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5700000006

第6章

四、得随园记

【原文】

戊辰秋,余初得隋织造园,改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商宝意、陶西圃二太史置酒相贺,各有诗见赠。西圃云:“荒园得主名仍旧,平野添楼树尽环。作吏如何耽此事?买山真不乞人钱。”宝意云:“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盖其时余年才过三十故也。惟孟亭诗未录,只记“万木槎丫绿到檐①”一句而已。嗟乎!余得随园之次年,即乞病居之。四十年来,园之增荣饰观,迥非从前光景,而三人者,亦多化去久矣!

【注释】

①槎丫:形容树枝歧出不齐的样子。

【译文】

戊辰年秋天,我刚得到隋朝时的织造园,改名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及商宝意、陶西圃二位太史,设宴向我祝贺,并各自作诗赠我。西圃说:“荒芜多年的园子得到新主人仍保留原名,平野中增添了四周环绕着树木的楼房。当官的如何看待这件事,买山不用向别人讨钱。”宝意说:“南北闯荡时不愧为真正的名士,退隐院中他像未老的僧人。做了多年的朝官后,戴着头巾穿着便服才适合。”大概当时我才年过三十的缘故。只有孟亭的诗没收录,只记得“无数参差不齐的绿色树木都长到了屋檐下”这一句罢了。唉!我得到随园的第二年,就患病回来闲住。四十年来,园子里已增添了不少景观,与从前的样子迥然不同了,而这三人,也大都去世多年了。

四一、身故十年诗传世

【原文】

曾南村好吟诗,作山西平定州剌史,仿白香山将诗集分置圣善东林故事,乃将《上党咏古》诸作,命门人李珍聘书藏文昌祠中。身故十余年,陶悔轩来牧此州,过祠拈香,见此藏本,既爱诗之清妙,而又自怜仝为山左人①,乃序而梓之,并附己作于后。曾《过盘石关》云:“盘石关前石路微,离离黄叶小村稀。斜阳忽送奇峰影,千叠层云屋上飞。”陶《咏遗诗轩》云:“一代文章擅逸才,开轩吟罢兴悠哉。官闲且喜能医俗,为与诗人坐卧来。”陶又《咏嘉山书院》云:“新开艺苑育群英,文学风传古艾城。借得公余无俗累,携朋来听读书声。”

【注释】

①仝:通“同”。

【译文】

曾南村喜欢吟咏诗歌,他做山西平定州刺史时,仿效白居易将诗集分别放在圣善东林的故事,命令门人李珍聘将《上党咏古》等诗作抄写好藏在文昌祠中。他去世十多年后,陶悔轩做该州的长官,经过文昌祠便进来烧香,看见了这个藏本,既喜爱诗的清新妙婉,又怜他与自己同为山左人,就亲自作序并出钱印了它,并且把自己的诗作附在书后。曾的《过盘石关》说:“盘石关前边的石路十分狭窄,稀疏的村庄掩映在纷繁的黄叶中。夕阳忽然映照出奇异山峰的影子,千层的云彩在屋顶上翻飞。”陶悔轩写的《咏遗诗轩》说:“一代擅长写诗的杰出人才,推开窗户作完诗后仍然悠闲自得。高兴的是做官之余能够医疗俗气,只因为能与诗人坐卧交谈。”陶还有一首《咏嘉山书院》说:“新开办的学校培育众多英才,文学之风在古艾城流传。公事之余没有世俗的牵累,带来朋友在这儿听读书声。”

四二、行医与作诗

【原文】

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掩棺。而君来,天已晚,烧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得胜亦未可知。”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乙酉冬,余又往苏州,有厨人张庆者,得狂易之疾,认日光为雪,啖少许,肠痛欲裂,诸医不效。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诊脉。”如其言,身现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①。余奇赏之。先生曰:“我之医,即君之诗,纯以神行,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是也。”然先生诗亦正不凡,如《夜别汪山樵》云:“客中怜客去,烧烛送归桡。把手各无语,寒江正落潮。异乡难跋涉,旧业有渔樵。切莫依人惯,家贫子尚娇。”《嘲陶令》云:“又向门前栽五柳,风来依旧折腰枝。”《咏汉高》云:“恰笑手提三尺剑,斩蛇容易割鸡难。”《偶成》云:“窗添墨谱摇新竹,几印连环按覆盂。”

【注释】

①霍然:迅速。

【译文】

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情孤僻傲慢,公卿请他都不肯去,而我有病他却不请自来。乙亥年春,我在苏州,厨子王小余因病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然而薛雪来了,天色已晚,他点燃蜡烛探看王小余,笑着说:“人已经死了!然而我喜欢与病鬼斗,恐怕取得胜利也未可知。”他拿出一粒药丸,捣碎后和菖蒲汁调和,叫有劲的车夫,用铁筷子撬开他的牙齿灌进去,小余眼睛合上了,气息断绝了,喉咙里发出汩汩的声音,似乎在吞又似乎在吐。薛嘱咐说:“好好派人看着他,鸡叫的时候应当可以说话了。”后来果然如此。他又吃了两剂药病就痊愈了。乙酉年冬天,我又去了苏州,有一个叫张庆的厨子得了疯癫病,把太阳光看成了雪,吃一点点东西就肠痛欲裂,请了许多医生都治不好。薛雪来了,背着手向张的脸上下打量后说:“这是冷痧,一刮就好了,不需要诊脉。”如他所言,张的身上有一个像手掌大的黑瘢,病也迅速好了。薛先生说:“我行医,就像你作诗,纯粹靠心神来操作,所谓他人住在屋中,我却来到了天外。”然而薛先生的诗也不同凡响。如《夜别汪山樵》说:“旅途中惋惜你离去,点燃蜡烛送你回去。握手相视默默无语,寒冷的江水正在落潮。他乡路途难走,旧业有打鱼砍柴。切莫习惯于依靠他人,家里贫穷却仍娇惯子女。”《嘲陶令》说:“又在门前栽下五棵柳树,大风吹来仍然吹弯了它们的腰肢。”《咏汉高》说:“可笑手持三尺之剑,斩断毒蛇容易杀鸡却难。”《偶成》说:“窗外有新长的竹子摇动,好像作画似的,在窗纸上印画出许多花纹来。”

四三、诗似人不识

【原文】

宋维藩字瑞屏,落魄扬州,卢雅雨为转运,未知其才,拒而不见。余为代呈《晓行》云:“客程无晏起①,破晓跨驴行。残月忽堕水,村鸡初有声。市桥霜渐滑,野店火微明。不少幽居者,高眠梦不惊。”卢喜,赠以行资。苏州浦翔春《晓行》云:“早出弇山口,秋风濮被轻。②背人残月落,何处晓鸡声。客久影俱瘦,宵阑气更清。行行远树里,红日自东生。”二人不相识,而二诗相似,且同用“八庚”韵,亦奇。浦更有佳句云:“旧塔未倾流水抱,孤峰欲倒乱云扶。”又,“醉后不知归路晚,玉人抚着上花骢”③。

【注释】

①晏:迟,晚。

②弇:山名,在今甘肃省。襥:用包袱包裹衣被。

⑧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马。泛指马。

【译文】

宋维藩,字瑞屏,落魄于扬州,卢雅雨在这里任两淮盐运使,不知他有才,拒不会见他。我替他送《晓行》给卢雅雨看,诗中说:“在旅途中的客人没有晚起床的,天刚亮就骑驴上路。残月忽然映照在水中,村鸡刚开始啼叫。桥上因霜路滑,村野小店的烟火还没烧旺。有不少隐居在此的人,此时正在高枕酣睡。”卢看了大喜,赠给他路费。苏州浦翔春的《晓行》说:“早晨走出弇山口,秋风轻轻吹着我的行李。身后残月渐渐落下,不知哪里响起了鸡叫声。长久客居在外身影瘦弱,夜色已尽气候更加清新。远处一行行树木中,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宋维藩与浦翔春互不相识,但两人的诗却相似,并且同样采用了“八庚”韵,这也很神奇。浦还有佳句说:“旧时古塔未倾四周有流水环抱,孤零零的山峰像要倒塌但有白云扶持。”又有:“喝醉酒后不知回家的时间已迟了,美人搀扶我坐上了花马。”

四四、论哭父母诗

【原文】

有某太史以《哭父》诗见示。余规之曰:“‘哭父’,非诗题也。《礼》:‘大功废业。’而况于斩衰乎①?古人在丧服中,三年不做诗,何也?诗乃有韵之文,在哀毁时,何暇挥毫拈韵?况父母恩如天地,试问古人可有咏天地者乎?六朝刘昼赋六合②,一时有‘疥骆驼’之讥。历数汉、唐名家,无哭父诗。非不孝也,非皆生于空桑也。《三百篇》有《蓼莪》,古序以为刺幽王作。有‘陟岵’、‘陟屺’,其人之父母生时作。惟晋傅咸、宋文文山有《小祥哭母诗》。母与父似略有间,到小祥哀亦略减;然哭二亲,终不可为训。”

【注释】

①大功:丧服名,五服之一,服丧期九个月。功,指织布的工作。大功的丧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为细,较小功为粗。男子为出嫁的姊妹和姑母,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姊妹都服大功;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为自己的兄弟也服大功。斩衰:为死者穿的一种丧服。衣服用粗麻布制成,不缝下边,是五种丧服中的最重的一种。

②六合:天地四方。

【译文】

有某位太史拿他写的《哭父》诗给我看,我劝他说:“‘哭父’,这不是诗题。《礼》中说过:‘遇到大功这样的丧事连正常的事业都得放弃’,更何况斩衰这么大的丧事呢?古人在服丧期间,三年不做诗,为什么呢?诗是有韵律的文字,在悲伤时,哪有闲情动笔选韵呢?况且父母的恩情大如天地,请问古人有歌咏天地的吗?六朝的刘昼写《六合赋》,一时被人讥讽为‘疥骆驼’。历数汉、唐的名家,都没有写哭父诗的。不是不孝顺,也不是没有父母之人。《三百篇》中有《蓼莪》,古序中认为是讽刺幽王之作。里面有‘陟岵’、‘陟屺’篇,都是其父母在世时所作。只有晋傅咸、宋文文山写有《小祥哭母诗》。母亲与父亲似乎略微有点不同,至于小祥的悲哀也略微有点削减。然而哭父母双亲的诗,终究不可仿效去写。”

四五、勿借诗卖弄

【原文】

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其次,则骈体文,尽可铺排,何必借诗为卖弄?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惟李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余续司空表圣《诗品》,第三首便曰:“博习”,言诗之必根于学,所谓不从糟粕,安得精英是也。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如剃僧发,如拆袜线,句句加注,是将诗当考据作矣。虑吾说之害之也,故续元遗山《论诗》,末一首云:“天涯有客号泠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译文】

人有满肚子学问,而没有用武之地,应当去做考据,可以自成一家;其次,也可以写骈体文,尽可以大肆铺排,何必借写诗来卖弄呢?从《三百篇》到今天,大凡可以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是灵感之作,与词语堆砌雕琢无关。只有李商隐的诗作,用典稍微多了些;然而他们都以才情为中心,不专门地填词造句。我续写司空表圣的《诗品》,第三首就是说的“博习”,说的是写诗必须以学问为根本,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不先从糟粕学起,怎么能得到精英。近来见一些作诗的人,全凭糟粕堆砌,琐碎杂乱,就好像给和尚剃头发一样,又好似拆袜子上的线,句句加注解,这是将诗歌当作考据来做啊。考虑到我说的这种危害,因此续写元遗山的《论诗》,最后一首说:“天边有叫泠痴的人,错误地把抄书当作写诗。抄到钟嵘《诗品》的日子,就应该是他明白性灵的时候了。”

四六、诗的意境

【原文】

元遗山讥秦少游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昌黎‘山石’句,方知渠是女郎诗。”此论大谬。芍药、蔷薇,原近女郎,不近山石,二者不可相提而并论。诗题各有境界,各有宜称。杜少陵诗,光焰万丈,然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分飞蛱蝶原相逐,并蒂芙蓉本是双”;韩退之诗,横空盘硬语,然“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又何尝不是女郎诗耶?《东山》诗:“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周公大圣人,亦且善谑。

【译文】

元好问讥笑秦少游说:“有情的芍药含着春泪,无力的蔷薇卧着晚枝。拈出韩愈《山石》里的句子,才知道你的诗出自女人之手。”这个观点大错特错。芍药、蔷薇,原本接近女郎,不接近山石,二者不可相提并论,诗题各有各的境界,各有各的宜称。杜少陵的诗,光焰万丈,然而也写有“香雾缭绕着湿湿的黑发,清辉照着玉一样的长臂”、“纷飞的蝴蝶原本互相追逐,并蒂的芙蓉原本成双成对”;韩退之的诗,出口语气很硬,然而也写有“银烛还未燃尽,窗户已透出曙光,美女喝醉酒坐在那里增添了春色”。这些诗句又何尝不像出自女人之手呢?《东山》诗说:“他赞赏新的,对旧的又如何呢?”周公大圣人,也善于开玩笑。

四七、作诗六疾

【原文】

抱韩、杜以凌人,而粗脚笨手者,谓之权门托足。仿王、孟以矜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开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韵者,谓之木偶演戏,故意走宋人冷径者,谓之乞儿搬家。好叠韵、次韵①,剌刺不休者②,谓之村婆絮谈。一字一句,自注来历者,谓之古董开店。

【注释】

①叠韵:写诗重用前韵。亦称“次韵”、“和韵”。次韵:和人的词并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

②刺刺:多话的样子。

【译文】

利用韩愈、杜甫的名声凌驾在别人之上,自己却粗脚笨手,这叫做依仗权贵门第来走路;模仿王维、孟浩然来显示自己清高,但说话吞吞吐吐的人,是贫困低贱的骄人;张口就说盛唐以及用古人韵的现象,称为木偶演戏;故意走宋朝人冷僻路子的现象,称做乞丐搬家;喜欢叠韵次韵,喋喋不休,称为村妇唠叨;一字一句,都注明来历的现象,称为开古董店。

四八、古体与近体

【原文】

作古体诗,极迟不过两日,可得佳构;作近体诗,或竟十日不成一首。何也?盖古体地位宽余,可使才气卷轴;而近体之妙,须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今人动轻近体,而重古风,盖于此道,未得甘苦者也。叶庶子书山曰:“子言固然,然人功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功求之。”知言哉!

【译文】

作古体诗,最迟不过两日,便可得到好的构思;作近体诗,有人十天都写不成一首,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因为古体诗要求宽余,可以使才气发挥,而近体诗的妙处,在于不多用一个字,就自得风流。灵感不来,使尽人力也没有办法。现在的人动辄轻视近体诗而重视古体诗,大概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甘苦。叶书山说:“你所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人们所花功夫没有达到极点,那么灵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来。虽然说写诗靠灵感,但也必须从人力中求得。”这话有道理啊!

四九、诗家各有所宜

【原文】

诗人家数甚多,不可硁硁然域一先生之言①,自以为是,而妄薄前人。须知王、孟清幽,岂可施诸边塞?杜、韩排奡②,未便播之管弦。沈、宋庄重,到山野则俗。卢仝险怪,登庙堂则野。韦、柳隽逸,不宜长篇。苏、黄瘦硬,短于言情。悱恻芬芳,非温、李、冬郎不可。属词比事,非元、白、梅村不可。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③。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范蔚宗云:“人识同体之善,而忘异量之美,此大病也。”蒋苕生太史《题随园集》云:“古来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余虽不能当此言④,而私心窃向往之。

【注释】

①硁硁:击石声。形容浅薄固执。

②奡:矫健。

③业已:已经。

④当:适应,与之相称。

【译文】

诗家派别很多,不可以局限于一家的言论、自以为是,狂妄地鄙薄前人。应该知道,王维、孟浩然的诗清古幽远,怎么可以用于边塞诗?杜甫、韩愈的诗清脆悠扬,但未必就适合用管弦传唱。沈俭期、宋之问的诗庄重典雅,但用到山野就显得俗气。卢仝的诗险峻怪异,进入庙堂就显得粗野。韦庄、柳永的诗隽逸,不适宜写长篇。苏轼、黄庭坚的诗瘦硬,不擅长抒情。缠绵悱恻的意境非温庭筠、李商隐不可。用词来叙事,非元稹、白居易不可。古人各成一家,名声已经传播开来。后来的人不得不兼容综合他们各自的优点,依题目行事。虽然存在才能和风格上的差异,但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学习他人。宁肯藏拙、不勉强模仿是可以的,假若掩护自己的短处,而讥讽他人的长处,就不行了。所说的以宫韵笑角韵,以白色诋毁青色的人,被称为浅陋的儒士。范蔚宗说:“人们认识到同类物体的好处,而忘记了不同事物的美,就是大毛病啊。”蒋苕生太史《题随园集》上说:“自古以来,这样的笔都只有几支,奇怪您怎么用一只手就把它们全拿下了。”这句话所说的情况虽然不适合我,但我心里暗暗向往。

五、古诗各有祖述①

【原文】

古人门户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如《玉台新咏》、温、李、西昆,得力于《风》者也。李、杜排霁,得力于《雅》者也。韩、孟奇崛,得力于《颂》者也。李贺、卢仝之险怪,得力于《离骚》、《天问》、《大招》者也。元、白的七古长篇,得力于初唐四子;而四子又得力于庾子山及《孔雀东南飞》诸乐府者也。今人一见文字艰险,便以为文体不正。不知“载鬼一车”,“上帝板板”,已见于《毛诗》《周易》矣。

【注释】

①祖述:效法前人的行为或学说。

【译文】

古时诗人派别各自标新立异,但也各自有所继承。如《玉台新咪》、温庭筠、李商隐、西昆诗派,得力于《风》。李白、杜甫诗风矫健,得力于《雅》;韩愈、孟浩然诗风奇崛,得力于《颂》。李贺、卢仝诗风险怪,得力于《离骚》、《天问》、《大招》。元稹、白居易的七古长篇,得力于初唐四杰。而四杰又得力于庾信及《孔雀东南飞》等乐府诗。现在的人一看见文字艰险的诗,就以为文体不正。殊不知“载鬼一车”和“上帝板板’在《毛诗》、《周易》里就可见到了。

五一、诗的朴淡与巧浓

【原文】

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譬如大贵人,功成宦就,散发解簪,便是名士风流。若少年纨绔①,遽为此态,便当笞责②。富家雕金琢玉,别有规模③;然后竹几藤床,非村夫穷相。

【注释】

①纨绔:古代贵族子弟的华美衣着。

②笞:鞭打。

③规模:气度。

【译文】

诗歌应该追求朴实而不是巧妙,然而必须于朴实无华中见大巧妙。诗歌应该淡雅而不应该浓艳,然而必须是浓艳之后显出的淡雅。就好此大富大贵之人,在他建立了功名、做了大官之后,便散开头发、解下簪子,这时显示出的就是名士风流。假若纨绔子弟也作这种姿态,就应当遭到鞭打责备。富贵之家,雕金琢玉,非常气派。若再摆上竹制藤床,显出的就不是村夫的贫穷景象。

五二、评牡丹诗

【原文】

牡丹诗最难出色,唐人“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不如“嫩畏人看损,娇疑日炙消”之写神也。其他如:“应为价高人不问,恰缘香甚蝶难亲”,别有寄托;“买栽池馆疑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别有感慨。宋人云:“要看一尺春风面。”俗矣!本朝沙斗初云:“艳薄严妆常自重,明明薄醉要人扶。”裴春台云:“一栏并力作春色,百卉甘心奉盛名。”罗江村云:“未必美人多富贵,断无仙子不楼台。”胡稚威云:“非徒冠冕三春色,真使能移一世心。”程鱼门云:“能教北地成香界,不负东风是此花。”此数联,足与古人颉颃①。元人《贬牡丹诗》云:“枣花似小能成实,桑叶虽粗解作丝。惟有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晁无咎《并头牡丹》云:“月下故应相伴语,风前各自一般愁。”

【注释】

①颉颃:鸟飞上为颉,飞下为颃,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译文】

牡丹诗最难写得出色,唐人“国色似乎早晨酒醉未醒,天香夜晚沾染了衣裳”的句子,比不上“嫩得怕人看一眼便损坏,娇得怀疑太阳一晒就消失”写得传神。其他如:“因为价高没人过问,就像香得连蝴蝶也难以亲近”,这一句别有一番寄托;“买来栽在池馆中担心没有适合的地方,能看到的子子孙孙又有几代”,这一句别有一番感慨。宋朝人说:“要看一尺春风面。”这一句就太俗了!本朝的沙斗初说:“美艳浅薄,但经常装扮严整自重,明明没有醉酒却要人搀扶。”裴春台说:“合力展示明媚的春光,百花甘心为它的盛名作出陪衬。”罗江村说:“大多数美人不一定就富贵,从来没有仙子不登上楼台。”胡稚威说:“不只要冠盖三春的景色,真的能使人一世倾心。”程鱼门说:“能教北方也成为香艳的世界,不辜负东风的正是这种花。”这几联,足以和古人相抗衡。元朝人写《贬牡丹诗》说:“枣花虽小但能结果,桑叶虽粗但能转化成丝。只有牡丹开得像斗一般大,不能成一事就凋谢了。”晁无咎《并头牡丹》说:“月光下本应相互作伴谈心,东风吹来各自都有同样的忧愁。”

五三、余好书之癖

【原文】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①,不能餍饫②,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

【注释】

①腹果:即果腹,吃饱肚子。

②餍饫:饱食,饱足。

【译文】

我小的时候十分喜欢书,却因家贫而无法买书。每次经过书店,都垂涎翻阅,假如价格太贵买不起,晚上就连做梦都想着它。我曾作过这样的诗:“私塾太远所以害怕路过集市,家里贫穷连作梦都想买书。”等做了官之后,买了许多书,反而没有时间读了。这就好比年少时牙齿坚固,但家穷没东西可吃;年老时面前摆满了山珍海味,却牙齿脱落,不能尽兴大吃,实在是可叹啊!偶尔读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也大言小时候得书艰难,后来有许多书反而没有人读了,这正和我的情况相同。

五四、庸师妄评真才子

【原文】

某太史掌教金陵,戒其门人曰:“诗须学韩、苏大家;一读温、李,便终身入下流矣。”余笑曰:“如温、李方是真才,力量还在韩、苏之上。”太史愕然。余曰:“韩、苏官皆尚书、侍郎,力足以传其身后之名。温、李皆末僚贱职,无门生故吏为之推挽;公然名传至今,非其力量尚在韩、苏之上乎?且学温、李者,唐有韩偓,宋有刘筠、杨亿,皆忠清鲠亮之人也。一代名臣,如寇莱公、文潞公、赵清献公,皆西昆诗体,专学温、李者也,得谓之下流乎?”

【译文】

某太史在金陵掌教,告诫他的门人说:“写诗必须向韩愈、苏轼这样的大家学习,如果读了温庭筠、李商隐的作品,便终生陷入下流了。”我说:“像温庭筠、李商隐这样的人才是真才子,才力还在韩愈、苏轼之上。”太史对此十分惊愕。我说:“韩愈、苏轼做官都做到了尚书、侍郎,影响力足以使他们身后传名。温庭筠、李商隐都只当过卑微的小官,没有门生及前任官吏为他们推荐,居然名声流传到今天,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力还在韩、苏之上的缘故吗?而且,学习温、李的人,唐朝有韩偓,宋朝有刘筠、杨亿,他们都是忠义正直、高风亮节的人。一代名臣,像寇莱公、文潞公、赵清献公,都是西昆诗体诗人,他们专门学习温、李,怎么能说温、李的诗属于下等呢?”

五五、小说演义不可入诗

【原文】

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演义语也,何可入诗?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某孝廉作关庙对联,竟有用“秉烛达旦”者。俚俗乃尔,人可不学耶?

【译文】

崔念陵进士,作诗的才能很好。可惜写有五古诗一篇,是关于责怪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的。这是小说演义的题材,怎么可以写入诗歌中呢?何屺瞻作札记,有“生瑜生亮”的话,被毛西河讥笑为无稽之谈,以至终生惭愧后悔。某位孝廉为关公庙作对联,竟然用有“秉烛达旦”的话。俚俗到这种程度,难道人们应该学习吗?

同类推荐
  • 完美等待

    完美等待

    一个女孩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失败,失恋,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但她觉得还不够完美,她等待的是……
  • 李白诗选评

    李白诗选评

    本书编选李白诗230题,270首左右。分编年、不编年两部分排列。不编年部分,又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七言歌行)、五七律、五七绝、乐府几个部分。李白诗歌的编年,仍然是李白研究的重要课题,争议也比较多;对于李白寄托很深的乐府诗的作年,争议尤其多。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桃花痴痴笑

    桃花痴痴笑

    当岁月如流沙般从我们身上泻过,种种关于成长的故事,像烙印一样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灵,直到我们穿越风雨,长大成人,直到我们通往直前,把石头磨炼成金子。本书是为读者朋友献上的一份精美新鲜的小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在轻松的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 双重声音双重语意

    双重声音双重语意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热门推荐
  • 盛世逆袭,倾城太子妃

    盛世逆袭,倾城太子妃

    许未然在21世纪是一个网络高手,却在偶次刷完副本后,进入一个黑洞,到达另一个时代。先是拿着锄头干农活,接着便是带着弟弟逆袭。。。从农家到京城,一路辛苦,一路奔波。受尽白眼,终于觅得一良人。却又无奈的冒出自己的真实身世。一路又一路,过关斩将,自身又将何去何从?
  • 极品神医:丫头缠上身

    极品神医:丫头缠上身

    苏木璃刚睁眼,就见证了自己丈夫出轨,这样一个男人如何当得起自己的丈夫!她所遇非良人,好在她遇到了貌似纯良无害,妙手回春的神医大人。于是苏木璃的人生目标从蹭吃蹭喝升级为蹭胸蹭怀抱蹭神医!一路相随救死扶伤,好戏不断接二连三,苏木璃逐渐发现似乎好像有什么不对……谁说他纯良无害心如菩萨,这腹黑极品的美男是谁啊!身份的扑朔,美男心意的迷离,自己居然还爆出了亲爹亲娘……这些个糟心的,都是什么事儿啊!
  • 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

    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

    本书从多角度就打造企业的和谐力,构建和谐型企业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包括构建内部和谐、外部利益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和谐领导、和谐文化等方面。
  • 笑倚幻海

    笑倚幻海

    想放弃,其实很简单,手中的刀剑扔掉就是了但要真的放弃,确实很难,因为心中永远有那么一抹不甘人生在世当随风云而动,战天斗地岂不快哉秦平站在无数的尸体钱,擦了擦刀上的血,信步前行无所谓畏惧
  • 上古散仙

    上古散仙

    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世界
  • 玻璃夕阳

    玻璃夕阳

    我想要一所大房子,房子是用玻璃做的,这样夕阳照在上面,我的王子便会来找我。王子他有最忧悒的眉眼,最温柔的笑容,还有柔白的掌心。我的手落上去。春天就会飞回来。可是,到最后,我也只是在如花的年岁里飘然走过。耳边是青檀巷少年们低诉愁肠的声音,身后是他们踟蹰辗转的身影。假如时光可以倒转,我们是不是来得及在过去的欢乐悲喜之中,捡起一片让伤痛愈合的叶?这样就不用站在时光背后,泪如雨下。
  • 元神破

    元神破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一段被泯灭尘封的玄幻历史一片战火纷飞洗刷血肉河山是谁去揭开华夏国器被尘封的隐秘?是谁将太古洪荒的神奇异兽释封人间?是谁在乱世中异军突起,兵锋之指所向披靡?是真龙咆哮泽被苍生,或苍狼肆虐荼毒尘世?历史的真相,是只手逆天,还是俯首称臣?※※※※※※※※※※※※※※※※※※※※※※※※※※※※※※※※※※※※※※※※※※※※※……※本书特点:1-慢热、2-慢热、3-非常慢热、4-绝对慢热※※※※※※※※※※※※※※※※※※※※※※※※※※※※※※※※※※※※※※※※※※※※
  • 王妃,我错了

    王妃,我错了

    锦绣江山抵不过她呢喃软语的“九郎”二字,美人三千比不上她的绝色容颜,今生今世,我愿随你上穷碧落下黄泉。
  • 湮灭OBLIVION

    湮灭OBLIVION

    创世之时起源以及灭亡是在一起的,这形成了凡人无法理解的绝对完美。后来。在完美中出现了瑕疵,但这个瑕疵具有完美没有的,最后瑕疵被装入一个容器中。这个瑕疵形成了所谓的物质界/概率轴,某些高等的存在们为了研习它,统治它,成为了所谓的众神与外神。尽管他们浪费自己转瞬即逝的生命,试图去洞悉一个他们永远都无法看透的真相。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世界,他们自己的形象都是这些超越他们的想象的意志泡腾出的梦。总有一天,很快就会来到这天,这个梦之泡沫就会破碎。至少,它会的话…。
  • 王俊凯如梦令

    王俊凯如梦令

    高考之后,易浔以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名号被很好的大学录取。她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新邻居竟然就是她的师兄!而且是那一届的全国高考状元……简直和她哥一样厉害!但是新邻居貌似不太好相处……在相处中,易浔渐渐开始变化。她开始发现他的好,开始依赖,开始想念……开始喜欢。然而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怀疑,挫折。分分合合。加油吧,易浔。『注:本书中的三只不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