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89700000035

第35章 回眸丙烯楼

高分子科学系 李文俊

复旦人很少注意到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相毗邻的一幢灰头垢面 (乘百年校庆的东风外墙做了粉刷)的小楼。透过楼门口木牌上的灰尘,可以看到 “高分子科学系 (分部 )丙烯楼 ”的字样。小楼建成于1976年,如今也过了 “而立之年”。随着周围地势的垫高,楼底变得低洼,一下大雨,四周的水便往楼里灌,走廊和实验室浸满了水。于是,一楼房间的门口都筑起了 “堤坝”。天一热,这里蚊子肆虐,人们工作的同时还得与凶狠的蚊子搏斗。难怪在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时,系领导组织年轻党员特地到楼里来接受“艰苦奋斗”的现实教育。这里,原是一个教学、科研的丰产田,如今却成了辉煌而美丽的复旦校园所遗忘的角落。

说丙烯楼,先得从丙烯讲起。丙烯是一个有机烯烃分子,主要源自石油裂解。其沸点-47。7℃,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纯丙烯主要用来合成大宗塑料品种聚丙烯(PP)。聚丙烯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汽车、家电、日常用品,可纺制丙纶纤维。

上世纪50年代初,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被发现,使烯烃和二烯烃的聚合成为可能。由于这一成果,德国H。Ziegler和意大利的G。Nat

a教授共获1963年度化学诺贝尔奖。不过,聚丙烯产业化以来至上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均采用浆液法生产,即将丙烯通入溶剂 (如己烷)中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这一工艺虽然成熟,但有两大与节能、环保理念相悖的问题:一是需要大量溶剂及其回收耗能;二是催化剂效率低,产品中所含催化剂残渣需经冗长的后处理工序加以脱除。针对上述问题,70年代初,复旦大学化学系和上海高桥化工厂、上棉三十一厂等六单位会战组相继开始了无溶剂液相丙烯本体聚合新工艺的研究。

那时我还属 “靠边站 ”,参加由工宣队领导的 “彻底砸烂修正主义教育制度 ”,“修旧利废 ”建造石油化工厂的搬运、铲锈、扎钢筋、拌水泥、挖沟排管劳动。半年多后,领导看我劳动卖力,表现尚好,就把我调到 “裂解车间 ”参与蓄热裂解炉的建造。裂解炉的自动控制部分采用当时风行的射流技术,是由数学系的教师设计安装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裂解炉试车成功。1973年我被调到聚丙烯课题组,之前去的还有 “文革 ”一开始就被挂黑牌子、残酷批斗、劫后余生的江明。石油化工厂下马后,按生产车间设计的丙烯楼1976年建成。但不久,就面临新的调整,以至又花了很大的气力安装实验台,进行水、电、煤气等的改建,才成了如今的格局。

其实,在丙烯楼建成之前液相丙烯本体聚合的研究已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江明和我之外,课题组有两次大的扩容:一次是从石油化工厂调整过来一批青工 ;另一次是由市科委协调和支持,将设在上棉三十一厂的同样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会战组合并到复旦。这样,由王立惠总负责的课题组人员最多时近40人。根据工作的内容,又分成三个组:一个是由我负责的催化剂和小试组,主要研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另一个是由卢兴梁主持的扩试组,重点考察放大试验工艺参数和条件控制 ;还有一个是郭时清负责的分析组。大家分工协作,试验经常三班倒,一派会战的气氛。当时条件差,所需设备要靠自己动手制备。例如,2立升小高压釜搅拌轴密封用的巴士合金就是自己熔炼出来的。灌装液态丙烯需要的耐压钢瓶是在上海买钢板运到南京加工制造的。催化剂研磨、分装、评价装置,产物的分析测试设备几乎全是自行设计加工的,表现出一种千方百计地克服障碍一往无前的精神。

丙烯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试验充满了危险。液态丙烯聚合时,釜内的压力在35 —40k g/cm2,一旦反应激烈,聚合热来不及撤出,就可能发生爆炸。所用催化剂的一个组分烷基铝遇空气就燃烧 ; 另一个组分氯化钛在空气中也立即分解产生火花和烟雾,操作必须严格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当时,聚合级的液态丙烯国内仅兰州石油化工厂生产,小组人员三次运钢瓶赴兰州灌装丙烯。一次还引发火警,幸亏处理及时,才未酿成大祸。

经过近千次的实验评选,研制的 FD多组分催化剂的效率达到12 —15k g聚丙烯 /克 TiCl3,产品的等规度92 —95%。这一小试的指标已经显示出革除溶剂、勿须后处理聚合的新工艺前景,尚缺的是放大的聚合工艺试验和产品加工性能考核。为此,在聚丙烯中试设备尚未建立之前,先后到辽宁瓦房店纺织厂利用其1。5m3和江苏丹阳化肥厂4m3聚合反应釜进行放大试验。在丹阳进行了30余釜聚合实验并对所得聚丙烯产品进行了注塑和纺丝的加工试验,均取得满意的结果。至此,研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于1979年11月在丹阳进行了技术鉴定。当时学校领导蔡祖泉、强连庆 (教务长)、徐余麟 (科研处长 )参加了会议。会议议程包括4m3釜聚合现场演示,这是国内率先进行的液态丙烯本体聚合中试鉴定,这在当时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同行间论及液态丙烯本体聚合时首先提及的是复旦。

国家政治生活的巨大变革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工作的方向。“四人帮 ”被打倒,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组内第一批准备出国的教师离开,化学系将组内骨干教师抽调回系,参加协作的外单位人员也返回原单位,组内绝大多数青工则被分到学校的10来个单位工作,留下五六个人,丙烯楼变得相当冷清。但项目成果的新颖性引起石化行业和管理层的重视,市科委审时度势,决定出资200万元 (这在当时科研项目的投入已属天文数字 )将该技术推向产业化。组织上海石化总厂塑料厂 (负责设备加工、安装、调试和操作)、上海医工设计院(负责设计 )和我校 (负责催化剂、技术工艺和人员培训 )组成了新的协作组,建立13m3聚合釜的工业化生产线。设计建造如此大的液态丙烯本体聚合装置在国内外尚无参考资料。设计中对加料、散热、搅拌、出料、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反复论证。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加工、安装,一个13m3聚合反应釜竖立在有5层楼高的框架中。

我们经过两个多星期把制备的催化剂运抵现场,并成立了开车指挥部。之前,尽管对反应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充分的考虑,但心中仍忐忑不安。开车的当天,救护车、消防车到现场待命,更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当指挥部下达投料、升温命令后,心情的紧张达到极点,我不停地在控制室和反应釜间跑动。一个半小时过后,看到压力没有超过39k g/cm2,并开始微降时,说明反应高峰期已过,心里才舒了一口气。看到白花花的聚丙烯粉料从出料釜底阀泄出时,内心无比的兴奋与激动。历时8年,一项新的石化工艺诞生了。它是石油化工中极少数完全由国内自创的技术之一。

金山开车成功后,据报道由于技术投资省、见效快,全国50多家工厂依此建成60余套装置,年产40万吨,占全国聚丙烯产量的40%,年产值达30亿元,人们昵称 “小聚丙 ”。那时,缺乏申请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更不要说进行时兴的 “技术转让 ”、 入“股分红”了。后来的得益者没有人再知道这项技术源于复旦丙烯楼以及它诞生的艰苦经历。1978年,项目曾得到全国科学大会奖。由于在石化行业技术独特,效益显著,还得到石化总公司的新技术奖。当我1986年在国外被告知由于 “贡献大 ”而获得60元奖金时,还是十分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得到的科研物质奖。

风转时迁。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与国外人员和学术交流的增加,科研转向以基础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要目标。鉴于研发的惯性,小楼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沿袭了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对象的研究,并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丙烯聚合新工艺产业化后的第一个项目是通过共混的方法研制出高流动高抗冲聚丙烯树脂,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用于做汽车仪表面板。1984年,在市科委的资助下,我们与上海第一结核病院 (做动物实验)、新华医院 (做临床应用 )协作完成的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通过技术鉴定。这一技术不仅国内第一,在国际上也仅次于日本。随之由复旦生产处接手在丙烯楼建立了生产线。两年后迁出成立了独立的公司。项目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87年后,在丙烯楼开辟了渗透汽化膜分离研究的新方向。在国内首次制备壳聚糖渗透汽化膜,最先从事热致相分离制备微孔材料的研究。接纳了高分子系第一位博士后研究的指导工作。申请并实施了高分子系第一个国家863高科技基础研究项目。在从事基础研究发表论文的同时,我们抓住可实现技术转化的环节,及时而不遗余力地将其推向产业化。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项目在山东荣成投产就是利用壳聚糖研究的技术优势而开发成功的。1997年,我们组团赴至今尚未与我国建交的中美洲萨尔瓦多为美国一家公司设计建造甲壳素、壳聚糖生产线也是从丙烯楼 “整装 ”出发的。之后,又与企业合作将酶法降解制壳寡糖的技术在济南建成了生产线。

偏僻、环境条件差的丙烯楼里并非寂寞孤独。这里曾是高分子加工测试的基地并安放着几件大型仪器。1988年,年过70的复旦高分子学科创始人于同隐教授开创了生物大分子研究的新方向,从常见而又充满科学奥秘的 “蚕宝宝 ”吐丝的机理着手,所带的前五届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就是在丙烯楼里进行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第一届的两位博士毕业生一位已是四川大学的副校长,另一位是深圳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第二届留校博士也是曾以第一作者在世界顶级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200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获得者。在丙烯楼里一直与我同行至今还在这里坚持工作的,有在分离膜的研究中卓有成效的平郑骅教授和我系高分子加工理论和实践的领军人物杜强国教授。杜教授研制出诸多面向军工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曾是我的学生的钟伟副教授以及其他后来者也在这里不计条件刻苦努力的从事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工作。众多同仁在这里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大批研究项目在这里完成,一大群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从这里毕业走出。我在这日见破烂、被人遗忘的丙烯小楼里,仍租用一个小办公室,借以连接四方,回顾以往。随着学校新楼的一个个落成,不知丙烯楼的未来去向如何。有人说要搬迁、炸掉 ;有人说要改作他用。不管怎样,它永远是我魂系复旦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心路印迹

    心路印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试论中国YC团的几个问题;重庆公学简记;1922年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认真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中共党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等。
  •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将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如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学校的课程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真正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欢迎吗?本书将教会教师们怎么样靠自己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全脑超能大学习

    全脑超能大学习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本书从教师的外在形象入笔,深入剖析,对教师素养、心态、语言、学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主要概述。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个人卫生、教师的站姿、教师礼仪、做一名阳光教师、微笑提高语言修养等。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热门推荐
  • 修罗志

    修罗志

    上界土著挖出神秘镜子,遭到天雷轰杀,借助一滴精血附体重生。这是一个重生的少年,手持一面古朴的镜子,身怀一本逆天的功法,书写一段逆天的传奇。
  • 异境幻想曲

    异境幻想曲

    《异境幻想曲》是由鲁肃先生独立创作的,以奇幻冒险为主体风格的系列小说。描述了一百万年人类在地球上绝迹后,又重新崛起的一系列新智慧种族之间发生的故事。届时的文明程度已经从极度发达的信息文明重新回归了城邦与国王的封建文明。魔法的力量也弥漫充斥着新生的大陆并为各个种族所利用。当地的人们更要想方设法从一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中寻回那遗失的记忆和智慧的宝藏……
  • 武界战神录

    武界战神录

    武灭星空,道堪万法。一世轮回一世人,万世轮回万世神。
  • 家有浔喵

    家有浔喵

    宠物医生加服装设计外加一只高贵冷艳的阿喵全架空
  • 总裁,请留步

    总裁,请留步

    儿时,他送给她一个木雕,他对她说:“你要保管好噢,长大了我会回来找你的。”她点点头,说:“记住了,我等你回来。”长大后,他找到她了,可是她不记得他了。她找了男朋友,他却百般阻挠,她愤然的对他说:“你真的很烦,你以后都不要来打扰我的生活了。”他声音低哑的说:“我烦?好,我知道了,再也不会打扰你了!”……………
  • 心随云舞

    心随云舞

    [花雨授权]十七岁时他们的爱不足以保护他们,二十二岁时思念使他们爱火重燃,但伤痕与现实的重演,分离又变成了最好的选择,两年后呢学成归来呢?他们的爱情会是怎样……
  • 老鼠吞大米

    老鼠吞大米

    女人防男人,并不只是钱就能那么打发的,何况他俩才同居不几天,尽管她常说,做你,就像老鼠吞大米,但“做你”一词,有好几种解释,可能是爱你,也可能是休你,当然,也有上床淫浪的那一层含意,可毕竟她与他在一起时间不长,所以他对她的“做你”琢磨不定。所以他心里记下了怪坡,只要有得生意做,见它只是迟早的事,就话别朋友回到深圳。
  • 创始人:先搞定自己再谈创业

    创始人:先搞定自己再谈创业

    每一个企业都有创始人,但并不是每一个创始人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在欧美学术界和企业界,创业者的对应英文单词是entrepreneur,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企业家,即在现有企业中负责经营和决策的领导人;二是指创始人,通常理解为即将创办新企业或者是刚刚创办新企业的领导人。这意味着他们不但要组织、管理一个生意或企业,还要承担其风险。创业,实际上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创业家就是主导这一过程的领导人,他们不但要具有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能力,要具有思考、推理、判断能力,要具有使命、荣誉、责任能力,更要具有能使人追随并在追随的过程中获得利益的能力。
  • 元魔世界

    元魔世界

    元素之体,混沌之力,死神之路。一位少年,只身一人,死神镰刀如月痕——残月鬼镰,斩尽天下万恶!灭雷霆,死神路!融元素,主宰路!战冥神,创世纪!
  •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