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7年,又采用王国置军的制度,按大、次、小三等将诸国分类。管辖区内有2万户百姓的为大国,可能设置上、中、下三军共5000人;管辖区内有1万户百姓的为次国,可设置上、下两军共3000人;只有5000户以下百姓的为小国,可置军1500人。晋武帝不仅分封同姓王,还将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分封给异姓士族,他们也能领有封地,也能像小王国一样置军。其中有些诸侯王还拥有中央或地方的军政大权。他们都很又野心,利用这一机会收罗党羽,扩大自己的军队,并拉拢一批士族官僚地主,相互倾轧,妄想抢夺帝位。就这样,最后演变成了“八王之乱”。
继曹魏将北方统一之后,孙吴融入了晋王朝的版图,中国自此实现重新统一。西晋本可以像秦汉时实现统一,可是司马王朝采用的是门阀制度。这种制度,导致社会各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后威胁到了晋王室的统治。内乱和外患使西晋中原地区失陷,边疆被占,群雄混战,老百姓过着水生火热的生活。司马王室不得不向南迁移。被西晋王朝丢弃的北方黄河流域成了各少数民族的争夺之地。到东晋灭亡时中原仍未被收复,国家统一也未能实现。这一段分裂混乱的时期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从304年到439年,也就是从西晋末年一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在中国北方建立国家的少数民族和他们所建立的国家被称为“五胡十六国”。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是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除十六国以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四个国。五胡一直都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因受不了西晋朝廷的腐败和官吏的贪污残暴,而起来反抗晋王朝。他们所建立的国家都非常的短暂而不稳定,互相进行战争,导致民不聊生。
以383年淝水之战为界限,“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就是人们说的“胡亡氐乱”时期。永嘉(307—313年)之乱后,氐族的前秦多次将“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统一,但是前秦在淝水之战的惨败也使统一土崩瓦解。第二时期仍是战争灾难和变乱不断,前秦灭亡,北方又进入分裂状态,关中、关东、陇右政治局势混乱不堪,并且民族与民族间的斗争又进入高潮,社会比以前更加不稳定。北魏统一了北方,终于使“五胡乱华”局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