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2400000015

第15章 长篇巨著弃政从文

1933年8月4日,离开清华大学的端木蕻良逃到了天津,避居在昆裕里的二哥家中,神情沮丧,痛苦万分。他一整天一整天地躺在床上,哪里也不想去,什么也不想做。二哥让他到佟楼去划船,或者到海河公园去散步,他都拒绝了。重大的挫折感几乎把他整个人打垮,他感到无望,前途茫茫。他说,“我那时到了‘无欲望’状态。我一个人死了似的躺在床上,是最舒服。我变得乖戾,反常,阴郁和突兀。我不晓得怎样生活下去,精神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烦躁和厌恶。”

正在端木蕻良萎靡不起的时候,突然有一天,邮差送来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叶之琳小姐收”,这是鲁迅来信。原来端木蕻良在逃离清华大学的时候,途中曾遇到一个同学,告诉端木说,在他设在清华大学的信箱里,有一封鲁迅的来信。当时端木蕻良急于逃离,无暇回清华取信。后来他又用一个女性的化名“叶之琳”给鲁迅写信,询问鲁迅是否有信寄他,并且信中示意可为鲁迅织毛衣以便掩人耳目。不久鲁迅亲笔回信,开首写:“之琳小姐”又说:“上海虽已秋,但天气还热,毛背心已晒过,请释锦注耳。”其次说到茅盾被捕的消息是造谣言(《科学新闻》第三号上曾刊登这则消息),请代为更正。很奇怪,鲁迅这封普通的回信,甚至还带有“更正”意味的内容,不知为什么竟使端木蕻良激动不已。可见在当时文学青年心目中鲁迅的地位是何等伟大。这封信似乎对端木蕻良以后的生活也产生巨大的影响,起码在当时使端木蕻良的情绪完全镇定了下来。他后来解释说:在他极为痛苦和颓唐的时候收到鲁迅乐观镇定的信(端木蕻良当时听说鲁迅也在被通缉),真如绝处逢生。鲁迅的声音就像一线阳光照着他,使他突破黑暗的闸门钻了出来,冰封了的记忆的仓库豁然敞开了,往事又像电影一般呈现在眼前。一种写作的欲望冲击着端木,他找来笔、纸,开始撰写《科尔沁旗草原》。

端木蕻良觉得自己忽然好像看见多少年失去音讯的情人一样。他好像记起了什么他所遗忘的了。这里的“情人”和“遗忘的”正是老早就埋在端木蕻良骨子里的写书欲望,这欲望原本就是根深蒂固的,只是一度被政治热情压抑了下来。鲁迅的信引发了端木蕻良的特殊的情感,也引发了他的文学想象和写书欲望。他简直是无法控制地写着,写着,饭也懒得吃,觉也睡不着,甚至夜里睡觉也是穿着衣服来睡的,醒了就趴在桌子上继续写。桌子上四十瓦的绞丝牌乳白灯泡,差不多彻夜点着,“我不抽烟,不吃咖啡,也不喝酒,夜里也没有吃点心的习惯”,……不愿看书,不愿闻到花香,胃口也不好……无论干什么都失去了平时的节奏……就这样端木蕻良一口气地往下写。一页一页,一章一章,他甚至不能忍受回过头去再读一遍自己已经写好的文字。就是这样,他一鼓作气写到12月的中旬,整整四个月,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巨著完成了。这就是端木蕻良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也就是他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端木蕻良年仅二十一岁。

《科尔沁旗草原》里的原始故事都是来自于端木蕻良父系家族的史实,其中许多人物甚至可以在端木蕻良的周围寻找到原型。所以与其说他是在描写,还不如说他是在实录,实录他生活中和幻想中的故事。从他开始记事起,他就生活在那些故事里,他了解里面的每一个情节,甚至在他还“不能了解这些的年纪就熟悉了它”。可以说,端木蕻良就是在这些故事里长大的。因此,当他写起来的时候,那些长久地埋藏在他心底里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物,就好像泉水一般一下子涌了出来。处于这样一种近乎迷狂的状态中,究竟是因为母亲的“遭遇和苦恼”驱使着他呢,还是因为父亲显赫家族的贵族气质支配着他?据说在端木蕻良创作《科尔沁旗草原》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逼迫着他,使他不能停顿,甚至不能喘息。他写得飞快,常常把他自己和小说的主人公丁宁纠缠在一起,把真事和故事纠缠在一起。他大概自己也弄不清谁是丁宁谁是他自己了,以至于在《科尔沁旗草原》小说的原稿上,有许多地方都把丁府写成了曹府。但是丁宁毕竟不是端木蕻良,丁府也不是曹府。端木蕻良说过他自己是一个“好幻想,常常想得没边儿”的人。当这些幻想出来的景象和人物扭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有声有色地建构起了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当然,如果他能够写得从容一些,仔细一些,常被人批评的这部小说的结构也许会安排得更加完美;不过,假如那样的话,也许《科尔沁旗草原》就会同时失去许多震撼人心的激情以及澎湃的气势,也就得不到“必可惊动一世耳目”的效果了。

如端木蕻良自己所说,《科尔沁旗草原》写的是土地的历史。从那片土地的开发到争夺和衰败,端木蕻良力图把科尔沁旗草原两百多年土地史描绘出来。据说,在正式出版的《科尔沁旗草原》的第一页之前还有一个从未发表的章节,那是描写山东大水的,大概有两万字左右。端木蕻良在那里除了描写大水以外还描写了逃荒,然后才是现在的小说的第一章。不过,《科尔沁旗草原》第一章依然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创世的精神,勾画了一幅洪荒时代的关东草原的鸟瞰图。接着,小说描写了山东难民如何冲破清朝政府的地禁,开始在科尔沁旗草原上落户,并历尽天灾人祸——土地的吞并及外来的战争等,最后终于逃过了大灾难,完成了大迁徙。端木蕻良笔下的气派之大和场面之宏伟确实在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中罕见。端木蕻良的这部土地史诗是通过草原首富丁家的兴衰来表现的,特别是主人公——受过西方教育的地主少爷丁宁和一个反叛人物大山。端木蕻良似乎企图在塑造新型的东方当代英雄的形象。丁宁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格、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细腻。同时,端木蕻良还善于描写女性,注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剖析,对于她们的软弱和坚韧、含蓄和放荡、欲望和抑制都有恰如其分的表现。

《科尔沁旗草原》之所以被海外评论家视为具有“引人兴趣的叙述,形式和技巧的革新”,还在于端木蕻良在30年代就别出心裁地运用了“蒙太奇”的电影表现手法。其中“画外音”、“特写镜头”层出不穷,故事情节也是随着镜头的转换而不断扩充着画面,达到一个广阔的平面视觉和深入的背景视角。加上端木蕻良又在其中刻意增加了音响、色彩,以及语言的特殊化——古语、土语、欧化语,使整部史诗性小说既具有现代的前卫风格又具有浓烈的乡土味。

端木蕻良曾经一度计划最先把《科尔沁旗草原》寄给鲁迅,后来听从朋友的建议,在小说写成一大半的时候先寄给了在北平燕园教书的郑振铎,以后写完一部分就寄一部分,一直到最后完成全稿。因此,郑振铎就成了第一个通览《科尔沁旗草原》全篇的人了(连端木蕻良本人也是在全书出版以后才有机会通读的)。这一情节似乎和当年的狄更斯为期刊撰写连载小说的仓促急就的情形颇有些相似。郑振铎那时候已经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文人了,他既是教授也是编辑。在郑振铎读完小说的全文以后,立刻在1933年12月18日给端木蕻良回了一封信。信中高度赞扬了《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小说,并许愿:“尽力设法,使之出版!”当然,作为一个资深教授和编辑,郑振铎也看到了这部急就而成的小说中的一些小毛病和值得商榷之处。于是,他用极为委婉的语气征求端木蕻良的意见:“惟如有违碍之处须删去者,不知你是否同意;又,部分的错字,也必要一一地更改,故付印尚须月余。”然而不幸的是,这部小说的出版命运坎坷,郑振铎所预计的“月余”竟一直拖延到1939年。也就是说,《科尔沁旗草原》在寻求出版的道路上整整辗转了六年。

1934年,郑振铎把这部小说推荐给了当时的商务印书馆。但是商务印书馆一向比较保守,坚持以出版古典作品为主的原则。加上当时的端木蕻良相当固执,没有听从郑振铎的意见,他不愿意对原作品进行必要的删除和修改,于是,出版的具体落实便拖延了下来。

端木蕻良原本雄心勃勃地计划着要写一个三部曲,《科尔沁旗草原》仅是其中的一部。然而,当他完成了《科尔沁旗草原》以后,他在清华读书时染上的肺病发作了。于是他便“滑了一个冬天的冰,在夏天到北平去和母亲一同住,每天坐在葡萄架下的摇椅上静静地看着碧绿的叶子,什么也不做”。端木蕻良自己后来这样描写了这段时期和母亲同住的生活,他说:“我那时左腿正闹着轻微的Athorthesis。没有写什么,也没想什么。我每天除了‘烤电’以外,便坐在葡萄架下的摇椅上,看见叶子繁密了,变黄了,脱落了,一直坐到深夜很晚很晚才睡。”就这样,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便随着摇椅的悠闲晃动而泡汤了,三部曲以第一部《科尔沁旗草原》的句号暂时告终。

到了1935年,二十三岁的端木蕻良又拿起笔来。以他亲身经历的天津学生运动为题材,创作了二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集体的咆哮》。不料这部二十五万字的作品的命运比正遇上出版难产的《科尔沁旗草原》更加悲惨,还没有经任何人阅读,稿件就遗失了。

这一年的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了抗日爱国运动。消息传来时,端木蕻良早已不是大学生了,而且那时的端木蕻良正如上所说,左腿犯着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每天都要做电疗。但当他一听到学生运动的消息,他的爱国热情明显的再次被激发。于是在“一二·九”的前一天他便去了燕京大学,住刘克夷(珂)处,准备参加第二天的大游行。在他离开他母亲的时候对母亲说:我“不回来了!”可见端木蕻良那一天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就好像他又回到了做大学生的时代。当他加入学生们的行列的时候,他被任命为第二队队长,但是他想了想,退让给了别人,自己仅担任一个小队长。据后来端木蕻良自己所说,那个二队长很沉默,实际上二队的事都是由他来照应的。那一天一大早,端木蕻良和燕京大学的学生们一起从郊外向城里行进。先是齐心协力地撞开了西直门,然而在前门却遭到阻挡,绕道宣武门……这时候的端木蕻良的头脑比以前清醒许多,行动也要比以前谨慎许多。看着渐渐逼近的黄昏,端木蕻良便转到一边去休息一下,他喝了一碗茶,又想到明天必须去做电疗,于是在黄昏之前他就离开了最危险的地方。由于他提前从过于热情的学生队伍中撤退,因此他也就避免撞入那天晚上和军警的一场生死冲突。

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此时的端木蕻良对待学生运动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他也参加了游行,但他有意识地不想和过于激动的学生们一起走得太远。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学生们的激情和堂吉诃德的冒险类似,过激的行为是无效的、徒劳的,他不再愿意和学生们一起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徒劳的事情,他不再是一个学生,他再也没有学生时代那种盲目的激情了。参加“一二·九”运动的端木蕻良和1933年参加“左联”活动的端木蕻良已经明显地不一样了。

从1928年至1935年,端木蕻良经历并目睹了许多全国性的大事件,而且卷入并参加了许多全国性的运动。这些都显示出他已经投入了当时激进的主流。但是他并没有走得太远,远到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家的地步,他在半道上退缩下来。不过,倒是在文学道路上,端木蕻良因此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他写下了那么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发表)。他把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对自己家庭过去的辉煌历史的骄傲和对失去的故土的怀念,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文学的想象用文字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愤慨、骄傲、怀旧正是端木蕻良最初的文学创作动力。

同类推荐
  • 牛尔18年

    牛尔18年

    牛尔,这位风靡两岸的新一代美容教主,在他如今成功、荣耀的专业成就背后,其实蕴含着一段长达18年不断追梦、造梦、终至圆梦的生命历程。从医学系毕业后,他在众人质疑的眼光下,一脚踏进了美容界,从一个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也要卖力跑生意的小业务开始得到第一份美容讲师的工作,接着成为营销公关、彩妆师、畅销作家、明星级保养专家,从事品牌研发、创造与设计,并缔造了单年三亿的业绩……
  • 大唐功臣张士贵

    大唐功臣张士贵

    看过小说《薛仁贵征东》及相关文艺作品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张仁贵其人的,甚至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当我们翻开史籍时看到的张士贵却是为李唐王朝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名将。孰是孰非?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吧。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百年出,风流忆千载,他们都是俗世间的神。效之,不神也仙。《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力求从立体的角度,即正史为主、野史笔记为辅,再加上文人视角,来解读史上又代表性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现象,透射某种规律或规则,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及通俗性于一体。陈雄的笔端机智且人性化,他的视角能跳出常态,不同流俗,他以体贴心体已心审历代才子才女们,使他们不再古板冷冰,犹如走回历史现场。
  • 皇太极传

    皇太极传

    皇太极的一生基本是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在政治、经济、邦交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本书作者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皇太极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现任道士,法师专利

    现任道士,法师专利

    薛观雨,女神哥,也就是有着女神一般的相貌,大哥一样的暴脾气,但仍然是大家所爱的,没办法,谁叫人家长得漂亮,有气质,这可真是反差大,人称观大刀,当然那只是单方面她闺蜜的意思
  • 将军农妃要种田

    将军农妃要种田

    "娘家倒台,夫家也跟着倒霉,心狠手辣的婆婆竟要致孤儿寡母俩于死地。原主死里逃生,她一朝穿越,扛着一把锄头种地去!安稳日子没多久,战争居然爆发了!“你的国家欠了多少账,大不了我种地来还就是了。”因此,这是一个地主婆让自家将军一步一步“解战袍”的故事。"
  • 唐宫女性三部曲:高阳公主

    唐宫女性三部曲:高阳公主

    这是一部女人的情欲史。讲述了高阳公主,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与浮屠辩机惊世骇俗的禁忌之爱,与丈夫之兄房遗直的畸形之恋,与亲哥哥李恪的不伦情感,以及同僧人智勖等人的变态情欲,刻画了她追求真爱,渴望性爱自由而最终不可得的痛苦心灵。一个又一个男人从高阳的生命中穿过,在幽深的皇宫中,最尊贵的公主纵情享受爱与性的快乐,用她的爱把世界搅得昏天黑地,在爱情、欲望和政治、皇权的激烈撕扯中,她把她所爱的男人一个一个送上断头台,也以特有的疯狂和激情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 爱的传递员

    爱的传递员

    本人27岁,无恋爱史。是一个对自己心中爱慕的男子也没有尝试过告白的胆小鬼—池多仁。突然出现了一个叫我妈妈的小鬼头!通过MSN认识并成为朋友的那个小家伙——恩比,作为圣诞节的礼物,特意从英国跑来找我。这个鬼灵精怪的小东西,只要有男士在场就会叫我妈妈。他爸爸到底是个什么人啊,竟然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独自前来?还反过来说我诱拐小孩?这个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男人!不要再说是我的老公了,赶快滚出我的生活!
  • 红猫演义

    红猫演义

    红猫乱世,异火焚天,战神雄起,断炎劫天!
  • 逆天医妃爱不释手

    逆天医妃爱不释手

    穿越到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风武大陆?还是废物大小姐?无灵力?无武力?还是个丑八怪!看我苏残念这个神医兼特工完美逆袭!驾驭上古神兽!六系全开!可惜半路捡到了一个美男子,“看在你我认识这么久,我就勉为其难的亲你一口吧!”
  • 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首先我要声明,这不是一本关于“厚黑学”的书,也不是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书中探讨的是企业的用人方法和用人风险。虽然书名有些雷人,语言有点调侃,但我认为还算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书。几年前我就想写一本关于人和生意之间关系的书,专业点讲就是谈一下人力资源战略,但是一直都没有动笔,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难写。如果写得太晦涩,即便有人叫好也没有太多实际用途;如果过于媚俗,就算成了畅销书也不合我意。再加上管理一个从事招聘、软件和培训工作的知识性产业公司,劳心劳力,因此,写书这事似乎渐渐成为空中楼阁,几乎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
  • 哑爱

    哑爱

    第一次,不知道她是哑巴,但因此相识。这个家,错综负责,哪怕再理智,最终也会成为不理智的野兽。兄弟,永远会遵守我们曾经的诺言。我,痛恨这个家族,永远。
  • 那一年这些年简简单单爱

    那一年这些年简简单单爱

    那一年,那些年,很庆幸我爱你。那一年,那些年,很庆幸你没有放弃我,那一年,这些年,还好,我爱的都是你。
  • 刺隐于世

    刺隐于世

    刺客一直隐与世但当其横空出世又会如何。作者新人一枚,不勿喷。