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约280-337年),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内苏斯镇(今日的尼什)。其父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是一位罗马军队的高级将领。曾经是罗马帝国西部的奥古斯都皇帝。君士坦丁是在戴克里先皇帝的宫廷所在地尼考米迪亚度过少年时期的。
君士坦丁虽然出生世家望族,但是,据说君士坦丁是其父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和他的旅店女仆所生的私生子。当时正值戴克里先推行四帝共治制的时代,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成为西部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的副手,年轻的君士坦丁很自然便成长为帝国上层的重要人物。他曾到东部帝国的皇帝戴克里先军队中服役,并且在对埃及和波斯的战争中,靠自己的勇敢和才干升任高级军官。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成为西部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回到他父亲的身边,随父转战不列颠等地。306年,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病逝,君士坦丁在军队的拥立下继位成为西部帝国的皇帝。但是,帝国的部分将领不服,于是内战爆发。经过6年的征战,312年,君士坦丁在米尔维亚桥战役中,据说是在基督的佑护下击败了挑战者马克森提,统一了西部帝国。
与此同时,李锡尼也控制了东部帝国的政权,形成了东西帝国并立的局面。两人在初期曾密切合作,包括在313年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等。但是,统一帝国的野心终于使他们水火不容,323年,君士坦丁进犯并击溃李锡尼,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一举成为罗马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据说,君士坦丁大帝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但内心却极其虚弱和怯懦,不得不用珠光宝气来掩饰自己;他颇具仁爱之心,但曾毒死过他能干的亲生儿子;他曾经施行过仁政,给贫困人口以救助,但很快就变本加厉地成为贫苦人的压迫者。他颁布法令,规定奴隶主有权力鞭打奴隶至死,对奴隶逃亡者加重处罚。甚至严禁隶农逃亡,规定隶农及其后代必须固着在主人的土地上,对逃亡的隶农应带上镣铐解归原主。这开启了中世纪农奴制的先声。此外,他还将手工业者进一步固着在他们所属的公会里,规定造币、面包、屠宰等行业为终身和世袭行业,这对中世纪的城市行会制度有很大影响。
罗马奴隶主鞭打奴隶
君士坦丁在统一罗马帝国之后,集中精力加强皇帝本人的独裁权力。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分封他的子侄统治各地;废除了近卫军,改用皇帝直接控制的宫廷亲卫队,并降低边疆驻军的实力;同时进一步神化皇帝本人。自屋大维时代开始,不断强化和神化的皇权,到了君士坦丁时代,终于达到了它的顶峰。
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拜占廷的地理位置也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君士坦丁重新建选了拜占廷,并于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从此,这个城市便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直到14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