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12600000005

第5章 奇特的“孪生子”: 新艺术运动与新文学运动

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核心凝聚起来的新文化运动骁将们,从“改革文学”为决口,一举攻入守旧势力的顽固堡垒,进而或学术,或思想,或政治,意欲从根本上革新中国社会。虽有以发动“中国的文艺复兴”自我期许者,但运动的进程,终不能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成为一个自发的横向的合力推进的百年历程。浪头峰尖的运动领袖们,其实何尝满足于文艺一端;即使在新文学创作实绩上最为突出的鲁迅,在周作人的回忆中,绝非是为了“文学革命”才加入《新青年》同人:那时《新青年》还是用的文言文,虽然渐渐你吹我唱的在谈文学革命,其中有一篇文章还是用文言所写,在那里骂封建的、贵族的古文。总结的说一句,对于《新青年》总是态度很冷淡的,即使并不如许寿裳的觉得它谬,但是在夏夜那一夕谈之后,鲁迅忽然积极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鲁迅对于文学革命即是改写白话文的问题当时无甚兴趣,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这是他从想办《新生》那时代起所有的愿望,现在经钱君来旧事重提,好像是在埋着的火药线上点了火,便立即爆发起来了。在这样逼仄的时空里,陈独秀对“美术革命”理解的浅隘与隔阂、鲁迅对上海漫画界的过分敏感和失望,以及蔡元培对“美育”之社会作用的有意夸张,就都不难理解了。新文化运动最终未能广泛辐射到其他艺术领域,促成其迅速成长转变,而是成为一个以文学为单足、向前猛力跳跃的“跛子”。数年后,在“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们回望这段历史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表达了遗憾甚至怨意:九年前中国有个轰动人间的大运动,那便是一班思想家文学家所领导的“五四”运动。这个运动的伟大,一直影响到现在;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在科学上文学上的一点进步,非推功于“五四”不可!但在这个运动中,虽有蔡孑民先生郑重告诫,“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术”,但这项曾在西洋的文化史上占着了不得了的地位的艺术,到底被“五四”运动忘记了。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社会人心间的感情的破裂,又非归罪于“五四”运动忘了艺术的缺点不可!

记得二十年前的“五四”,当时新文学运动,曾非常猛烈地,在文学的形式上改文言为白话,在内容上反对着封建的贵族的文学,那时最早的口号即是要求平民的,写实的,并重民族的文学。像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文学运动,当时却没有影响到其姊妹艺术的新兴绘画的领域中来,这实在是一个大损失。另一方面,在无可奈何接受了“新艺术运动”后发于“新文学运动”的既成事实后,人们又不约而同地将文学革命(主要体现为白话文学地位的确立)的成功经验,视作美术革新的参照和借鉴。20世纪20年代,人体写生曾在中国社会激起强烈反应,一时被视为洪水野兽。但已有白话文的例子在前,有人便对这类新鲜事物定能突破旧势力围攻的必然性表示了乐观:白话文在以前差不多是人人反对的,但现在官厅都用起白话文来了。裸体画正似此一般,我们只要尽力地去说明,宣传,不怕一班人不欢迎!到了某个时期,恐怕还要向艺术家去求呢!再者,从“人的文学”受到启发,提出“人的艺术”:神权的时代的美术,已经过去了;接着已后的,献媚,装饰,自娱,一些花花绿绿或是奇巧怪异的;或者也不是这时代的需要了。我们要在艺术的基地上培养着“人”的艺术;发挥“人的意义”;同时反映着这时代的特性。甚至鲁迅,在1927年以他欣赏的青年画家陶元庆为例,说明他所期望的新艺术之本质——“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时,也不禁拿白话中“欧化语体”的生成经验,作为中国人新的绘画语言的考量参照:我于艺术界的事知道得极少,关于文字的事较为留心些。就如白话,从中,更就世所谓“欧化语体”来说罢。有人斥道: 你用这样的语体,可惜皮肤不白,鼻梁不高呀!诚然,这教训是严厉的。但是,皮肤一白,鼻梁一高,他用的大概是欧文,不是欧化语体了。正唯其皮不白,鼻梁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而且一句里用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

但我并非将欧化文来比拟陶元庆君的绘画。意思只在说: 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显然,不论是文学语言还是绘画语言,作为本质同一的新艺术语言,鲁迅对它们的要求也是同一的: 用不惮“拿来”的开放心态,大胆采撷外来的新技法、新工具、新思维,而又不失其中国人的“民族性”,表达的是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性情与精神——正是在这样的融合性的锻造中,欧化语体与中国人的油画,才真正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为现代中国艺术的独特果实,而无需理会他人的嘲笑与讥评。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1927年留法归来、倾力捍卫巴黎美术学校“学院派”传统的徐悲鸿,不仅在艺术上无法接受后期印象派以来的各种现代画派,在文学上也始终对白话的应用不屑一顾。1926年,他在一次访谈中说道:中国文字每况愈下,其情境之可怜,无异西方画派。将来中国无可读之文,或将转而求之于日本矣!总之一国之文字,决不能因人民程度之低而自趋卑下。譬如中国乡民,遇一切美观之事物,只能说“好看”、“好看”,而法国乡民而能以“joli佳”、“beau美”、“charmant 艳”、“splendide华”等不同之词,以形容之,此盖知识程度之不同也。在反对白话替代文言方面,徐悲鸿一直身体力行,居然在1927年——白话文已然完胜的年代——还写作文言小说;一生凡涉及文字者,几乎必用文言,仅见的几篇白话短文基本上都写于1949年后。这位致力于“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入中国画的名家,不仅美术观念上的保守屡遭先锋派抨击,文学语言上的守旧与固执也着实惊人。

与此同时,艺术评论界开始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艺术发育迟缓、“革命”未遂的深层原因。《申报》增刊“艺术界”编辑朱应鹏认为,“五四”一个极大的缺陷是“知有‘科学’而不知有‘艺术’”:西洋的文化,根本希腊,是“艺术的文化”。有艺术文化,才能产生科学。因为艺术的目的,在扩张情感,创造生命。譬如一座伟大的建筑物,必先要有享乐它的欲望,有构成它的理想,然后有科学的要求产生出来。科学根本于现世思想,否则决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中国人有一种极不可解的观念,就是一方面提倡礼教,一方面提倡科学,如果人人安于陋巷,不求享乐,不求优胜,那末要科学何用?……总之,科学不能离艺术文化而独立,不能附礼教宗教文化而并存,这是无可疑义的。作为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之一的“赛先生”,此时早已深入人心。朱应鹏发现,当年被用作反孔教运动的武器引进中国的“科学”观念,现在竟然与孔教相安无事了——“一方面提倡礼教,一方面提倡科学”,这种“极不可解”的观念,无疑是再次落入了“中体西用”的思维窠臼;一般民众对于“科学”的认识,大都限于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角色,完全忘却它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丰厚文化土壤,受到艺术发展需要的刺激和带动。相对于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朱应鹏的“艺术科学观”另辟蹊径,但殊途同归: 在此时此地的中国提倡艺术,不能不将艺术的“无用之用”略加修饰,或取宗教而代之,或借科学以存之。

1939年,当全民族已逐步卷入抗战漩涡之中时,人们对美术界寄予了新的期望:“五四”时期未能获得质的飞跃的现代中国美术,现在能否和中国文学一样,走上“抗战的,民族的,和大众的新阶段去”呢?二十年前中国新兴绘画正在启蒙时代,那时正在努力吸取外来的营养,故当时虽有文学指示其创造的去路,无奈他正在模仿时期。这也就是“五四”的新文学运动没有影响及绘画的一个客观的重要原因。……经过二十年来的吸收,模仿,在技巧上足以给予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以相当的完成性,所以现阶段中国的新兴绘画已步出模仿而达到创造的阶段了,站在文学已铺就的大道上的美术家们,难道还不挺身直追吗?20年就能从启蒙时代、模仿时期跨入创造阶段,对“中国的新兴绘画”的发展作出这种判断未免是过于乐观了。正如英国的东方艺术史学者苏立文所观察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西方绘画,日本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去吸收和消化,到这时却一下子出现在中国画家面前。”在庞大且辉煌耀眼的西方美术体系的参照下,中国现代美术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们相似,就是找到并确立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后者几乎是水到渠成地抓住了白话文这个突破口,以此为基体,立刻着手文学创作和批评,在摸索中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丰富、调整;前者却远没有这么幸运,中西的绘画传统看似对立但又不无互补,在精神层面上甚至还能发现某些相通之处(尤其是一些欧洲现代流派),这就形成了鲁迅所说的所谓古国青年身上的“双重的桎梏”——祖先遗下的“旧日的桎梏”和国外新艺术家们可敬的“身外的新桎梏”。大多数人积极而茫然地学习着,模仿着,然而尚不懂得如何取舍评判,也不敢毅然甩掉“桎梏”的重压(或者在自己和许多人眼里,那还称得上本领)。相比新文学,新艺术孕育期的最初阶段显得如此混沌、茫然;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第一批“五四”影响下的艺术留学生的纷纷归国,以及国内新艺术教育培养的第一代人才的成熟,新艺术运动才真正开始掀起波澜,并在20年代末30年代前中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那段最美的时光,暖到落泪

    那段最美的时光,暖到落泪

    每一段感情,从激情到平淡、从烟花到烟火,若说非要是什么让人得以改变——是相处,是时光,是年华流逝之间渐生的情感,是磨合后心生的感恩。不论是爱情、婚姻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有耐心并付出时间去探索、去守候、去珍惜。年少的爱情缺乏相互理解,往往被扼杀在平淡之中;年少的我们也曾叛逆得不懂父母的爱。直到长大成熟以后,方知那些是多么珍贵动人的情感,方知幸福一直都在身边。本书精选《读者》关于爱情、婚姻、亲情的情感小说。每一篇故事真情流露,动人催泪。这些平凡的故事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只是我们不曾在意。父母的牵挂、爱人的守候……朴实的文字、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在心底细细回味,在时光中慢慢沉淀。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哈佛之所以能培育出如此之多的天之骄子,一方面在于哈佛人致力于学业上的精细研究,另一方面则在于哈佛人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极大关注。本书汇集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多年研究成果,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是一本探寻各种常见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秘密的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读物。
  • 绝‘侍’王妃

    绝‘侍’王妃

    龙晨宣,一个21世纪的帅气女生,顺带自己的忠实死党小叶玩穿越!她是个时而冷酷时而搞笑时而无厘头时而像老虎一般的女生!他从前是个杀人不眨眼冷酷至极的邪魔王爷,却因为某个臭小子而变得柔情无限!邪魅如她,温柔如他。两个性格几乎完全相反组合,且看超级无敌帅丫头在古代的伪男奇遇记。
  • 宠妻成瘾:亿万前妻买一送二

    宠妻成瘾:亿万前妻买一送二

    (汐若新书已发,书名《闪婚厚爱:boss爱妻如命》,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一起快乐玩耍~么么哒)“老婆我们复婚吧,”某男可怜兮兮盯着某女。某女傲慢的抬起头,“我不要,除非……”********某一天,“儿子,你爹地想要和你妈咪复婚,你怎么看?”腹黑儿子很变态,“妈咪你忘记了没良心爹地当年怎么对待你的吗?”杨绍林因自己有这样一个混蛋儿子而感伤。小丫头笑嘻嘻的说:“妈咪,你和爹地复婚吧,这样我们就不会是没有爹地的孩子。”当腹黑遇上腹黑,外加一个腹黑儿子,拼的是经验,拼的是演技,那么,且看谁更技高一筹。【本文已完结,放心阅读。】风汐若的群号:【139845733】,微信:【keshirui3310】
  • 西南纪事

    西南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灵渡

    虚灵渡

    虚灵是什么样的世界,虚灵是一直都为她存在着的世界。她带着只有六年的人界记忆,被渡进了这个世界。只可惜,被人看好的她却早就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菜鸟。一只菜鸟对一个世界的改变到底有多大,要看她身边、她身后的那群人想怎样的改变她。是改变还是反弹,由你选择。菜鸟娃娃,欢迎回到属于你的虚灵界。
  • 我的世界之怪物学院

    我的世界之怪物学院

    作者小学生,码子慢,求支持,谢谢。小僵尸奥罗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
  • 末世狂杀

    末世狂杀

    古影从小就和别的女孩不同她热爱古武和冷兵器,她拿手武器是把长刀和匕首,不过古影越练武杀戮知心越重,后来就进入精神病院,为什么,因为她感觉自己一直想砍人可惜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古代。从精神病院出来第一天,脑袋里就多出来了个系统,并被告知末世到来。
  • 主管必读手册

    主管必读手册

    本书介绍了主管的基本素质要求、新任主管的心理调适、处理与下属关系的要诀:宽严有别、中层主管的执行能力至关重要等内容。
  • TOKYO寻梦记

    TOKYO寻梦记

    “翔太,你怎么还没好啊,我们的蜜月什么时候才能去啊,都已经结婚三年了说!”“不是说让你叫我升吗,怎么又变成翔太了?”“哼,苍井翔太,你少骗我了!我户口本上写的很清楚那叫苍井紫殊!”
  • 重生之难逃蜜网

    重生之难逃蜜网

    这是一个女主和幕后boss双重生的故事。木长笙:只要你还活着,我死而无憾。凌青:如果有来世,我愿倾尽所有来补偿你。前世凌青被情敌追杀,尸沉大海;重活一世,她决定要一脚踢开恶心的二叔,追查父母去世的真相,补偿木长笙,好好宠溺前世因自己而死的男闺蜜,可是当凌青追查到最后,才发现居然还有一人也幸运的重生了,并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