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不能和病毒等同来看待。真菌有细胞,可以自行生长和繁殖;而病毒不可以,它必须依赖于细胞才可以繁殖。
2003年,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谋杀案,凶手手段极其隐蔽,可以说杀人于无形中,这件谋杀案中一共夺取了九百多条人命,这个凶手就是“非典”。“非典”英文名叫“Sars”,指的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也就是说,“非典”是由病毒引起的病症。
Sars病毒
有人说,真菌可以使人致病,那么真菌就是病毒的一种。其实,真菌有别于病毒,区别在于真菌是真核异养生物,有细胞的功能,可以自行复制。而病毒是由一个或几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游离于细胞外是不可以自行复制的。因此,我们就不可以把真菌和病毒等同来看了。
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它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因此我们说它是边缘生命。病毒存在于环境之中,游离于细胞之外时,不能复制,不表现生命流行性,只以一种有机物的物质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病毒不入侵细胞,它就不具有生命的形式,只是一种有机物漂游于空气或者别的环境当中。但病毒进入细胞之后,它可以马上变成生命形式,这时它可以控制细胞,使细胞听从病毒生命活动需要,表现它的生命形式。病毒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外壳,且是可在一定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的感染性因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有些病毒有囊膜和刺突,如流感病毒。
病毒结构
病毒的结构极简单,它可以是一种蛋白组成外壳加上几百上千个核苷酸或核酸(类病毒250~390碱基对)或只含有蛋白质(朊病毒)。最简单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衣壳。较复杂的病毒外边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构成的包膜。核壳按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分为3种模式:二十面体对称,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螺旋对称,如烟草花叶病毒;复合对称,如T偶数噬菌体。在脂质的包膜上还有1种或几种糖蛋白,在形态上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流感病毒结构昆虫病毒中有1类多角体病毒,其核壳被蛋白晶体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体。
病毒的生命形式极其经济,因为基因组中的每个核苷酸均有用。病毒最明显的特点是极其自私,复制原料和能量全部来自它所寄生的细胞,并使细胞产生病变。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在整个过程中,其实已经包括了成长阶段和繁殖阶段。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它会与细胞和平共处,便于更好利用细胞的资源,但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常常是突发性的。如人类的肿瘤,往往是多年潜伏,一旦条件适合或受到外界刺激利于病毒的增殖,病毒就会突然致病。然而病毒可以被改造和利用,如基因治疗在基因工程中用做载体。因此,病毒是由一个或几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外壳,且可在一定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的感染性因子。
真核细胞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感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常引起宿主发病。但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也可与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
病毒的生存方式类似于真菌,都是寄生的方式,不同的是真菌吸食分解宿主的有机物,而病毒是入侵宿主的细胞进行复制自身。真菌也是由细胞组成,而且是真核细胞,也是病毒入侵的对象。因此,真菌与病毒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可以同等而论。
什么叫做游离?
答:游离是一种物质以单独的身份在活动,它没有加入任何一个集体,是一种自由随意的状态,在特定的空间里无序的漂移。病毒离开了细胞就处于游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