、翅呈翠绿色,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一条黑色斜带,此带以内区域色浓,以外区域色淡。外缘有两条平行的黑带。后翅外缘齿状,有翠绿色月牙形斑纹,在月牙形斑纹内侧有相应的金黄色斑纹。此蝶即因此而得名,并闻名于世。雌翅无金绿色,后翅五边形大斑色白,尾突细长。
金斑喙凤蝶栖居在山林地带,常在1000米以上的阔叶林和针叶林中活动,成虫在每年3~4月出现。
缺翅虫:缺翅虫属昆虫纲缺翅目,为一类原始的稀有昆虫,具有集群的生活习性。缺翅目是昆虫纲中最小的一个目,也是了解最少的一个目。该目1913年首先建立,由于最初发现的种类都是无翅型,故命名为缺翅目,后来才发现有翅型。
缺翅虫
体长很少超过3毫米~4毫米。有翅型翅展约7毫米。体扁平,褐色或暗黑色。头大,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常无翅,有翅型的翅狭长。膜质,翅脉简单。腹部10节,尾须短而不分节。雌虫无产卵器。
世界已知1科1属27种,多数分布在近赤道两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多生活在常绿阔叶林内,在倒木、折木的树皮下。通常幼虫和成虫集聚在一起,惊动后四处奔跑逃逸,十分活泼有趣。我国1973、1974年才在西藏发现2种缺翅虫,分别命名为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
缺翅虫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昆虫,对于探索昆虫起源与演化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分布地域窄,所以又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伟铗:又名虫八,属于双尾目。在这个目中,全世界约有200种以上,伟铗因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且数量稀少,因而是唯一的二级保护动物,国内仅分布于四川省乡城县。
伟铗是一种大型昆虫,成虫长而宽厚,体长约4.7厘米,缺眼无翅。头为黄色,呈梯形,前窄后宽。身体分节,胸部和腹部1~7节的背面,为灰色,腹面为黄色。触角较长,一般有48~49节,除基部数节有少数大毛外,多为小毛。尾长5.2毫米,尾铗粗壮而长,此虫没有变态,幼虫和成虫十分相似,产下的卵呈卵圆形或球形。伟铗(虫八)伟铗畏光,它栖息在土壤或潮湿的石块、木段、树皮及落叶下,吃腐殖质或菌类及微小动物。伟铗是极稀有的种类,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型双尾目昆虫,对研究双尾目昆虫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珍稀昆虫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人人都来保护珍稀昆虫,不滥捕滥杀益虫和珍稀昆虫。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及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如何去保护这些稀有的昆虫呢?
答:我们要学会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就像爱护自己一样,不去破坏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不要因为好玩而去捕捉那些小动物小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