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9300000040

第40章 鲁迅上学时的课外生活

—对中学生的一次演讲

一提起鲁迅的名字,谁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是,“万丈高楼”并非是“平地而起”的,鲁迅一生之伟大,是与他从上学时候就注意从各方面打好基础分不开的。

约略说起来,从1887年到1906年,即从7岁到26岁的时候,是鲁迅伟大一生中的学生时代。当然,鲁迅的学生时代跟我们现在青少年的学生时代是截然不同的,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鲁迅7岁时开始进本宅私塾读书,12岁时进绍兴城内“称为最严厉的”三味书屋读书;18岁时离绍兴,往南京,考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岁时,又在南京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22岁时,离国去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和普通科学知识;24岁时,离东京去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一直到26岁时弃医从文:这就是鲁迅先生学生时代的大致经过。

鲁迅在以上各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究竟如何呢?我们很难用现在的学校分数标准去类比,不过根据一些资料,大致上还是可以分析清楚的。鲁迅在《写在“坟”后面》一文中曾经说过:“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这句话,我们可以看作是鲁迅对自己在“本宅私塾”学习时的情况的最好总结。在三味书屋时,据张能耿《鲁迅亲友谈鲁迅》一书中的记载,有一次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一个课题“独角兽”,要学生对课。同学们有对“二头蛇”的,有对“三角蟾”的,也有对“八脚虫”、“九头鸟”的,鲁迅却根据《尔雅》对了“比目鱼”。寿老先生连连点头,说:“‘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心对出来的。”我们可以猜想,三味书屋的老师这样夸鲁迅,可见鲁迅当时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在南京,鲁迅是从水师学堂退学后又入陆师学堂的,他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物铁路学堂,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曾得到金质、银质奖章(据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和许广平《欣慰的纪念》);毕业考试时,曾得一等第三名(据周遐寿《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显然,鲁迅在南京学习期间的成绩还是很优秀的。到日本留学以后,在东京弘文书院这一段主要是补习日语;而在仙台医专那一段,据考,1905年春季开学考试时,鲁迅的成绩是:解剖59.3,组织72.7,伦理83,这三门的平均分是65.5.应该说,这个成绩仅为中等。但尽管如此,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曾明确记载着,他曾为这个平平的成绩而收到一封匿名信,“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我们从这些话中可以想见,当时鲁迅取得这样一个成绩,不仅要付出语言不通的格外努力,而且要顶受别人对一个弱国留学生精神上的多大压力啊!

通观鲁迅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有所取则优,无所取则平”。很显然,仅凭这一点,是不成其为他伟大一生的坚实基础的。的确如此,鲁迅学生时代的独立钻研精神,不仅表现在课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课外,这是由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是不以他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今天,我们这个时代青少年所处的历史环境截然不同了,学好课上规定的一切文化科学知识,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学生们的主要任务;但是,注意安排好自己的课外生活,争取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成长,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鲁迅上学时的课外生活无疑地还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鲁迅在课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读书。据《随便翻翻》一文中说,他渐渐识字以后,“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还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这“随便翻翻”,实在是鲁迅学生时代养成的一个良好读书习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学习和效法。据《鲁迅年谱》中的不完全记载,鲁迅7岁时读的是一些赏善罚恶的故事;10岁时最爱看的是一本讲种花的书,名叫《花镜》;10多岁时常阅读小说,爱看《荡寇志》《西游记》《红楼梦》之类;15岁时读了一些野史和笔记,如《明季稗史汇编》《扬州十日记》等;17岁时,鲁迅最爱读的却是所谓“杂类书”,如《阅微草堂笔记》《古诗源》《文史通义》等;19岁时,他曾终日阅读《西厢记》等;21岁时,鲁迅在南京常阅读新书报,当年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一书正在风行,他特于一个“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一口气读下去”,感到极大的兴趣;此时,他还读到林纾译述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等书,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文艺作品。去日本后,22岁时鲁迅回国探亲,曾特意写信给东京的同学买新出的日译本雨果中篇小说《怀旧》寄来,在家翻阅。后又回日本上学,“课余喜欢看哲学文学书”,如拜伦的诗、尼采的传、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他当时尤其珍视的是一本“线装的日本印行的《离骚》”,并曾对他的好友许寿裳说过“《离骚》是一篇自叙和托讽的杰作,《天问》是中国神话和传说的渊薮”,但他又不满该书“终其篇未能见‘反抗挑战’之声”。以上,我们极其粗略地把鲁迅上学时的课外阅读史总结了一下,大家可以从中看出,鲁迅所谓“随便翻翻”中的“随便”二字,绝不是“兴之所至,偶一翻之”的意思,而是长流水、不断线,积少成多,许多年如一日。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课外阅读时注意学习。

除了读书以外,鲁迅在课外还喜欢结交一些有益的好朋友,以帮助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他虽然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但小时候常常到农村外婆家去,和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因此有机会接触贫苦农民,了解农民生活,这一点对他日后思想上和文学上有极大的好处。大家都记得《故乡》中的“闰土”吧,这个人物就是以一个叫章闰水的农家孩子为模特儿写出来的。而章闰水,就是鲁迅少年时代的许多好朋友之一,他虽与鲁迅是“少年交”,一直到鲁迅去日本留学以后,他还经常向别人打听鲁迅的情况。(据王鹤照:《回忆在鲁迅先生家中三十年》)同样地,鲁迅1900年从南京回家,还特意找闰水一起上街玩了两天;再往后,鲁迅在《故乡》中曾深情地描述过他脖颈上戴过的“银项圈”,而这个银项圈,章闰水后来又给他儿子启生戴了。新中国成立后,启生的妻子把这个银项圈献给了绍兴鲁迅博物馆保藏,至今还放在那里。鲁迅少年时代除了和一些农家孩子很要好以外,还结交过一位工人好友,他是个名叫“和尚”的木作师傅。他曾送给鲁迅一把木制的“象鼻大刀”,后来鲁迅长大以后,各种玩具都丢弃了,唯独这把木刀一直保存着。鲁迅到南京求学以后,有时回家,还曾与“和尚”商量如何做书箱。到日本留学以后,鲁迅又很快地结交了一个极要好的朋友,那就是许寿裳。现在研究鲁迅生平的一本极珍贵的书《亡友鲁迅印象记》就是许寿裳先生写的。他们两人在日本学习时过从甚密,“聚谈每每忘了时刻”。据许寿裳回忆:“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关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从以上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上学时所交之友,都是思想比较纯正,感情比较朴实的。这对他思想上的不断进步,当然有很重要的关联。这也是鲁迅上学时课外生活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如果交友算作有关德育的事,读书算作有关智育的事,那么,鲁迅上学时的课外生活也是很注意在体育方面发展自己的。这最主要的是表现在“骑马”上。许广平回忆鲁迅在南京的学习生活时曾说:“那时他最得意的是骑马,据说程度还不错,敢于和旗人子弟竞赛(清朝时旗人子弟是以善于骑射自豪的,他们对于汉人善骑射的不很满意)。有一回就因竞赛而吃旗人暗算(他们的腿搁到马颈上,很快地奔驰起来,用马鞍来迅速地刮别人的腿脚,有时甚至可以刮断的),几乎跌下马来。”(《关于鲁迅的生活》)又据周启明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中回忆:“在星期日,一般学生往往到游乐场所去玩、吃喝,而鲁迅和几个同学却常骑马到明故宫一带去访问。那里驻有清政府的防兵,遇着时要被叫骂、投石子的,可是他们不怕,仍要冒险前去。这是他们反清思想的表现。鲁迅还敢于骑着马,与那些以善于骑射而自豪的满人竞赛,而不怕被他们伤着,显示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鲁迅上学时的课外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除了以上所介绍的读书、交友、骑马以外,他还曾“听祖母讲《义妖传》以及猫是老虎的先生”等故事(《朝花夕拾》);听长妈妈讲太平军的故事(《且介亭杂文》);“搜集绘图的书”(《朝花夕拾》)、“影坛绣像”(周建人:《回忆鲁迅》);“空闲时也种花”(据乔峰回忆);喜到宅后百草园中去玩耍(《朝花夕拾》);在外婆家时,喜和农家孩子去放牛、钓虾,到海堤上看潮,到海滩上捕蟹,还一起去看戏文(绍兴会丰大队党支部:《鲁迅的外婆家—安桥头》);记日记,写诗,等等;以至于在日本时,常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新知识”(《且介亭杂文末编》)。

最后,再向大家介绍鲁迅上学时课外生活中的几件事。

第一件是鲁迅打狗的故事。13岁时,鲁迅的祖父因事入狱,父母便把鲁迅和他二弟送往皇甫庄舅家去避难。据鲁迅当年好友范友泉老人生前回忆,村上有家姓陈的恶霸地主养了一只狗,狗仗人势,专欺穷人,全村共有10多人曾被恶狗咬伤。少年鲁迅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便约范友泉、周阿龙等小伙伴一起把这条狗打死了。狗地主知晓后,便气势汹汹地来找范、周等人赔狗,鲁迅当时挺身而出地说:“你家这条狗,不知咬伤了多少人,你要我们赔狗,首先你要赔人!”鲁迅的这番话得到全村人的支持,狗地主才不敢说什么了。这件事说明鲁迅少年时就富有正义感,敢于斗争。

第二件事,是一个“早”字的故事。14岁时,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上学迟到了,后来为了吸取教训,引起警惕,不再迟到,他便在自己课桌的桌面上用小刀刻下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早”字。从此,他果然就没有再迟到。这件事是许钦文先生在《学习鲁迅先生》一书中讲的,当然不是启发我们也在课桌上面乱刻字,而是告诉我们,应该像少年鲁迅一样严于律己,知错就改。

少年鲁迅的确是很注意吸取教训的,还有一件事是他在南京读书时发生的。由于年龄特点而具有一种好奇心,他有一回看到墙上贴有类似于广告的一个纸印茶壶,他站在那儿看了好一会儿,后来就沿着壶嘴儿指的方向走。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就又有一个纸印茶壶像路牌似的贴在墙上,他就又照着壶嘴的指示,越走越远,越远越荒僻,最后觉得有些可怕,终于不再根究了。事情过后,他还常常想起这件事,觉得那纸印茶壶一定是什么秘密组织的指示信号,如果孟浪走到,是很危险的。

以上就是鲁迅上学时课外生活的一些简单介绍。它虽然打着当时那个时代的不少烙印,却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还有许多明显的启发。我们应该像当年的鲁迅一样,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把眼界放开阔些,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注意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地从德、智、体三方面发展自己,成熟自己,以适应伟大祖国不断现代化的需要,做一个无愧于鲁迅后代的人,做一个将来大有益于人民的人!

同类推荐
  • 白虎关

    白虎关

    《大漠三部曲》是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雪漠老师的代表作,分别为《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第一版分别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过多种文学奖。三部曲以西北凉州农村老顺的一家为主线,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西部农村的生活。作者用非常娴熟的笔法,冷静的眼光,描写了当地人的苦难和无奈,以及无畏,无聊,真实再现了一群农民的鲜活的形象。人物、语言、景色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生动,转承流畅。三部曲虽然写的是一家、一村,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小说的中心也在演进,从一家人的生活,到环境保护,再到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胸襟和对当下的关怀。
  •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2002年间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新诗、鲁迅、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思考。
  • 爱的季节在下雨

    爱的季节在下雨

    这本爱情诗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爱的本质是一样的。幸福的人,有幸福的感觉,因为爱而幸福的活着。忧伤的人,有忧伤的不幸,因为爱,行走在孤独中。寻觅爱情的人,有寻找的快乐,因为爱,还在茫茫人海里跋涉。
热门推荐
  • 妖王不懂爱

    妖王不懂爱

    他,是孤傲不可一世的妖王幼子,冷血无情嗜血高冷武艺NO.1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哥哥登上妖王宝座,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懂爱,他最宠爱的妹王殿下玄兮柚可担心他的哥哥断子绝孙,于是~“哥哥,这是隔壁家白兔姐姐”“煮了吃”“玄之辰,以后颜桧颜就是我的嫂子殿下”“好”遇到颜桧颜这个毒舌女人,妖王也乖乖妥协了
  • 勇于品尝苦涩人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勇于品尝苦涩人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怎样防止奴隶心理?怎样跳出心理定势的怪圈?怎样克服自身的弱点?怎样理解痛苦是一笔财富?怎样培养竞争的心理?怎样克服对工作的厌倦?怎样克服职业心理变态?怎样认识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怎样保持旺盛的进取心理?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 王爷的懒妃

    王爷的懒妃

    她是护国公主,死后阴错阳差穿成了上官家的三小姐,这一世她发誓要随心而活。他是当朝天子的胞弟,倾世容颜让上京中的众家小姐趋之若鹜。他从不多看一眼,只因他认定这一生不会有契合他的人出现,直到遇见了她。。。
  • 恶女当道之首席请小心

    恶女当道之首席请小心

    她追他的时候,她说:“梁晨!我喜欢你!沐晴雪喜欢梁晨!”最后,他害的她流产,亲手把她送进了监狱。五年后,监狱爆炸,她假死重生,她一步步重新走进他的生活,一步步夺回公司,一步步发现自己的真正身份……(此文属于慢热文,亲们可以先收藏等待好戏开场,第二卷女主开始上演现代版的“九嫡夺位”)
  • 霹雳剑君

    霹雳剑君

    本书为霹雳布袋戏同人小说,理论上应该是从阇城血印开始到神州天罪结束。此为本人的处女练笔作,所以写得不尽如人意是正常滴,很多情节处理不好也是正常滴。第一卷是有爱的温情世界,看轻松搞笑就看第一卷;但从第二卷开始,本书破灭霹雳世界一切美好幻想,看乱世争霸就从第二卷看。
  • 带着儿子闯天下

    带着儿子闯天下

    这是一个一女挑战一个大陆的奋斗史。这也是一个冷面阎王被驯服成乖乖羊的驯夫记。且看她如何让妖孽男马首是瞻,如何翻云覆雨只手遮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十年不如一辈子

    TF十年不如一辈子

    不知道这是不是爱,算不算爱?或许很懵懂,对爱这个字懵懵懂懂而已
  • 鸿蒙天地

    鸿蒙天地

    一个走投无路的家伙,看了一场神仙打架,重生异界后,得了一把牛逼的大剑,于是开始狂傲的叫嚣,却不想由此逐渐的揭开了鸿蒙天地的神秘面纱。鸿蒙天地,无极宇宙之最高空间,其下无数混沌宇宙,星空,世界,位面。入鸿蒙天地,即得长生不死,纪元尽时,宇宙崩,天地毁,而自身不灭!
  • 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习惯是经过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的90%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都是受到习惯的支配。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的生活,它使行为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影响人生的一种力量。心理咨询专家胡志威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好习惯才有好人生。有的人一生顺利,有的人命运多舛;有的人事业辉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屡败屡战,最终成功,有的人竭力奋争,结果一事无成。
  • 花美男救救我

    花美男救救我

    穿越真好玩,真能遇美男!所以,她穿了,只是为什么刚穿来就得死?那一把把向着她的明晃晃的刀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周围的这些尸体。救命啊!十年后,“呜,救命啊!前面的花美男,你别走,救救我啊!”她死死地粘在人家身上,而某花美男低头看了一眼粘在腿上的不明物体,吐出两个字:“滚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