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话小说里面,有一位叫做维克勒莫的国王,他老是坐不定,又学会了灵魂出窍的方法,于是总跑出王宫外去玩一年半载。
有一次,他的灵魂借死鸟的躯体,飞出了王宫,跟森林里的鸟类一起生活,做了鸟类之王。可是后来鸟们被人抓了,他也被卖到市集里。他的好朋友一直在找他,结果一看见那会占卜的鸟儿,就知道那是国王。国王又回到王宫,可是他还是坐不定,又一次飞到外面去。可这次他可不走运,因为睡觉张开了嘴巴,一条蛇以为是阴凉的地方,钻进他的喉头不肯出来。于是国王不得不忍受蛇痛,生活得像一个乞丐。当时的女人,会梦见一个男人,梦里的男人就是她们未来的丈夫。于是美丽的石榴公主在人群里,一眼看到实为国王的乞丐,并嫁给了他,被帮助他赶走了喉中的蛇。这时候,王宫里的人不断在找他,因为国家长期没有国王,国王无心治理天下,不久就会大乱。最后国王到底还是被他好朋友找着了,并回到王宫,乖乖做了一个好国王,不再向外跑了。
从这个故事看来,做国王真是万般的不自由。即使有灵魂出窍,即使懂鸟语,即使拥有美人,都不足以成为一个好皇帝。
张居正辅助年少的万历皇帝,每天安排密密麻麻的课程,包括经史学习和书法。后来万历书法写得不错,张居正说,够了,不用再学书法了,艺术修得深入,就成为如陈后主等败国君主。所以,一个皇帝,即使天赋好,练习勤,或充满兴趣,他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永远成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皇帝有时也很无奈。例如魏文侯跟田子方喝酒听音乐,听出音乐中有不协调的声音,却被田子方教训说,贤明君主心思不放在音乐,而是放在治理国家上面。这样一举一动都被臣子审看着,动不动就说不称职了。假如罔顾臣子的话,一味跟随自己喜好走,又是一条死路。就好像多才多艺、英俊潇洒的纣王,整天沉迷美色和酒乐,不管沉闷的天下事,最后也落得自焚的下场。
生又是苦,死又是苦。怪不得孙悟空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
“对月枕松根,一觉无明”,是多少皇帝心里的渴望啊。清福,是高于皇帝之福,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去细细品味?
一位政府高官,曾经抱怨说,应酬不断、人事复杂、忧虑无休,如果可以暂停一下就好了。到了他身体出了小毛病,医生建议他修养一个月,他却嚷着要回去。“没有人来恭维、没有忙碌的事情,感觉自己不被需要了。”于是他放弃了他一直渴望的清福,又回到繁杂的生活中,重新一边抱怨,一边渴望。
无法静心的人,拥有沉重的灵魂。他们心上有太多挂碍,所以即使让他们置身于神仙美景,他们也无法专注肉体的感觉,去欣赏、审定身边的事物。所以,他们宁愿拼命当万人之上的“王”,而当上以后,就再也下不来了。
[《野叟曝言》的价值:不仅仅是“高大全”]
《野叟曝言》的资料在网上一搜索就有,无非是说“传记、志怪和言情的合集”。关于这本书的批评就更加不用说了:第一点,长;第二点,道学家嘴面;第三点,意淫。
读书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首先不要抱着“预选眼光”去看,例如有人专为了其中言情的情节而去,有人是为批判而去。这些先入为主的看法,都影响了阅读时候的判断。这本书坏处是有的,但好处也不少。虽然有人说这是作着刻意卖弄自己的才华,可是平心而论,能够有这样的才,你又做不做得到?
归纳其精妙的地方是:
1,对佛家、道家的批判。主角白素臣立志消灭佛、老两教,维护儒家正统,所以其中有大量的骂佛、骂僧的话,让人觉得他一幅尖酸的道学家嘴脸,于是看不下去了。但是首先要明白,当时是明末清初的时期,由于朱元璋在佛寺呆过,发迹后大力提倡佛教,将佛教地位提高到政治层面上,导致僧人堕落为恶,人们饱受淫僧、恶僧的苦。道家方面,从春秋开始,黄老一套就被政治家悄悄地利用——“外显孔儒,内用黄老”,皇帝们又迷恋羽化登仙,所以欺神骗鬼的道士一直都不断绝。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产生了要肃清社会的愿望。而他认为,儒学是入世的,有才干的人要努力为国家贡献,得一二功名;如果功名不成,则潇洒游学,安贫乐道。作者觉得,儒家虽然也有败类,但是危害不大,可是佛教、道教容易借助“超脱”、“为善”等美好目标去作恶,危害就更大了。
读者应该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当时的社会,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去下定论。好像评击佛、老的话,虽有破洞,但不乏有理有据,可以让你在另一面去看待同样的事物。好像人初看佛学,很容易迷恋和陶醉,而喜爱之情往往容易产生错觉和走上歪路,这时候看看有关批评和反面论证,可能会让头脑清楚一点,能够客观看待,避免错误,而不是一味沉醉在欢喜中。
2,志怪考据。白素臣一路斩妖除魔,运用了大量志怪描写,非常有考究意义,例如关于蛟的模样和出处。作者虽然评击佛、老,但他本人对儒、佛、老都非常了解,这对他志怪描写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类的片段可以结合《淮南子》、《搜神记》、《聊斋》、《山海经》等等志怪小说相互考证。
3,天文地理算术医术。此书不为当时人理解,其很大原因在于文章讨论了大量的天文、地理、算术和医学的先进知识,现在看来,几乎无差。作者借白素臣叹道,“海内并无高第,闺中自有传人”,没有人明白他的知识,只好传授于妻子妾侍了。其中关于勾股、星球运转速度、救治产后气郁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除了这几方面知识,还夹杂了面相、占卜、诗词等等的讨论。有心者会觉得读着有趣,无心者跳过也无妨。
4,性爱描写。此书的版本很多,我看的版本为珍藏本,开篇就说并不如坊间所传般充斥艳情。没错,的确有很多情爱描写,但大部分停留在眉来眼去、贴身相拥的程度上,更加少性的描述。相比之下,金瓶梅真的艳情一百倍了。这也是此类书的命运,一旦被冠以“禁书”之名,人们就联想到性爱描写,例如劳伦斯的作品就成为禁书、性爱之作,可是看过的人都知道,甚少性爱描写。讹传而下,就变成事实了,非亲眼看过不能信以为真。情爱描写也很妙,也有不少性心理的研究和启发。之后会慢慢讨论。
5,女性命运和地位。关于这方面,我是特别留意的。明清的书籍大多是以男性主宰为主题,女性出于相对弱的地位。但女性又不是完全卑微,此时的女性意识已经抬头,女性争取自己的婚姻幸福、名位和教育机会。所以在作品中,我们可以从某些方面去对当时男女关系,做个评估,以古鉴今。好像现在就有人对《金瓶梅》中人物的衣饰进行考究,从而窥看当时女人的命运,和所做出各种选择的动机。同样,可以从《野叟曝言》中各个女性角色,去进行女性地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